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咸 唐鲁孙-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酥,馅儿不过是松子、核桃、枣泥、豆沙一类材料,用枣木模子磕出来,上吊炉烤熟,出炉后提浆上彩,表面上再抹一层油糖,点心上凸凹的花纹,可就特别显眼了。传说在元朝末年,江西贵溪县龙虎山某一代张天师的裔孙,在尚未继承道统之前,下山遨游,来到京师承,正赶上久旱不雨疠疫横行,他不幸感染时疫,突然晕倒在一家饽饽铺的门前,那家饽饽铺掌柜的,是住宅心仁厚的长者,一看是一个气宇不凡的少年倒卧在门首,马上叫伙计们把他抬到柜房,自己亲自动手给他刮痧,然后针灸兼施,居然把这年轻人的性命给救过来,知他只身来京,此地别无亲友,于是在后柜搭了一张铺,延医调治,将养了好一阵子,一直到他病愈方才道谢告辞离去,始终也没有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来。饽饽铺的掌柜的,只觉得他蕴藉俨雅,必定是颇有来头的南方富家子弟,可也想不到他是张天师嫡系裔孙。
过了不几年,他沿袭道统,正位天师,忽然想起当年卧病道旁饽饽铺掌柜的救命之恩,于是用朱笔画了一道灵符,加盖龙虎山乾坤太乙真人金印,派人专程晋京,送给那位饽饽铺掌柜的,留为驱邪避授之用。那家饽饽铺收到张天师所赠亲笔灵符,视同环宝,立刻贴在后柜作房上梁。
当时饽饽铺都雇有专门雕刻默心模子的工匠,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工匠,整天眼里贴在梁上的灵符,夭矫蟠屈,朱厚色鲜,久而久之,心领神会,无意之中就爬抉剔刮,照灵符的笔顺,刻了一方模子出来,被掌柜的无意中发现,觉得新颖别致,于是用枣泥做馅,刻了几十只烤了一炉枣泥饼,准备不好卖,留给柜上同仁自己吃。谁知这批点心一出炉,不论放在什么地方,用不着加纱罩,绝无苍蝇蚊子来滋扰,那位掌柜的本来是有心人,把这批点心取名〃五毒耕〃,在端午节发售一天,大家听说五毒饼不招苍蝇,又能驱邪避疫,饼一出炉,总是一抢而光。
北平各家饽饽铺一看这种情形,争相仿效,家家也都大发利市,不过他们五毒饼的模子,因无张天师的灵符可拓,既名五毒饼,就把蝎子、壁虎、蛤蟆、蛇虺、蜂蜮五毒刻在模子上,成了名副其责的五毒饼了。木头模子用久了,自然纹路模糊不清,有一家饽饽铺特地请了一位擅画花鸟虫鱼的江南画家,画了一幅虺娥潜踪图,工细传神,栩栩如生,于是让巧匠依样葫芦,刻了一副木头样子,那位江南老画师,是江苏武进人,南方有蜈蚣(俗名百脚,北方极少蜈蚣,有一种叫线串子,有一种叫妯蜓,跟蜈蚣极为相似)没有蝎子,所以南方画五毒,就把蜴子换成蜈蚣了,因此北平当年饽饽铺,就有南派五青饼,北派五毒饼之分了。
当年名画家陈半丁说:〃平剧里混元盒里五毒,只有蜈蚣而无蝎子,五花词剧中变幻人形在世间扰乱一番的金头大仙化身,也是蜈蚣而非蝎子,因为昆曲评弹都是由南而北,在南方蝎子是很少见的。〃半丁先生以南人落籍北平,他的说法是颇有见地的。有些细心人端午节吃五毒饼,发现模子上有蜈蚣蝎子不同,有些好事之徒硬把五毒分为南派北派,还引起了当时顺天时报迂听花(日本人)跟群强报戴槐生打了一场很火炽的笔仗。笔者记得在幼年过端午吃五毒饼,确有蜈蚣蝎子之别。至于照张天师灵符刻的印模,所做五毒饼,只是听前辈老人们传说,既没有看过,更没吃过。
欣逢佳节,这段五毒饼的小故事,知道的人可能已经不多,所以特地写出来。聊供中原父老饮雄黄酒吃端午粽时的谈助吧!想吃五毒饼,要等王师北指、底定中原才能一尝啦。
送信的腊八粥
北平人有句谚语是〃送信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意思是说吃了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就该准备过年还赊清欠了,吃了腊月二十三祭宠的关东糖,年近岁逼,债主等就要上门讨债了。吃腊八粥的风气,好像北盛于南,谈到口味,向来是南甜北咸,笔者吃过江浙两湖皖赣等省人做的腊八粥,大半咸多于甜,反而冀晋察绥的腊八粥都是甜品,还没见过有做咸腊八粥的,真是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的事。
当年在大陆,凡是信仰佛教的人,对于腊月初八都称之为佛腊,熬粥供佛,又叫腊八节。依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佛,是印度迦昆罗城主净饭王的儿子,为时在周昭王十六年诞生,生下来就有超人的宿慧,他看见众生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种苦厄煎逼,还有当时印度四姓种族阶级的官平等,毅然放弃王位,深夜悄悄溜出王城,历尽千辛万苦,趾涉险阻,云游到了蓝摩国,遇到一位先知圣哲,经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谈经说道才皈依佛门,苦经六年,有一天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终于腊月八日,夜睹天上明星,神心一点,忽然大显光明,立印悟道成佛。
印度历法是建子的,释迦悟道那天,印历是二月八日,拿中国建寅的夏历来推算,恰好是夏历的十二月初八,于是中国佛教徒众,就把腊月初八定为佛祖证道的吉日良辰了。
腊八粥源远流长,由来甚古,据说古代印度佛教僧徒,鉴于佛祖未成道前,六年的苦行修持,每天只吃一麻一米,佛弟子为了永志佛祖成道前一麻一米的苦厄;所以每年腊八用豆果黍米熬粥供佛,永矢弗忘,说是喝了佛粥,可以上邀佛祖庇佑。自从佛教传来中土,各大禅林寺院都在腊月初八那天拂晓熬粥供佛,所用粥料五谷杂粮样样俱全,为了表示诚敬又加上各式各样的珍贵干果,名为七宝五味粥,交游广阔的大丛林,并且于当天柬邀护法施主,善男信女莅临随喜拈香,品啜供怫的余饯的腊八粥,灯油香散自然要加倍布施,香客带福还家,彼此皆大欢喜。
中国民间喝腊八粥,汉武帝时代就有这个习俗了,到了盛唐,唐太宗崇信佛法,并且派玄奘法师间关万里,西去天竺求取真经,于是过腊八啜腊八粥的风气,更盛极一时。清朝也是信仰佛教的,康熙年间,海晏河清承平已久,有一年皇帝一高兴,把大内供佛的腊八粥赏赐有功臣僚,从此成为常例,雍正官窑烧的白地青花磁器雅瞻古仆,最为瓷器鉴赏专家们称誉,他藻饰增丽特地完制了一批白地青花的粥罐,赏给近臣内戚,嘉庆也步武前朝,也做了一批五彩贵花描金的粥罐赏人,后来被人发现这些两朝特制的粥罐如果用来养殖矮枝芍药,每天换水,要比一般古瓷的尊晷,可以耐久四五天之多,经人一相互传说,雍年嘉庆时代窖烧的瓷罐,都成了古玩铺的环宝啦。
腊八节熬腊八粥的习俗,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以至珠江流域好像都很普遍,以我个人喝过的腊八粥来说,恐怕属北平的腊八粥最考究。北平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的都城,人文荟萃,饭食服御自然和别处不同,北平的腊八粥的粥料,小米、玉米糁、高粱米、秫米、红豆、大麦仁、薏仁米都是不可少的谷类,拿粥果来说,干百合、干莲子、榛瓤、松子、杏仁、核桃、栗子、红枣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还要先把红枣煮滚剥去皮核,枣子皮再用水煮,澄出汤来倒在锅里一块熬粥,柔红枣香既好吃又美观。干果中的百合莲子是要跟粥料一齐下锅的,至于其他粥果红枣、栗子、松子,可以另外放着,杏仁、核桃、榛瓤,怕风吹干,可用糖水养着,等粥上桌,多种粥果可以随意自己来放。习俗流传供佛祭祖的腊八粥,一律用粥罐上供,不用碗筷,虽然老妈妈论说不出所以然来。遥想当年佛祖未成道以前托钵乞食,自然是不用碗筷的,既然是追念圣哲,钵不易得,只好以罐来代替了。按照常例,粥里只能放红糖,不准放头贡二贡一类白糖,其故安在,就不得而知了。粥罐的面积大,供神祭祖馈赠亲友的腊八粥,为了诚敬美观,粥面一绷皮子,有些闺中巧手用山里红,荔枝干,龙眼肉、配上松子,瓜仁做出各式各样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龙舟鹤首,鳞翼宛然,真是铺缀风流,令人叹为观止。
供佛祭祖之后,孩子们还有一项差事,凡是前庭后院,树木花丛,凡是乱干柔根都要浇上一勺浓嘟嘟的腊八粥,说是春回大地,不但葱翠茁旺,而且花繁叶茂,果木树也不歇枝,是否真有此事,也就没人研究理会去了。
豪门鉅族所熬的腊八粥,除供佛祭祖之外,还要馈赠亲友,果粥一罐未免寒酸,于是还得配上两菜两颗,说是戏佛馀饯,自然菜点全是净素,有些闺中妙手,亲主庖厨,虽然说是山蔬野齑,可是五蕴七香,比起元修珍味也未遑多让呢!有些人家一熬就是若干锅,北地天寒,当天吃不完的则用缸罐存储起来,放在不升火的屋子里,怀冰冻练,坚硬如石,吃多少再用刀斫多少下来,渗水加温,因为粥黏而且硬,须用马杓随时兜底搅动,否则极易焦枯糊底,甚至于表面冒热气里面尚有冰渣,所以北平人说熬腊八粥要凭真功夫,热腊八粥要好耐性,不是身历其境,是不如个中诀窍的。
当年清官腊八粥赏赐臣工腊入粥,也算是一项殊荣特沛呢,番禺梁节庵(鼎芬)在北平去逝,所出讣间把赏资挂马,双眼花翎,穿朝马,赏腊八粥同样列为荣典呢!
至于御赐的腊八粥滋味如何呢!虽然说出自御厨所制,应当是上食珍品,可是论滋味比一般高华门第所熬的腊八粥还有所不如,御赐的腊八粥,向例是由太监率同苏拉分送各宅邸的,不论男女老幼要各致太监车敬,苏拉使力一份,所以走红的太监,专撩人口众多的地方去送,至于人丁稀薄的人家,方轮到不走红的太监去走动,有些遗臣旧勋,家道中落,每逢御赐粥膻,那笔车敬使力,真还要大费周章呢!
笔者来台湾已经三十多年,虽然也喝几次亲友所赠的腊八粥,粥料果料现在在台湾都无法备办齐全,尤其红枣、榛瓤、松子、栗子都不出产,所以腊八粥吃到嘴里总有今昔不同之感,自从匪酋毛周,先后遭了天谴,匪区一国三公,成了群龙无首,自由价乱局面,你争我斗,崩溃覆亡为期已不在远,希望军民团结一心,早日胜利收京,大家回到家乡,痛痛快快喝地地道道货运价实腊八粥的日子就在指顾之间了。
元宵细语
刚过农历新年,一眨眼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宋朝时代就颇为盛行,不过不叫元宵而叫〃浮圆子〃,后来才改叫元宵的。中国各省大部分都吃元宵,可是名称做法就互有差异了。北方叫它元宵,南方有些地方叫汤圆,还有叫汤团、圆子的。南北叫的名称不同,做的方法也就两样。拿北平来说吧,不时不食是北平老规矩,要到正月初七准备初八顺星上供才有元宵卖,至于冬季寒夜朔风刺骨,挑了担子吆喝卖挂花天宵的,虽然不能说没有,可是多半在宣南一带,沾染了南方的习俗,可是西北城的冬夜是很难得听见这种市声的。
北平不像上海南京汉口有专卖元宵的店铺,而且附带宵夜小吃,北平的元宵都是饽饽铺,茶汤铺在铺子门口临时设摊现摇现卖。馅儿分山楂、枣泥、豆沙、黑白芝麻的几种,先把馅儿做好冻起来截成大骰子块儿,把篮儿用大笊篱盛着往水里一沾,放在盛有糯米粉大筛子里摇,等馅儿沾满糯米粉,倒在笊篱里沾水再摇,往复三两次,不同的元宵馅,点上红点、梅花、
字等记号来识别,就算大功告成啦。这种元宵优点是吃到嘴里筋斗不裂缝,缺默是馅粗粉糙,因为软粉缘故,煮出来还有点糊汤。
南方元宵是先擀好了皮儿,放上馅儿然后包起来搓圆,所以北方叫摇元宵,南方叫包元宵,其道理在此。
南方的元宵,不但馅儿精致滑香,糯米粉也磨得柔滑细润,而且北方元宵只有甜的一种,南方元宵则甜咸具备,菜肉齐全。抗战期间,凡是到过大后方的人,大概都吃过赖汤圆,比北平兰英青、敏美斋的手摇元宵,那可高明太多了。
北平的元宵,在宣统未出宫以前,每逢元宵节御膳房做的一种枣泥奶油馅儿元宵,上方玉食,自然加工特制,其味甜糯,奶香蕴存,据说作馅所用奶油,是西藏活佛,威蒙古王公精选贡品,所以香醇味厚,塞上金浆,这种元宵当然是个中隽品。
上海乔家栅的汤圆,也是远近知名的,他家的甜汤圆细糯甘沁,人人争夸,姑且不谈。他家最妙的是咸味汤圆,肉馅的选肉精纯,肥瘦适当,切剁如糜,绝不腻口。有一种荠菜馅的,更是碧玉溶浆,令人品味同甘,别有一种菜根香风味,另外有一种擂沙圆子,更是只此一家。后来他在练斐德路开了一处分店,小楼三楹,周瘦鹃、郑逸梅给它取名鸳鸯小阁,不但情侣双双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