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外科十三方考 >

第1部分

外科十三方考-第1部分

小说: 外科十三方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外科十三方考
作者: 
朝代: 
年份: 


嘱言
属性:夫人之一身,血脉贯通,似河海周流而无丝毫阻滞,设一旦有邪毒窜入五脏、六腑,或风湿中入皮肤肌腠之间,便 
血脉不行,而患斯作矣。但毒之所发,变应万千,有中于脏者,有中于腑者,有中于阳分、阴分、气分、血分者,种种 
原因,不一而足。发于阳者,则红肿高硕而痛甚,发于阴者,则低塌平伏以灰白,或则日轻夜重,或则昼重夜轻,其呈 
象颇不一致。症之初起,以草药愈者有之,而久治不效者亦有之,迁延日久,遂有成茧及不收口之诸般坏象矣。吾门在 
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十三奇方以济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 
之者可坐获浓利,救济群生,此中至药,虽南面王不易也,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 
又据黄承昊折肱漫录第七卷,肿毒条有云∶“凡患毒者,多服十三方及仙方活命饮以败毒,但老弱之人不能堪此,故 
薛立斋以托里败毒散易之。”又医药编有云∶“一人患疟,久不愈,以金蚣丸投之,疟止”云云。黄氏为明季万历丙辰进 
士,折肱漫录成于崇祯乙亥,是外科十三方之来,当不始自清代矣。 

上编
总论歌
属性:侬等着论总提纲,阴阳内外悉分张,痈疽发处分赤白,疮疖起时别暗光,满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爱着青囊,百骸 
中毒分表里,三关直透识阴阳,回生妙术传釜水,救死奇方着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须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负侬医 
惠,转盼乾坤乐更长。 

上编
痈疽总论
属性:夫痈疽之症,本由心经而发,何以发自心经,因实火动而成痈疽,虽有各症,亦当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 
者,乃心、肝、脾、肺、肾及心包络等处,或因寒热而血凝气滞,或膏粱浓味而遗诸毒;外因者,乃肩挑背负,劳苦奔 
趋,而迎暑湿风邪,扰动气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内外因者,乃五脏受伤而邪毒透入也。痈疽之发,分筋、骨、韧、皮、 
肤五类。痈发于血脉之间,属阳,为顺症;疽发于筋骨之内,属阴,为逆症。发于皮内者为疡,发于肤上者为疖。凡症 
宜视阴阳,详察善恶,若见三善,纵然沉重,亦无大害;如见四恶,虽然微小,亦必丧亡。凡业医者,不可徒从表里、 
寒热而辨阴阳,以贻害于人也。 

上编
痈疽总论歌
属性: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并七情,饮食起居多失慎,肩挑背负损其身,膏粱 
之变营卫过,藜藿之躯气血贫,疽由筋骨阴分发,痈从阳分肉脉生,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为失荣,阳盛 肿赤痛 
易,阴盛色暗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热红亦轻,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可分明,临症色脉须详察,温凉 
补汗攻应分,善治伤寒杂症易,能察痈疽肿毒精。 

上编
痈疽总论歌解
属性: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营卫不和,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 
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也。外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 
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 
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秋分日正西罡风,立夏日东南弱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则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则杀 
害生灵万物,若人感受,则内生重病,外发痈疽。凡此八风为病,皆属于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耳 
听淫声,目视邪色,鼻闻过臭,舌食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 
并七情也。不内外因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过食五辛则损气血,过 
饥过饱则伤脾胃,凡此种种,皆饮食之致病;昼夜过劳,担轻负重,跌扑损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 
劳伤精气,此起居之病也。其起于膏粱浓味者,多令人营卫不和,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充,气血 
亏少,凡此种种,皆不内外因也。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发于筋骨间者曰疽,属阴;发于血脉 
间者曰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曰疡毒,只发于皮肤上者名曰疮疖。凡痈疽阳盛者,初起 肿,色赤,疼痛,则易溃 
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症也。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 
阴症也。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红,此症属险,若能随症施治,不失其时,则亦可转险为顺,否则 
逆矣。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顺,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逆,则难治。凡患痈疽者, 
五善为顺,七恶为逆,如见三善者必生,见四恶者必死矣。尔后学业医者,当于临症之际详察其色,宜温者则温之,宜 
凉者则凉之,宜补则补,宜汗则汗,宜攻则攻,果能如是,庶有济而不误也。然而外症痈疽,犹如内症伤寒,能善治伤 
寒者,则杂症无不易治,能善疗痈疽者,则诸疮无不精妙,盖以其能辨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也。 

上编
痈疽阳症歌
属性:阳症初起 赤痛,根束盘清肿如弓,七日或疼或时止,二七疮内渐生脓,毒随脓出精神爽,腐脱新生气血充,嫩肉 
如珠颜色美,更兼鲜润若榴红,自然七恶全无犯,应当五善喜相逢,须知此属纯阳症,医药调和自有功。 
凡痈疽初起, 热赤痛,根束者,晕不散也;盘清者,不漫肿也;如弓者,高肿也,易溃易敛,此为顺症。详察细 
审,自易见功。 

上编
痈疽阴症歌
属性:阴症初起如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 肿,疮根平大黯无光,三七之后不溃腐,软陷无脓结空仓,疮上 
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菡房,紫黑脓稀多臭秽,如见七恶定必亡,须知此属纯阴症,纵有岐黄命不长。 
凡痈疽初起,不红不肿,不 热,状似粟米疙瘩,木硬不痛,七朝之后,不溃不敛,疮上生衣,如脱壳样,口如花 
结子,此属逆症。倘见七恶,必定死亡;如现五善一、二者,尚可勉强救治,否则徒劳。 

上编
阴阳相半歌
属性:阴阳相半属险症,阳吉阴凶生死昭,似阳微痛微 肿,如阴半硬半肿高,肿而不溃因脾弱,溃而不敛为脓硗,五善 
之症虽兼有,如现七恶岂全逃,饮食若能知味美,二便调和尚可疗,按法医治应手效,阳长阴消自可调。 
半阴半阳,皆属险症,似阳不甚烧热,似阴不甚木硬,多现顺症宜可救,如现逆症则难疗。如阴升阳泄者,纵然多 
险,尚有一线生机。 

上编
痈疽善恶歌
属性:法则无他审症先,阴阳两症必须参,五善七恶休咎定,明哲先当仔细观。 
夫病分内外,审症宜详,病由脏腑经络而发,痈疽亦自脏腑而成,内症必先察其表里,外症亦当审其阴阳,审症既 
确,施治自易。痈疽阳症之形,发为红肿,大烧大热,头尖色赤,病者时畏寒热,口干发渴,不思饮食,只喜茶水,此 
阳症也。阴症色青,不烧不热,不红不肿,患者饮食不多,精神犹畅。此阴症也,又有阴症似阳者,患部先红而犹赤, 
时烧时退,或有或无,疼痛不堪,口中焦渴,人多眩晕,此阳症兼阴也。如患者周身寒冷, 汗淋漓,疮头丰满,色多 
黑赤,头尖体圆,此阴症兼阳也。欲治外症,无他妙法,当先辨其阴阳,次当详其五善、七恶。五善者,一声音洪亮, 
二精神舒展,三疮形阳症红紫,阴症赤白,四饮食无减,五静睡不烦,此善症也,若得一、二善者,所患虽重,亦自无 
虞。七恶者,一声音沉滞,二坐卧难安,三头多眩闷,四阳带黑赤,阴带红紫,五瘀血时流,六周身寒冷,七人多恍惚, 
此七恶见其一、二者,皆不可救药。业此者审察宜详,不可 忽大意。 

上编
痈疽五善歌
属性:心善精神爽,言清色润鲜,不躁不烦渴,寤寐两相安。肝善身轻便,不怒不惊烦,指甲红润色,起坐觉安然。脾善 
唇滋润,知味喜加餐,脓黄不臭秽,大便不稀干。肺善声音响,不喘无嗽痰,皮肤光润泽,呼吸气相安。肾善不午热, 
口和齿不干,小溲清且白,夜卧静如山。 

上编
痈疽七恶歌
属性:一恶神昏愦,心烦舌燥干,疮色多紫黑,言语见呢喃。二恶身筋强,目睛正视难,疮头流血水,惊悸是伤肝。三恶 
形消瘦,疮形陷又坚,脓清多臭秽,脾败食不甘。四恶皮肤槁,痰多韵不圆,喘生鼻频扇,肺绝定归泉。五恶时引饮, 
咽喉若燎烟,肾亡容惨黑,囊缩死之原。六恶身浮肿,肠鸣呕呃繁,大肠多滑泄,脏腑败之端。七恶疮倒陷,如剥 一 
般,时时流污水,四肢厥逆寒。 

上编
诸般坏症歌
属性:初起如粟痒微生,未老头白痛渐增,一日寒热发战起,三四发泡硬如疔,昼夜昏沉痒不止,四红五紫六日青,人若 
犯此无脓症,十人之中九不生。 

中编
处方篇
属性:十三方中最神秘而令人难索解者,厥为首方中之“中九丸”,十人十样,使人莫名所以,尤以三打灵药为特甚,银翠 
次之,金丹、石青,则所差尚属无多。今特先将四味异药之制法详述于前,以中九丸配合法殿之于后,然后再及其他之 
十二灵方,以成其全。 

中编处方篇
锅烈制法
属性:(即三打灵药) 
(处方) 水银(一两) 白矾(一两微 去水分) 火硝(一两焙去水分) 食盐(一两,焙干) 朱砂(五钱) 
皂矾(一两) 
(制法)(1)先将白矾、火硝、食盐、皂矾朱砂共研极细,再加水银又研,直研至不见水银星珠时为止,分作三份 
备用。 
(2)以一份堆于小铁锅内,上以大碗覆之,随以醋调熟石膏粉,将碗同锅连接处涂封严密,勿使泄气。 
(3)以炒干黄土(即黄土之炒去湿气者,用赤石脂更好)或极细河砂,将碗掩住,但须露出碗底,并以铁圈重物套 
压碗底,不使移动,碗底置浸湿棉花一团,外以大铁钉三只(或用火盆上炖食物的铁三脚架,更妙),插于地面土中,将 
锅安置钉上,约离地高七指许。 
(4)以微火烤胎,焚香计之,俟一炷香尽,再以文火升炼,俟第二炷香尽时,又以武火(即烈火,以焰离锅底约二 
指 
许为度)升炼,俟三炷香尽时,察看碗底棉花是否由湿而干,更由干而成黄黑色,如已成黄黑色,即离火待冷。 
(5)将已冷丹锅,轻轻除去黄土、石膏,揭开丹碗,灵药即升碗上,色白者嫩,色紫者老,色红者恰到好处是上品 
(如碗上有水银星珠,是武火用早,水银首先飞上,不可使用),此为一转,又名一打。 
(6)取第二份药末同一转扫下丹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二转灵药。 
(7)取第三份药末同二转灵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三转,三转已毕,所得之药即为 
三打灵药,亦名“锅烈”。药经三打,则水银之本性死绝,服食遂无流弊。丹底可搽诸疮,功能止痒定痛,长肉生肌,不 
可弃去。 

中编处方篇
金丹制法
属性:(亦名锅丹) 
(处方) 倭铅(三钱) 漳丹(二两) 
(制法)∶(1)将铅放入倾银罐内(即耐火粘土罐,昔日熔银时常用此罐),置于火上熔化之。 
(2)将漳丹徐徐撒于已熔铅上,藉重铅气熏蒸,并于黄丹中间搅一凹处,俟蒸至凹处发现黑色,四周兼现黄色时, 
是即合度之证(大约一炷香时即可蒸透),冷定,去铅取丹,是即金丹,亦名“锅丹”。 

中编处方篇
石青制法
属性:(处方) 白砒(二两) 硫黄(四两) 
(制法)(1)将砒、硫共研细末,投入倾银罐内,上覆铁板一块,以铁丝缚紧,再用盐泥将罐全体封固(或以醋调 
石膏亦可),俟干听用。 
(2)将已干丹罐放木炭火中烧之,揣度罐中药已熔化(约香三炷),乃取出待冷,剥除泥壳,揭去铁板(手势应轻, 
勿使盖上所升之药落下),升于盖上而色如黄芽者为烟硫,沉于罐底而色带暗绿者为石青,将此暗绿色物取出研细备 
用。二物虽然同出一本,性却截然不同,盖烟硫有毒而石青无毒也。 

中编处方篇
银翠制法
属性:(处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