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须要及时了解林昭的动向,甚至是了解公子的心思,这对他们十分重要。只是在不告知林昭身份的前提下,这些事情很难办到。唯有私下里采取手段,另想办法了!
在公子身边安插一个人,这是他们最初的想法,也最为实际最为有效。当然了,这个人选很关键,必须要有谋略有能力,懂得随机应变,会办事情。由于身份的重要性,对这个人的素质要求很高。最重要的是绝对忠诚,这个人是可以接触到公子的。不管是出自于公子身份人身安全,还是担心走路风声,都必须选一个妥帖之人……
如此情况下,蒋雷霆和李承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在渭水咸阳渡口,蒋雷霆曾经出面救人,和林昭打了个照面。虽说已经许久了,可万一林昭要是记的清楚,那可就要露馅了。到时候林昭难免怀疑,说不定又会引发许多的麻烦。
在铁面宗主看来,目前时机很不成熟,还不知是告知林昭的时候。他却没有注意到,实际上林昭那边已经开始有所怀疑,只是些许不明显的痕迹,故而并不明显。不过在林昭身边安插人手的事情却刻不容缓,李承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承啊,准备准备,看公子会走那条路,会去哪里,你也跟着去吧,除了暗中保护公子之外,再想办法如何前往公子身边。记住,尽可能的小心些,不要让公子看出端倪来……”铁面宗主似乎对李承的演技很不放心,故而一再叮嘱。
林昭为宋夏和谈使的消息,就如同一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的波纹起伏。西北的平静可能也将因此被打破,若是控制的不好,便可能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是一片震动……”
~~~~~~~~~~~~~~~~~~~~~~~~~~~~~~~~~~~
“什么?林昭担任宋夏和谈使?”兴庆府,梁太后得知消息之后,顿时大惊失色。
如此一来,一切的事情将会呈现在明面上,尤其是梁乙埋这样身份敏感的人,对自己便是一个致命的威胁。不管怎么着,她都得顾念弟弟的安危,少不得就会受制于人,和宋朝人和谈的时候底气都不会充足。
梁乙埋的释放和安全将会成为一个严肃的“国际问题”,直接牵涉到谈判的筹码和结果。
唉!到底是人算不如天算!
梁太后本来想的很美好,停战的事情辽国人很帮忙,皮室军在幽州的训练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宋朝人明显也有些害怕了,随后便同意和谈了。在自信心这个方面,梁太后自认为西夏比宋朝人强得多。
宋朝方面的反应很快,说明他们的确实是多有忌惮,本身的情况也很不乐观。如果是这样的话……宋朝也是想要尽快结束战争,想明白了这一点,梁太后暗里地会心一笑。和一个同样不想打仗的国家和谈,应该能够轻松许多吧?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只要处理的好,西夏人被迫停战的痕迹会越来越单薄,本来应该丧失的主动权正在逐渐掌握,这次的损失应该不会十分严重的。梁太后也不知道是侥幸的自我安慰,还是太过于自信。
宋朝很快便确定了和谈使,并且已经开始接触,使臣不日也会到来,也是一个很好的侧面佐证。
可是万万没想到,前来的使臣竟然是林昭。
林昭?梁太后好生无奈,如此一来,私下里的那笔交易岂非就告吹了?她的信函已经送去了大顺城多日,奈何那边毫无反应。
梁太后原以为林昭会特别关心折文芯,加之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肯定会沉不住气的。一个颇有些性情中人意味的少年,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都不奇怪。可事情似乎事与愿违,林昭那边毫无反应,难道是他不在乎折文芯吗?
不对啊,从折文芯的神情之中看得出来,林昭很疼爱他,彼此之间深情款款,极为恩爱。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可是他竟然没有反应……莫非是自己看走眼了?男人当真没有一个好东西……
抑或者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是有可能的,弟弟身份贵重,也许并非林昭所能接触,私下交易的。不过既然说他聪明才智如何了得,这样的事情难道就想不出什么对策吗?说他足智多谋岂非有些言过其实了?若只是如此,弟弟何以会屡次败在他手中。
那么,唯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林昭本身的心理素质非常好,能沉得住气,甚至在另外想办法。以宋朝和谈使的身份和西夏讲条件,或许就是他的办法吧,如此一来,西夏难免会有所被动……
嘿,没想到这个林昭如此有意思!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梁太后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同时也对林昭越发的好奇了……
既然是和谈,要不自己索性也去?梁太后神情一动,做出了一个特别的决定。
一些本来没有交集的人,在不经意间走向一起,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未来的奇妙就在这里,琢磨不透,让人畏惧,却始终让人期待,也许这正是未来的魅力所在!
第380章 绥州行()
绥州,也就是后世的陕北绥德。
此刻,林昭正走在前往绥州的路上!
北宋的时期的绥州是属于西夏的,是与北宋交界处的边陲重镇,也是西夏入侵宋朝的桥头堡。
唐朝时期党项人本来生活在吐蕃高原,结果受到吐蕃人的欺压,处境苦不堪言。故而他们向唐朝申请归附,大唐天子仁义,也便同意了。
首次内迁,党项人迁到了松州(四川松潘),那里地处唐朝与吐蕃的交界之处,自然条件可能也更加符合游牧民族。当然了,估计唐朝也是担心党项人不安分,完全内迁会引狼入室,故而有些戒备。
在松州,党项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吐蕃的强大,不断向东蚕食入侵,党项人又待不下去。这一次,大唐天子很仁义,让他们内迁位于西北的夏州。也就是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大王修筑的统万城一带。
当时的夏州情况还好,尽管有回鹘和突厥人,可处境要比松州好的多。党项人随即开始
休养生息,慢慢的逐步壮大。他们的首领是拓跋氏,或许是因为唐王朝给了他们一块栖身之地,故而对唐朝感恩戴德,一直很忠诚。当然了,想来是因为他们实力有限,没有和唐朝叫板的资格,不敢过分嚣张。数百年来,党项人在这里不断发展壮大,并非趁着一次次的机会,扩展土地。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到了晚期,节度使拥兵自重,动乱更是一次接着一次。起义也是此起彼伏,比如闻名后世的黄巢起义。
大唐天子也是危在旦夕,好几次逃亡前去蜀中避祸。很多次,以唐朝本身的实力,想要收复失地根本做不到,有心无力。这个时候,唐朝天子便动了向游牧民族借兵的心思。
比如安史之乱时,唐朝为了光复长安、洛阳两京,向回纥借兵。当然了,借兵是有代价的。唐朝答应,两京光复之后,任由回纥人抢掠三日,子女财帛任由抢掠。由此可见,古代历史上诸多不好的晦暗时期,受伤害的始终是老百姓。
借兵的事情不止一次,后来党项人也在借调的范畴中。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三月,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率领部众勤王,亲率锐卒与黄巢军交战,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并权夏绥银节度事。八月,唐僖宗下诏,正式任命拓跋思恭为夏绥节度使,辖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十二月,诏赐夏州号为定难军。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七月,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国公,并赐李姓。由此开始,定难五州和党项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绥州便是其中之一,西夏也就是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的。尤其是接下来的五代十国,中原王朝可谓是一片混乱,根本无暇顾及远在西北的定难五州。党项人抓住机会,实力愈发的强大,已经不可小觑。
北宋时期,定难五州虽然名义上尊奉汴京的北宋皇室,实际上却是听调不听宣,几乎是个完全独立的小王国,比之唐末的节度使有过之而无不及。
宋朝太祖、太宗也想要对其用兵,可当时西北局势太过复杂。北汉依旧雄立河东,有契丹在背后撑腰,实力不可小觑。因为能威胁到河北之地,隔着黄河对关中和河南之地虎视眈眈,乃是大宋王朝第一心腹大患。
故而,宋初的一段时间内,北宋除了灭掉南方各国之外,在北宋最重要的对手便是北汉。太祖时期尚未成功,直到太宗时期也一举铲除北汉刘氏政权。
再往西北,有定难五州、府州折家、麟州杨家,五代以来的传统犹在,都不是完全归附大宋王朝的,当时又有吐蕃诸部存在,局势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没有对西北大举用兵的可能。
也正是因此,定难五州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并且不断壮大。同时他们觉得,北宋王朝对他们无可奈何,也助涨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恰好在这时候,西夏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领李元昊。带领西北逐渐壮大,成为西北第一大政权。
李元昊深知定难五州的处境十分尴尬,想要长久生存,必须扩展生存空间,唯有疆域扩大,才能立国。
东边是府州折家和麟州杨家,以及大宋的关中之地,贸然出兵必然会引起诸位军阀,以及北宋朝廷的强烈反弹。
扩张的方向只能是西方,自从唐末以后河西之地便与中原王朝脱离关系,可以看成是无主之地。再者,河西之地祁连山下,土地肥沃,又有雪水灌溉,乃是西北荒漠之中的天府之国。如果能得到,西夏的实力必然会有一个很不错的提升。
不过麻烦的是中间隔着一个宋朝的灵夏路,这一次李元昊没有犹豫。因为灵夏路是宋朝突出在西北的一块地方,与宋朝背身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甚至有点飞地的感觉。北宋对其重视程度也十分有限,攻取的可能性还是有些的。
当时宋朝的皇帝是真宗,果不其然,对灵夏路不够重视,在防守和出兵的诸多事情上犹犹豫豫,给了李元昊可乘之机。最终灵夏路落入党项人手中,再想要夺回来可就难了。
当时的灵夏路大概就是后世的的宁夏平原,众所周知,黄河九曲,滋养了两块富饶之地,一个是河套平原,另一个就是宁夏平原。
党项人得到这块肥沃的天府之国后,实力大增,并且继续向西北开脱数千里土地。终于,他们有了了宋朝叫板的实力。
公元1038年,宋宝元元年,李元昊悍然称帝,建立大白夏国。
直到此时,宋朝才真的有些着急了,急忙派遣大军讨伐,结果无功而返。最终的结局是宋朝给西夏岁赐,李元昊取消帝号,被宋朝册封为夏国主,名义上是宋朝的藩属之臣。
可实际上呢?西夏俨然是独立一国,很多时候甚至连名义上的臣子都不愿意做。本该是自己的国土丢失了,宋朝无力夺回。然后花钱让对方向自己名义上称臣,听起来是那么的滑稽。
说是赏赐,可实际上与给辽国的岁币有什么区别吗?冗费是宋朝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也是其灭亡的一个元素。冗费体现在哪里?不就是这些方面吗?北宋积弱在这些地方体现的淋漓尽致,堂堂一个王朝发展到这个地步,当真让人有些汗颜……
林昭负责与西夏和谈,那么关于宋夏之间的关系必须要了解清楚,当看到礼部和鸿胪寺送来的资料之后,再加上自己前世的一些了解,林昭心中那个恨啊!
堂堂大宋王朝,天朝上国,未免也太屈辱了!
不管怎么说,林昭都是个血性男儿,当清楚完整地看看这么屈辱的记录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样的局面必须要改变,林昭心中的民族情绪不由自主地被点燃了。他觉得自己着实很难继续容忍这样的局面……
可是自己如此渺小,又能做什么呢?即便是身为宋夏之间的和谈使,也不过只是负责和谈的过程和形式而来。
至于和谈的原则性问题,皇帝赵顼和汴京的诸位相公们已经有决断,自己只需要照着执行就是了。
此番和谈,重点在于停战!
一句话似乎暴露了宋朝内部迫切希望停止战争的打算,以及朝中诸位大佬们惧战的心理,如此情况下,和谈使又能有多少底气呢?至于其他条款,也不像是一个战胜国该有的姿态,至少没有那么的强硬,看来汴京方面还是信心不够坚定啊!
林昭无奈摇头,想要改变宋朝的这种状况,也绝非一次和谈就能做到的!也绝非自己一个空有虚名的兵部侍郎所能做到。即便是满腔抱负,可是没有权力,一切都是白搭。林昭本就强烈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