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598部分

大宋将门-第598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光旧事重提,霎时间,韩绛,还有几个官员的脸上,并不好看。

    哪怕王宁安释放出消息,铜钱并不会完全没有价值,相反,军工厂还会高价收购,但是谁都清楚,铜钱并不是单纯的货币,手握庞大的铜钱,世家就用了结算的能力,能掌握地方的商业贸易贸易命脉。

    铜钱作废,他们再也没有盘剥商人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靠着生意赚钱,心里肯定不舒服。

    但是韩绛很清楚自己的份量,并没有直接跳出来。

    令人惊讶的是,王宁安也没有故作深沉,而是直接表态。

    “金元改革,势必冲击一些士绅豪族的利益,但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不穷吗!”王宁安笑呵呵道:“任何改变都是痛苦的,但是我相信,有些苦是值得的。比如这次的道路修筑,建立城市的菜园子,发展养殖,农产品运销,这些项目,要和一些有实力,信誉好的士绅合作。”王宁安扫视一圈,又笑道:“诸位都是饱学之士,我相信谁小时候都可能挨过手板,但是只要挺过来,就是另一番天地。”

    王宁安这算是一锤定音,金元改革,势在必行。

    有人欢喜,也有人郁闷。

    大家差不多谈了一小天,这才发现,还没吃饭呢!

    赶快回家填饱肚子吧!

    他们刚要走,王宁安突然笑道:“诸位大人,我准备了火锅,咱们就一起吃吧!”

    说着,就有下面的人跑上来,抬着硕大的紫铜火锅,挂锡里,中间还被隔开,一面是清汤,一面是红汤,弄得跟阴阳鱼似的,煞是好看。

    加上银丝竹炭,一点烟火都没有。

    不一会儿汤头就翻滚起来,冒出了阵阵香气,大家不由自主咽起了口水。

    “别愣着,快坐下吃吧!”

    王宁安率先夹起一个猪脑,放进红汤里。

    别以为大宋没有辣椒,就享受不到火锅的美味。实际上在辣椒传入之前,聪明的老祖宗用茱萸果实来充当辣味,红艳艳的茱萸炸出来的红油,和辣椒油的区别不大。

    唯一的问题就是茱萸有些苦味,或许这就是辣椒取代茱萸的原因。

    但是不要紧,吃货从来不会被困难吓倒。苏轼就发明了去除苦味的办法,不直接用茱萸果炸油,而是先压出汁水,炸得时候,加入芝麻,大蒜、花椒、杏仁等等调料……不但苦味没了,而且辣香浓郁,妙不可言!

    欧阳修,贾昌朝,宋庠,狄青,司马光,还有其他众人,也纷纷坐了下来,老欧阳更是埋怨道:“景平啊,你明知道我有消渴之症,还拿美食诱惑老夫,你这是逼着老夫破例啊!”

    贾昌朝已经夹起了一筷子羊肉片,揶揄笑着,“醉翁,你吃菜,我们吃肉,正好!”

    他们俩斗嘴的时候,狄青熟练地一筷子,将一盘牛肉片都给卷走了,你们吵你们的,我先填饱肚子再说!

    敢情这帮高官重臣,吃相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强,吃到酣畅淋漓,一个个顺着脖子流汗,你争我抢,跟一帮孩子似的。

    王宁安吃掉了两个猪脑花,舒服地打了个饱嗝,“诸公,往后大家就是一个锅里吃饭了,可要同舟共济啊!”

第819章 行者,王安石

    火锅绝对是最亲民的一种美食,别怪多优雅,多高贵的人,面对着蒸汽一熏,立刻没了形象,只剩下老饕本色。

    不管什么东西,都能放里面涮,而且又有那么多的蘸料,一个锅煮百样美食,而每个人吃到嘴里的,又都不同。

    妙,实在是太妙了!

    王宁安吃得差不多了,放下筷子,离他不远,司马光也急忙放下,王宁安淡淡一笑,“我嘴快,你们随意。带兵的时候,必须快点吃完,随时准备打仗,可不敢放肆享受美食,多吃一会儿,都是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我想狄老兄比起小弟清楚多了。”

    狄青还在闷头吃着,他的胃口显然比王宁安好多了。

    “在战场爬了一辈子,如今也年过花甲,只落下一身伤病,我是不想再上战场了,所以啊,再多的美食都不怕!给我再来两盘羊肉!”

    狄青扯着嗓子大喊,全无形象,在此刻,只能引来大家的一阵哄笑。

    王宁安又道:“刚刚我们只商量了一半,其实还有不少事情,要解决。”

    欧阳修因为身体有病,只是略微吃了一点,听王宁安的话,彻底把筷子放下了。

    “说说吧,今天大不了议一个通宵,把事情说透了。”

    王宁安颔首,“我们想的是发展种植,养殖,给农民找一条出路,可问题是这些东西也要有人要才行啊!如今的城市人口是不少,但是我觉得消费能力还不够,还应该提高!或者说,还没有释放出来!”

    “我准备再颁布两项法令,第一嘛,就是规定最低薪酬,要让每一个工人都拿到足以生存的薪水。第二嘛,就是要放假。”

    “放假?”

    “没错,就像官员的休沐一样,现在许多作坊是一直不停的,一年中,只有端午,中秋,清明,过年,才会放几天假。好多工人忙活了一年,才能回家一趟,如果路途太远,甚至没法回家。他们整日都被关在作坊里,无休无止地干活。对工人的身体不好,而且他们一直劳动,也没有时间消费,如何能带动需求,兴旺市场?”

    “城市的繁荣,不光要有生产,还要有消费,我们不能光是指望着官吏,豪商,还有外来的商人消费,还要把工人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有了需求,才能刺激生产。”

    “我的意思是,要规定,所有的作坊,必须十天休一天,有些酒楼,茶肆,没法休假,但是要采取轮休,一个月不能少于三天,而且要严格执行,有任何的违反规定,都要狠狠处罚!当然了,官吏也要带头,要把休假制度落实下去,上至尚书侍郎,下至普通的书吏,都要一替适用,劳逸结合嘛!”

    ……

    王宁安向大家介绍着想法,其实大宋的官员休假一点不少,基本上也是十天一休,一年36天,看起来比后世少了很多,别忙,大宋还有假期呢!

    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这就有点类似如今的“黄金周”,而且一年还是三个,羡慕不?

    此外天庆节、上元节、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分、授衣、重阳、立冬等等也都放假,合计法定假日有七十四天。

    加起来也是一百多天,另外如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在五百里外,则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期;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父母亲去世,官员需丁忧三年。即便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也设时间不等的假期。

    这回懂了吧?

    难怪那么多文人喜欢宋代呢!

    实在是太为他们着想了。

    当然了,这些福利只是真正有品级的官员才有,至于衙门里雇佣的书吏,不在编的差役,该忙活还是要忙活,而且每到过节的时候,还要格外小心,如果出了差错,上面追究下来,可是要重罚的。

    王宁安知道,虽然官员的消费能力强,但是吏员差役数量多,把他们的假期规范起来,该放的都放了,无疑能增加许多购买力。

    另外,放假多了,还能增加就业,不管是衙门,还是商铺酒楼,都需要雇佣更多的人手,总而言之,好处多多。

    贾昌朝第一个赞同,“王爷的办法好,要体恤下面人的艰难,要给他们放假,好,好啊!”

    司马光也跟着笑道:“如此一来,城市的消费力必然提升几个台阶,不说别的,就是各种街边小吃,就能热闹起来,外面的农产品也有了出路。到时候老百姓势必踊跃种植、养殖,实在是妙计!”

    王宁安摇了摇头,“行了,别光顾着说好听的,任何举措下去,都会有问题的,不能光盯着好的一面。君实,以你的才智,不会看不出这么干的弊端吧?”

    司马光含蓄一笑,“我也是刚刚想到,这样一来,地方种植养殖增加了,势必会造成粮食不足,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就拿这次的州县财政危机来讲,问题最严重的,居然出在了江南?原因何在啊?就是近些年,江南的棉纺突飞猛进,士绅商人,大族豪强,争相兼并土地,改种棉花。因为这些棉田在士绅的手里,朝廷征不到税,地方产粮不足,必须从外面调运,外来的粮食又很贵,所以许多不从事纺织的商民百姓,只感到粮食飙涨,经营艰难,而朝廷的赋税也大为减少!”

    不知不觉间,司马光又把东南的情况捅了出来。

    他这一句话,都是敲打那些和东南有关的官吏,尤其是韩绛,别以为你们做了什么,我们不清楚,现在闹出了问题,需要擦屁股,你们再不老实听话,板子可就打下来了!

    师父入主政事堂,身为弟子,当然要充当好急先锋的角色,司马光点到为止,话锋一转,“现在的问题就落在粮食上面……养殖牲畜,种植蔬菜,是更有赚头,可问题是,这些东西不顶粮食,万一出现粮食危机,或者有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老百姓没有吃的,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欧阳修拍着桌子道:“好,这个问题提的好,粮食安全,必须想办法,景平,你有主意没有?”

    “这粮食吗,无非两个办法,一个是增加产量,一个是增加耕地面积。”王宁安道:“农学院那边,要仔细研究,选育良种,增加产量,要修建水渠,灌溉更多的耕地。不过,我以为,这只能解决一点问题,真正的关键,还是要把目光放在海外。”

    在化肥没有出现之前,别管再怎么努力,粮食的产量增加都是有限的。

    纵观历代,华夏的兴衰,其实都是围绕着土地、粮食、人口在打转。

    在汉唐之前,人口的巅峰只有六千多万,再也没法突破。

    等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引入占城稻,南方能种植双季稻,甚至三季稻,人口终于突破,有人推算,宋代能达到八千万,明代或许会更高一些。

    等到再往后,玉米啊、红薯啊、马铃薯啊,纷纷传入,人口再度增加,逼近四个亿,这几乎就是极限了。

    直到后来化肥出现,粮食亩产突破一千斤,才喂饱了十几亿人。

    在没有化肥之前,不管怎么折腾,产量就是那么多。

    王宁安计算过,改良种子,推广灌溉,甚至派人去美洲,把土豆玉米都弄回来,也未必解决多少问题。

    尤其是经济发展之后,大宋的人口面临着快速膨胀,十年之内,压力就会出来。

    没别的选择,必须对外用兵,尤其是对那些粮食的高产区下手!

    交趾,占婆,尤其是天竺,都进入了王宁安的视线之内。

    “狄老哥,你别光顾着吃火锅,胃口要放得更大一点,把这些国家都吃下来,把他们变成我们的良田!”

    狄青一抹嘴唇,哈哈大笑,“再给我二斤羊肉,把波斯和大食都吃下来!”

    ……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王宁安进入政事堂的第一次会议,远比想象中轻松多了,几乎每一个人,都酒足饭饱,满意而归。

    至少大家心里有了数,情况或许会很难,但方向总是有了,下面就看怎么实现了。

    “唉,王宁安的确有些手段,老夫不如啊!”拗相公听完了兄弟王安国的介绍,出神半晌,叹了口气,“他的这些想法,都是为兄没想过的,也想不到的,相比之下,的确令人惭愧啊!”

    王安国当然也是吃惊不小,他以往也曾想破脑袋,可面对京城和地方的双重压力,他徒呼奈何,半点主意也没有。

    谁知山穷水尽,愣是让王宁安走出来了,不服都不行!

    但是王安国又不愿意看见兄长沉沦,就忍不住问道:“大哥,你认输了?”

    王安石低着头半晌,突然仰起脸,哈哈一笑。

    “王宁安也不是借着为兄打出来的基础……他的的主意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为兄刚刚主持变法,不也是推了一堆新政,几年之后,就觉得才思枯竭,拿不出主意了。”

    王安石站起身,摘下墙上的斗笠,轻松笑道:“为兄要去民间走一遭,你等着吧,早晚有一天,西凉王的招数用光了,就是为兄收拾残局的时候!”

第820章 令不出京城

    王宁安的起手式可以说很漂亮,首当其冲,就是嘉佑八年的春节。

    这是一个落实他这一套市场拉动理论的绝好时机。

    按照往常规矩,所有官吏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