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将门-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枢密使夏悚,因为贾昌朝的关系,和王家不睦。但问题是六塔河开始修了,黄河要恢复故道,夏悚忙得天旋地转。
这时候打压王家,不是给贾昌朝制造借口吗!
夏悚一贯谨慎,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
向来最挑剔的言官御史,在见到了《三字经》和《百家姓》之后,也不忍对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下手。
当年王贵的确忠勇,战死沙场,堪比杨无敌,过去了一个甲子,才得到迟来的荣誉,已经够冤了,还和死人作对,也太不够君子……
总而言之,各方互相牵制,难得没人阻挠……空前的平静之下,王家完成了彻底的蜕变!
之前他们只能算是预备将门,如今王家可以光明正大宣称,他们就是将门!就是世代为国而战的勇士!
别小看这一步,至少曹国舅比起几天之前,客气多了。
最初和他谈白砂糖的生意,曹国舅坚持要拿走七成的利润,这一次主动退让,一口气让到了三成。
“我三你七,王兄弟,够意思吧?”
王宁安冷笑了一声,“我的国舅爷,你这么大方,我可真是受宠若惊,咱们还是说实话,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曹佾瞠目结舌,嘟哝了半晌,终于吐露实情。王家跻身将门,什么石家啊,呼家啊,高家啊,潘家啊……全都被惊动了,纷纷派出人员,前来联络感情。
曹家虽然如日中天,却也不能横行霸道。
只要王宁安愿意,大可以和其他家族合作,白糖的生意上百倍暴利,谁能不上杆子巴结王宁安,祈求分一些好处。
逼问出真相,王宁安哈哈一笑。
“国舅爷,一事不烦二主,既然选了你们曹家,我就不会改变主意,更不能让你吃亏,五五分账,利润一人一半,只不过你要帮我出出主意,该怎么保住白砂糖的利益。”
“这哪用你说啊,是咱们的利益,我能不想办法吗?”
曹佾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还真别说,这家伙有些鬼点子。
大宋之富庶,冠绝历代,人有钱了就想吃好的,炒菜之风,就是从宋代开始的。
白糖作为重要的调味品,百姓们趋之若鹜。有多少都不够卖!想要多产白糖,就要多种甜高粱,几万亩根本不够,要几十万亩,甚至几百万亩。
光是一个王家,一个沧州,远远不够。
曹佾建议王宁安,把韩家拉过来,让韩家负责种植甜高粱,王家负责榨糖,曹家负责销售,三方一同分润。
不得不说,术业有专攻。
办这种事情,曹佾驾轻就熟,他为此专门跑了一趟韩家,见到了致仕在家的韩亿,又看到了韩绛和韩维几个兄弟。
把事情说完,韩绛和韩维彻底惊呆了。
白砂糖啊,那是多少钱啊!
一石红糖就要一百五十贯,一石白砂糖,至少卖到两百贯!
假设第一年种五十万亩甜高粱,就能产出二十万石糖,就算一石赚一百贯,就是两千万贯,分成三份,也有六七百万贯!
哪里是肥肉,简直一个油坛,油缸,大油库!
韩维突然老脸通红,可笑他之前带着人去六艺学堂,还出言讥讽,和王宁安闹得很不愉快。
哪里知道,人家心胸竟是如此开阔,白糖生意,多少人趋之若鹜,为什么一定选你韩家!以德报怨,王二郎够意思,值得结交。
韩维主动和老爹三哥请令,要去六艺书院担任博士,教导学生。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说法,真正的目的就是和王宁安建立起稳固的联系,面对白糖的暴利,连河北八韩都坐不住了。
第109章 财路和扩军
赵祯在年前下旨,从明年起,正式改年号为皇,宋代的皇帝是允许有多个年号的,不像明朝,一个年号用一辈子。
不过年号虽然多,但是庆历这个年号对大宋来说,含义非比寻常。
曾经有一次,大宋上下,都满怀信心,希望扭转局面,摆脱挨打的局面,富国强兵,可最终就像流星一样,彻底失败了,到了如今,连年号都改了,曾经的梦真的要醒了……
欧阳修弄了十几坛子美酒,摆在了屋子里,不许任何人进去。
醉翁捧着酒坛子,笑一阵,喝一阵,哭一阵,喝一阵……喝得吐出来,满地都是脏东西,醉在了酒坛子中间,蜷缩着身躯,像是一个受伤的孩子。
转过天,欧阳修下午爬起来,回到六艺学堂的时候,老先生依旧神采奕奕,只是很多人都注意到,在他的鬓边有一缕刺眼的白发。
一代新人换旧人,醉翁老了……
同样离着过年越来越近,王家上下都聚集在了一起,包括之前分家出去的大伯王良也回来了。
过去的一年多,他老了很多,在田间劳作,脖子晒得紫红,手掌粗糙,骨节肿大,饱经风霜,备受摧残。
黄河决口,造成的水患,淹了王良的田,麦子在水里泡了半个多月,全都死了。只有种在高处,又耐旱涝的高粱,活了下来。
王宁安在沧州大搞高粱种植,不但让酿酒兴旺起来,还间接救了许多人。
他已经想好了,明年一定要多种甜高粱。朝廷治河的方略肯定行不通,接下来水旱不断,唯有高粱能够活下来。
甜高粱的杆用来榨糖,种子却能留下来,虽然不好吃,可好歹是粮食,比起观音土强多了,灾荒的年景,已经顾不得什么了……
王良已经不奢望靠着自己的本事,能重新过好日子娶媳妇,他彻底低头了,向着四弟低头了,他显得无比恭顺,只要给他安排个事情,不管多难,他都能接受。
“大哥,陛下有旨意,要给老祖宗建庙祭祀,你做一个监工吧,这是咱们家的脸面,务必修好!”
王良身躯颤抖,十分激动。
“老四,放心吧,我一定干好!”
王良点了点头,表情严肃,又转向了两个侄子。
“宁宏,宁宣,你们学了武艺,考进了六艺学堂,晏相公,欧阳大人,苏先生,都是天下少有的鸿儒,能跟着他们学习,是你们的福气。好好用功,不要弱了王家的威风。”
“是,请四叔放心!”
两个人用力点头,不只是恭顺,甚至战战兢兢。
身份的快速变化,王良已经成了家族绝对的权威,哪怕王老太太也不会干涉他的决定。唯独能左右王良的只剩下王宁安。
不过咱们王二郎是个乖孩子,在外人面前要给老爹面子,只有父子两个凑在一起,他才会原形毕露,毫无儿子的觉悟。
这不,分派了家里的事务,王宁安就很没有形象地和老爹勾肩搭背,凑在一起,商量下一步的事情。
“有了韩家的合作,明年一定要多种甜高粱,我估计韩家会种上百万亩。”
王宁安的想法是有道理的,韩家的土地众多,数之不尽,和韩家有关系的大户士绅更是多如牛毛。
眼下黄河泛滥,河北很多的土地不是旱就是涝,水淹之后,还有大面积盐碱地。
除了高粱之外,别的东西也活不下来。
普通高粱用来酿酒,甜高粱全身都是宝,种子食用,杆用来榨糖,剩下的渣滓晒干了,还能烧火。
白糖和烈酒,是王家眼前最重要的两条财路。而且还都是动辄上千万贯暴利,放在一年前,王良都能被吓晕了,哪怕到了现在,也是头晕眼花,浑身哆嗦。
“白糖不能都在大宋卖,一下子数量太多,会打乱市场,造成价格暴跌,影响利润。而且动静太大,也会吸引别人注意,引来其他世家跟风。我们把白糖生意分成五年,稳步扩大,让糖价慢慢下降,防止对手察觉,而且我们还能掌控更多的土地,形成庞大的规模,布局完成,就不用担心其他人效仿了。”
王宁安数着他的生意经,“所以要和烈酒一样,把多余的白糖卖给辽国,我相信辽国的贵胄肯定更喜欢糖!”
北方寒冷,到了冬天,风狂雪猛,哪怕辽国的皇帝,都要猫在御账不出来。又没有多少娱乐手段,除了生孩子,就是喝酒、摔跤,如果把白糖制成各种糖块,卖给辽国,绝对大受欢迎。
最好辽国上下都猛吃白糖,吃出一嘴蛀牙才好!让他们咬不动羊肉,吃不了肉干,就没本事南下打草谷了……当然,这只是王宁安的脑洞,哪能指着糖废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但是走私白糖,带来的暴利,却能让王家快速壮大,说不定有一天,王家的铁骑就会覆灭辽国!
……
两条财路,给了王家父子充足的信心。
该扩充人马了!
“眼下我们名下的部曲有一百二十多人,不过弓箭社已经有了七百多人,还有带回来的五百青壮,周边村镇,许许多多青壮都有心投靠……毕竟灾年吗,活下来不易。”王良学得很快,思维越发清晰。
“总而言之,现在人不成问题,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关口是咱们能有多大的本钱。”
王宁安点了点头,人马可不是越多越好,而且也不是随便摸摸脑袋,就是一个兵。需要选好人才,还要小心培养,耗费无数资金,才能训练出一个合适的战士。
“我的意思是尽可能扩充势力,但是不能把力量都放在士兵上,咱们家要像冰山一样,在海面上之露出一小块,真正的大部分藏在海面下,这就叫扮猪吃老虎!”
王良很理解冰山效应,他见过渤海的冰,海面上只有薄薄一层,其余部分都在下面,只是他不太相信,海面上会有如山的冰块,那样岂不是连陆地都给封住了……“说说你要怎么藏人?”
王宁安笑道:“这个不难,首先把威字营的厢军和效用士分开,别人家的厢军都是后娘养的,吃的少,干的多,还被欺负,跟孙子似的咱们的厢军必须精壮,干练,要向禁军看起,要比禁军还要厉害。不但不吃空饷,还要满编足额,不但要有正式的人马,还要配属足够的效用士,如此一来,咱们手上就能有一千人马。”
王宁安的计划是五百正式士兵,五百效用士,由于效用不计入正式士兵,看起来王家只有五百人,实际却有一千人!
别觉得一千人不多,在西夏损失惨重的折家,也不过一千多效用而已。当然了,折家的人马非常精干,远不是王家的新兵可比。
所以说,接下来的一年重点是练兵,把王家的士兵百炼成钢,所向睥睨。这个活儿肯定是王良负责。
“咱们的小马驹已经有了,杨家派来的部曲也到了,过了初五,我就带着人去野狼谷训练,不把他们练趴下,我的姓倒过来写!”
王老爹杀气腾腾,“倒过来也念王!”王宁安小声嘀咕着,瞬间老爹锐利的目光袭来,吓得他连忙住嘴。
“咱们还是商量下其他的生意,怎么藏兵!”王宁安连忙转移了话题。
第110章 笼络人心
王宁安手下的生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杂。
没有人的精力是无限的,哪怕是穿越者,也不可能把每一个方面都做好,事必躬亲,非累死不可,真正做大事的人,只要览其大略就行。
趁着年前,把生意处理,抓住最紧要的。
从头算起,王家在沧州有一座酒楼和一座茶楼。虽然生意极好,但是说实话,每月的进项不过几百贯钱,真的看不到眼里。
可是酒楼茶楼人员往来,消息灵通,是最好的耳目。毫不客气说,沧州城有个风吹草动,上至赵祯,下至世家朝廷,谁想打听王家的消息,都会到这两个地方来,暂时还不能放手。
海丰酒楼交给向好,四海升平茶馆交给韩蛤蟆。
一年多下来,这两个人完全赢得了王宁安的信任,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本事,撑起生意,还继续浪费精力,实在是没有必要。
“宁安,知人善任,敢于放权,是你的优点,可是凡事都要多一个心眼。”母亲白氏略微思量,便道:“让向好接五成的茶馆股份,韩蛤蟆接五成的酒楼股份。”
王良还没有明白过来,王宁安却眼前一亮,忍不住给老娘拍巴掌,交叉持股,向好要多分红,就要茶馆生意做得好。反过来,韩蛤蟆要攒棺材本,就需要向好努力经营。
这两人互相制约,王家就能放松不少。
看起来这么多年,老娘的商业天赋完全被压抑了。
王宁安仿佛发现了宝藏,以后没准可以把生意都交给老娘搭理,自己就更轻松了。该让老娘干点什么?暂时还没想好,等以后再说……
茶馆和酒楼用工有限,还都是机灵的年轻人,王宁安不太喜欢,他觉得当兵要笨一点,老实一点。
吴大叔手下有一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