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钟太监面露微笑,点头道:“不俗,不俗,咱家正觉得心中诗意澎湃,这少年却凑趣来了——让他进来,径来这里见我。”放下筷子,悠然想起那夜龙山璀璨的灯火,还有那“柳絮飞来片片红”的绝妙佳句——
————————————————————
求一张月票。。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40章 西湖功德主()
杭州织造局官署,峻宇宏开,重轩复道,到夜间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好象在办什么喜事一般,太监是这么喜热闹怕黑暗的吗?
张原跟着一个衙署小厮来到钟太监专用的膳堂,这是钟太监平日游宴之所,只见春堂三楹,阶墀朗朗,青砖铺地,丹垩雕刻,楼堂全用楠木建造,涂金染彩,极尽工巧,比之江南富户豪宅也不逊色——
小厮让张原在墀下稍等,他进去通报,片刻后出来道:“公公让你进去。”
张原在堂外就听到里面箫声细细了,这时步入膳堂,先看到门边摆放着两个半人高的龙泉窑蓍草大方瓶,插着大枝的桃花,疏密斜正,颇具意态——
钟太监坐在桌边看着张原进来,见张原顾盼插花,便笑吟吟开口道:“张公子,你看咱家亲手布置的插花如何?”
张原向钟太监遥遥一揖,便仔细观察这两瓶大插花,厅堂的插花用大瓶,故称大插花,说道:“单这两瓶插花,就可看出主人修养情趣,方瓶大枝,大气也;花枝上簇下蕃,俯仰高下,两蟠台接,各具意态,眼力也,想必公公为挑选这两枝桃花也走遍了西湖畔桃林吧?”
钟太监一听,大喜,知音啊,江南才子唯张原与咱家也,起身过来与张原一起重新欣赏这两瓶插花,先前没觉得,经张原这么一说,钟太监还真觉得自己选这两枝桃花是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这一个中年太监、一个少年书生谈论了一阵插花,钟太监方问:“张公子来武林何事,不会专为见咱家而来吧?”
张原道:“小子是去松江为姐夫祝寿,途经杭州,想起公公曾经允我前来拜访,所以问着路就来了。”
钟太监笑道:“只管来,以后无论是路过还是专来杭州有事,都要来见咱家,咱家喜欢看到你。”忽然想起一事,问:“本月不是县试吗,你考过了没有?”
张原道:“托公公洪福,侥幸中了个案首。”
“哈哈,案首,了不得,了不得。”钟太监大喜,深感自己有识人之明,笑呵呵道:“咱家那日初见你,就觉得你非同凡俗,满座诸公都不识‘柳絮飞来片片红’,就连咱家自己都一时记糊涂了,以为要出乖露丑了,独你朗朗诵来,论起来你是救了咱家一把——”
张原道:“那日就算小子没诵出那首诗,公公自己也会想起来的,在下呢,只能算是凑趣。”
钟太监点头道:“你不错,不骄不躁,且不说那日龙山的事,单这山阴县试案首岂是易得的,山阴乃才子之乡,你能在才子之乡脱颖而出,这是需要真才实学的,且看你府试如何,徐时进应该也是有点眼光的。”问:“你这时来,用过饭了没有?”
张原道:“不瞒公公,小子尚未用饭。”
钟太监笑道:“那就正好陪咱家小酌两杯。”叫人来把桌上酒菜撤去,另开一席,也只等了一刻时,时鲜果品、鲜洁菜肴、精面炊食一一端上来,摆上两只鹦鹉啄金杯,斟上宫廷御酒寒潭春,钟太监道:“得咱家专席宴请的,江南唯张公子一人。”
张原避席谢道:“公公抬爱,小子愧不敢当。”
钟太监摆手道:“不要客套,坐,坐,咱家当你是朋友一般,嗯,忘年交。”
饮酒闲谈,张原慢慢引导,从诗词歌赋渐渐转到朝廷政事,说道:“公公在杭州四年,百姓安居乐业,皆赞公公之德,小子这次在来杭州途中,听闻公公这几年重修了灵隐寺、湖心亭、静慈寺、三茅观、十锦塘诸寺庙,并开渠浚河,疏通水道,为城中百姓谋利,杭州百姓把公公与白乐天、苏东坡并列,称道公公为西湖功德主。”
钟太监喜不自胜,说道:“那些寺庙咱家是修了,可西湖功德主咱家岂敢当,咱家也是第一次听说。”
张原道:“面谀之词听不得,小子这是听杭州民众说的,代为传言,功德自在人心,百姓私下夸赞才是真正的得民心,平日歌功颂德,毕竟假话多。”
钟太监连连点头,感慨道:“咱家只不过修了几座寺院,百姓就如此盛赞咱家,实在是愧不敢当。”
张原道:“百姓都说钟公公仁义,在杭州从不扰民,担心公公回京后另调其他太监来,怕就没这么好的日子过,还把钟公公与苏州织造孙公公相比,说孙公公在苏州横征暴敛闹得商人罢市、织户逃散,据说还激起了民变是吗?”
钟太监点头道:“孙隆啊,苏州民变闹得很大,惊动了万岁爷爷,孙隆也差点掉脑袋,其实孙隆这人极有才学,并非凶恶之人,只是有些事操之过急,才酿成大祸,还好万岁爷爷宠他,没过分追究,不然就悲惨了。”
张原道:“能被派往各地织造、监税的公公都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也都很有才学,不输于科举出身的官吏,公公就是明证。”
这话钟太监爱听,说道:“世人都道我们内官不学无术,其实内官也是要读书的,不读书的内官只能干些粗活,咱家十四岁入宫,在内书堂勤学苦读,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有内官十才子之称。”
张原心道:“太监也有十才子啊。”问:“不知哪些内官能与公公并称十才子?”
钟太监道:“先前说的孙隆便是其一,孙隆很有才学,能书善画,他制的一种叫‘清谨堂墨’连万岁爷都爱用,除了孙隆外,还有王安、刘若愚,都极有才学——”
王安这个名字很耳熟,王安是当今皇太子的伴读,万历皇帝驾崩、光宗即位后擢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就是王安提拔上来的,后来反而害死了王安;刘若愚也很有名,是唯一有著作传世的太监,书名酌中志,记述宫闱内廷之事甚悉——
张原问:“那云南矿监邱公公是不是十才子之一?”
钟太监笑了起来:“邱乘云啊,只能算是会识字,咦,你识得邱乘云?”
张原道:“我也是今日才听说邱公公之名,小子在运河埠口遇到先祖昔年提刑云南时的一位故人后裔,就是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之妻秦氏与其幼子马祥麒,说是要进京告御状,控诉邱公公——”
钟太监忙问:“所为何事?”
张原道:“邱公公押解矿银路过石柱,向土官马千乘索要迎送银三千两,又要马千乘伐取大紫杉一千株运至其官署备用,运输一千株数人合抱在大紫杉去云南,那要多少人力,马千乘一怒之下,银子、紫杉都不给,邱公公到了重庆府,就说马千乘劫了他五万两官银,召马千乘去审讯,竟下云阳狱——当然,这都是秦氏与其弟秦民屏的一面之词,小子不知真确。”
钟太监皱眉道:“邱乘云这人咱家是知道他的,比较贪吝,这事怕是不假——你说那马千乘夫人带着幼子要进京告御状?”
张原道:“马夫人秦氏是苗民,颇受我汉人诗礼教化,所以要进京与邱太监对质,若依石柱那些土民,就要冲进云阳狱夺回马千乘了,公公博学多闻,想必也知道川黔那边的苗民、土民桀骜不驯、民风剽悍,早年播州苗人杨应龙叛乱,朝廷费了很多钱粮、死伤军士数万才平定,历来朝廷对他们都是以恩抚为主,现在邱太监如此诬陷马千乘,只怕又要激起一场大叛乱,小子听说此事,想起钟公公忠义,便要那秦氏之弟秦民屏与我一起来见公公,公公或许有力挽狂澜之策。”
钟太监问:“你说那马千乘的内弟也来了?”
张原道:“就在署门外等候,不敢扰了公公雅兴,所以由小子先来探问。”
钟太监指点着张原笑道:“你绕了一个大圈却是有事来求咱家,可恼。”口里说着可恼,脸上却是笑意不减,可见张原方才这个大圈绕得多么好,不然的话一来就说马千乘的事,钟太监定然不悦,以前的交情也一干二净了。
张原恳切道:“也只有公公深明大义担当得起此事,邱公公那样的不免有些任性,不知为皇帝分忧,公公若能化解此事,石柱土民自当感恩戴德。”
钟太监沉吟道:“咱家与邱乘云虽无怨隙,也无深交,他那人太俗,咱家在宫里时与他往来的少——马千乘一方土司,也是小气,把三千两银子送上不就是了。”
张原道:“马千乘入狱后,马夫人送去了五千两银子,可邱太监不收了,咬定被劫了五万两,要马千乘交出五万两才肯免罪——”
钟太监连连摇头道:“太贪,太贪,邱乘云太贪。”
张原道:“公公你想,石柱土民本就穷困,这要是硬搜刮五万两,土民肯定是要反了的,邱公公现在是拍屁股走了,到时川黔大乱,只怕也难逃罪责。”
钟太监点头道:“咱家会和他说明利害,他离川入京应该会绕道杭州,他父亲本家就是余杭人,邱乘云十二岁入宫,后来升迁得志,他父亲去京中探望他,他下帘不肯见,还让人用竹笞打他父亲,恨他父亲当年忍心阉他,他父亲大叫他乳名求饶,这才下堂认父,抱头痛哭,这几年每年都有厚礼送回家,邱家俨然富豪。”
——————————————————
还差几票突破一千三,书友们帮衬一张吧,小道上本书上品寒士月票最高达到了一千八,雅骚应该有望超过。
另:友情推荐白金大神瑞根新作官道无疆,书号:2271393,喜爱官文的书友有好书看了,还没收藏的请去支持一下吧,谢谢。。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41章 撒娇也生硬()
张原听说邱乘云老家就在余杭,喜道:“既然邱太监要来杭州,那就有劳钟公公妥为转圜——公公,我去把马千乘的内弟秦民屏唤来,公公亲自问他话,如何?”
钟太监道:“那好,叫他进来。”便让一个小太监跟着张原出去,这小太监并非合法太监,是私下自宫投靠的,小太监姓高,十二、三岁,称呼钟太监为干爹。
张原与那小太监出到织造署门房,秦民屏、穆敬岩、穆真真、武陵还有两个石柱土兵都等在那里,张原对秦民屏道:“秦兄,钟公公有请。”
秦民屏一听这话,顿时喜上眉梢,钟太监肯见他,那想必就是肯出面说情了,对张原的感激真是难以言表,向张原一躬到地,这才跟着二人进去。
到了膳堂,只见钟太监负手立在阶墀上,对张原道:“张公子自顾用饭,咱家是吃饱了。”看着秦民屏道:“你便是石柱宣抚使的内弟,好雄壮的一条汉子!”
秦民屏叉手唱诺:“土人秦民屏参见钟公公。”
钟太监道:“随咱家到小厅说话。”转身朝左边的厅堂走去。
秦民屏朝张原一看,张原道:“钟公公急功好义,有古贤人之风,秦兄好生回话便是。”秦民屏点点头,跟在钟太监后面进了小厅。
张原在墀下站了一会,钟太监没让他一起过去,想必是要单独问秦民屏一些话,他当然不好擅自去,还是先吃饭,方才只顾那寻思说话,真没吃几口菜。
张原步入膳堂,那两个美婢赶紧迎上来问:“张公子,要厨下另上酒菜吗,这菜肴有些凉了。”
张原道:“不用麻烦了,我随便再吃些就好。”坐到先前座位上,一个美婢便用酒烙烫酒,另一个为张原倒去残酒,重新斟上,然后退在一边,那青帷幔后,流水一般的箫声又汩汩泻出。
张原心道:“这钟太监真会享受,边用饭还要边品箫。”听了一会,说道:“不用吹|箫了,吹这么久嘴也累不是。”青帷幔后便寂然无声。
张原独自喝了一杯暖暖的宫廷御酒寒潭春,吃了一些重罗精面食,便放下筷子,就听身畔的美婢问:“张公子还要用些什么菜肴,尽管吩咐便是。”
张原道:“我吃饱了,在这里等公公传唤。”
另一个美婢便很快端上一盏热热的茶来,还有果子油酥、黑白饼、甘露饼这些茶点。
张原抿了一口茶,赞了一句:“这是建宁贡茶,烹得也好。”
左边那个有两个梨涡的美婢道:“公子好品味,这是建宁贡茶‘龙苑报春’。”
张原“嗯”了一声,没再多说话,太监脾气怪异,尤其是对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