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第8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火箭制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在设立了研究组之后,刚开始有巨大的进展,可是成品拿出来,无一例外的都是可控性较差,哪怕使用了中国比较成熟的火药,也同样如此,理论方面没有进展之前,要制作出可控性强的火箭,这非常困难。
转折点是在1915年11月,也就是半个多月之前出现的,西北大学空气动力和流体力学研究院,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计算,特别是超大型计算机的连续不断运算,终于解读了一些基础的理论,提出了高超声速无粘流理论和气动力的工程计算方法,这个计算方法虽然不算完善,却解决了火箭的大部分的理论,并且让火箭弹的发展有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本身,中国在材料,在发动机,在火箭力学和流体力学上面,都有极大的根基,加上经过研究和实战出现的一系列的科学家,特别是在火箭领域,有相当研究的这些学者,被超过3亿美元的资金推动下,开启了新一代的火箭的研究,不考虑制导性,不考虑精确性,只考虑威力和射程,的终于完成了一个射程在70公里,作战部位的拥有30公斤的大杀器。
不过这玩意,命中率就很差了,哪怕经过了调整,最少也有500米的误差范围,比起过去的火箭来说,有了巨大的进步,却依然无法应用到的战争之中,远程压制,100米算是可以接受,500米就太大了,真的是齐射的话,也无法保证精度。
一个实物的出现,促进了理论的更进一步,一些理论上面的错误,被实物一步步的验证和推理,不得不说,这样的工程,不是小小的企业或者是研究室能够推动的,按照目前中国的加工成本,一个填装了火箭燃料,战斗部在30公斤,飞行距离在70公里的火箭,他的造价相当于一架战斗机四分之一,关键是火箭发动机价格昂贵,火箭跟炮弹一样,只是一次性,一旦发射出去,不管命中不命中,都会毁掉的。
作为最尖端的实验室,他们一次性就完成100发进行测试,然后在众多的偶然之中,寻找着必然,在庞大的资金和实验强度之下,最多根据不断的测试,未来可以减少到100米之间,也推动了中国的火箭理论从最基础的创立,逐步的走向成熟。
这是一个不错突破,却无法使用到实战上面,毕竟,武器在实战上面,需要的稳定性,在研究人员逐步减少,在100米之内的时候,遭遇到了问题,哪怕是减少1米的误差,需要的时间都要三四个月,甚至可能到70米的时候,就无法进行下去,这跟杨元钊提出的精确制导武器,有着巨大的差别。
杨元钊因为日理万机,只是偶尔提点一下,可是在固定的回访的时候,却发现火箭研究所居然把目标偏差到这种方向了,在芯片没有获得突破,甚至火箭技术进展到导弹技术之前,单纯依靠理论上对火箭进行控制,那难度非常的大,火箭装载的东西太多,燃烧也不可能匀速的进行,可控性非常差的。
可是对于火箭而言,从来都不是单个使用的,无论是后世的火箭炮车和反坦克火箭仓,都是以数量取胜,用的就是一定数量的优势采用的范围覆盖,别说是100米的误差,500米的误差也无所谓,毕竟火箭炮部队,需要的不是准确性,而是威力和射程,如果真的需要精确的话,12发,甚至是120发,就可以了,只要能够通过调整,让误差跟覆盖率笼罩一定的区域之中,这个武器,将会成为陆军和装甲部队,最大的敌人,甚至是噩梦。
这样的提点如同画龙点睛一般,哪怕是之前误差在150米的时候,根据火箭理论,也可以通过模糊瞄准,用多个火箭覆盖的方法,只要火箭数量超过10个,反而误差会缩小到最大误差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的程度,这样下来,只要一个火箭炮车,拥有12个以上的炮仓的话,精确度会达到40米以内,这对于70公里的射程而言,已经基本拥有了实战的基础了。
在得到了指点之后,火箭研究所就投入到了紧张的研制之中,现有的材料,只是做了简单的调整,就拿出了第一台有实战意义的火箭炮车,这不,急匆匆的过来报喜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陆军期待()
杨元钊很想去看看,这个火箭炮车到底有多少的威力,苏联的喀秋莎,可是让德国的装甲军团都闻风丧胆,只不过这样的火箭炮车,出现的时间有些晚,到了二战后期才出现,并且因为生产的难度高,苏联更多的是把生产力侧重到了装甲力量之中,除了有限的几次对决之外,火箭炮就没有施展的舞台了。
中国目前不一样,生产力极度发达,就连50吨的重型坦克,都提前到了1915年弄出来了,甚至在其他国家还是没有大规模装备坦克的时候,最少装备了20万辆坦克,可是生产力还是有相当的空余的,只要火箭炮车的性能可以,并且最终定型的话,一定会大规模的生产的。
只可惜天色已晚,杨元钊在了解了之后,安排明天在陆军重型试验场进行实验了之后,就匆匆回家了,火箭炮车,不过是一款武器,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实验性的武器,这么一款武器,早一天晚一天没有多少区别,估计弄出来的,也是一个实验型产品,真正投入到实战的,也需要更多的研究,不可能正式列装的。
说实话的,火箭的技术并不困难,在这个时代,也就是杨元钊看到了这个火箭炮的好处,真正的发展要到几十年之后,在希特勒为了解决英国,寻求一款能够打击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外的目标,超级大炮和v1导弹就是这么弄出来,在开发火箭筒的基础上,在火箭筒无法扩张威力的前提下,在杨元钊有意无意的提点下,加大的了体积,研究更大规模的火箭的威力的,本来是为了导弹做一些前期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面,算是的未来导弹做前置性的研究的,在杨元钊看来,这个导弹距离现在还太远,可是谁曾想到,居然把火箭炮给搞出来了。
没有亲自去看,可是在杨元钊回家的时候,有关火箭筒的一些资料,送到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这才明白了中国火箭炮的发展历程。杨元钊有些低估了火箭筒的制造工艺,其实即便是二战时期,只要解决了材料和材料的加工问题,火箭炮的成本并不高的,到了二战之后,火箭炮也被誉为穷人的导弹,大型的火箭炮车目标较大,也就是大国才会装备,单兵火箭筒和rpg大行其道,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制作简单,成本极低且携带方便。
中国目前的科技水准,虽然没有的全面超越二战时期的科技水平,可是在一定程度上面,相隔不大,一些独特的技术,中国甚至已经超过了二战的水准,比如说中国在材料学和发动机领域,已经超越了二战的水平,二战到后期才拿出来b29,中国在1915年之前就已经制作出来,而且性能极为出色,无论是推重比携带量,还是最大航程,都碾压美国二战的b29,更别说使用一体机制作出来的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的材料的,有了材料和发动机,再加上中国本来在礼花和火箭上面,都有相当的积累,这些结合字啊一起,就构成了现在这个成品。
特别是中国火箭的传统,这被杨元钊特别的来,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他在火箭研究所之中,还专门抽调了一批有着巨大经验的礼花师傅,这些礼花师傅开始还有些不知所措,他们都是老实本分的手艺人,中国生活条件的变好,以前没有人消费的礼花,现在的消费量激增,不但逢年过节,一些婚庆礼仪,甚至是大型庆典,都会燃放礼花,在中国各式各样的机器的推动之下,礼花师傅们推陈出新,很是制作出了很多充满想象力的礼花。
刚开始这些礼花师傅还以为,是让他们为了某一个庆典集中制作专门的礼花,类似的公关,在过去的几年也出现过几次,可是问清楚之后,居然是为了一款战略性之的武器,这可是这些礼花师傅们从来都不曾干过的事情,顿时,大部分的礼花师傅都有了退意,只是在研究人员的恳切请求之下,这才加入了研究队伍,或许这些人对于理论方面,不能够有很深入的研究,甚至有些时候,不明白,为什么礼花要这样,为什么火箭要那样,可是千百年来,劳动者言传身教传递下来的东西,他们或许在理论上不怎么完善,在操作性上面,却有相当的实力,一定程度上面正是他们的启发,才解决了第一个实物,推动火箭大幅度的进展,并且最终形成了有战斗力的火箭炮车。
世界上面的东西就是这样,哪怕是科学也是如此,有了实物,一些理论上面的东西,自然而然会产生突破,很多空想或者理论,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个快速的发展,其原因往往就是没有实物,就比如说,20世纪中后期提出来的石墨烯一样,这种材料在理论上,已经被验证了许多原理,甚至科学家大胆的假设,也得到了很多很有用的科目,可一直都没有合成出来,自然界也没有,这样的材料的作用,就存在疑点,一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石墨烯被合成出来,然后一系列的成果才诞生出来。
第一个成品的火箭,是相当的简陋,甚至全重不过是150公斤,射程也不超过7公里,却给实验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一款新式的武器,虽然说是脱胎于火箭筒的,可是当一款武器放大之后,所使用的技术,跟缩小的截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面,火炮也是枪支的放大版,都是在一个密闭的钢铁空间之中,用火药推动前端的物体进攻,可以是炮弹,也可以是子弹,可是其中理论和适用的科技截然不同。
流于想象之中,项目就很难得到大幅度的推进,哪怕只是一款不怎么成熟的成品,却积累了规模庞大的实验数据,数据永远是最会说话的,在比较差成品之上修改,最终获得较好的成品,这也是中国研究的一贯方法,接下来,研究者再接再厉,不停的突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了这么一款划时代武器的诞生。
因为是杨元钊主导的项目,火箭上面,人员相当的到位,还有大量的资金推动,不管有用没用,先弄出来一个,当第一个实验性的火箭弄出来,然后逐步的加大,最终形成了有战斗力的一款,就是目前的火箭炮车,火箭使用液态燃料的前提下,足足有60公里的射程,单独的一个火箭的重量达到了450公斤,借助着发动机的,可以飞的很远,威力也相当的大。
基本了解了情况之后,杨元钊对于火箭炮车开始充满了期待,这一款在二战之中放了异彩的武器,如果使用的好的话,威力会相当的惊人,毕竟,火箭炮虽然装填不容易,持续火力比不了火炮,可是只要装填完毕,极限火力可不要太猛的,12管的火箭炮车,可以在几十秒的时间之中,把12发火箭炮弹给发出去,而火箭炮弹的威力,也不是炮弹所能够比拟的,虽然穿透性不足,可是射程和爆炸的优势,足以弥补,特别是对付无防护步兵和一些轻型装甲来说,被大量的火箭炮车集火的话,对他们是噩梦一样的。
这一款武器,用好的,足以改变一个局部的战场,抓住机会,一次性歼灭被压迫在狭小区域的敌人有特别的效果,这样包围敌军的时候,再也不用强行的攻坚,只用火箭炮车覆盖就好了,对于火箭炮车这种东西,杨元钊很感兴趣,为了参加这个演习,第二天,推掉了一部分不太重要的工作,前往火炮试验场,
杨元钊在包头,算的上是日理万机的,他要推掉一个上午的工作,牵扯的东西不少,动静也稍稍的大了一点,当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包头都传遍了,在包头,在整个中**方,很有一部分关注杨元钊的动作的,杨元钊在1913年,欧洲大战爆发之后,很少在武器上面出手,大部分的研究,都交给了研究院,可是有限的几次出手,却让人惊艳,无论是单兵火箭筒,还是反坦克武器,都有巨大的作用,现在这么一个大家伙,12管火箭炮车的重量,快比的上一个中型坦克了,这么一款武器只要完成,肯定是陆军的重点武器,由不得他们不关注。
因为杨元钊的参加,本身只是小规模的演习,规模迅速的扩大,包括西北军校校长蒋百里,陆军总司令冯玉祥,总参谋长周光举在内的陆军高层,齐聚一堂,剩下的实权师长军长之类的,也来了一大票的人马,在喧闹之中,迎来了火箭炮车的首秀,规模庞大不说,火箭炮也悄无声息的上了很多实权将军的名单,如果这是一款适合陆军,值得关注的武器的话,陆军肯定会大规模的采购,哪怕之前火箭炮研究的一系列花费,就有人买单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