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迷红楼-第5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闻言,面色顿时紧张起来。
苏培盛也吞咽了口口水,他是知道在隆正帝和帝师邬先生的策划里,贾环拥有何等分量的。
若是贾环一旦出事,而且起因还是因为隆正帝贪图美色……
那,朝野之间都将掀起一阵滔天大浪。
因此,苏培盛面色极为严厉道:“王院正,贾爵爷是简在帝心之人,贾家荣宁二公更是有大功于我大秦社稷,你……你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大意。贾爵爷,也绝不能出任何问题,否则的话……”
王老太医虽然只是太医院的院正,但王家自太祖开国以来,便一直执掌太医院院正之位。
王老太医本身也与太上皇关系匪浅,所以他并不太惧苏培盛。
没等苏培盛威胁的话说完,他就打断道:“苏公公,俗语云:佛渡有缘人,药医不死病。老朽并非神仙,若是病人不听医嘱,执意寻思,那你就是杀了下官,下官亦无能为力。”
不过老头子也是人老成精,不愿将这位内相得罪太过,语气稍缓了些,又道:“不过,只要贾爵爷半月内不要再动气受激,缓缓将养,下官亦能担保,最多三月,爵爷便能恢复如初了。”
苏培盛闻言,嘴角抽了抽,没好气的瞪了隔壁老王一眼,然后转头对贾母道:“老夫人,不是奴婢孟浪,只是,府里万不可再让爵爷动怒受气了。
若贵府里有人敢生事,不听老夫人和爵爷之言,老夫人只管打发人入宫,告知奴婢,奴婢会转奏陛下,由陛下来替老夫人和贾爵爷管教。
总之,还是那句话,贾爵爷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非同小可,万万不容有失。”
贾母等人闻言,齐齐动容,她连连摆手加摇头道:“不会不会,绝不会再有人作事。不然荣国故后,当年太上皇赐予老身的那柄玉如意,却也不是摆设而已。”
此言一出,不管是外屋还是内屋,屏风前还是屏风后,甚至是苏培盛,眼中瞳孔都微微收缩了下。
那哪里只是一柄如意,那简直就是一把大杀。器啊!
苏培盛干笑了两声后,点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时候不早了,奴婢这就回宫,还要禀明圣上,陛下心中一直都牵挂着呢,老夫人,奴婢这就告辞了。”
贾母闻言,面带微笑的点点头,对贾政道:“去送送公公。”
“诶,不必不必,政公不必客气……”
客套了几句后,苏培盛到底还是由僵笑着脸的贾政送了出去。
贾政骨子里还是一个文人,清高的紧,对于太监之流,着实不大瞧得起,却又不敢得罪……
苏培盛和王老太医都出去后,后面屏风内的人又都出来了。
贾琏耷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的站在那里,看模样,好似生无可恋似的。
贾母扫了一眼,再对比一下连大明宫内相都忙着讨好的贾环,心中不住摇头。
论条件,贾琏可是比贾环要强出不知多少倍去。
即使是现在,他若真有能为,荣国传人的名头,也要比宁国传人强的多。
可惜……
“链儿,苏公公的话你也听到了,再有下次,我这个老太婆都保不住你。”
贾母说话的语气中,少了几许往日对贾琏的宠爱……
贾琏自然能感受得到,他却觉得冤枉的紧,耷拉着脑袋道:“当初我就知道三弟肯定会不愿意,是太……是王仁跟我喝酒的时候,劝我说……”
“行了。”
贾母面色一变,喝道:“这件事已经算是过去了,以后谁都不许再提。环哥儿虽不是个大气的,但你们拍着良心自问,他对家里的亲人们如何?连个面都没见过两次的大姐,都愿流水一样的花银子。
还有链哥儿你,你要用水泥、玻璃造大花厅,要吃鲜菜,还整天呼朋唤友的去东来顺高乐,你三弟可曾收过你一两银子?可曾说过一句心疼的话?
你再看看你自己,是怎么做的,他这个当弟弟的又是怎么做的?”
贾琏闻言,又羞又愧,心里对贾环的恨却不知不觉消失了许多。
他跪下来,垂头愧声道:“老祖宗,都是孙儿无能,丢尽了先祖荣国公的颜面,孙儿,孙儿……”
说着,竟然哽咽难言。
贾母见状,面色和缓了些,知道有羞耻心就好……
她长叹息了声,道:“都是荣国子孙,你又比谁差?只是缺少了历练。既然环哥儿说,让你跟着他一起出操,那你就别违逆了他。
许是要吃不少苦头,可你想想,出操再苦,难道有你三弟当年自己从武之时苦?
他当时才那么一点儿啊,都咬牙坚持下来了,还要费心操持家业,你比他那时还难吗?”
贾琏闻言,扬起头,已是泪流满面,但面上神色却与先前的死灰之色截然不同,恍似经历了一场顿悟一般,他面色坚毅的看着贾母道:“老祖宗,孙儿再不会没出息了。
既然三弟给了我机会,那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一定不能给他丢脸,更不能再给祖宗丢脸。
孙儿不知三弟他们是怎么操练的,可孙儿敢当着老祖宗的面起誓,一定会拼着命去练。
纵然练不成高明的武人,可一定也要把荣国子孙该有的风骨和精气神给练出来!
绝不会给贾府丢人,也不会再给老祖宗丢人!”
贾母闻言后,面色动容,激动的嘴唇都颤了起来,她也流下泪来,上前一步,抚着贾琏的头,激动道:“好啊,好啊!
古人云:单丝不成线,孤木难成林。
我们贾家从第一代荣宁二公起,便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可如今偌大一个贾家,却只有环哥儿一人撑着,他太苦,也太累了。
你们但凡争点气,他也能松快一点不是?
如今你三弟既然愿意再拉你一把,那你就好好练。
一应花费嚼用,不管多少,都由老婆子我来出。”
(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六章 留后
不得不说,王钊此言,可谓打到了七寸上。
倒不是说怕驻军造反,他们造反个屁,只要嘉峪关锁闭,一粒粮食不往外运,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准葛尔部之前的确拥有一批会种地的汉民,替他们耕田。
可仗打到这个地步,准葛尔蒙古都快死绝了,贾环不觉得,那些汉民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大军完全没有自给自足的可能性。
除非有以数十万计的内陆百姓移民疆外,开垦土地种粮,才有如此可能。
因此,真正的难处,在于移民。
如果没有办法大量移民西域,那么大秦,就永远无法真正的在西域站住脚。
如果西域大地上,没有我大秦的百姓,那又如何能称得上是我大秦的疆土呢?
可是这个时代的百姓,大都是宁肯在大秦内陆要饭,也不愿背井离乡的去西域吃沙子的。
当初朝廷为了让移民移民蒙古和黑辽,许下不知多少优厚的条件,分地分粮分种子分牲口,什么都分,然而原意去的人却寥寥无几。
百姓对未知之地,总是充满恐怖。
只想一想,冬日里那厚达十尺的积雪,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吐口唾沫在空中都能冻住,人们就不寒而栗……
这样的地方,不是蛮荒又是什么?
死在那儿都没人知道……
所以,想要移民塞外的难度,太大,太大。
尽管可以将各地的囚犯都压解到边境戍边务农,可效果并不好。
边疆地域都太广太疏阔了,就算把全国牢房里的囚犯都移过去,又能有几人?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算朝廷能打跑厄罗斯,却依旧收不回西域,平白给准葛尔做嫁衣。
而且,王钊所言的最后一点,在贾环看来,并不算什么,可能性微乎其微。
可在当朝大臣,甚至是在隆正帝眼里,却是十分有分量的。
西域太远,又太大。
如果真的让单独一个军团在那里站稳了脚,有兵有粮有地盘,若他们真的生出了不测之心,那么,将会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危害性甚至比准葛尔蒙古还要大!
这是文臣们比较统一的观点。
可武臣们也不是随意拿捏的,因为贾环说的也有道理,西域自古便是华夏故土……
就算不提这点,可强汉能做到的事,盛唐能做到的事,怎么到了我大秦,反而做不到了?
这是什么道理?
我大秦武力冠绝千古,难道还比不得古人?
朝堂上的武勋将官们,人数上虽然远逊于文臣,可嗓门绝对不比他们低。
吵起架来,丝毫不落下风。
不过,有趣的是,一直吵闹的,都是一些并不能做方面决定的人。
真正的大佬,比如说辅政大臣,两阁阁老们,却一个都没有发言。
这件事的干系,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方方面面的牵扯很多,也很大。
忠顺王一脉绝对不想让隆正帝在位时收取如此大的功绩,这对他们而言,几乎等同于灭顶之灾。
而武勋一脉,态度也有些微妙……
因为一旦再开战,统兵入西域作战的,显然还是黄沙军团。
然而武威侯秦梁的威名,已经够盛了。
去岁冬季,一战歼灭准葛尔部二十万大军,让秦梁的风头,在武勋将门中,一时无两。
而且在太上皇心中的圣眷,秦梁也不输于任何人。
陷阵七万老秦悍卒殒命,这若是放在别人身上,满门超斩的罪名都够了。
可是秦梁却轻轻松松的过去了……
若是再让他获取收复万里西域的大功,那……
活着的时候,他就是当朝第一国公。
死后,还会被追封为王。
这一点,却是连牛继宗、温严正等人都无法坦然接受的。
人非圣贤,又岂能没有私心?
所以,争吵了一早晨,也没争吵出个名堂来。
到了午时散朝时,依旧是一地鸡毛。
不过,等散朝后,三三两两的大臣们都出宫后,贾环却一直没动。
还让招呼他一起离去的牛继宗等人,先走一步……
待大臣们都离去后,苏培盛悄无声息的走了过来,笑道:“宁侯,陛下有请。”
贾环点点头,与苏培盛一起朝御书房走去。
“苏公公,陛下近来心情如何?”
路上,贾环不动声色的问道。
苏培盛叹息了声,道:“难啊……朝廷上下都要银子,可国库里的银子眼见就要见底儿了。
夏税至少还要再过一个月才能收上来,陛下真是……愁的头发都白了许多。
奴婢看的真是心疼……
宁侯,不是奴婢替皇帝主子说好话。
您是明眼人,您瞧瞧,陛下御宇海内已经将近二十年了,他何曾给自己起过一座园子,又何尝出过神京百里散心?
陛下每日里批阅奏折,都要到三更天,奴婢让御膳房里给他做顿好一点的夜宵,陛下都要训斥奴婢奢靡无度,让奴婢想想,灾省的百姓在如何度日……
宁侯,陛下心里,想的全是大秦的百姓哪!”
贾环知道,苏培盛的话里虽然用了些语言技巧,修饰了番。
但他说的确实是实情。
隆正帝性子焦躁,城府深沉,喜怒不定,刻薄寡恩……
这些都是公认的。
但是,他却看似艰险,实则安稳如山的做了近二十年的皇帝。
缘何?
就因为他确实是一名心怀天下万民的好皇帝。
他勤俭,他勤政,他心中关爱百姓。
作为一个帝王,有这三个品质,大秦的江山在他手里,就绝不会乱。
只是他的性子,着实太急迫了些。
对一个皇帝来说,这又是一个比较致命的缺点……
这大概就是太上皇始终按着他,磨砺他的原因。
太上皇想让他的继承人,和他一样的完美……
如果能将隆正帝身上的躁戾给磨去,那么,隆正帝将会是守成帝王里的千古一帝!
只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隆正帝被磨了二十年,却依旧没被磨平棱角。
他是一个坚韧的人,也是一个执着固执甚至是偏执的人……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罢。
转眼到了紫宸书房,有两个小黄门守在门外,见贾环与苏培盛走来,行礼罢,对苏培盛道:“老祖宗,皇上口谕,待贾环来后,直接入内即可,不必再请旨。”
苏培盛转头对贾环感慨道:“宁侯啊,这是再没有的圣眷了……”
“老苏你够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