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王 >

第138部分

宋王-第138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盏H蔚1H恕3⒌谋疽夂苊魅罚グ锘ブ绻杩钊宋蘖Τセ梗褂械1H嗽冢恢劣诜懦鋈サ那甘詹换乩础�

    这个条文,从一开始设定的就很不合理。可是王安石却浑然不觉,直接无视掉了人性,直接无视掉了上等户的不满与反对。

    夏收之后,便是收回债务的时候。

    在杭州地面上,因为灾荒的缘故,很多百姓还不起青苗钱的本息。有的是因为归还之后所剩无几,所以有意的拖延或者少华。当然了,也有那么一部分,是故意的恶意拖延。

    寻常借款的百姓十分散乱,想要从这些人追回本息,费时费力,还吃力不讨好。地方官哪里肯费这个力气,加之上面又催的比较紧,为了方便起见,全都将目标对准了那些做担保的上等户。

    可是这个做法对于这些上等户而言,完全是无妄之灾。他们没有借用一分钱,一粒米,这个是却要平白无故付出这么多,心里肯定是老大不愿意。

    地方官哪里肯与他们多讲道理,因为有担保的存在,完全是可以强行收回钱粮的。这些无辜的上等户只能活该倒霉,因此付出了大量的钱粮。官府还很客气地留下一句话,让他们去找那些欠款的百姓去收账。

    官府出面可以不讲理,可以采用强制手段,可是寻常百姓之间呢?让这些上等户去收账,兴许可以收回来一些,可是大部分时候都成为了烂帐。有的人不愿意归还,还有一些是当真归还不起。

    上等户们注定了也要平白无故地遭受损失,在他们眼中,青苗法完全就是对他们的抢掠,让他们深恶痛绝。

    所以从一开始,老百姓们便对青苗法起了恶意,很是反感。可是反感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的意见直接消弭在了阵阵风中!

    杭州知州赵挼纳袂楹苣兀诖酥八悴皇呛芸春们嗝绶ǎ阢昃┑氖焙虮溆胨韭砉獾热艘黄鸱炊怨K肟昃袄吹H魏贾葜荩氪硕喽嗌偕儆行┕叵怠�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意识到青苗法的危害会有多严重。可是知道现在,亲眼所见的时候,才深刻体会到,情况远远超乎想象。

    现在他是明白,司马光担心的一点都不错,自己的坚持也没有错。青苗法的内容兴许很好,但是正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少。

    杭州下辖八个县,有六个已经乱成一团,唯独钱塘与余杭情况要稍微好一些。

    情况最好的是钱塘县,林昭几乎可以说完全没有推行发放青苗钱。而是用赈灾粮与商铺加农户的模式所取代。

    此刻,钱塘县的夏收正常进行,至于那些本来该借款的百姓,现在正在全心全意地种植棉花!林昭让那些大食人指导了一批棉花种植能手,继而将种植技巧传播到了各个乡村。

    眼看田地中的棉花叶子长的绿油油的,一个个青绿的果实已经出现了,有人好奇地拨开,发现当真是尚未成熟的绒絮之物,当真不能食用。

    不过没有关系,这些从未见过的作物虽然不能吃,但是有人付给他们酬劳。孟氏商行已经先行付给了他一半的粮食,让他们可以安稳地渡过最艰难的时候,绝对比其他县的百姓更加幸福。

    至于剩下的一部分,等到秋天棉花采摘之后,会另外付给。订金交了一半,手笔之大,已经完全让这些百姓放心。一个个全都很用心地与技术人员学习,好好侍弄地里的庄稼,只等着秋天的时候,领到另外的钱粮。

    所以钱塘县的百姓绝对是最幸福的,而且是无与伦比的幸福。相对来说,林昭的压力看似最小。可是林昭心里并不好受,并未因此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庆幸,因为整个杭州的情况他都目睹在眼中。

    各种强行摊派,各种不地道的行为,以及百姓的反应与不良影响,林昭完全看在眼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他观察到了解到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虽说这一切看似与自己无关,可是林昭心中却涌起了别样的失望。没错,很失望!

    重生之后,他一直对王安石的多有看中,就是期待着王安石变法能够让这个国家强大,免受异族入侵,以至于亡故,尤其是避过那可悲的靖康之耻。

    所以他一直想方设法地帮助王安石,多加支持,甚至因为各种情况被认定是新党中人。而事实上,林昭也确实比较倾向新法,并且为此付出了许多。

    可是今天,林昭的想法开始有些动摇,现实是如此残酷,对他的打击可不是一点的大!

    心中升起一种别样的失落,开始有些失望了!

    名垂青史的王安石变法从一开始就要失败吗?也许之前是因为自己了解的不清楚,没有一点防备,那现在呢?

    难道要坐视不理,任由变法就这么扭曲着继续下去?林昭觉得,也许自己该做点什么了

第190章 寄予厚望王相公() 
失望的又何止是林昭一个人,蔡京完全有相同的感受!

    如果说钱塘县因为要求严格,有效杜绝了强制摊派,青苗法的推行也是走了个过场,并未实际开展,从而避过一劫。

    钱塘县的情况最好,林昭最轻松!

    因为蔡京的为难与观望,余杭县强制摊派的事情虽然有发生,但是数量相对比较少,因此遭遇的损失也相对有限。

    加之余杭县本就相对富足,所以影响并不那么严重!

    同样的情况,蔡京开始对变法有些别的看法,有些轻微的动摇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蔡京曾是新党的忠实成员,王安石坚定的追随者。自从宋神宗年间开始,党争就开始日趋的白热化,而且竞争的模式与手段也变得十分极端。

    元丰年间,三十八岁的宋神宗赵顼英年早逝,年幼的儿子宋哲宗即位,当时由太皇太后高滔滔辅政。

    高滔滔一抓稳政权,立即启用当年旧党的第一号人物司马光出任宰相。司马牛不愧是司马牛,多年以来一直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始终没有动摇,心里似乎也憋着一口气。

    所以一上台之后,就将王安石制定的所有新法条目废除!

    没错,是所有,不论好坏,一棒子全部打死。

    苏轼当时听闻消息之后感慨,其实熙宁变法中有一些内容还是可取的,这些完全可以保留下来。

    可是司马光充耳不闻,一律全部废除。不得不说,司马牛在这里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从此之后,新旧党争就变得有些出格,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所以当高滔滔死后,宋哲宗亲政之后,再次恢复新法。此后反反复复,一直如此。大宋朝王朝百年来坚固的根基,在这种变态的内斗之中也消耗很大,逐渐走上了下坡路。

    有人说:宋朝并非亡于女真,而是亡于党争,这话也是有些道理的。

    后来宋哲宗无子而终,宋徽宗即位,任用蔡京主持大局,便立即恢复新法。由此可见,围绕熙宁变法的争斗延续了三代皇帝,宋王朝最后数十年的时间。同时也可以证明,蔡京对新法的信心与拥护。

    可是因为林昭的出现,蔡京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那么一点改变。原来的他是在熙宁三年才考中状元的,现在提前到了熙宁二年。

    原本他只是一开始并非是作为县令,原本杭州不是青苗法的试行地,他更加不会遇到一个对青苗法提出质疑的青年官员,并且对对方多有钦佩!

    愿意原本历史上的蔡京,看到的大都是光鲜的一方面,故而一直对青苗法很是支持,而且是非常坚定的支持者、执行者!

    但是现在,一切都因为林昭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

    不争的事情放在眼前,钱塘县没有推行青苗法,结果现在的局面最好。相反其他县因为推行青苗法而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至于余杭县,那情况更是心中有数,这种奇怪的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对他们本来坚定的信心,美好的憧憬产生了巨大冲击……

    蔡京也开始有些动摇了……

    动摇归动摇,但至少不必为此发愁到焦头烂额,知州赵捰胪ㄅ兴臻兔挥姓饷葱以肆耍堑娜兆雍懿缓霉�

    整个杭州就两个县情况好,其他六个县一团乱麻,让他们两位地方高官情何以堪呢?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虽说不是因为他们而起,可是作为父母官还是应该全力来解决这些事情,稳定杭州局势,这一点很重要……

    可是该从何处下手呢?加之自己最初的主张不同,参与过多还可能会被认为是故意阻挠,所这两位高官也是无可奈何!

    一时间有些犯难了,这事情当真不好介入!

    ~~~~~~~~~~~~~~~~~~~~~~~~~~~~~~~~

    汴京城里,从去年秋天等到今年夏天,皇帝赵顼已经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青苗法推行了这么许久,如今总算是要有结果了,这份心情,很是期待,也很是紧张。就如同拿着一张中奖概率为二分之一的彩票,等着开奖结果一样……

    夏收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去岁青苗钱似乎推广的不错,尤其是河南路、京东路与淮南路。这些本就是灾害容易发生,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推行青苗法自然很是不错。

    当然了,至于到底是采用什么办法推行的,具体的过程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所以说皇帝是最为可悲的人,终其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皇宫那巴掌大的天地之中。虽然富有四海,可是哪里能亲自去看一眼呢?

    就连所有的信息都是依赖于别人的眼睛与嘴巴,所以知道了永远只是结果,大部分时候还是有所隐瞒或者偏颇的结果。

    至于事实,很难讲皇帝有多少时候能够了解到实情,其中的可信度有多少,就更不好说了。

    故而皇帝是最容易被蒙蔽的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

    而今赵顼接到的消息就是如此,青苗法在这三路推行的情况极好,完全符合预期。这也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只有如此,才能够堵住悠悠之口,才能够证明皇帝的尊严与变法的正确性!

    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皇帝赵顼很满意,甚至很得意!现在就等着三路将具体实行的账目报上来,增加了多少财政收入将会一路了然,对此他充满期待。

    至于远在江南的两浙路,情况似乎还不明朗,听说是因为灾荒的缘故受到影响。如此虽然情有可原,可是赵顼心里隐约还是期盼,能够出个好结果。尤其是林昭与蔡京,希望他们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隐约有风声,听说林昭又在钱塘县搞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青苗法到底推行的怎么样不得而知。对此赵顼充满好奇,毕竟林昭总是给人意外惊喜,这次又不知道是什么。赵顼是个不重视过程,只重视结果的人,正拭目以待!

    王安石的心情也很不错,青苗法的推行的结果完全在意料之中,一片欣欣向荣,对此他很是舒心。

    他坚定地认为了青苗法是大有裨益的,加之早年为地方官期间,已经有过类似的实验,取得的效果非常之好,因此很有自信。

    青苗法在他眼中是完美的,所有的环节都有没有问题,所以结果只能是好的,不可能会有坏的。这就是王安石,一个固执并且很偏执的人,一旦认定了,十头牛都拿不回来,别人叫他拗相公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面对诸多反对的声音,王安石虽然看似镇定从容,实际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急于用事实证明自己,说服他人!

    这个结果让人很满意,总算是可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至于执行的过程,王安石没有多过问,想必应该是错不了。

    至于民间的呼喊声,老百姓们怨声载道的声音,他全然没有在乎,甚至丝毫不知情。有个完美的结果就是了,过程已然无所谓。

    不过唯一让人遗憾的是两浙路那边的结果,因为道路比较远,这些消息暂时尚未送到汴京,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情况,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不过王安石并不担心,因为林昭与蔡京都是他看好的人物,想必成绩会相当的突出,现在完全就是一种拭目以待的情绪。

    王安石与皇帝一样,都会林昭与蔡京寄予厚望!

    王安石这么想,他的儿子王雱却另有想法。因为他也收到了一些消息,林昭似乎没有下大力气推行青苗法,或者说好像有些走样,这让他很是诧异!

    赵顼和王安石看好林昭,王雱何尝不是呢?所以他分外关注林昭的一举一动,如果是林昭那边出现了意外,对他,对父亲都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此刻,钱塘,举足轻重!

    在这种情况下,王雱将所有的目光对准了杭州,对准了林昭!

    王雱很焦急地等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