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唐诗鉴赏大典 >

第218部分

唐诗鉴赏大典-第218部分

小说: 唐诗鉴赏大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胜利、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综观全诗,一、二句一路写去,三句直呼,四句直点,可称是用劲笔,抒豪情。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刚中见韧,直而不平,“卷波澜入小诗”(查慎行),饶有韵味。一首政治抒情诗,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激情,非一般应酬之作所能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诗鉴赏 
  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 
  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 
  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虽追步杜甫,但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诗鉴赏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也写过一首《听颖师弹琴歌》称颂过他。韩愈这首诗,大约作于元和十、十一年(815、816)间。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形象的名作。全诗可分为两大段。 
  前十句为第一大段,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声。 
  开始的时候,琴声显得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宛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这两句对琴声十分的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不仅听到了“昵昵尔汝”之声,而且也仿佛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亲昵的情状,把人们引入到琴声的意境中去。 
  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 
  一会儿,却又是:“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 
  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 已是“ 畏途巉岩不可攀”, 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情景真是惊心动魄。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势一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这一大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 
  这一大段是说:自己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听了颖师的弹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泪湿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颖师,请他不要再继续弹下去了。“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就是说: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直使我的心时而如火热,时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了。乐曲还没有演奏完,诗歌却告结束。真是飘然而来,又戛然而止。 
  这一大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时也衬托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 
  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诗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            
张籍诗鉴赏 
  生平简介 
  张籍(768—— 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统治时期,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拚命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张籍由于社会地位较低,有机会接触中下层社会生活,对实现有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他的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推动。除乐府诗外,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感深意远之作;近体不事雕饰,轻快自然。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 
  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空谷, 
  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 
  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 
  空来林下看行迹。 
  张籍诗鉴赏 
  张籍是中唐时期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所作诗歌,特别是他的乐府歌行,能够直面现实,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诸多方面都有较深刻的反映。 
  如《野老歌》、《估客乐》、《筑城词》、《董逃行》、《征妇怨》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的表面虽然是写老虎的凶猛,实际上,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用的是隐喻手法,是借老虎来暗射那些骄横嚣张、残酷压榨人民的豪门贵族的。由于比喻贴切、生动,所讽刺的又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并且是人民所深刻感受到的生活痛苦,因此,读起来还是容易领会诗人的意图的。 
  诗的一、二句“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这两句是说,山深林密,一片昏暗,老虎有所凭借,因而横行无忌,居然“白日绕村行”,异常凶恶。这是在暗射那些有恃无恐、骄横于世的豪门贵族。 
  三、四两句接着进一步写老虎的凶残:“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猛虎当道,吃人害物,被害者连一口气也不敢喘出来,“麋鹿尽无声” 
  一语,正反衬出了老虎的气焰嚣张。这也是暗喻豪门贵族当权,鱼肉人民,为所欲为,凶焰炽盛的情形。 
  “麋鹿”,这里隐喻人民,“尽无声”三字,形象贴切地描写了他们在豪门贵族的残害下,忍气吞声的悲惨情景。 
  “年年养子在空谷”四句,承上推进一层,说明老虎繁衍后代,长期残害人民,把虎祸的严重性作了更深入的揭露,同时也是对豪门贵族世世代代鱼肉人民的深刻写照。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转到“五陵年少”身上。 
  “五陵年少”指的是游侠之士,这里诗人用来暗喻那些身负治安之责的朝廷武将。“五陵年少”都是善于骑射,武艺高强的人,可是他们也慑于虎威,不敢近前射虎,只是“空来下看行迹,可见猛虎的凶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