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

第40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基于伟大的谅解和热情的诚意接受了我的邀请,和我一起工作,使我们可以发现一条能满足两国最大利益的途径;因为,归根结底,这是为了整个日耳曼民族的利益,无论我们生在什么地方,我们都是日耳曼的子孙。①
  ①《希特勒演讲集》(贝恩斯编),第二卷,第1407…8页。
  很难找得到比这个更地道的欺诈和伪善的样板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看了一定得益不少。我之所以在这里加以引述,是因为它在这些方面确有其独特之处。奇怪的是在任何自由国家里的有知识的男女,对希特勒这些话本来早就该嗤之以鼻了。
      ※      ※      ※
  我们暂时又得回到在前一章里讲过的在英国的严重局势。在第二天,2月21日,英国下院就外交大臣艾登先生和他的次官克兰伯恩勋爵的辞职,进行一场大辩论。克兰伯恩是一个〃动于衷而不形于外〃的人,他对艾登很忠诚和信任,愿意同进退。艾登自然不能公开提到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和这个建议所受到的挫折。在意大利问题上的分歧,只是次要的。
  艾登说:
  我已经说到使我和我的同僚之间出现裂痕的直接分歧,但是,如果我说这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那我就是不坦白了。它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在·最·近·几·个·星·期·之·内,·一·件·与·意·大·利·完·全·无·关·的、·在·外·交·政·策·方·面·十·分·重·要·的·决·定·才·是·根·本·的·分·歧。
  他在结论中说:
  我不相信,如果让外国有一个印象,相信我们屈服于不断的压力之下,就能够对欧洲的局势缓和有所推动。……在我自己的思想上,我确信进步首先有赖于民族的气质,而民族的气质又必须以坚决的精神表现出来。我深信我们并不缺乏这种精神。如果不让这种精神表现出来,我认为对我国和对世界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艾德礼先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论点。艾登先生的辞职,在意大利正被宣布为〃墨索里尼的又一次大胜利〃。〃我们在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件事,'你看我们领袖的威力多么大,英国的外交大臣已经下台了。'〃我到第二天才发言,在发言中我对辞职的两位大臣作了一番赞扬。我也支持艾德礼先生的指责,我说:
  上周是独裁者们的一个美满的一周是他们所未曾有过的最美满的一周。德国独裁者已经把他的铁掌伸到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国身上,而意大利独裁者对艾登先生的仇恨也终于得到了胜利的终局。他们之间的冲突已为时甚久。墨索里尼已取得胜利,现在对此不能有所怀疑了。不列颠帝国所有的尊严、力量和主权都不能使前外交大臣所肩负的任务获得成功,这些任务是由全国人民和议会的公意委托给他的。……
  这就结束了这件事情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受英国人民和议会的委托,担任某种职务的那个英国人终于去职了,而意大利的独裁者则在为了国内的理由正迫切需要有所成就的时刻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在全世界每一块地方,不管在那里,不管是实行什么制度的政府,凡是英国的朋友,都感到沮丧,而英国的敌人则兴高采烈。……
  前外交大臣的辞职,也许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俗话说得好,大冲突通常由小事引起,但不会因为小的理由而发生。前外交大臣恪守我们久已置之脑后的传统的旧政策。首相和他的同僚却采取另一种新政策。旧政策的内容就是极力在欧洲建立法律秩序,通过国际联盟建立有效的防止侵略者的力量。新政策是否以为不只是在感情上和自尊心上,而且也在物质上作出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屈服来和极权国家妥协,就可以保持和平呢?
  有一天,哈利法克斯勋爵说,欧洲是混乱的。欧洲发生混乱的部分,是受议会政府统治的那一个部分。我不知道在大独裁者方面有什么纷乱。他们知道需要什么,而且谁也不能否认,直到现在为止,他们每一步都取得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对世界安全最严重的、并且大部分是无可挽回的损害,都是在1932到1935年间造成的。……对我们来说第二个采取行动的好机会是在1936年初德国重占莱茵兰的时候。现在我们得知,当时英法两国如果在国际联盟领导下采取坚决的立场,就会立刻迫使他们从莱茵兰撤退,而无须流一滴血;影响所及,·可·能·使·德·国·军·队·中·较·为·慎·重·的·人·恢·复·他·们·应·有·的·地·位。而德国那位政治领袖也不会取得这么巨大的威望,使他得寸进尺了。现在我们处于他的第三次行动的时候,但是这次机会,并不像以前那么有利了。奥地利现在已受奴役,·我·们·也·不·知·道·捷·克·斯·洛·伐·克·是·否·会·遭·到·同·样·的·攻·击。
  欧洲大陆的形势继续演变着。墨索里尼派人传了一个口讯给许施尼格,说他认为奥地利在贝希特斯加登的态度是正确而又巧妙的。他保证意大利对奥地利问题的态度绝不会改变,明确表示他个人的友谊。2月24日,奥地利总理自己向议会致词,欢迎同德国解决纠纷,但又相当尖锐地强调,如果有越出协定具体规定的情形,奥地利决不接受。3月3日,他经奥地利驻罗马的武官交给墨索里尼一封密函,通知意大利领袖,说他打算举行公民投票,以加强奥政府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二十四小时后,他接到驻罗马的奥地利武官叙述他与墨索里尼会面情形的回电。在谈话中,领袖谈得很乐观,他说局势将会改善。罗马和伦敦间的紧张关系很快就可以缓和,这肯定会减轻当前的压力。……至于公民投票问题,墨索里尼提出警告说,〃这是一个错误,如果投票有满意的结果,人们会说是伪造的。如果结果不好,政府的地位即将受不了;如果结果是没有决定性的,则投票毫无用处。〃但许施尼格已决定进行。3月9日他正式宣布:在3月13日星期日,奥地利全国各地将举行公民投票。
  最初风平浪静,赛斯…英夸特似乎没有说什么话就接受了这个主张。但到11日晨五点半,许施尼格被电话铃闹醒了。
  维也纳警察局在电话里告诉他:〃一小时前,德国萨尔茨堡边界实行封锁,德国税务人员已经撤退。铁道交通已经切断。〃
  奥地利收到的第二个报告,就是他派驻慕尼黑的总领事发出的电报,告诉他该地德军已经动员;假定目的地奥地利!
  上午晚些时候,赛斯…英夸特跑来,说他刚接到戈林的电话,通知说公民投票必须在一小时内宣布取消。如果在限定时间内没有答复,戈林将认为赛斯…英夸特已不能自由通电话,因而他就会采取适当的行动。许施尼格获得了负责官吏的报告,知道军警不尽可靠,于是就通知赛斯…英夸特说,公民投票将予以延期。一刻钟后,赛斯…英夸特回来见许施尼格,手里拿着戈林的答复,这是在一张电文纸上记下来的:
  只有奥总理立即辞职,两小时内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这才能挽救局势。如果在这个时间内没有实行,德军即将开进奥地利。①
  ①见前引许施尼格书,第66、72页。
  许施尼格当即进谒米克拉斯总统,提出辞职。他在总统室时,收到了意大利政府打来的密码电,电文说他们提不出什么意见。高年的总统态度很坚决,他说:〃这样到了最后决定的关头,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他坚决拒绝任命一个纳粹党人为总理。他决定迫使德国人做出可耻的暴力行动,这正是德国人早已准备好的。
  关于德国的反应,在约德尔将军3月10日的日记中有生动的记载:
  许施尼格没有同他的阁员商量就突然命令在3月13日星期日举行公民投票。这是·在·没·有·计·划·和·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使执政党取得巨大多数的办法。元首决定不能容忍他这样做。
  当晚,3月9日到10日的夜间,他召见戈林,又把赖歇瑙将军从开罗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召回来。舒伯特将军和格莱斯…霍斯顿诺部长也奉命前来,后者本来和区领导人(伯克尔)同在莱茵兰选帝候领地。凯特尔将军在一点十五分把情况通报有关方面。十点钟,他乘车到总理府。十点十五分,我跟着去总理府把原有的〃奥托计划〃草案交给他。十三时凯特尔将军通知作战参谋总长和卡纳里斯海军上将。里宾特洛甫因事留在伦敦。纽赖特暂管外交部事务。元首要把最后通牒送交奥地利内阁。他给墨索里尼发出一封私函,说明迫使元首采取行动的理由。①
  ①《纽伦堡文件》,第一编,第251页。
  第二天,即3月11日,希特勒下令德国武装部队对奥地利进行军事占领,经过长期研究和周密准备的〃奥托计划〃开始实行了。在紧张的整个一天内,米克拉斯总统始终以坚决的态度拒绝赛斯…英夸特和奥地利纳粹党领导人的要求。在战后纽伦堡战犯审判中,希特勒和他派到意大利领袖那里的特使黑森的菲利普亲王的电话谈话记录曾被用作证据。这段对话很有趣:
  黑森:我刚从威尼斯宫回来。领袖以非常友好的态度对待整个事情。他向您问好。他已从奥地利方面获悉了,因为许施尼格把消息告诉了他。那时他曾说过,这(指意大利出兵干涉)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这可能只是一种恐吓;这种事是做不得的。因此告诉他(许施尼格)事势既不幸达到这个地步,也就无法改变了。然后墨索里尼接着说,奥地利对他是无关轻重的。
  希特勒:请你转告墨索里尼,在这件事情上,我决不会忘记他。
  黑森:是的。
  希特勒: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永远、永远、永远不会忘记。我现在仍然准备同他订立一个完全不同性质的协定。
  黑森:是,这一点我也已经告诉他了。
  希特勒:一待奥地利问题解决,我甘愿与他同甘苦,共患难;不论发生任何情况。
  黑森:是,我的元首。
  希特勒:听着,我愿意订任何协议万一我们卷入战争,我不再害怕在军事上陷于可怕的形势了。你可以告诉他,我的确是非常感谢他,我永远不会,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
  黑森:是的,我的元首。
  希特勒: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永远不会忘记。如果有一天他需要什么援助,或发生什么危险,他可以确信,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即使全世界和他为敌,我将坚决同他站在一起。
  黑森:是的,我的元首。①
  ①见前引许施尼格书,第102…3页,及《纽伦堡文件》,第一编,第258…259页。
  1943年,希特勒把墨索里尼从意大利临时政府的手中解救了出来。他的确遵守了他的诺言。
      ※      ※      ※
  向维也纳胜利进军向来是这位奥地利下士的梦想。3月12日星期六的晚上,奥地利首都的纳粹党曾计划举行火炬游行,以欢迎这位英雄征服者,但到时却不见大军驾临。只有三名巴伐利亚的军需官乘火车到达维也纳,为入侵的德军布置营房。这时这三个不知所措的军官被大众抬起来游行,以资点缀。后来,误时的原因慢慢泄露出来。原来德国的战争机器,摇摇晃晃,声音隆隆地越过了边界,快到林茨时却走不动了。虽然气候和道路的情况都很好,但大部分的坦克车坏了,摩托化的重炮兵出了毛病。从林茨到维也纳的路上,挤满了重型军用车辆,把交通堵住了。希特勒特别宠爱的第四军团司令赖歇瑙将军被认为应对这次事件负责。这件事也暴露出德国陆军在其重建的现阶段中尚未成熟的情形。
  希特勒自己乘汽车经过林茨时,看到车辆拥塞的情形,大为震怒。轻坦克在拥挤混乱的道路上设法开了出来,七零八落地在星期日清晨开进维也纳。装甲车和摩托化重炮只好用火车运到维也纳,用了这种办法才算及时赶到参加仪式。希特勒在兴高采烈或惊惶失措的群众之中乘车进入维也纳的照片,是大家都看过的。但这个神秘性的光荣时刻却有一个令人不安的背景。事实上,德国元首对他的军事机器的明显缺点大动肝火。他申斥他的将领,而将领们也反唇相讥。他们提醒希特勒,说他不听弗里奇的警告,说德国的军事地位尚不能冒大战风险。后来,表面上的样子还是保持住了,正式的庆祝和游行也举行了。星期日那天,在大批德军和奥地利纳粹党人占领维也纳之后,希特勒宣布解散奥地利共和国,全部领土并入德国。
      ※      ※      ※
  里宾特洛甫先生这时正要离开伦敦,返国就任外交部长。
  张伯伦先生特别在唐宁街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