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唐诗鉴赏大典 >

第335部分

唐诗鉴赏大典-第335部分

小说: 唐诗鉴赏大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含着诗人发现竹筒引水奥秘的欣悦之情。 
  “引出深萝洞口烟。”这句是说泉水被竹筒从幽深的泉洞中引出。泉洞外面,常有藤萝一类植物缠绕蔓生 ;洞口附近,常蒙着一层烟雾似的水汽。“深萝 洞口烟”描绘的正是这种景致。按通常顺序,应先写深萝泉洞,再写竹筒流泉,现在倒过来写,是由于诗人先发现竹筒流泉,其声淙淙,然后才按迹循踪,发现它来自幽深的岩洞。这样写不但符合观察事物的过程,而且能将最吸引人的新鲜景物先写出来,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竹筒引水,一般都是顺着山势,沿着山路,由高而低,蜿蜒而下。诗人的行程和竹筒的走向一样,都是由山上向山下 , 所以多数情况下都和连绵不断的竹筒相伴而行,故说“十里暗流声不断”。 
  有时山路折入两山峡谷之间 , 而渡槽则凌空跨越,这就成了“ 行人头上过潺湲 ”。诗不是说明文,即使再精确地去说明某一事物,也不见得有动人的艺术力量。这两句诗对竹筒沿山蜿蜒而下的描写是精确的,但它决不单纯是一种客观的不动感情的说明,而是充满诗的情趣的生动描写。关键就在于它写出了山行者和引水竹筒之间亲切的关联。十里山行,竹筒蜿蜒,泉流不断,似是有意与行人相伴。行人在寂寥的深山中赶路 ,邂逅如此良伴 , 该会平添多少兴味! “十里暗流声不断 ”,不只是写竹筒流泉,而且写出 了诗人在十里山行途中时时侧耳倾听竹筒流泉的琤琤清韵的情形;“行人头上过潺湲”,更生动地抒写了诗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奇、喜悦的感受。 
  竹筒引水,是古代人民巧妙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动事例,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为自然增添了人文美。而这种景色本身,又是自然与人工的不露痕迹的和谐统一 。它本就富于诗意,富于清新朴素的美感。 但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这种美的事物,能为文人所发现、欣赏并加以生动表现的却不多。    
  黄陵庙 
  李群玉 
  黄陵庙前莎草春, 
  黄陵女伞剐隆!
  轻舟短櫂唱歌去, 
  水远山长愁杀人。 
  李群玉诗鉴赏 
  黄陵庙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庙,又叫湘妃祠 ,座落在洞庭湖畔 。这首诗虽然以“黄陵庙”为题,所写内容却与二妃故事并不相干。诗中描写的是一位船家姑娘,流露了诗人对她的爱悦之情。 
  “黄陵庙前莎草春 ”,黄陵庙前,春光明媚,绿 草如茵——这是黄陵女儿即将出现的具体环境。美丽的大自然仿佛正在等候以至在呼唤着一位美丽姑娘的到来。莎草碧绿,正好映衬出船家姑娘的动人形象。 
  “黄陵女儿裙新 ”,一位穿着红裙的年轻女子翩 然而至, 碧绿的莎草上映出了艳丽的红裙。伞ǎ瘢楱ぃ钋罚且恢趾焐闹参锶玖希灿靡灾溉境傻暮焐!吧‘裙”,本已够艳的了 ,何况又是“新”的。 在莎草闪亮的绿色映衬下,不难想见这位穿着红裙的女子妩媚动人的身形体态。 
  “轻舟短櫂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是写女 子驾船而去。而船后还飘传着她的一串歌声。诗人出神地凝望着,只见小船向着洞庭湖水面渐去渐远,直至消失。“水远山长”,形象地写出诗人目送黄陵女儿划着短桨消失在远水长山那边的情景 。“ 水远山长”四字还象一面镜子,从对面照出了怅然迷茫、若有所失的诗人的形象。 
  《黄陵庙》使用了写意的白描手法。诗人完全摆脱了形似的摹拟刻画,忠实地描写了自己的感受。绿草映出的红裙留给诗人的印象最深,他对黄陵女儿的描画就只是抹上一笔鲜红的颜色,而毫不顾及穿裙女子的头脚脸面。登舟、举桨与唱歌远去最牵动诗人的情思,他就把“轻舟”、“短櫂 ”、歌声以及望中的远 水长山 ,一一摄入画面。笔墨所至,无非是眼前景、 心中事,不借助典故,也不求花俏,文字不矫饰,朴实传神,颇有“豪华落尽见真淳”之美。    
  赠 人  
  李群玉 
  曾留宋玉旧衣裳, 
  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 
  任他别嫁楚襄王。 
  李群玉诗鉴赏 
  这首《赠人》诗,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推测,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全诗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而作。 
  据《高唐赋 》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 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 ,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便根据神女的 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 ,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赠 人》诗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诗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首句以“衣裳”比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流胜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 文采风流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自荐。然而,美人的心变化莫测,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 ,她先倾心于怀王, 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可见她的爱情是不专一的。“惹 得”二字很有意味,也很有分寸感,又顾全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尽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 
  这首诗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 用。写诗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自然,委婉得体,给诗情平添了许多韵致。    
  鸂 鶒  
  李群玉 
  锦羽相呼暮沙曲, 
  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 
  一时飞灭青山绿。 
  李群玉诗鉴赏 
  鸂鶒,音“西翅”,也可读成“欺翅”,是一种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水鸟 ,经常雌雄相伴 ,喜欢共宿,也爱同飞并游。它的漂亮的毛色给人以美感,它的成双作对活动的习性,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这诗兼有音乐与图画之美。一、二句好比是一支轻清悠扬的乐曲,三、四句好比是一幅明朗净洁的图画。 
  “相呼”二字是前两句之根。正是相呼之声吸引了诗人的视听,觅声望去,见到水边沙窝上正有一对鸂鶒在鸣叫。次句即从“相呼”二字中生发。日暮时分彼此呼叫,原来是要相约飞去。随着呼叫声,双双在水波上展开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动听声音。“双声”同时带出双飞的形象。 
  三、四句所写的视觉形象,即从“双声”过渡而来。发出玉磬般声音的这一对鸟儿飞过水面,便进入了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时云霞明媚,夕照中的水流显得分外平静,在水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 ,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脉碧绿青山。这两句虽然纯用画笔,但也不妨想象在画外还响着那哀玉般的鸣叫声,只是随着展翅远去,鸣声也愈来愈轻。诗人以“哀玉”写鸂鶒之声,又以明霞、静川作背景映衬鸂鶒之形 ,流露了诗人对鸂鶒的喜爱之情。 鸂鶒在空中飞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然而诗人却用“一时”来极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 。在“飞灭”之后,仍目不斜视 ,直到尽处显现出了 “青山绿 ”,这是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 
  全诗着墨不多,却能得其韵味。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 
  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 
  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诗鉴赏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直入本题。句中的 “一双”,点明题目中 的 “二小松 ”。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 ,不同凡响 。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或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使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颖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 ,和李贺的 “远望齐州九点烟 ”的“点” 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 ”,切中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 松 ”。首二句 ,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 ,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 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嚣的天籁,如储光羲《 石子松 》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 》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 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 ”,李 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迪,但又别开生面 。庭院里的两株小松 ,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 ,在小 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独特之声,仍然紧扣题旨,而且与“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 。“琴声 长伴读书人”,结句的“ 琴声 ”紧承第三句的“ 细 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 既充分地抒 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连贯,句连意合,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 ,容易写得落套 ,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特的体验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底了。            
许浑诗鉴赏 
  生平简介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陆(今湖北安陆县),后迁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武则天时宰相许圉师后裔 。大和六年(832)举进士。曾就任涂、太平二县县令 。大中三年(849),迁监察御史,因病去官,东归京口。后起任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官终睦、郢二州刺史 。一生酷爱林泉 ,淡于名利。其诗长于律体和绝句,格调豪爽清丽,句法圆稳工整。其登高怀古、羁旅游宦之作尤为时人称道。 
  曾自编诗歌“新旧五百篇”,名之《丁卯集》,原集已佚 ,今存《 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 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诗鉴赏 
  这首诗是许浑登临怀古的代表作,通过对在咸阳西楼晚眺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 
  首句 “一上高城万里愁”,落笔便点明诗人登上 咸阳城楼的满怀愁肠忧情。“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这样的发端,意远而势雄,尤显情韵之不俗。 
  以下五句全写勾起愁肠的晚眺之景—— 激发诗人 “万里愁”的触媒。 
  “蒹葭杨柳似汀洲”,是写诗人晚眺的第一景。诗人凭栏眺望 ,一片蒹葭杨柳杂乱丛生,像是凄凉的沙 洲。“汀洲”多为江南水滨之景,联系诗人出生的润州泽国水乡,可触摸到诗人的思乡之恸。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二句,从空间领域描绘写晚眺之所见 —— 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 ,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 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凄风苦雨 ,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二句,则是从空间领域的下端状摹景物 。山雨将到鸟雀仓惶, 秋蝉悲鸣,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