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地主-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龙祥瑞’向民营企业提供借款,多少有些涉嫌非法贷款、非法融资等等,只不过朱家和严家在海州官场拥有极深的人脉,地方政府对此也是睁眼闭眼。
此次,镜湖牧场大规模的融资计划是‘龙祥瑞’涉足融资业务之后所遇到的最大业务,这自然让朱家和严家的当家人高度重视,这才有了此次姚州之行。
…………
航班抵达姚州机场后,朱旭还担心两位老人会出现高原反应,却不曾想两个老人的表现比朱旭这个胖子还要好,这让胖子羞愧欲死。
朱旭一行并没有在姚州停留,直接在机场租了一辆别克GL8,直奔滇西县城。
一路上,雪山、森林、河流以及各色美景让两位老人相当惊艳,只不过S225糟糕的路况让两位老人的脸色有些难看。
除了颠簸的旅途让老人身体不适之外,由于路况而带来的隐患才是让老人脸色难看的主要原因。
根据朱旭所描述,镜湖公司正在对一片面积超过12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建设,试图打造一个国际级的风景名胜区。两位老人虽然对旅游业并不太了解,但是顺畅的交通是一个景区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
仅仅是滇西地区的糟糕路况,就已经让朱明理和严宽对镜湖公司的前景打了一个折扣。
车子抵达滇西县城之后,并没有停留,而是转上了S233,径直前往银杏村。
在多次和萧风交易的过程中,朱旭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对银杏村、镜湖公司进行了相应的了解,他知道现在的银杏村已经拥有一定的住宿条件,倒不用在滇西县城浪费时间了。
“小胖子,你下去问问是怎么回事?”当车子开出滇西县城之后,严宽指了指路边一个挂着‘S233省道扩建工程指挥部’牌子的小院子,让朱旭下去打听消息。
朱旭下了车之后,才发现这里俨然一个巨大的工地,大量的建筑材料堆积如山,往来的工程机械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请问你找谁?”朱旭在指挥部大门探头探脑的时候,看门的大爷用滇西普通话叫住了他。
“大爷,我向您打听点事情!”朱旭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递给大爷一支,问道:“这个工程指挥部是怎么回事呀?”
“这个你就问对人了!”看门大爷看来也是健谈,美美地吸了一口,说道:“银杏村那边要建风景区还有一个奶粉厂,投资好几亿,县里面咬牙从财政挤出了一部分,又向上级部门申请了补贴,准备把S233扩建成一级公路!”
看门大爷是滇西县一中的退休教师,在家里坐不住,就跑到工程指挥部来看门,而他的大儿子是滇西县交通局的局长,担任工程指挥部的常务副指挥,因此大爷对于S233以及S225扩建工程的一些内情相当了解。
若是朱旭问了其他人,还不一定能够获得如此丰富的信息量呢。
在看门大爷有些难懂的滇西普通话之中,朱旭还是勉强听出了大概的意思,镜湖景区和镜湖牧场的建设带动了地方的交通建设,过一段时间S225扩建工程也会启动。等到明年夏天的时候,从姚州机场前往镜湖景区就只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了。
“谢谢你,大爷!”心情大好的朱旭把手上刚开封的中华塞给了大爷,转身上了GL8。
作为第一个和萧风接触的‘龙祥瑞’员工,朱旭对萧风拥有相当的好感,从他个人的角度倒是愿意向镜湖公司提供借款。只不过,做生意并不能感情用事,朱旭在借款问题上并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地方政府在交通建设上的投入,无疑增加了镜湖景区以及镜湖牧场成功的概率,这一点或许会成为董事会重点考量的因素。
回到车上后,朱旭要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向两位老人转述,尽可能地客观,不掺杂自己的主观看法。
听完朱旭的话之后,两位老人不置可否,让司机重新启动车子,继续前往银杏村。
从滇西县城到银杏村的80公里省道上,随处可见的砂石堆场还有工棚,预示着S233的扩建工程已经是迫在眉睫了。再结合朱旭所收集回来的信息,这证明地方政府对于镜湖景区以及镜湖牧场寄予厚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示了对镜湖公司的支持。
朱旭一行人出现在澜沧江钢索桥上,让正在接待游客的银杏村村民以及镜湖公司工作人员有了发愣。
这段时间以来,到银杏村旅游大多是以年轻的驴友为主,中年人都极为罕见,朱明理和严宽两位老人的到来自然是有些另类。更何况,朱旭以及另外的两位随从人员在两位老人鞍前马后的伺候,这种场景一般会出现在条件成熟的疗养景区,而不应该出现在银杏村这样的新兴景区。
认识朱旭的萧风、萧强和萧大志正在镜湖牧场忙着呢,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朱旭已经带着‘龙祥瑞’的决策人物悄然抵达了银杏村。
PS:第二更,小仨继续努力!
【072章】 极度震撼()
清晨七点,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精致木窗照到床上的时候,朱明理已经醒了,旅途的疲惫在此刻一扫而空。
在大运动时期有过十几年农村生活经验的朱明理甚至可以分得清窗外正在鸣叫的鸟儿有喜鹊、山雀、斑鸠、白头翁等等。自从回到海州接手‘龙祥瑞’之后,过去的三十年中,朱明理的日程都被排得满满的,根本就没有时间和闲情逸致去感受这种悠闲的生活。
在银杏村这个远离喧嚣的小山村住了一个晚上,让朱明理明白了很多道理,钱是挣不完,事业也是做不完的,自己也已经年近七旬,没有多少活头了!
“老严,有没有感觉似乎回到了四十年前?”朱明理推开房门的时候,发现严宽已经在院子里活动身体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银杏村石头宅院,几间石头房和两道石头围墙构成了一个小院,院子中间硕大的银杏树遮天蔽日。
一只母鸡正带着一群鸡崽刨着青石板间隙的土壤,不时翻出一两只小虫,引得鸡崽们一阵争抢,热闹非凡。
“这种小院,在海州已经绝种了!”严宽做了个扩胸运动,说道:“别的不说,就冲银杏村的环境,这个镜湖景区的前景还真的不错!”
朱旭以及随从不在跟前,两位老人自然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很客观地说出来自己对银杏村的一些看法。
其实,在了解到S233扩建工程的相关情况之后,朱明理和严宽对于镜湖景区以及镜湖牧场的评价悄然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昨天傍晚抵达银杏村的时候,正值夕阳西下,整个镜湖、银杏村和远处的碧罗雪山融为一体,宛若一幅精彩绝伦的油画,让两位老人目瞪口呆。以两位老人的阅历、经验,自然能够看出镜湖景区所拥有的优势,只要解决好交通、住宿和餐饮等等问题,镜湖景区成为全国知名旅游胜地指日可待。
不够,光靠这一点,还不足以让‘龙祥瑞’向镜湖公司提供上亿的借款,两人还需要更仔细地观察,才能做出决定。
吃过富有农家特色的早餐之后,两位老人相伴离开农家小院,至于认识萧风的朱旭被严令呆在院子里,不能随便出门。
无论是漫山遍野的泛黄银杏树还是充满民族特色的民居,都让两位老人大开眼界,他们在青石板路上信步而行,几乎都忘记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老朱,你看前面的宅子?!”这时候,两个老头走上了银杏村的最高处,看到了萧家老宅。
和银杏村绝大多数普通民居相比,足有四层楼的萧家老宅显得高大巍峨,尤其是老宅屋檐以及各种附属设施精致的装饰,更是凸显了这栋房子的不同。
严宽从事金铺工作数十年,平时的业余爱好就是古玩收藏,眼光自然毒辣,眼前这栋宅子恐怕年岁不少,那些繁复的装饰价值估计也不低。
“没想到穷乡僻壤之处,居然还有这等豪华宅院,实在出人意料!”站在坝子上端详眼前的这栋庞然大物,哪怕朱明理见多识广,也是颇感震惊。
“两位老弟是来旅游的吗?要不要进来坐坐?”就在朱明理和严宽对萧家老宅评头论足的时候,萧老太爷从院子里走了出来。
自从银杏村名声鹊起之后,来到这里旅游的游客数量不少,只不过大多都是些年轻人,老太爷自然不会去招呼那些年轻人。如今,老太爷看到朱明理两人似乎对老宅的建筑风格挺有兴趣的,倒是有些得意,特别邀请他们两个进去喝杯茶。
“打扰了!”朱明理不敢怠慢,拱手问道:“老先生今年贵庚?”
在朱明理看来,能够住在如此大宅的老人,恐怕就是银杏村最有身份地位的人物,再加上老太爷须发皆白的出尘气质,让朱明理心生恭谨之意。
“刚过80寿辰!”老太爷一边把两人引入院子里,一边说道:“这些日子来的都是些年轻人,很少看到你们这样年纪的,我就有些好奇。”
自从萧风接手了萧家族长接班人的位置之后,有关家族的各种事宜都交给了萧风来处理,老太爷倒是落得一个清闲。
老太爷每天就是在家里练练书法,午睡起来后到银杏广场的老年活动中心玩玩,日子过得轻松惬意。
如今八点刚过,正在院子里泡茶的老爷子看到坝子上来了两位花甲之年的游客,好奇心大起,向他们发出了邀请。
“山村野茶,不成敬意!”大家坐定之后,老太爷给朱明理和严宽斟了一杯热茶。
老太爷阅人无数,自然能够看出严宽两人并不是一般的退休职工,他们身为上位者的气息如此浓烈,让人根本无法忽视。
“好茶!”朱明理接过茶杯深深一闻,再轻轻一抿,不由自主地说道。
作为海州顶级富豪,朱明理平时自然饮遍好茶,称为‘茶叶专家’一点都不为过。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居然能够遇到香味悠长,滋味清苦回甘的好茶。
在朱明理看来,这些不知名的山茶虽然比不上最顶级的雨前龙井,但是也相差不远了,比所谓的华夏十大名茶丝毫不逊色。
朱明理不知道的是,这些野茶之所以滋味十足,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太爷用来泡茶的水来自紫竹空间。
“这都是老朽翻炒的野茶,两位也是懂茶之人,回头带上一罐!”老太爷笑得脸上的褶子都抚平了,转头朝屋里喊道:“老太太,给两位客人准备两罐茶叶!”
难得遇到知音,老太爷相当兴奋,嗓门都高了八度。
见状之下,朱明理和严宽连连推辞,只不过拗不过老太爷的热情,最后才勉为其难地手下了两罐茶叶。
“萧老哥,这套茶具有些说法吧?”茶过三巡之后,严宽忍不住开口了。
其实,在院子里坐下之后,严宽的眼睛就被大理石桌子上的这套茶具给吸引过去了,光华内敛的瓷器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出历史的韵味。
“这也没有什么说法,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用来泡茶也已经习惯了!”老太爷端起一个茶杯,说道:“茶杯嘛,再名贵还不是要用来泡茶,供起来就没有意思了!”
这套清康熙青花薄胎茶具是当年行销海外的景德镇官窑精品,萧家老祖传下了好几套,除了这套经常用来泡茶之外,其余都锁在萧家的库房里。
“看来是鄙人落入俗套了!”一听老太爷这么一说,严宽顿时明白了。
一开始的时候,严宽还以为萧老太爷并不知道这套茶具的来历,想要提醒他注意不要磕碰了。
在前不久海州的异常拍卖会上,一个青花八棱茶壶配上八个茶杯的一组清康熙茶具成交价为20000元,而且那组茶具只不过是民窑作品,品相也相当差。根据严宽的判断,萧老太爷这套官窑精品茶具一旦上拍,没有10万块钱是拿不下来的。
如今一看,老太爷对这套茶具的来历清清楚楚,倒是让严宽倒吸一口凉气。
他根本没有想到,看似普通的乡下老头,居然若无其事地用价值六位数的清康熙茶具当做日常用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财大气粗,更是一种豁达的财富观念。
三位老人晒着温暖的高原阳光,品尝幽香四溢的山茶,谈论古玩字画的一些趣闻,倒也是产生了惺惺相惜的知己感觉。
平时萧老太爷都是一个人守在家里欣赏祖上传下来的古董瓷器、名人字画,鲜有志同道合之辈和他交流。如今碰上严宽、朱明理两个古玩爱好者,自然是见猎心喜,最后品茶会变成了古玩鉴赏会,会场也搬进了萧家书房。
书房里那些绝版古籍、名贵瓷器还有各种名人真迹,让朱明理和严宽看得眼花缭乱,应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