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奖,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她的作品初期特点是婉约清丽,在宁静悠远中呼唤人的真情;后来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张炜(男)(1956-)''山东栖霞人。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原籍在农村参加工副业劳动。1978年考入山东烟台师专中文系。1980年毕业后到山东省档案局工作。同年发表小说处女作。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1984年调山东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芦青河告诉我》,中短篇小说集《浪漫的秋夜》、《秋天的愤怒》、《童眸》等,中篇小说集《秋夜》等,散文集《融入野地》等,长篇小说《古船》、《我的田园》、《九月寓言》、《柏慧》、《家族》等。所作《声音》、《一谭清水》分获1982、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古船》、《九月寓言》等获得评论界极高的评价。早期的创作描写两性之间淡淡的朦胧的柔情,显得纤巧柔美。后转入对农村现实的揭示,表达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自“秋天三部曲”直至《古船》,他彻底从原来的纤细敏感走向深厚沉郁,这或许就是他从土地中所得。从《九月寓言》开始的三部长篇,显示了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的坚持。他更多地在思考中国文化的命运和出路的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问题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自救问题,“融入野地”是他设计的一条理想之路。在他的史诗般的作品中,感情的勃发,诗性的潺潺流动,展现了他的作品与其他写“史”的小说的不同之处,显示着他对纯文学的执着追求。''张贤亮(男)(1936-)''原籍江苏盱眙,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重庆读小学,抗战胜利后,在南京建南中学、南京市三中学习。1951年入北京三十九中学,1954年被除籍。1956年自愿报名去西北,在甘肃贺兰县的农村当文书,后调任甘肃省干部文化学校文学课教员。50年代初期开始诗歌创作,1957年因发表诗歌《大风歌》(《延河》1957。7)被划成右派。1958年至1976年,经历了劳动、管制、群专、关监,在宁夏农场被剥夺一切社会权利从事劳动。1979年获平反,重新发表作品。1980年调宁夏自治区文联工作,当《宁夏文艺》的编辑,后从事专业创作。现任宁夏自治区文联主席、作协宁夏分会主席。出版有小说集《灵与肉》、《肖尔布拉克》、《感情的历程》等,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习惯死亡》等。代表作有《灵与肉》、《肖尔布拉克》、《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前两篇分获1980、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绿化树》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还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他的作品一方面取材于自身经历过的苦难生活,表现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反应和省思;另一方面写农民的命运际遇,探究人性、人生,耐人寻味。以粗犷、苍凉的大西北为背景,饱含情感,又带有理性色彩。但也曾因较为胆大的性描写引起过争议。''张辛欣(女)(1953-)''原籍山东,生于江苏南京。幼年随父到北京。小学毕业时文革爆发,16岁时下放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年加入湖南省更队。后归北京,当过护士和共青团干部。197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1980年发表的《我在哪儿错过了你?》和1981年发表的《在同一地平线上》两篇小说开始引起文坛注目。1984年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导演。主要作品有《张辛欣小说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北京人――一百个中国人的自述》(与桑晔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初版)、《封。片。连》等,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作品风格发生过较多变化,早期侧重描写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讲究心理和寓意,与传统的故事性的主流文学不同;后多吸取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因素,特别是心理分析和黑色幽默的特点,象征夸张,如《疯狂的君子兰》等;《北京人》展现了具有文化意蕴的中国民众生活相,不追求情节,而重视叙述本身,自此之后她开始更多致力于纪实文学的创作。她的很多作品评论界褒贬不一,引起广泛的争议。''张中晓(男)(1930…1966年尾或1967年初)''1930年初生于浙江绍兴,读书时受到鲁迅、胡风等人影响。1950年经人介绍与胡风通信。1952年入新文艺出版社任编辑。1955年胡风事件发生后被作为“反革命嗅觉最灵”的“胡风集团骨干分子”逮捕入狱,次年因旧病复发获“保外就医”,回到家乡。“文革”前夕调到上海新华书店储运部劳动,约在1966年尾或1967年初去世。再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写下大量的札记,1966年由路莘整理选编为《无梦楼随笔》出版(收入“火凤凰文库”,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赵树理(男)(1906-1970)''原名赵树礼。笔名野小、尚在、常哉、五甲士等。山西沁水人。1925年就读于山西省立第四师范,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9年被捕,在“自新院”里写过小说,次年获释。1936年任教上党公立简易师范。1937年参加山西抗日救国同盟会。1939年调任长治第五专署民宣科员,创作通俗剧本多种。1942年调北方局党校研究室。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他的《小二黑结婚》受到根据地群众的欢迎,被认为是实践《讲话》方向的代表作品。建国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曲艺处长,兼《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担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1965年调山西文联工作。“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被欧打致残致死。代表作品还有《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长篇小说《三里湾》等。此外还有文艺论集《三复集》,长篇评书体小说《灵泉洞》(上),戏曲剧本《三关排宴》、《十里店》等。他是一个来自民间、回归民间的作家,写农民的生活给农民看,自称“地坛”作家。他的语言通俗有趣,情节引人入胜,作品站在农民的立场勾问题,所以他的农村小说不同于其他来自知识分子作家的农村题材作品,而总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农村的现实问题。因为他对农民理解得深,所以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政策执行中的失误,也造成他的一些作品在当时受到批判,如《锻炼锻炼》。他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的作家,近来越来越受到批评界的重视。''赵振开(男)(1949-)''笔名北岛,还有石默、艾珊等。原籍浙江,生于北京。就读于北京第四中学。1969年进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当过混凝土工、铁匠等。1970年末开始写诗。1972年开始写小说。1976年参加天安门运动,写诗《回答》。1978年与芒克等文学同人创刊《今天》,担任主编。其现代主义色彩的新诗歌形式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但也受到来自传统保守势力的批评。1980年进《新观察》杂志社当编辑,1981年在《中国报道》社的文学部门当编辑,后辞职。发表过小说《波动》(《长江》1981。1)和《稿纸上的月亮》等,《波动》因其存在主义的倾向受到批判。1986年被《星星》评为“我最喜欢的中青年诗人”之一。《北岛诗选》获中国作协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在美国、瑞典分别出版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集》。还著有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90年代后在欧洲、美国流浪,现居美国。''周立波(男)(1908-1979)''原名周绍仪,又名周凤翔,周立波是他三十年代初期的改名。曾用笔名张一柯、张尚斌等。湖南益阳人。1929年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系学习,并开始写作,后因参加左翼活动被除名。1932年在神州国光社当校对时因参加罢工而被捕。1934年出狱,加入左联,从事名著翻译、散文创作。入党后并参加左联党团工作,任《每周文学》编辑。期间翻译了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基希《秘密的中国》等。抗战时期在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晋察冀边区担任新闻工作,写了《战地日记》、《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等报告文学。1939年底到延安,任教鲁艺兼编译处处长。1944年任《解放日报》副刊部副部长。后又先后担任《七七日报》、《中原日报》、《民声报》副社长。抗战胜利后赴东北参加土改,又在宣传部门、文学部门担任职务。1946年开始创作《暴风骤雨》。1948年主编《文学战线》,1949年任沈阳鲁艺研究室主任。50年代回农村生活,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因其浓厚的乡土气息而获得艺术上的成功,文革前担任湖南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1978年发表《湘江一夜》,获该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铁水奔流》、《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山那面人家》等。他的作品以故乡农村为背景,文风秀美,但也因时代局限性使他对农村生活的把握不够准确。''周涛(男)(1946-)''原名周小涛。原籍山西,生于北京,1955年迁居新疆。1965年考入新疆大学中文系,开始发表作品。1970年接受“再教育”一年。1972年分配至喀什市团委工作。1979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调入新疆军区政治部创作组。1986年后在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工作。1979年长诗《八月的果园》出版。1982年后,与杨牧、章德益等合力发表“新边疆诗”,对西部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著有诗集《牧人集》、《神山》、《鹰笛》、《野马群》、《云游》等,长诗《山岳山岳。丛林丛林》等。代表作有《野马群》、《马蹄耕耘的历史》、《鹰之击》、《一座名叫博格达的峰峦所塑的雕像》等。诗集《神山》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部分诗作被介译到国外。他的诗歌和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特别是部队生活,开掘、张扬在极度艰难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格调雄壮、冷峻,具有纵深感、历史感。''周扬(男)(1908-1989)''原名周运宜,字起应。笔名有绮影、谷扬、周苋等。湖南益阳人。1928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同年冬留学日本。1930年回上海,参加领导中国左翼文艺运动。曾任左联党团书记、文化总同盟书记、《文学月报》主编。期间主要介绍苏联文艺理论。1936年以其为首提倡“国防文学”,与鲁迅、胡风等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发生著名的“两个口号”的论争。1937年到延安,历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中央文委委员,延安大学校长。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副校长。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长、华北局宣传部长。1949年与郭沫若、茅盾等筹备、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建国后,一直担任文化宣传方面的领导工作,主要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他是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文艺界的实权人物,具体领导了中共中央部署的各种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文艺讲话。“文革”初受到政治性批判,并被监禁。“文革”后得到平反重新复出,担任过文联主席、中宣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因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涉及“人道主义”和“异化”的问题而遭胡乔木等人的批判,后长期卧病。一生著译甚多。翻译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生活与美学》等。编有《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系统分类介绍马、恩、列、斯、毛以及高尔基、鲁迅的有关论述,有较大影响。出版论著有《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新的人民的文艺》、《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等。他的很多论述带有不同时代强烈的政治色彩,是个争议较大的人物。''朱苏进(男)(1953-)''江苏南京人。1959年随父到福州入小学,后因病辍学。196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过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等。1971年开始业余创作。1977年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同年转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现任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在一个夏令营里》、《炮群》、《醉太平》,中篇小说《射天狼》、《引而不发》、《凝眸》、《第三只眼》、《绝望中诞生》、《金色叶片》、《接近无限透明》等,散文集《天圆地方》等。《射天狼》、《凝眸》分获1981-1982、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