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贞观文宗系统 >

第278部分

贞观文宗系统-第278部分

小说: 贞观文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让李恪,在被别人温和劝告的时候他不听呢。

    听到这里,权万纪彻底惊吓到赶紧离开了书房门前。这位诚国公之前见过的时候也是温文尔雅,怎的对吴王这般严厉。一言不合就敢将一个皇子扔到军队里头,还不带丝毫照顾的。这要是传出去,只怕皇家的威严都荡然无存了。

    可是他不知道,李世民看重的,就是罗彦这一点。(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五章 震撼天威的新兵

    驻扎在成都府的天威军,乃是益州地界最具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不仅自身人数超过两万,下边还直辖着二十多个折冲府,真要算起来,少说也是五万人的兵马。

    正因战功卓着,所以戍卫成都的重任就交给了他们。而其最核心的驻地,正是在益州都督府和益州刺史府中间的一处教练场中。天威军的点将台正是设立在此处。

    天威军大将军乃是正四品的武官,昨日在刺史府,权万纪介绍的时候罗彦就已经牢牢记在心中。

    当罗彦走近大营门口的时候,天威军的士卒便很快认出了他。也难怪,整个益州能够身穿朱红公服的也就那么两三个,其他人天威军的士卒多多少少都是见过的,只有这位,年纪轻轻便一身朱服,除了新上任的益州刺史,还能有谁。

    天威军大将军杨奋威,如今已是四十多岁的年龄了。其人十几岁就加入前隋鹰扬府,归附大唐的时候已经是鹰扬郎将。如今坐着正四品的大将军,李世民给他的待遇却半点也不下十二卫的大将军们。

    听闻是罗彦前来,虽然不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刺史来找他做什么,但是却没有半点怠慢,亲自到大营门前迎接罗彦。

    “诚国公,不想昨日一别,今日便又相见。快请进。”杨奋威大手一引,让守营士卒取开了障碍,请罗彦往营内走去。

    见人家这般谦恭,罗彦哪里敢骄纵,很是客气地朝着杨奋威一抱拳:“今日前来,却是要与大将军商议一件事情。到时候,只怕少不得要与大将军多多讨教了。”

    “哈哈哈,诚国公说的哪里话。虽然你我昨日才见面,但是诚国公的大名,在我军中也是流传颇广。想想那两百人月下擒颉利的功绩,便是我痴长十几岁,也深感汗颜。倒是我向诚国公请益才是。”

    杨奋威可半点不敢小看罗彦。

    听说他可是拳脚就能够将如今的检校兵部尚书侯君集给打到卧床不起,自己虽然自持勇力,可是也不一定是人家的对手。军中男儿最为崇拜力量,似罗彦这种已经威名远扬的,怎么可能小视。

    罗彦笑了笑:“罗彦只不过半路出家,哪里像大将军一样是一刀一枪战场厮杀拼出来的。身上未有半点伤痕,怎能自称大名远扬。”

    如此二人边走边相互谦词,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杨奋威的大帐之内。

    待两人坐定,杨奋威才向罗彦询问道:“诚国公前来,不知所为何事?但在杨某能力之内,必定竭尽全力。”

    罗彦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块奇特的令牌,以及一道诏书。

    杨奋威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屏退了左右,走到罗彦身前,接过令牌和诏书。诏书他看不太懂,但是令牌上几个字却认的清清楚楚。

    须知大唐每一样令牌的花样纹饰,以及制式图案,都是他们这些当将军的必修课。或许可以不认识字,但这些东西却必须牢牢记住。而杨奋威眼前的,赫然是一枚正面双龙戏珠边饰,中书“如朕亲临”。背后虽然没有边饰,但阴纹麒麟踏云图案,阳文“诚国公罗彦节制剑南诸军”。

    仅仅这一块牌子,就让杨奋威都升起了浓烈的嫉妒。

    天下十六道,关内河北江南剑南,这四道的军事力量是最为强大的。眼前这个尚未满三十的年轻人,赫然就掌握着剑南一道的军事力量调动权利。

    至于诏书,那就自然不用看了,想来就是一道证明这令牌属实的中旨。杨奋威不由得躬身向罗彦一拜:“杨奋威,恭迎黜置使。”

    罗彦点点头,将杨奋威扶起来,这才说道:“这块令牌,只是为了验证罗彦的身份,大将军于我,还是放轻松些。若非今日之事,委实太过重大,罗彦也不想早早就将这令牌掏出来。”

    杨奋威被罗彦扶起,听到这番话之后,倒是也心里一轻。随后便急声问道:“诚国公,莫非,陛下要让我等对南蛮用兵?”

    在他看来,也就这一件事情,能够让李世民这样重视了。

    “不,自从离开京城的时候,剑南道的一应事务,陛下便都交付于我处置。而我今天前来,不为别的,只是想塞一个士卒,到大将军军中。”

    这下子可是把杨奋威给弄懵了。

    “诚国公想要塞个人进来,随便手书一道,杨某便能够办的妥妥帖帖,何须劳烦亲自前来。”显然,他觉得罗彦这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罗彦笑了笑:“如果我说,我要塞的人,乃是陛下亲子,吴王李恪呢?”

    这边在微笑着,可是杨奋威那边,却是被罗彦这番话给吓了一大跳。

    合着,罗彦说节制剑南道一切事务,不仅仅是指军政,便是连吴王都在他手里捏着。但是,这个时候杨奋威却有些为难了。

    “诚国公,这,吴王殿下到我这里,真的不合适啊。天威军便是连那火头军都要每日里训练,吃食虽然多蒙陛下厚待,哪里比得过都督府。想来诚国公也在军中呆过,知道这里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待下去的地方。”

    李恪如果到来,那完全就是一个祖宗,杨奋威可不想以为影响自己的未来。

    罗彦一眼就看透了杨奋威的心思。其实明哲保身在他们这些独自领军一方的将军们中间很普遍。不惹事,不搀和事。要不然当初那刘仁轨打死一个折冲都尉,凭着山头意气,都督府怎么可能不插手。

    因此,对着杨奋威笑了笑,罗彦便解释道:“正是因为知道大将军有种种的担心,所以罗彦才会过来。吴王到了天威军,不能有任何区别对待。普通的士卒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普通的士卒练什么,他就练什么。普通的士卒什么时候作息,他就什么时候作息。”

    杨奋威彻底被罗彦的狠手给惊呆了。

    这位还真是敢说。

    那是皇子啊,不是随随便便的官二代。要是自己军中将领的子嗣,杨奋威绝对敢像罗彦说的那么做。可是,李恪……

    见杨奋威还是一脸的不可思议,罗彦只好轻叹一声:“你以为,陛下凭什么敢将这块令牌交给我。除了陛下对我绝对的信任,便是因为我这一身的胆子。吴王在益州的不驯已经惊动了陛下,若是还不好生管教,只怕将来只能将他幽禁在长安了。”

    叹了口气,随后罗彦安慰道:“这些事情,出了什么问题有我一力承担。陛下面前,我也会将此事详细说明。”

    罗彦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杨奋威自然也不敢再推脱,只能苦涩地答应下来。议定了次日将李恪送到天威军中,罗彦就离开了天威军的大营。

    次日,一个身体略微单薄的少年,身穿一身天威军布甲,被益州刺史亲自带到了天威军营门前。

    杨奋威自然是亲自前来迎接。但是当他要向那少年行礼的时候,被罗彦给拦住了。“将军难道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了吗?他现在穿着天威军的布甲,便仅仅是一个小兵。”

    随后很是严厉地看着少年:“我便送你到这里。记住,不要妄想暴露自己的身份,因为那样也没用。我会每三天前来看你一次,若有需要,只管跟我说。”

    李恪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

    他之前以为罗彦只是在恐吓他。谁想到还真是将自己给扔到了这自己从未来过的天威军大营。

    想想来前罗彦嘱咐过的话,李恪原本还想挣扎一下的心思,也彻底泯灭了。

    杨奋威也被罗彦这严厉的呵斥给吓住了。不过,看着李恪也并没有露出什么不满,便趁势说道:“既然来到了这里,那么,想来诚国公也将该吩咐的吩咐到了。现在,殿下便化名李三,去甲子营报道,这是我的手书,到时候你们的校尉会安排好一切的。”

    李恪点点头,向罗彦和杨奋威一拜,径自向杨奋威所指的方向走去。

    到了这个时候,杨奋威完全相信了罗彦所说的话。站在大营门前,不由得苦笑道:“杨某当年也见过阴世师和骨仪辅佐前朝越王杨谅,哪里似诚国公这般严厉,动辄呵斥。”

    罗彦笑了笑:“大将军须知,阴骨二人,其时已视杨谅为前隋承继之人,独夫杨广不在,自然以臣待君,此乃人伦大分。然此时陛下健在,太子储位稳固,那么吴王即便是陛下亲子,也是臣属。

    我如今这么做,便是想要告诉他,即便他贵为皇子,但与那黎庶,也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他能够在军中安稳呆够半年,以前种种,便一笔勾销。如若不然,便让他在长安吴王府,度过一生吧。”

    杨奋威听了罗彦这番话,点点头:“看来,我杨某是要跟着诚国公一条路走到黑了。”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以至于守营的士卒,看着自家大将军和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益州刺史,感到一阵莫名其妙。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刺史府来个笔吏

    嘱咐好了李恪的一切,罗彦便匆匆往刺史府赶。甫一交接便着手李恪的事情,刺史府的一摊子反而都交给了杨瑞,连个亲笔写的安民告示都没有发出来,罗彦还真是当惯了甩手掌柜。

    都督府没有李恪的放纵,权万纪一个人完全能够署理好日常事务,也用不到罗彦去操心。

    到了刺史衙,杨瑞正在抱着一册卷宗看着。见罗彦走进来,慌忙站起向罗彦行礼。

    手往下一按,罗彦说道:“杨长史,你是本地人,先向我说说如今益州,还有没有什么急需处理的事情。若是没有,那么,我便先去看看州府志,然后再接着理事。若是有,还请说来你我一起参详。”

    对于罗彦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杨瑞其实非常奇怪。要知道一个刺史如果不能一上来就树立威严,将来绝度会有胥吏欺瞒。而杨瑞想着秋皋先前对他的警示,不由得开口劝告:“刺史甫一上任,是不是召集众僚属们一聚,顺带告知我等接下来的理政方向。”

    对于杨瑞的这句话,罗彦很明白是什么意思。

    心道秋皋的推荐果然没错,杨瑞绝对是人精一个。当下了笑了笑:“诸县我会赶在秋收之前,逐一寻访。我是说,如有讼狱水利教育等突出的问题,那杨长史便先代我署理一段时间吧。”

    杨瑞心道,这年轻的刺史先声夺人的手段果然用的娴熟,当下也收起小视,说道:“若说益州当下最为紧要的,依杨瑞来看,乃是益州境内二十余县都水利不兴,以至于很多时候,益州虽然雨水甚广,依然有干旱的忧虑。”

    这是要给罗彦交底。

    “接下来便是南蛮的问题。朝廷虽然多有剿抚,可是蛮人熟悉山林,岂是我等驻军能够剿灭的。一到秋收时节,便有不少地方会有山蛮下山劫掠,实为我益州心腹大患。”

    罗彦点点头,心道这杨瑞果然没有隐瞒自己,于是接着杨瑞的话说道:“南蛮的问题先不急着处理,如今已经是四月中,趁着百姓们农闲,倒是可以在水利上下一些文章。”

    杨瑞知道罗彦这是要给自己布置任务了,当下询问道:“不知刺史想要修哪一段?”

    试探是相互的,罗彦在试探杨瑞的同时,杨瑞自然也在试探罗彦。这一句,很显然就是在测试罗彦对益州的熟悉程度。若真是简单嘴上说说,此时定然会左右而言他。相反,若是真的为益州考虑,那么罗彦心里绝对有了打算。

    果然,一句话,就让杨瑞惊骇。

    “若是府库充盈,那么便决唐昌沲江,合堋口岐水灌溉九陇与唐昌田亩,同时在灌宁水筑堰。同时加固都江堰,勿令有失。”

    这绝对不是一个刚来几天就能够仓促做出的决定。杨瑞知道罗彦来之前一定做过益州的功课,不想其人对于益州的山川地理居然这样熟悉。但让他更为惊愕的还在后头。

    只听罗彦轻叹一声:“若不是时间太过仓促,倒是可以会同眉州一道在新津西南筑堰,分水向通义、彭山。”

    这已经不是做功课那么简单了。

    杨瑞觉得这会儿心惊肉跳。能够将山川地理这般熟悉的,些许人情世故怎么可能懵懂。想一想就知道这位是不想大动干戈。杨瑞不禁为益州上下官员担心起来。

    回神之后,看到罗彦笑眯眯地看着自己,杨瑞立刻回答:“此时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