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0部分

大宋将门-第20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王宁安断然说道:“崔家在沧州几百年,上上下下,到处都是崔家的人。衙门里的差役足有几百人吧?他们平时不言不语,和木头人一样,谁知道他们心里想着什么?会不会给崔家透露消息?而且崔家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合作?难道他们瞎了眼吗?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

    包拯的瞳孔瞬间缩紧,拳头不自觉握了起来!

    他错看了王良,难道崔家也错看了吗?虽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笨,但是理智告诉包拯,崔家能在沧州横行几百年,肯定有过人之处。

    莫非真如王宁安所说,这是个圈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以为是猎人,殊不知你也是猎物?

    包拯脑袋快速转了几个圈,正在这时候,突然王朝从外面跑了进来,慌里慌张的,一见有王家人,他张了张嘴。

    包拯怒道:“但说无妨。”

    “是,刚刚杨大人抓到了一伙商人,他们私自贩运库粮,妄图送到辽国,杨大人已经带着犯人赶回了。”

    “粮食,辽国?”

    包拯突然脸色狂变,险些上了大当啊!

第29章 三顾茅庐

    自从到了沧州,包拯一直心气十足,想要大展拳脚一番,每天处理各种公务,一直到三更天,甚至通宵不睡。

    唯独今天,包拯早早熄灯,躺在了狭窄破旧的木床上,只是他没有睡着,两只黑亮的眼睛,一直在盯着黑洞洞的房顶,心中都是愤怒,还带着一丝惶恐。

    他怕了,没错,他真的怕了!

    那个杨大人名叫杨雄,是沧州的通判,二把手。

    大家或许会以为杨雄只是包拯的副手,协助包拯处理事务而已,要是那么想,就太不了解宋代深入骨髓的制衡精神了。

    通判名义上辅佐知州,而实际上,知州所有的公文,兵、民、钱、粮、赋税、徭役……每一项都要通判附属才能生效,更要命的是还有监察官吏的大权,通判被尊为“监州”,其权柄之重,可见一斑!

    杨雄抓到了一伙走私的商人,查获粮食一百石,而且发现这些粮食竟然是常平仓的库粮,严刑拷打,这伙商人交代他们是从知州衙门师爷王良手里弄来的粮食。

    杨雄毫不停留,立刻带人返回沧州,去找包拯质问。

    包黑子,你的师爷走私粮食,勾结辽国,看你怎么洗刷罪名?非把你从沧州赶出去不可!

    杨雄气势汹汹到了沧州,出乎预料,包拯已经把王良给拿下了。

    见到杨雄,包拯只是淡淡说了句,“杨大人,既然你也知道了,不妨就一起查案吧!”

    杨雄本想扳倒包拯,却一拳打在了棉花包上,这个郁闷劲儿就不用提了。可是相比之下,更郁闷的是包拯,他的后背都湿透了。

    假如没有把王良拿下,杨雄就可以利用王良,来攀扯自己,最起码也是识人不明,仕途有可能就会终结。

    真是好毒辣的手段,好狠的心肠!

    包拯终于感到了沧州一任,和别的地方迥然不同。要是再轻敌自大,只怕半辈子的名声就要毁于一旦了。

    包黑子陷入了沉思……

    王宁安从衙门回来,半夜睡不着,爬起来发现在月下,老爹披衣站立,凝视着天空,满腹的心事。过去的一天,绝对是王良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天,到此刻,他还没有消化所有事情。

    二嫂雇人跑到酒楼闹事,王良只是生气,可一转眼,二哥侵吞常平仓的粮食不说,竟然还和辽国扯上了关系,里通外国,岂不是成了汉奸?

    想祖上王贵老将军,力战辽狗,血都流尽了,祖先如此英雄,竟然出了这样的后辈!简直给祖宗蒙羞!

    王良彻彻底底对二哥失望了,随后他又害怕,案子这么大,会不会牵连到王家,刚刚有了点起色,难不成王家又要倒霉吗?

    正在思索着,突然他闻到了一股酒香,扭头一看,王宁安拿着一个酒壶,站在他的后面,见他回头,呲着白牙,嘿嘿一笑。

    “喝点酒,聊聊吧!”

    王良点了点头,爷俩就在院子里的槐树下,坐在石头墩子,一人一杯酒,王良喝完之后,深吸口气,“宁安,你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嗯!”

    王宁安没有装蒜,老老实实,把他的推想都说了出来……包拯初到沧州,清查税赋,清理陈年旧案,还要加强武备,整顿厢军,大刀阔斧改革,按理说,这都是正儿八经的事情,但是任何变动都会触及既得利益者。

    崔家在沧州盘踞了几百年,包黑子要动他们的奶酪,肯定要奋起反击。

    好死不死,包拯把王良召为幕僚,让那些人寻觅到了机会。

    王良眼高手低,本事稀松平常。凭什么两三个月的功夫,就能弄出近两千石的粮食?现在想想,分明是有人暗中怂恿帮忙,王良一头撞了进去,只怕直到此刻,他都未必明白发生了什么……

    粮食弄出来,假装向辽国走私,杨雄在沧州干了不少年,私下里百姓都说他是个专横跋扈的糊涂官。

    偏偏这一次如此神勇,一下子就抓到了走私。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沧州的地头蛇,针对包拯的一次阴谋,目的就是把包拯从沧州赶出去!

    也幸好包拯得到了王宁安的提点,下功夫调查王良,发现他不只是品行不端,而且胆大妄为。包拯才断然拿下了王良。

    假设包拯稍微晚了一点,让杨雄抓住把柄,只怕包青天就要提前折戟沉沙了。

    王宁安花了大半个时辰,把自己的推测说了一遍,王良都听傻了。

    一个寻常的案子,竟然牵连这么大,难怪儿子不愿意自己掺和进去呢!可是二哥……唉!

    王良虽然顾念兄弟之情,可是这么大的事情,不止超出了他的能力,甚至超出了想象力,根本没法掺和。王良呆呆仰望着天空,星星闪亮,他只有在心中暗暗向王家先人祈祷,希望先人能体谅他的苦衷。

    好半天,王良才问道:“宁安,暗说是你帮了包大人,可我看包大人并不怎么喜欢你,万一包大人被崔家赶走了,咱们该怎么办?咱们家会不会有危险?”这个“家”当然指的是他们五口人,最多加上奶奶和太奶奶。

    王宁安也挺生气的,聪明人都是两头讨好,左右逢源,偏偏他呢,是两头不讨好!

    包拯虽然知道他被冤枉了,可是王宁安的确没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勇气,性情狡诈,心眼太多,又自私自利,一点不讨包拯喜欢。崔家那边多半也不会看得上王宁安,毕竟因为他崔家好好的计划失败了,包拯缓过一口气,肯定会下手报复的。

    强龙,地头蛇,绝对有一场惊天动地的斗法!

    该如何保护家人呢?

    王宁安绞尽脑汁,一直到了天色拂晓,王宁安熬得眼珠子通红,才渐渐有了主意。

    “不得不承认,包拯还算个清官,而且他只是不欣赏我,又不能把我怎么样!君子可欺以其方,相比崔家,我宁愿包拯能够赢!”

    在王宁安的心中,还是有着不能逾越的底限。

    明面上是破获了走私粮食案,可也给了王宁安一个提醒,沧州紧挨着辽国,而辽国又是粮食进口国。

    崔家会不会从大宋窃取粮食,然后转卖给辽国?

    如果真是那样,崔家不止该死,还应该千刀万剐!

    “沧州地处边疆,民风剽悍,几乎每次宋辽大战,都要从沧州征调兵丁人马。”王良叹道:“沧州的每一个村子,都有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女人永远都比男人多。打谷场,田间地头,总有断了胳膊,瞎了眼的老卒!这是解不开的血海深仇啊!”

    王良把拳头攥得咯蹦蹦作响,“如果崔家弄到了粮食,真的是走私给辽狗,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除掉他们!”

    王宁安也不是铁石心肠,“爹,如果我推算的不错,崔家能有这么大的势力,肯定和走私生意脱不了关系。只是要和他们斗,不能只靠着一腔血气,还要动脑子。”

    “你有办法?”王良惊喜道。

    “有也没用!”王宁安两手一摊,“咱们现在连个蚂蚁都不算,哪有资格和人家过招?”

    “那,那该怎么办?”

    王宁安突然呵呵一笑,“什么都不用干,很快就该有人找上门来,他要是不三顾茅庐,我才不出山呢!”

    说完,王宁安活动了一下酸胀的筋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我先睡了,有人来找我,就让他等着吧。”

    王良将信将疑,他没心思睡觉,干脆迎着朝霞,一遍又一遍打拳,脑子跟不上,手脚也跟不上,那可就是废人了。王良觉得要把功夫练得更好!

    一直到了日上三竿,练得浑身是汗,正准备去洗漱,突然有人叩响了后门。

    “啊,是公孙先生!”

    王良连忙把公孙策请进来,这位公孙先生抱了抱拳,谦逊道:“令郎可在,我是奉了东翁之命,来三顾茅庐的。”

第30章 包拯要兴学

    人家刘皇叔是“凡三往,乃见”,公孙策才来了第一次,王二郎就被老爹拉了出来,王宁安觉得老爹要是做生意,一定会赔死,实在是不懂得待价而沽。

    不过谁让人家是爹呢,他也只能老老实实见了公孙策。

    “公孙先生,你们查到了什么,只管说出来吧!”王宁安淡淡说道,那份冷静,淡定的气势,仿佛把什么都看穿一般。

    坐在对面的公孙策明明比王良还要大,此刻却像是一个小学生和班主任汇报工作一样,老老实实,和盘托出。

    说起来包拯为官十年,天生聪慧,和那些迂腐书生不同,按理说他不会吃那么大的亏,毛病还出在王宁安的身上。

    他点破了骗子的手法,二伯王良靠着作弊获得了包拯的认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王良毫无疑问顶得上一个排的猪队友。

    从他身上下手,精心布局,险些就让包黑子着了道。

    不过躲过一劫的包拯迅速反应过来,他反思自己到沧州的所作所为,其中严查边境,防范走私,是最要命的一条。

    包拯去过辽国,深感辽国的强大,成群的战马,几万几十万不止,包拯看得眼睛都红了,口水流出三千丈!

    那滋味就像王宁安在后世看到的经典照片,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翘着脚巴望着美国人的军舰,虽然差了一千年,但是心情却是一模一样。

    包拯深知辽国的强大,却也发现了辽国的问题,作为一个仍然处在半游牧状态的帝国,辽国除了战马、毛皮等少数物资能自给自足之外,其余的东西,包括布匹、粮食等等,都需要从外面进口,其中最大的来源就是大宋!

    包拯认为严格边禁,杜绝走私,将贸易限定在榷场,这样就能控制辽国的势力。想法很不错,他却没有料到,数十年的承平,在大宋内部,也形成了依靠走私获利的庞大。

    崔家人设计包拯,却也暴露了他们的秘密。

    包黑子和公孙策快速梳理清查,发现了许多情况。

    沧州通判杨雄,比起崔钰还大了四岁,在几年前,杨雄的原配死去,崔钰立刻将女儿嫁给了杨雄,双方成了儿女亲家。

    杨雄的官职,加上崔家的财力,双方密切配合,几乎将知州给架空了。以往不管是谁来了,都要先拜码头,不然别想安安稳稳干下去。

    偏偏这一次碰上了包拯这么个猛将兄,崔家感到了强烈的威胁,才会断然出手。

    “王二郎,根据我的调查,崔家在明面上的生意并不夸张,很难维持庞大的家业,因此我敢确定,崔家一定从事了走私!”

    公孙策声色俱厉,拍着桌子痛骂,“身为大宋的子民,和辽国势同水火,国仇家恨,别看两国没有大战,但是几乎每年都有辽兵南下打草谷!他们是把大宋当成了韭菜,一茬一茬收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何等耻辱!我华夏子孙,中原上国,几时受到过这种羞辱?”

    说到了激动处,公孙策几乎落泪,“都是这帮蛀虫,可耻的汉奸贼子,比起辽狗要可恶一万倍,我恨不得灭了他们的九族,去祭奠死去的冤魂!”

    “王二郎,之前包大人提出,让令尊想办法吸引崔家,然后一举拿下,当时的确有些仓促,没有料到崔家会如此丧心病狂。不过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斗胆恳请二郎,能帮包大人,帮沧州百姓一个忙!”

    公孙策说完,竟然站起身,深深一躬。

    只是他猫着腰,撅了一盏茶的功夫,愣是没有任何动静。

    莫非王宁安真的如此自私自利?

    公孙策抬起头,发现王宁安正微蹙着眉头,陷入了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