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王 >

第116部分

宋王-第116部分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怯肓终巡┺牡捻缆耄踔潦堑布疲匦胍】赡艿匚趾茫�

    “吕东主,到底该怎么办?已经快撑不住了!”

    “是啊,粮食的价格依旧没有涨,按照这个价钱,我可能没有多点利润。”

    “有利润就不错,如果继续是个价格延续啊下去,我们可能都要亏本,甚至是血本无归!”

    “到底该怎么办啊……”

    看得出来,很多人都非常着急,已经惶惶不安,信心产生了很大动摇。吕吉不由轻叹一声,眼下最担心的事情无疑就是这个,奈何他本人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人还顾念自己昔日马首是瞻的地位,愿意来找自己商量,否则连最后挽留拉拢的机会都没有。

    “各位放心,粮食的价格会涨上去,‘孟家的粮仓’里面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现在要比的便是谁更能坚持,我们已经坚持了许久,眼看成功就在眼前,要是现在放弃,岂非功亏一篑?”

    “吕东主,当然如此?”

    “那是自然了!”吕吉朗声道:“请大家再安心等五日,五日之内必然会有转机。”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做出这样一个承诺。若非如此,这些人的信心要是跨了,马上就会出问题。

    “五日?吕东主这么有把握?”很多人对此将信将疑!

    “吕某何时有过无的放矢的事情?大家放心,再坚持五日,一定会有转机,保准各位赚的盆满钵益!”

    “那好,既然吕东主都这么说了,那我们就且先相信,五日之后要是没有转机,只怕我们……”言下之意已经很明白。

    不过很多人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心底里已经有了别的盘算。有些人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他们已经在考虑,大赚一笔已经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保住家业,千万别亏本了就行。

    所以吕吉的话,只能是半信半疑,具体的还要自己拿主意。

    这样的局势早在林昭的预料之中,他最开始的打算是只要搞掉了庆和,其他粮行肯定会乖乖听话。

    可是其特殊的背景,注定了在短时间内很难有作为。林昭才将重心转移到了粮食价格战上,常平仓成为他最有利的武器装备,让囤积居奇的粮商着实难受的一把!

    林昭很清楚,这场战斗之中,最重要的便是中间那些摇摆不定的粮商,只要他们倒戈,一切都好说。

    故而从一开始去拜访张子恒,无形之中挑拨离间,到近日继续接触一些粮行的东主,目的都在这里。

    当然了,最重要还是价格。只要稳住了平价粮,必然会有人坐不住的,铁板一块也会被撕裂开来。这也将成为取胜的砝码,有了蔡京的支持,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到,而今这个形势正是自己想要的。

    可正当林昭准备全力一击的时候,阻碍来了!吕吉期盼已久,吕惠卿那迟来的刀终于到了钱塘县!

第162章 补窟窿()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邪门,关键时刻容易发生转折,有时候带来的希望,有时候却会出幺蛾子!

    眼看着杭州的粮商们惶惶不可终日,坐立不安,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粮食价格战即将大获全胜的时候,偏巧就有阻碍和麻烦出现了,三司负责清查常平仓的官员到了!

    来的这位官员名叫章明元,现任度支司常平案勾押官!

    宋朝官至,三司包括盐铁、度支、户都三部分,最高长官称之为三司使,号称计相,相当于财政大臣,负责掌管赋税财政事务。

    其中度支司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也就是说大宋朝的赋税,收入支出都是他们所掌管的,权力与作用不是一般的大。其长官为度支使,手下僚属众多,分管各项事务。

    按照按所掌管事务细目不同,度支司分八案八事,其中掌给、钱帛、常平、发运等八案,分工十分明确。比如钱帛案掌军中春冬衣、百官俸禄、左藏钱帛、香药榷易。发运案掌汴河、广济、蔡河漕运、桥梁、折斛、三税等。

    而常平案则掌诸州平籴,“籴”者为买进粮食,平自然就是平抑粮价,管的就是各州的常平仓,正经的专属上级衙门。各案都设有判官,其下由孔目官,都勾押官,勾覆官辅佐等。

    章明元是一名勾押官,地位其实并不是很高,但他这次也算是是奉旨出京,又是三司所派。多少需要礼敬重视,其管辖的事情虽然不大,权力也有限,但是偏生牵制住了林昭的咽喉。

    而且这厮的节奏很快,三司那边做安排耽误了不少时间,章明元接到命令之后的行动十分迅速,立即动身前往钱塘县。最为重要的事,这厮走的是旱路,虽然辛苦点,但是速度却很快。

    没有几个人知道,当年他因为一桩案件受牵连,是当时还在御史台的唐介查清真相,帮他伸冤的。故而一直将唐相公引为恩人,感恩戴德。唐介死后,他一直耿耿于怀,和大多说人一样认定了是被林昭气死的。

    他虽然有心报仇,但到底人微言轻,能力有限。那段时间也上疏弹劾过林昭,奈何那些奏章全部被皇帝赵顼扔到了角落。事情已经过去差不多快一年了,但是章明元一直耿耿于怀,原以为再无机会报仇,没想到竟然等到天赐良机。

    当三司要清查各地常平仓的时候,他作为常平案的官员,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至于为什么来了钱塘县,那是因为县令林昭名声在外,一般人不想招惹。于是乎章明元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对他而言,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坚信,林昭忙于推行青苗法,常平仓这边不可能没有一丝纰漏。只要有问题,他便会大做文章,要林昭好看,以慰唐相公在天之灵。

    于是乎,一接到任命,他便立即动身。反而将先行出发,走水路的吕氏兄弟抛在身后。他担心有人通风报信,林昭早有准备,目的就在于杀了林昭一个措手不及。

    林昭远在杭州,消息并不是很灵通,三司清查常平仓的事情他根本就不知晓。之前王雱得悉此事后,便嘱咐了吕惠卿提醒林昭,他们彼此彼此之间有些交情,勉强算是自己人。

    王雱却不知所托非人,吕惠卿的目的就是借刀杀林昭,哪里会事先示警呢?最终的结果是,章明元已经过了太湖,林昭才得到消息!

    当真是措手不及,使得杭州本来一片大好的局面瞬间发生了变化。

    最开心的当属于吕吉了,可以说是在最后关头,就要绝望的时候,希望来了。

    三司来派人查常平仓了,吕吉听到这个消息,几乎笑出了声。他很清楚,孟氏粮行之所以能支撑这么久,就是因为动用了常平仓粮食的缘故。而今,朝廷派人来查,林昭该怎么补上这个亏空呢?

    想想就开心,釜底抽薪之计,林昭挪动公帑,动用朝廷常平粮,可是一桩大醉。没有人作对了,那杭州的粮价就是自己说了算……

    “大兄,当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大郎总算是出手了!”吕善满脸笑意,完全是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

    也许是压抑的太久,骤然间吕吉特别开心,难得大笑道:“不错,总算是赶上了!”这些天他承受的压力着实不小。

    “嘿嘿,大郎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直奔要害,这次林昭要为难喽!”吕善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满脸得意的笑容。

    此刻,只需要满心欢喜地等待吕升卿、吕和卿兄弟的到来,一同看好戏!

    杭州其他的粮商们也终于松了一口,他们暗中已经得知消息,林县令可能是用常平仓的储粮在支持孟家。而今,这个来源就要断了,杭州地面上就没有平价粮了,那么……好多人已经开始在梦里数钱了。

    当然了,也有一些聪明人,或者说见识高远的人敏锐意识到了危机。吕吉说让等五天,果然有了转机。

    只是他们没想到,转机会是这样的!

    大宋朝三司都参与了,吕吉怎么会知晓朝廷会派人来呢?联想到之前又传言,难不成吕家在朝廷真的有后台,竟然可以请动三司!

    这件事已经不是一场商业竞争,已经上升到了朝堂争斗的地步,弄不好是会出事的。虽说目前局势似乎对吕家有利,但是天知道接下来会怎样。经历了之前的杭州叛乱与私盐案,只要是有心的杭州人,怎么敢轻看林县令?郡王都倒台了,难不成吕家背后的人比郡王还要厉害?

    钱财是好,可要有命才能花才行。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本就是有风险的事情,朝廷要是真想治罪,他们一个个都跑不了。想必之前林县令也是顾忌吕家背后的人物,同时有没有什么真凭实据,所以也才隐忍不发的。

    现在把林县令逼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可不好说?有道是官官相护,要是真出了事情,官府兴许不会动吕家,可是他们呢?说不定都会成为替罪羔羊。

    一时间很多人心里都有些忐忑,对于比较理智的人而言,此刻赚钱多少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如何全身而退才是最要紧的。

    可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很多人懊悔不已。当初一时贪念,跟着庆和一起行囤积居奇之事,听信了吕吉的话,现在某种程度是被吕家给绑架了。不过想要脱离也不是没有机会,就看怎么选择了!

    其实这就是一场赌博,赌的事林县令能够获胜,还是吕家背后的人更厉害?所以这把迟来的刀,确实帮吕吉挽回了局面,从临死的边缘拉了回来。但是在某种程度也种下一个更大的危机,让更多人动摇,走向了观望的中间地带。

    至于接下粮商们会怎么选择,那就要看,林县令与之章勾押官的交锋胜负了!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

    林昭接到消息的时候,章明元已经过了太湖,数日之内就会到钱塘。

    三司的人突然要查常平仓,这让林昭有些意外,而且还直奔杭州,还是如此关键的时刻,这未免有些不同寻常。可是三司一向与制置三司条例司不对付,不像是吕惠卿的动作!

    林昭心中有疑惑,更有担心,明明奏章已经送去了汴京,皇帝为何还要下旨调查呢?是皇帝赵顼没有收到奏章,还是不以为然,有意如此的?

    如果是后者,后果是相当可怕的。倒也不知没有可能,毕竟在赵顼心目中当下最为重要的便是青苗法,耽误了此事,皇帝心中恼怒也是正常的。

    但林昭觉得,应该不会是这样,通过与赵顼的几次接触,这位年轻的皇帝不是这种人,至少不会这么冲动,这么快翻脸不认。

    那么一定是中间出了什么差错?滑稽的是,同一天苏州江南河终于打捞了沉船,恢复了河道通行,那艘沉没的驿船也被发现。

    驿船沉了,奏章也全部沉入了河底,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最为关键的事产生的结果和影响很严重。

    没了奏章,便不能证明林昭之前有奏请。那么性质就变成私自动用常平仓粮食。而且从始至终,为了让奸商们摸不到头脑,方便维持市场,林昭都是在借助孟氏粮行出售粮食,平抑粮价。

    但也很可能被说成是以权谋私,甚至是贪污挪用公帑,关键就看别人怎么看了,总之需要的是证据。

    现在唯一正证明自己清白的,便是知州赵捔恕U岳舷壬乩匆蕴嫖匏街疲苡猩闹ぱ杂Ω煤苡兴捣Φ模�

    只是赵捯欢ɑ岚俜种侔镒约郝穑炕岵换嵋虼耸路炊谜岳舷壬芮A兀肯衷谡庖磺卸疾缓盟担菜挡磺濉K员匦胛从瓿耒眩辽僖扔Ω读苏旅髟攀牵�

    可是,到底该怎么办呢?

    钱塘县常平仓的粮食几乎已经见底了,到时候该怎么向三司交代呢?不止如此,还欠了蔡京许多的粮食,之前阴了人家一道,将蔡京蒙上船,现在不能再连累人家。

    可是一时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粮食填补亏空呢?

    填不上,后果必然很严重。一个是少不得有人要弹劾自己,说不定还会论罪。另外一个,杭州好不容才有起色的粮市只怕又要一塌糊涂,受伤害的终究还是老百姓。

    这是林昭不愿意看到的。为今之计,粮食才是关键,林昭觉得,得去见见某人,尽量争取,将这个窟窿“补”上!

第163章 冒险大戏() 
夕阳西下,天边一片通红与金黄相间,晚霞很是绚烂。余晖从云层之中透射出来,洒在西湖之上,波光粼粼,风景格外动人。

    尤其是湖边的雷峰,以及峰上的黄妃塔(雷峰塔),沐浴在夕阳的光辉之中,倒影在湖面上,与湖光山色一起,组成一幅绝美的西湖晚照图。

    雷峰夕照,不愧是是西湖十景之一!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