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街墨巷 作者:卢岚-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肺椎姆ǖ洹U獠糠ǖ浜罄锤某莆赌闷坡胤ǖ洹贰U獠糠ǖ湮ü拿裰髦贫群腿俨蛳铝死喂痰母!
百多年来,有关他的著作不断,有关的电影、电视也层出不穷。前两年法国一家电影制片厂,计划拍一部有关他的电影,准备集资两亿六千万法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匈牙利,都参与投资。而它们当年都被拿破仑入侵过,抢劫过,或跟它们厮杀过。但现在跟法国人合伙拍摄有关他的电影,无疑是跟法国人一起再次高呼:“皇上万岁!”这也是拿破仑谜团之一。美国从来不投资法国电影,那回也出资四千两百万。百多年来,西方世界有关他的电影、书籍、传记、雕塑、绘画的数量,散见于报章杂志的文字,都有泛滥之势。所有这一切,旨在将拿破仑的谜团揭开。但揭来揭去,结果是:作家增加了,书籍增加了,博士论文增加了,导演演员增加了……谜团呢,还在那里,也许永远揭不开。
注: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海上霸权的缔造者,最后被雅典人放逐。
春去春来布拉格
经历了四十年铁幕后的世界,伏尔塔瓦河上的布拉格还剩下些什么?卡夫卡还在变形,昆德拉承受不了那份轻。你可以透过他们去听听昨日的回音,看看眼下的情景。然而,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你亲自去看看。其实,东欧的“天鹅绒革命”后,布拉格很快成为欧洲人旅游的热点。西欧一下子就将这座名城找回来了。一把就将它扯回到欧洲传统的文化中。在西欧人眼里,布拉格依然是欧洲首府,欧洲的中心。一切无须从头再开始。
布拉格人说,查理大桥是你一步也不用移动,就可以看到所有建筑形式的欧洲的唯一地方。说得不错。我现在就站在查理大桥上,三十座庞大的青铜或石雕的圣人塑像,沿着大桥两边竖立,向过客叙述这座名城的故事。来到桥上,你才真正进入布拉格。宽阔的伏尔塔瓦河穿过视野内的数座大桥,环抱一个小岛后,向易北河流去。河面烟雨迷蒙,急流泛起泡沫,水色随着浮云变换色调,像卡夫卡笔下的超现实,也是布拉格日子长流的象征。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打着五颜六色的雨伞,在桥上音乐家演奏的乐声中,穿过画家、摄影家开设的小摊位,向两个方向对流。你漫步桥上,可以看到布拉格的脸色,也可以听到世界的脉搏。我从雨伞上方放眼望向两岸,一边是老城,一边是建筑在七座山丘上雄伟瑰丽而密集的建筑物:王宫、古堡、教堂、塔楼;哥特式、罗曼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罗可可式,一样不缺。城市之上,数十根纤丽的塔尖直指天空。六百年来的建筑精华,仿如是浮在伏尔塔瓦河上一条庞大的鬼船。到了入夜灯光火亮时分,在强力的射灯下,你的视觉被催眠,现实空间说变就变了,布拉格像打在银幕上的虚幻之城,嗡嗡其鸣在城市上空升起。自从夏多勃里昂和诗人阿波里涅描写过布拉格以来,这个城对法国人来说,变成一道梦想之门。你一脚踩进去,在时间与石头织成的梦境中,去寻求空灵、幽邈,或本质、实在。
然而,你不会在梦境中迷失。布拉格不是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只是卡塔卢尼亚人的幻觉,是建筑家高迪设想下的一座虚拟之城,它可以不存在;布拉格也不是印度的贝纳雷斯,它的河面浮着太多河葬的尸骸,它只是一个通过恒河走向虚无的半阴半阳的地方,因此,它也可以不存在。布拉格则不一样,当你漫步在禁止车辆行驶的老城区,脚丫踩在以彩色花岗岩石块砌成图案的人行道或马路上的时候,你觉得鞋底薄了些,脚板被磨得火烫,你感到这个城很实在,它以特有的方式跟你沟通。历史上长期的帝皇统治使它富丽堂皇,平民的手作能耐使它变得实在。布拉格人竟有这种实打实的心思,有品味不俗的工匠头脑,还有勤勤恳恳的双手。在有限的空间和条件里,尽管将一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种实在使他们克服任何的坎坷和困惑。你也会发现,这个古老得可以忘年的城市,竟如此青春绮丽,一似从水中冒出的睡莲。出于怀旧和对古物的珍惜,不少新建筑物依然保留着中世纪留下来的古老入门,新旧两个世界拥抱在一起,和谐得谁也不能将谁扔掉。每一座楼皆修葺得美观整洁,藏红色、西葫芦色或青铜色,像含着水气的烟霞,带领你的目光在城市上空游历。从外墙看,你分辨不出楼宇的年月,它们一律簇新大方,一尘不染,仿如要将历史的尘垢尽洗,好寻回它的黄金岁月。
布拉格的确有过它的黄金岁月,这要回溯到查理四世时代。查理四世曾经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皇。中世纪的皇帝还可以接受一个选字,我们的时代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这位皇帝年轻时留学法国,娶了一位法国公主。他博学多才,是当时欧洲皇帝中知识最渊博的一位,可以运用六种语言。他思想开放,本身就是一道“大门”,不拘一格开向任何的艺术和宗教。是他,一心使布拉格成为欧洲的中心,一如俄国的彼得大帝,要将圣彼得斯堡建成北方的罗马。他是中欧第一所大学的缔造者,也是查理大桥、卡尔斯滕堡和布拉格许多建筑物的缔造者。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认为,布拉格之所以拥有史诗般堂皇的建筑,要归功于查理四世。在他的统治下,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最后成为它的首府。这就是它的欧洲首府之称的来源。一种可以抗衡异化的根基,从此建立起来了。历史上但凡有一朝好皇帝,日后子民的去向会明确得多。
一个城市,可以从艺术角度去了解,如巴黎;可以从浪漫角度去了解,如威尼斯;可以从音乐角度去了解,如萨拉斯堡。布拉格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去了解?
布拉格首先是水,伏尔塔瓦河经常泛滥,长期的抗洪斗争中,城市的地面不断加高,以致所有楼房底层都成了地窖,底层咖啡座变成地窖咖啡座。当年查理四世给查理大桥奠基,为向河水讨个吉祥,与星相学家作竟夜之谈后,决定选择1357年9月7日5时31分,这个可以向两个方向阅读的时间,作为奠基的日期;布拉格圣人让·尼波慕塞那的封圣,也与水有关。据说这位神父拒绝向皇帝韦塞斯拉四世透露皇后告解的秘密,而被从查理大桥上拋落河水。现在大桥右方第八座青铜像,就是纪念他的塑像。作为文明进程中的野蛮的牺牲品,这位圣人得到最多游客的瞻仰。
布拉格也是火。中世纪时候,这座城被大火焚毁,重建后成为今天的面貌。历史上它经常被战火蹂躏,多次被包围,被攻占,再夺回。十五世纪的韦塞斯拉六世,曾经将一位新教的改革者让·于斯放到柴堆上,当众活活烧死。这位曾经在英国牛津大学就读的新教徒,还在柴堆上高歌,预言路德的到来。这把火没有熄灭,一直延续到现代。1969年1月,为抗议苏联坦克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一位年仅二十岁的学生让·巴拉斯(Jean
Palach)在韦塞斯拉广场上引火自焚牺牲,震动了整个欧洲。
作为一个小国,在历史大潮流中,无可选择是它唯一的选择。查理四世之后,布拉格曾经被撒克逊人、瑞典人占领,从此走向式微,后来又被奥地利皇朝、奥匈帝国统治过。二十世纪则经历了德国人的占领,从1945年开始的接近半个世纪被苏联的统治。然而,身份一再丢失,却一再寻回,一如春天的一再来临。当代人不会忘记“布拉格之春”。要了解布拉格,原来春天才是它的庐山真面目。
早在1963年,捷克领导人已经企图实行经济改革,开放言论和新闻自由,为苏联入侵时期被镇压的牺牲者恢复名誉。到1968年杜布切克当上总书记,即以改革者的姿态出现,他决心很大,准备让苏联坦克随时压到头上来。他要实行“人道社会主义”。布拉格人就这样拒绝异化。杜布切克一上台,大家相信春天要来了,像伏尔塔瓦河上的鸭子得到春消息,开心得很。但是,春天不曾来到,苏联的坦克抢先来了。一如历史上多次的抵抗运动,布拉格人筑起街垒打巷战,却明知道,除了失败别无选择;却更知道,柔弱、失败也必然有所孕育。后来,只有二十年上下的后来,大街上立着的斯大林像,不都被扳倒了么?抵抗的生还者和无数普通的捷克人,通过领导人给他们打开的国境线,逃向奥地利、西欧和美国。这个血洗的春天,使布拉格人的精华得到考验,也在法国左派知识分子中,引起极大的震动,许多人重新调整了人生的航向,阿拉贡也企图促使党中央通过谴责决议。某些思想开始重新切割、定位。
到柏林围墙倒下,春天真的来了,布拉格人终于找回自己的身份。上天将他们应得的一份奉还。现在许多西方人涌到那里谋求发展,德国人、奥地利人捷足先登;美国人也不甘居后,目前在布拉格的人数已达三万五千至四万人之间;法国也是重要的投资者,已建立了二百五十个企业,地产、新闻、银行、药房、电影院、餐馆业,还有Danone;苏俄人更是因利乘便,早已经站稳了脚跟。但布拉格人却说,看见那些发了财的苏俄人还是觉得不痛快,这使他们想起过去,一个他们所不想要的过去。然而,否认过去,重获自由,难道就是一切?否认之后总是一片空虚,如何填补被掏空了的灵魂?如何选择未来?作家哈维尔当年组织过反对行动,现在他的政府一样贪污、行贿、腐化堕落。自从第一任妻子去世,他再次结婚后,民意测验不断下降,眼下只得百分之四十的拥护者。
捷克是东欧国家中状况最好的,但柏林围墙倒下十二年,它的最低工资只相当于五百法郎(法国最低工资是六千法郎),国民平均收入相当于两千八百法郎。但我们的导游小姐马莲娜懂五国语言,在中学当教师超过三年,工资还未到达平均收入。为维持生计,业余兼做导游和笔译。西欧拥有的一切,布拉格表面都拥有了,只是低了几个阶位。自动收款机、自动收票机不灵光,小小的停车场进出口排长龙,一排就是半个小时;出租汽车不按米表收费,每回讨价还价,叫价高达三倍以上。马莲娜就劝我们不要乘出租汽车,说司机个个都是贼。到达布拉格那天,笔者在机场上见一个妇人前来乞讨。一个外表宏丽的布拉格,到底掩盖不住半个世纪统治的变形,卡夫卡笔下的变形。
面对着一个选择太多,欲望太多,物质太多的自由世界,一切都不容易。约束惯了,自由就不容易;沉默惯了,说话就不容易;严肃惯了,笑脸就不容易;重压惯了,轻松就不容易。昆德拉又怎能承受得了那份轻?说一切无须从头开始,还是必须从头开始的。不过,布拉格的春天毕竟来了。如果它的美丽建筑物使建筑家感兴趣,伏尔塔瓦河上不断兴亡的帝国使历史学家感兴趣,它的春天却使所有人感兴趣。春去春来,只有春天才是它的真面目。
子虚威尼斯
闻说那水城威尼斯,仅仅二十世纪就下沉了二十多厘米,得赶快去找找它,怕迟了,就花儿般谢了,晨雾般散了。
我的脚丫踩着法国,越“墙”就可以过去。但穿着裙子翻墙不雅观,我选择了坐飞机。
的士从机场载客进城,不用汽车用快艇,已先声夺人。威尼斯是海狸共和国,它的子民会筑堤,会跟海水打交道。
蓝天底下,远远地等着我的水城像睡莲,泡在阿得里亚海之滨,娆艳得出奇。随着浪花升降摇曳,跳着迪斯高,一舞比一舞劲。
威尼斯卢岚摄
楼房要塌了!城市要沉了!早有人告诫我,在威尼斯,神经要健全,精神境界也必须提得很高。
楼也罢,水也罢,都半真半假。市内河道纵向横向,海水浸淫着所有楼房,一直漫延到屋子里头,楼下便成了船坞,里头停泊着木船汽艇。条条空船都像谜,诡秘得教人心颤。
楼楼各自成世界,街道没有汽车、地下车,因此不会车声隆隆,也没有喇叭声和废气。户户一叶扁舟来往,那诗那画,便尽在其中。但一出门就泡湿脚,不如留在家,写写随想录回忆录,或编造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反正威尼斯运河的水黑如墨,蘸上笔尖便可写;反正威尼斯给人以丰富灵感,一些灰暗阴沉的灵感,就有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他死在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