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效应-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扎克伯格深信自己的服务有立足的资本,因此他决定将网站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拓展到整个常春藤联盟学院——达特茅斯学院和康奈尔大学都于3月7日星期日成为Facebook的服务对象。在达特茅斯,一位扎克伯格在艾斯特高中的校友担任了学生会的学生服务委员会主席。像哈佛、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和其他学校的学生会一样,达特茅斯的学生会也开始在线推广Facebook。扎克伯格的朋友同意利用学生会的邮件系统向所有学生群发邮件。推广的信息于晚上10点发送后,到了第二天晚上,学院4000名本科生中就有1700位成为用户。
这所大学对Facebook如此迅速的认同让扎克伯格极为兴奋,所以他又一次同意接受当地校报《达特茅斯报》的采访。
(TheDartmouth)“大家真的登录了网站,这让我感动,”他对记者说,“我很关心用户的感受,还有他们认为怎样利用这个网站的服务来适合自己的需要。这样感觉好极了。”扎克伯格在斯坦福也得到了帮助,那里有一位他在杜伯斯时的好友。这位儿时的朋友给了他进入斯坦福局域网的密码,以及学生邮箱地址和宿舍的清单。
虽然Facebook开拓市场的势头迅猛,但对这个网站来说更重要的不是激发用户兴趣,而是抵制一些热捧的诱惑。扎克伯格开始收到来自全美各地的邮件,内容都是恳请他把Facebook带到其他学校去。在几周时间里,负责网站的四位哈佛大二学生即使学业都很紧张,也还是把他们的网络服务推进到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到3月中旬为止,全部用户已经达到2万人。这时,扎克伯格在艾斯特高中时的另一位同班同学加入了网站的管理团队,这位新成员就是艾斯特中学曾经的另一位编程天才亚当。德安杰罗。德安杰罗在自己位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宿舍里帮助莫斯科维茨编写添加新学校用户的程序。常春藤联盟和类似的高等学府是首批推广Facebook的学校,这主要是因为那些院校都属于网站的哈佛用户在现实中的社交网络覆盖范围——大多数朋友都是高中时的校友。Facebook由此聚集了一群精英。
到此时为止,每所学校的用户在这个网站上都能看到所选择对象的个人简介。用户可以特意严格设定自己的隐私设置,但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这样做。比如哈佛的所有用户都能在网上看到大部分哈佛学生的个人简介,这是网站的默认设计,但哈佛学生不能在默认状态下看到斯坦福学生的个人简介。不过,由于Facebook在不断发展,就需要建立跨校的校际链接,而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扎克伯格与莫斯科维茨决定让这类链接在当事人双方共同协议的基础上形成。这成为Facebook创立链接的模板,并一直沿用至今。
《》 第一部分 从哈佛宿舍开始(12)
随着运营成本的增加,扎克伯格想起把自己奉为偶像的《哈佛深红报》上提到过:“今后应该在网上发布一些广告。”到3月底,活跃用户超过了3万人。Facebook每个月为托管5个服务器而付给美元。扎克伯格与萨维林都同意各自向公司注资1万美元。同时,萨维林开始出售一些网站空间用做广告,并且得到了一些小笔金额的合同,多是为搬迁服务、T恤和其他大学生常用的产品做广告。这些广告在4月时开始出现在网站上。
这时,保持Facebook的顺畅运行变得越来越困难。数千名用户会同时在线,让服务器负荷过重。在解决现有客户在线时可能带来服务器宕机的问题以前,扎克伯格与莫斯科维茨都极力推迟添加新的学校入网。
“我们在其他院校的发展总受到网站服务器性能的限制,”莫斯科维茨回忆道,“我们只是不能衡量处理速度应该多快才合适。”幸运的是,在没有解决服务器面临瘫痪的难题时,他们还能抵制新学校入网的诱惑。两位程序员不断就网站运行和网站更高效地运转再次设计软件架构。这期间,莫斯科维茨就努力地向比自己更有经验的扎克伯格和在2500英里外加州理工学院的德安杰罗学习。
如今回想起莫斯科维茨在那段日子里对公司的贡献时,扎克伯格就满怀谢意。“达斯汀很重视市场竞争,”他回忆道,“我一说:‘嘿,我听小道消息说另一种服务正考虑在这个学校推出呢。’他就会回答:‘真的?没门!’而且他会把猜想他在做什么的报道扔到一边,到做报道的那所学校进行推广。他就是个工作狂,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起初我只是把这个网站看作一个项目,没有对它投入太多,因为我并不知道它会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我一般会说‘是的,这很简单,不是一锤定音,但很酷。我还有其他这类项目可做’,可达斯汀加入后确实对重新定位网站提供了帮助。”
管理Facebook的小伙子们使用MySQL数据库和Apache在线服务器工具等免费开源软件,它们能担负起全部运行任务,但由于都是免费软件,操作时就不大方便。虽然扎克伯格是一位比莫斯科维茨更富有经验的编程员,但此前也从未操作过这类程序。他从那天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而当时他已经修了四门课程,其中还包括一门计算机学的必修课。即便如此,Facebook在学期结束时已经广受欢迎,每次新添加一所学校入网,那里的学生几乎全部都会在网站注册。
扎克伯格对于尝试新鲜事物怀有强烈渴望,可他能在课余时间创建出一个快速成长的网站却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只有天赋和雄心并不一定能够成功,真正重要的是要有运气,”莫斯科维茨说,“马克就够幸运,所以三者兼备。他处在合适的环境下,把握住了最佳时机。在他看到自己希望追求的好构想时,别人可能觉得应该首先完成学业。”
Facebook最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在大学里起步。那里是人们社交网最密集的地方,通常也是人们一生中最精力充沛地结交朋友的地方。在那个重要的春季学期,莫斯科维茨真正研究了这个问题。他运用来自Facebook的数据写了一篇统计学论文。正如他在文章中所说,数据表明,“在某个校园,每个学生都与其他任何人有两点不同。”平均来看,学生们与他人的分别都体现在不止一种中间关系上。“这就是为什么Facebook在大学发展得如此成功的原因。”莫斯科维茨解释说。凭着这篇论文,他的统计课得了A。那学期的大多数时间他都在为网站工作,不过并没有带来负面影响。“因为那些数据集合,我还尝到甜头,得到了一些加分。”莫斯科维茨这样饶有兴趣地回忆道。
《》 第一部分 从哈佛宿舍开始(13)
哈佛为扎克伯格开拓业务提供了特有的资源。“在哈佛,建立网站是很常见的,”莫斯科维茨说,“甚至有一只表现出色的对冲基金也是学生在读本科时创立的。因此,诸如‘我的室友喜欢做那些大型消费网站’这样的话也并非不可思议。”其他许多像文克莱沃斯与纳伦德拉这样的年轻学生甚至在为社交网站工作。
而且,扎克伯格的室友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才华。在其他学校他无法找到具有莫斯科维茨那种天分的人,而这个天才和他只有一墙之隔。两个人直到那一年年初搬入同一个套间时才相遇,扎克伯格发现这位室友不只是个勤奋的编程员,而且是一位知性的领导者,能够多年胜任Facebook的首席技术官。而与扎克伯格共处一室的克里斯。休斯则能说会道,极有教养,他后来充当了Facebook的发言人。几年后,休斯还在2008年奥巴马总统的竞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然,假如一件事物源于学术界最卓尔不群的殿堂,那必定会具有吸引力。哈佛的声名赋予了一种认同,这种认可在任何领域都不容忽视。与哈佛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一个产品更为可信,任何人如果加入一个发端于哈佛的社交圈都会顺理成章地洋洋自得。这是Facebook在初期就炙手可热的重要因素。
这种网络服务也没有给哈佛学生异常珍视的名校身份带来影响,它在评估用户成功的同时也确认了该用户的社交影响力范围。扎克伯格的朋友山姆。莱辛(SamLessin)是他的一个同班同学,也是Facebook的早期用户。他表示:“哈佛存在不容忽视的潜在社交竞争,我认为这是Facebook在成立之初的推动力。”假如要在网上展示并保留个人简历和社交圈子,就读于哈佛大学的这些天才精英们就不会为自己努力构思最佳简历和构建最广的社交网而后悔。
回忆下《哈佛深红报》在Facebook成立不到两周时发表的那篇评论文章,作者阿米丽亚。莱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至于为什么以哈佛学生为首的大学生会寻找机会以一种诱人的网络自我形象为时尚,很少有人表示不解。大多数人在高中学习时都累积了让自己在竞争中立足的丰富经验,这种经历会体现在递交给大学的入学申请中。用户多数时候都是在作秀,让大众了解为什么我们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个体。简而言之,那就是哈佛学生最优异的表现。”
然而,对于扎克伯格又为何在哈佛启动Facebook,有些人将其描述得阴暗险恶。以这些叙述来看,扎克伯格就是个小偷,Facebook是其他哈佛学生的创意。卡梅伦。文克莱沃斯、泰勒。文克莱沃斯和迪夫亚。纳伦德拉对此提出的指控性质最为严重。这三人起诉时称,扎克伯格在被他们雇用进行编程期间窃取了他们三人关于联网哈佛计划的无数构想。为他们工作了一两个月后,扎克伯格得出结论,认为这三人的计划不可能成功,而此后不久他就开始筹备Facebook。对扎克伯格那刚起步的公司而言,这一纠纷会成为一个代价颇高的难题。
截至2004年4月中旬,Facebook已运行了两个多月,如今的首席财务官萨维林当时还是业务经理。他从那时起就采取行动,让Facebook以正式的商业经营形式运作。萨维林在自己中学母校的所在地佛罗里达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注册合伙人有扎克伯格、莫斯科维茨和萨维林。
虽然Facebook在最初几周没有收入进账,但到2月中旬为止,一些投资人已经开始致电扎克伯格,表达了他们的融资意向。听说这个新兴的网站发展迅猛,这些人就想分得这块利润蛋糕。扎克伯格的一位同班同学莱辛,其父亲是一位知名投资人。那个学期末,莱辛带扎克伯格去了纽约,与一些风险资本家以及金融和传媒界的高管会面。
在6月里的这些会面中,有一位金融家为扎克伯格的公司投资了1000万美元。那时扎克伯格刚满20岁,Facebook只运转了4个月,他还没有时间慎重考虑接受融资。
《》 第一部分 锋芒微露(1)
创立者、主宰者、指挥官与全州公敌。
随着2004年春季学期的到来,Facebook的工作更加忙碌。截至5月,网站已经面向34所学校开放,拥有约10万用户。
同年6月,业务经理萨维林开立了一个银行账户,自掏腰包存入1万多美元作为公司的营运资金,也开始将广告收入存入这个账户。
过了一个月,也许还没到一个月的时候,萨维林就接洽了一家名为Y2M的公司。Y2M为大学校报的网站代理广告,萨维林邀请这家公司洽谈Facebook出售广告的事宜。由于扎克伯格和萨维林都有考试和论文要应付,这次会面推迟了好几次。
当Y2M公司的一位主管特里西娅。布莱克(TriciaBlack)与他们见面交谈时,扎克伯格取出一个笔记本,上面打印出了Facebook的网络流量数据。布莱克有些不解。“你一定搞错了,”她说,“你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流量。”扎克伯格建议这家广告公司将自家的监控软件在Facebook的服务器上安装几天,让他们自己来观察网站的流量。
这些让人震惊的数据没有丝毫错误,布莱克和她的同事们惊讶不已。Y2M几乎立即就将他们客户的广告放在了Facebook上,并抽取约30%的广告收入作为佣金。第一批广告客户中有MasterCard,这家公司为大学生提供特别的信用卡服务。但是,像Y2M和多数在Facebook上投放广告的客户一样,MasterCard的管理者们都对Facebook是否拥有那样大的流量表示怀疑。因此,MasterCard并没有直接支付广告费用,而是像它在其他学校网站所操作的那样,只有在出现一名学生提交了办卡申请时公司才会同意付费。当时Facebook已经在大约12所学校推行,MasterCard的广告在一个星期四的下午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