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贞观文宗系统 >

第114部分

贞观文宗系统-第114部分

小说: 贞观文宗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刘一脸的疑惑,罗彦说道:“兴修水利的事情,你先放放,让陈玉如一个人去管就是了。反正这些天你也已经让事情走上了正轨,到时候功劳少不了你的。现在有一件关乎蓝田百姓的大事要你去做,务必让整个蓝田的百姓都知道。”

    见得罗彦承诺自己可以捞两份功劳,刘宗申也是异常兴奋。督促着兴修水利是个苦差事,要是这件轻松一些,那就更好了。

    打开文书,罗彦那特殊的字迹连成数句话,很清楚地告诉他,这事儿还真不算一件苦差事——放粮。

    不是说放粮就是免费把粮食送给百姓了。

    自打管子的轻重论以后,就出现了平仓法。丰年贵收,荒年贱卖,以此来调整粮食的价格。李世民下了诏书允许放粮也有好些天了,不过罗彦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而且这些天县中不是修水利就是建草棚,大家也把这事给忘了。

    看到刘宗申一脸的喜色,罗彦说道:“你也别高兴的太早。放粮的事情你去处理,但是价格由我随时来定,什么时间放粮,什么时间停止,也听我的。你和宋甄,维持好秩序就行。记住了吗?”

    罗彦这么一说,这刘宗申脸色就有些发苦。原本以为放粮这种肥差,怎么说自己也能捞一笔。没想到罗彦这么一弄,自己就完全成了一个专门得罪人的了。

    不过人家是老大,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好了。得罪人就得罪人,反正到最后也有他顶事。刘宗申只好领命。

    看到刘宗申接受了这个任务,罗彦说道:“去吧,今天先不要放粮,让县中的差役去乡里,把这事儿告诉所有人。嗯,明天早上辰时放粮,每斗七十文,没人限三斗,共放五十石。明白了么。”

    罗彦给刘宗申的价格,比那些粮店的价格便宜了整整十文钱。而且县中粮仓的米都是新米,想必到时候一定会很火爆的。

    刘宗申领命出去以后,罗彦微微笑着。既然要玩,那就往大了玩吧。

    听着县中卖出的米价格要比粮店的便宜,其实要是论起这成本来,那也和豪绅们没啥两样。自己和豪绅们血拼,老百姓肯定会吃很多苦头。可是长痛不如短痛,等收拾完了这些豪绅,自己再慢慢调整粮价,然后给点其他的好处,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过失。

    等着刘宗申离开以后,罗彦差人给兵部送了一份文书,请求长安鼓旗军协助,彻底将蓝田戒严,使物资不再与外界流通。

    不论是罗彦还是豪绅们,出手的粮食价格都要比别的州县稍微高一点。罗彦就怕,真正的经济战打起来,有人进来搅了局,那就不好了。将蓝田变成一座孤城,到时候不怕收拾不了这些豪绅们。

    杜如晦见罗彦搞这么大阵仗,不由得笑了起来。罗彦在文书中只是说要借用鼓旗军一段时间,但是没有说具体的理由。虽然看似有些胡闹,可是事先李世民就打过招呼,这会儿杜如晦也只能很是郁闷地配合罗彦。

    当天,鼓旗军一率人马就把蓝天的进出路口设立了哨卡。钱粮这两样东西,一概不允许进入蓝田。

    刘宗申的办事效率也很高,收到了罗彦的吩咐,出门就和宋甄一合计,派出去大量的人手宣传这个事情。在这个时候,有什么比粮食降价更让人高兴的。所以一传十十传百,这城中乡下那些没事做的大姑娘小孩子,跟着前来通知的差役不停散播消息。

    而今万事俱备,就等着鱼儿上钩了。

    每天早上县城的城门都是在卯时中才开,可是今天早上不到卯时,城门外就聚集了大量的百姓——都是等着买粮的。这些人甚至很多不到卯时就已经赶到城门外头候着了。

    可是城门打开,当大队的人挤到放粮点的时候,却很是生气地看到,这前边已经派了长长的好几队。这会儿还没有差役看着,场面闹哄哄的,甚至有些人为了争个前头的位置,不惜和别人大打出手。

    等待总是漫长的,虽然这是仲夏,早上天也不冷。可是站在这里的人心里头,别提有多着急了。据说每天放粮五十石,可是谁能说明天的粮价还会是这个数。何况这里头也有很多本身家里断炊好几天的,都是图便宜才赶来买点米。

    要是赶不上今天的这茬,回去让家人失望不说,这肚子可都受不了了。难道,真的要去买那些豪绅的粮食。

    辰时刘宗申和送着带着人来之后,仓曹就将今天的这五十石粮食运来了。好在有差役维持秩序,没有出现太大动乱场面虽然闹哄哄的,但基本的秩序还是维持住了。生怕这些人抢粮的刘宗申和宋甄也算是了一口气。

    可是现实很出人意料。

    这前头挤着的,好些人都是穿着仆役的衣服。而且出手都甚是阔绰,人手三斗米,装到粮袋里就背着走人,也不多说什么。

    有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眼见着这些人将大部分的粮食买走,后边排着队的人不干了。

    “他们都是那些乡绅们的家仆,为什么他们也可以买粮。说是给我等便宜粮食,怎么到最后都成了这些有钱人的了。”不少人开始闹腾。

    好在就算是这些奴仆将很大一部分粮食都买走,可是还是有几个幸运的,昨晚留宿城中,早早来以后就买到了粮食。

    闹归闹,听着刘宗申这个本地的官员说往后每天都有五十石粮食的供应,这些人心里也算是有个盼头。因此说了几句闹心的话,就纷纷散去了。有些脑子灵活的,正准备今夜到城中的人家借宿,明早也好早点买到粮食不是。

    可是,依旧有些人家是实在逼迫着必须买粮了,就算是明天县中还有七十文的粮食卖,可是家中老小已经熬不到明天了。没办法,只能去那些豪绅的米铺里头买粮食了。

    谁曾想,进了米铺,有些眼见的人就发现,方才领粮食的人里头,赫然就有这些米铺的伙计。生气吧,可是米还是得买。一斗米多少钱呢?八十一文。娘的,比方才官中买的直接高了十一文钱。但又不能不买。怀着一肚子的怨气,这些人只能忍气吞声背起那一点米回家。

    放粮的时间还没维持一个时辰,这五十石就被一抢而空。刘宗申和宋甄回到县衙,向罗彦汇报了白天这放粮的时候诡异的情况。大家心里明白,这是那些豪绅买断了县中的粮食,逼着老百姓去他们店里买贵的。

    宋甄毕竟书生意气还没消散,言辞肯切地对罗彦说道:“郎君,这样下去不行啊,今早上百姓就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要是让他们这么做下去,非但放粮没有一丝意义。便是县衙,都要受到百姓们的冲击了。”

    刘宗申这个老油子没有宋甄那么天真。不过毕竟罗彦也是自己的上官,这个时候要是不说点什么,也说不过去。所以也欠身劝说:“实在不行,郎君就把每天的粮食放多一点?”看似询问,也是在给罗彦出主意。

    罗彦沉吟一番,说道:“好,明天可以放出一百石,不过,粮价上涨一文。还有,明日放粮,依旧每人三斗。不管是谁,先到先得。把这个消息放出去。也好安定人心。”

    看着罗彦算是把口子放大了,两人也松了一口气。至于涨价,那就涨吧,怎么说也就一文钱。百姓们也能接受。(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有意激发的民愤

    其实纵然是罗彦将售出的粮食提高了一倍,这点粮食在蓝田县中其实还是翻不起任何浪花。

    作为一个上县,蓝田人口高达六千户。便是按照每户六个人计算,整个蓝田县每天需要的粮食最少都是五百四十石。这已经是要让成年男子的食量降到喝粥的程度。

    一百石,实在是太少了。何况,在罗彦的可以纵容下,这些粮食九成都流到了那些豪绅的粮店里。

    看着刘宗申和宋甄一脸喜色走出去,罗彦不禁叹了口气。惩治这些豪绅,其实并不是罗彦为了出心头那口恶气那么简单。熟悉历史的他知道,这灾难,不是只有今年。平仓法的基础要求是粮食足够。一味放粮,县中亏损太大,到了真正的灾年,连赈灾的本事都没有了。

    趁着如今事情刚刚开始,就把这些人的元气大伤了,往后也好控制一些。

    可惜,自己和这些人斗法,到头来还是会苦了老百姓。想到这里,罗彦暗自决定,把暗斗的进程加快一点。

    次日,虽然有很多百姓早早就做好准备等在放粮的地方。

    可是让人愤怒的是,昨天那些大肆买粮的人又扎堆等在那里。将百石粮食送来以后,也就比昨天多花了半个时辰,居然又被抢了个空。可是真正到需要的人手里的,不过是九牛一毛。好嘛,昨天五十石,扔到水里。今天一百石,照样。

    百姓们越发的愤怒。

    不过这才第二天,人的忍耐力还没有被逼到最后,最多就是怨声载道,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而且,县衙中也适时放出消息,明天放粮两百石,不过继续涨价一文。

    涨价也就罢了,总算是比今天多了一百石,想必明天可以抢到一些吧,很多人就这样自我安慰着,停下了埋怨回到家中。

    县衙中,罗彦盯着簿册向刘宗申问道:“今天,城中的米铺里去的人很多吧?”这里头的猫腻,也就是刘宗申这种在蓝田混迹几十年的老官场能看的一清二楚,罗彦也只想知道一个明确的答案,所以这个时候就不能问其他人了。

    “郎君何必多问呢。其实连续两天,早早把粮食抢去的,不都是他们么。”刘宗申压根就不想说的云山雾罩。反正这事罗彦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只不过是找自己来确认一番,何必不讨好地说谎。

    得到如此明确的答案,罗彦低着头,手指在桌上轻轻叩着。思索了不小的时辰,这才抬头,盯着刘宗申说道:“后天开始,每天放粮四百石。头一天城中粮店是什么价格,次日就降价十文,将我等的粮食放出去。不过,限制每人一次买五斗。明白了吗?”

    虽然话语有意思征询的意思,可是口吻却是斩钉截铁,丝毫不容置疑。

    作为主簿,刘宗申当然知道这蓝田每天要消耗的粮食数目。四百石虽然还是不足真正的消耗量,但是也有个七成左右,想必人们以后不会再闹了吧。这两天他和宋甄去放粮,真的是感觉胆战心惊。

    那些百姓买不到粮食以后那种要吃人的眼神,看着他们心里头直发怵。

    第三天,还是前两天的样子。两百石粮食一个半时辰全都被抢光。还是前两天那些抢粮食的人,早上坊里门一开,这些人一条长龙一样全都涌到放粮点了。哪还有其他人的什么事。

    百姓们出离地愤怒了。都以为是罗彦和这些豪绅们合谋,名为放粮,其实就是官商勾结,把官粮变成私粮,随后高价卖给他们。

    正待要去县衙闹事的时候,刘宗申急了,喊了一声:“明天开始放粮四百石,任何时候都比前一天米铺的价格低十文,而且每人可以买五石。大家回去好好歇着,不要再闹了。这会儿你闹到哪里都一样。”

    一下子从两百石,增加到四百石,而且每个人买的粮食也增加了。人们顿时泄了气,也不提去县衙闹事的事情了,纷纷回去。刘宗申的话毕竟还能让人听的进去,而且大家都在想着,这些豪绅们人再多,能把四百石都搬空么,怎的也能省出来不少,足够自己等人买了。

    一家酒楼中,正在大吃大喝的几个豪绅们,听到下人前来汇报,说罗彦直接开始一次性放四百石粮食出来,不由开始大笑起来。

    “这姓罗的看来是被咱们逼得没办法了,居然想一次性砸这么多粮食出来。”

    “没看这两天那些泥腿子们都急了么。他要是再不多放粮,恐怕就有人会闹到县衙去了。偏生闹归闹,抓又抓不得。如此敏感的时间,他要处理不好,真的会民变啊。”

    “嘿嘿,想着用增加粮食来让那些泥腿子有饭吃,真是想多了。”

    “既然拿每个人能买五斗,明天我派三十个下人出去。你们呢?”

    “你这三十个有些多了,我就十几个。”

    “……”

    此时的罗彦,虽然身在县衙,却也知道就算是自己一下子放出这么多粮食,那些豪绅们肯定还是会故伎重演。这会儿罗彦高兴的同时,也正在头疼。

    高兴的自然是鱼儿上了钩,而且把鱼钩咬的越来越紧。头疼的却是,接下来怎么应对百姓们的愤怒。

    封锁了蓝田的物资进出,但是百姓们也从各种渠道得知,蓝田的整体粮价就是比外边要高。即便是县衙放粮的价钱,也就比外边粮店的价格低几文。偏生这粮食又进不来。本身这就已经让他们很生气了。

    要是再让他们连县衙放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