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第7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老欧阳挣扎着站起来,虽然看不清楚了,但他还是深深一躬。
“诸公,拜托了!”
第1039章 复苏的开始
欧阳修的表态让所有人感动,大家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不只是一个立法而已,更是完全按照大家的想法,去塑造大宋。
说句不客气的,他们就是像赵大和赵二一样,再给这个国家定规矩。
多少士人,梦寐以求,就是这一刻!
当然,这么干是在侵吞皇权,赵曙未必不明白,但即便当年的老祖宗,也要靠着文官帮着制定法度,更何况如今的事务比以前复杂了千万倍。没有足够的专家,是不可能完成的。
赵曙只能尽量督促,每修好一部分,都要送给他审阅。
王宁安乐得如此,除了给皇帝之外,还要邀请各界人才,询问他们的意见,把各种想法汇集起来,然后由在京的这些专业人才,草稿拟定。
前后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宋的土地法总算是完成了。
这部法令的核心只有一个:耕者有其田!
千百年来,一轮又一轮的农民起义,不停的兴衰治乱,交替循环,争得就是这五个字!
无数才智之士,都解决不了,可见是何等的困难!
好在王宁安花了几年的功夫,已经把均田令大体落实下去,这一次公布土地法,就要把所有的漏洞补齐,从上到下,从南到北,整个大宋境内,所有土地分为农用地,建筑用地,未利用土地。
所有农用地必须划出红线,严格控制,超过一定面积征用,就要报请上司衙门核准,100亩以上,就要惊动户部,审核批准,才能执行。
私自占用,或者买卖农地,都要受到追究,就算是想要出卖土地,也是不可以的。
在这一条上,就发生了很多争执。
有些人认为土地虽然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但是有些家庭会遇到困难,必须出售土地,换取金钱,如果朝廷不许买卖,老百姓遇到了困难,又该如何?
所以,一些人主张要留一个口子,特殊情况下,可以买卖!
但是以苏洵为代表的一群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一旦开了口子,就会后患无穷,许多人就会利用这一条,进行土地兼并,破坏朝廷的初衷……争执的结果,王宁安出面,他权衡再三,规定土地可以出租,但仅仅能出租使用权,且出租时间不能超过5年,如果五年之后,原主意外,或者死亡,土地要重新收归朝廷。
这一条算是照顾了百姓,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转手土地,等到事情过去,又能收回土地,当然,租金要比买卖的钱便宜许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随着土地法通过,苏颂立刻下令,要求各路,重新整理土地,再跟老百姓,续签地契,确认土地所属,严格禁止兼并!
这一道命令下去,等于给所有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而且从苏颂开始,几乎形成了惯例,每一任首相,接掌大权之后,都要颁布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或是延续地契,或者减轻税赋……总而言之,作为庞大帝国的根基,农村稳住了,整个大局也就稳住了。
针对土地立法之后,下一步,就是制定保护工人的法令。
这一次大面积工人失业,拖欠工资严重,以往也暴露出童工问题,过劳问题,全都需要解决。
“介甫兄,小弟此来,是请你出山!”王宁安来到了拗相公的府邸,一见面,就抛出了橄榄枝。
王安石却连连摆手,“王爷,不是我推辞,你瞧瞧,我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松了,儿子又不争气,哪还有脸面,立足朝堂……元泽病情好了很多,再有些日子,我就离京回家,朝廷的大事,还是要交给王爷。”
“可别!”王宁安苦笑道:“我现在也是致仕的人,介甫兄心系苍生,对工人的困苦,比我了解多得多……你也才知天命之年,就此终老林泉,也实在是太遗憾了。小弟诚邀介甫兄,在新政学会担任理事,这可不是官身,只是负责协调,帮忙立法,拾遗补缺,正好适合介甫兄,你就不要推辞了!”
组建新政学会,这个想法是最早和王安石说的。
几年过去了,真的让王宁安办成了。
拗相公感慨万千,他当然不想就此终老一生,无所作为,但是又没脸立足朝堂,进入新政学会,专心制定法令,研究学问,也正适合他的脾气。
沉默了许久,王安石点头。
“这事情我接了,不过仆身体不好,一天之中,只能拿出半天修法,还请王爷见谅。”
王宁安放声大笑:“介甫兄能参与,小弟就求之不得了!”
……
拉来了王安石之后,王宁安的担子又轻了一些,保护工人的部分,由王安石负责。
他的注意力,则是放在了整顿金融上面。
这也是修法之中,最难的一部分!
首先,王宁安就下了严令,要求各个邸店,商会,会馆,寺庙,商行……等等,凡是没有得到批准,不得从事任何和金融有关的经营,否则严惩不贷!
可偏偏就有人不信邪,觉得老子干这个生意,都做了几百年,从唐朝的时候,就是如此,凭什么断了我的财路!
尤其是几个寺庙,更加轴得厉害,既不停止经营,也不申请批准……他们总是搪塞,说是香客的行为,和他们无关。
王宁安再也不客气了,他发现自己不适合作为上位,当首相的时候,远不如现在自在,当时瞻前顾后,要考虑影响,缩手缩脚,可退下来之后,却不用顾忌那么多。
他先是发动报纸,探讨究竟应不应该以金银等物,装饰佛堂寺庙,接着又指出应该勤俭节约,将财力投入到工厂实业之中,创造更多财富,不应该浪费在香火上,更不该把清净禅林,变成铜臭之地!
王宁安的主张,很是得到了一批创业者的支持,年轻官员们极为赞同,就这样,一场由朝廷发起的,规范寺庙行动展开。
期间被裁汰的僧尼超过10万人,关闭庙宇1万家。
规模之大,不亚于当初的柴荣灭佛。
当然,王宁安这一次行动,主要是规范行为,严禁参与金融商业活动,并没有大开杀戒。但以大相国寺和灵隐寺为主的寺庙经济,也遭到了彻底摧毁。
其中大相国寺还好,毕竟经历过好几次洗礼。
而灵隐寺则是被剥夺了各种产业,作坊,股份,说起来吓人,他们不但积累众多,而且能支配的财富,更是多达几千万贯,比起文彦博也差不多少!
……
“爹,从上个月开始,陆续有僧人被发配到了塞外了。”
文及甫刚给菜地浇了水,就回来和老文汇报。
文彦博到了儒州,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他们家除了开了5亩菜地,养了一些鸡鸭鹅狗之外,就是默默观察。
老文毕竟是团练副使,还是能看到朝廷的邸报。
上面全是各种立法的消息,朝廷的种种新政,看得文彦博心里痒痒的,没这么好的机会,他老人家没法去兴风作浪,只能在长城以外,心向往之,这不是要命吗!
“王宁安居然向寺庙下手,他也不怕遭报应!”
老文哼了一声,“报应?哪来的报应?有本事你把佛爷叫来一位,为父啐他一脸!”
文及甫陪笑道:“孩儿不是瞧王宁安不顺眼,盼着他倒霉吗!”
“唉……我也盼着啊!”老文起身,拍了拍屁股,伸手拿起锄头,一边往菜地走,一边无奈念叨着,“眼下王宁安是不会倒霉了,不但不会,而且还要春风得意了。”
文及甫大惊,“爹,你说他的措施有用?”
“你瞧好吧!”文彦博头也不回说道。
还真让老文猜对了,王宁安强力规范金融,该清理的清理,该立规矩的立规矩,他主持修订了银行法,同时确定了存款准备金制度,防止银行超贷。
同时还设立了监察会,对于银行的金融产品,风险情况,都要进行研究评估,严格控制坏账率……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在下半年,西京银行的情况开始好转了。
先是各地挤兑停止,接着甚至有存款回流。
苏轼一直在观察着,他询问过去银行存款的人,大家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一次整顿,西京银行七成的股份,归大宋的户部所有!
试想一下,除非大宋完蛋了,不然西京银行绝不会出问题。
既然如此,大家还有什么担心的。
哪怕以往不愿意存入银行的人,此时也把钱送到了银行。
大苏很讶异人心的变化……但是就是这么微妙,尤其是中秋之后,又传来消息,说是在倭国发现了大量银矿,绝对是超级重磅炸弹,明明还没有一克银子运回来,整个金融市场就活了。
以前被迫关门停业的纺织厂又开门了。
东家从银行拿到了10万元的贷款。
他再次追加采购,买了5万元的新设备,增加纱锭1万,同时又多雇了100人,由于临近冬季,订单快速暴涨,居然比之前还要忙几倍不止!
真正让苏轼意外的是原来县城有木材行,同样因为经营困难,不得不关门大吉,这一次重新复苏,木材行却没有熬过来……苏轼发现,原来危机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淘汰掉了一批体质弱的企业,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当之无愧的强者,就好像熬过寒冬的树苗,新一轮野蛮生长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1040章 不省心的儿子
治平五年的最后半个月,又有几项重要的法令公布,其中包括劳动法,教育法,银行法,航海条例,白银收购法案等等……这些法令,加上土地法,被视作第一次立法高峰,也被视为靠着法令治理国家的开始。
劳动法是王安石主导的,在法令当中,严禁一切的童工,按照他的意见,是要把年龄上限提到15岁,但是遭到了地方强烈反对。
最后争论之后,由王宁安拍板定案,童工的标准被定为13周岁,也就是低于13周岁,就属于童工,雇佣童工,就要承担法律后果。
同时劳动法还包括最低工资水平,法定假日休息,不得无故解雇工人……林林总总,一共有十几项保护措施,考虑算是很全面了。
面对这些法令,就连吕惠卿都感叹,有很多工厂作坊根本达到不了标准,是经营不下去的……拗相公依旧以他独有的顽固,酷酷回应,达到不了就关门大吉……这是最低的标准,相比起朝廷的官吏,工人休息够少了,拿的也十分可怜。要是连这些都做不到,干脆就不要开工厂了!
正好,大宋可以淘汰一批落后的作坊,实现优胜劣汰。
拗相公的看法,王宁安也是支持的。
但他心里也明白,光靠着眼下的工业水平,还难以支持较好的工人待遇,如果一味保护工人,反而会打击投资热情。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面对一堆人的疑问,王宁安只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转嫁成本!
没错,就是这一招!
“倭国陆续发现了几处很大规模的银矿和金矿……我认为应当制定白银最低收购价格,从倭国大量收购白银,填补皇家银行库存,以便增发更多的货币……钱多了,就可以给工厂提供融资便利,降低贷款利息,减轻企业主的融资压力。”
“除此之外,我们要规定,通往渤海、高丽、倭国等处的商船、必须是大宋生产的,严禁天竺、大食等地的船只进入这些地方的港口,同时,倭国等地的土产,必须先运到大宋,然后才能销售到各地,不可以越过大宋,和别的地区直接交易……还有,要压低农产品和原料的价格,抬高纺织品,茶叶,瓷器,机器的价格。通过税收,把这些地方变成大宋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市场……”
王宁安谈了很多,但是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狠狠压榨殖民地,靠着这些地方的财富,供养大宋,喂养大宋的工业体系,增加百姓的福利待遇。
在场都是聪明人,大家稍微盘算一下,也就明白了王宁安的打算,甚至有人能举一反三,比如章就认为虽然制定了劳动法,但是外来的奴隶却不在保护之中,应该引进更多的倭国奴隶才行!
“师父,这事应该让师弟去办,不要客气,倭人其实很容易驯服的,只要不停杀戮,他们就老实了,而且从心里往外佩服你,杀得越狠,他们就越老实……我看未来每年,至少要引进100万倭人奴隶才行!”
王宁安嘴角抽搐了两下,以倭国的人口计算,最多也就维持五六年,这个国家就要消失了,不但是国家消失了,甚至连民族都没了……奶奶的,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