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亚历山大大帝 >

第4部分

亚历山大大帝-第4部分

小说: 亚历山大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城博物馆位于卫城东南角,于1878年完工。为了使博物馆的高度不超过卫城山上的古建筑,博物馆是挖开土层建成的。除了青铜器和希腊古瓶由国家博物馆保存外,自1834年卫城山各神庙出土的所有文物都保存在这里,包括“扛小牛的男人”、“赤足的有翼胜利女神”及四根存于氮气箱内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女像列柱等珍品。此博物馆对研究和发展古希腊雕刻艺术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第一室有公元前七世纪时古神殿顶下的三角楣雕刻,并留有色彩的痕迹,左边绘着英雄赫尔克里士(Herakles)大战九头怪蛇修德拉的情景,是出土文物年代最久远的一个。

    第二室雅典古神殿西侧顶下的三角楣,是公元前六世纪的作品,左边描绘半人鱼的海神和赫尔克里士大战,右是有“蓝胡子”之称的怪物浮雕。

    第三室有狮子打败雄牛大快朵颐的雕刻。

    第四室有雅典娜女神迎接崇拜者并接受进献的情景,还有许多少女像。

    第五室存放雅典古神殿的雕刻,左侧有壶类的展示。

    第六室有公元前六世纪的雕刻作品,像“克里特的少年”、“沉思的雅典娜”、“有翼的胜利女神”等:表情柔和而有古典韵味,肌肉线条刻画得庄严有自信、流畅而不生硬。

    第七室也放了帕特农神殿顶部的三角楣雕刻:如普赛顿海神的部分胸像、女神坐像,希拉女神穿衣的神态、半人马怪物的胸部等。

    第八室展示帕特农神殿,伊瑞克提翁神殿的装饰、围绕有翼胜利女神神殿扶手壁上的浮雕、尤其以“赤足的有翼胜利女神”最令人欣赏。

    第九室排列四根原柱及后期雕刻品“牧神班与妖精”及“奉献雕刻”的碎片。

    雅典娜胜利女神庙(TempleofAthenaNike)

    雅典娜胜利女神庙,又名无翼胜利女神庙,建于公元前421年,前后有着四根爱奥尼亚式列柱,内有一尊没有翅膀的雅典娜神像。据说在争战中力求胜利的雅典人,故意将胜利女神翅膀切下,以常留住胜利的荣光。

    雅典娜胜利女神庙还与一则神话故事有关。特修斯王子(Theseus)和父亲埃勾斯国王(Aegeus)约定,在成功杀死克里特岛上的牛头人身怪物米诺塔(Minotaur)后,回程时会将船上的帆换成白色,以示胜利,但王子忘了这项约定,在凯旋归来时埃勾斯国王看到挂着黑帆的船进港,以为王子任务未成,因而伤心地在此自杀。

    伊瑞克提翁神殿(Erechtheion)

    山门后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建于公元前395年,内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在这座神殿南侧廊台的六尊女像柱(Caryatids),是属于爱奥尼亚式的变形;现在所看到的优美女像列柱结构完美,不至让视觉上产生不自然的现像,不过这些并非真品,由于空气污染,而由复制品取代。要看真品得到卫城博物馆及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阿迪库斯音乐厅(OdeonofHerodesAtticus)

    位于卫城入口南侧的阿迪库斯音乐厅建于罗马时代,是可容纳6000多人的户外剧场,现在夏季仍有表演在此举行。该音乐厅三层式的建筑结构,半圆型的剧场直径38米,在任何一点都能听清楚舞台上演员的台词及音乐席的表演。

作品相关 在长安应战亚历山大

    在西方战争史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就是希腊军团的步兵方阵,它曾经打得波斯军团闻风丧胆,直到千年之后,希腊军阵的苗裔瑞士步兵军团,依然称雄欧洲。

    按照史宣节在《希波战争篇》中的描述,希腊军团的步兵方阵,由重甲步兵构成,行动起来如同枪林之后的活动长城,令人望而生畏。

    “希腊军队最主要的兵种是重装步兵……重装步兵的基本武器是一支长3米的矛,外加一柄短剑作辅助兵器。最主要的防护装备是一面直径约1米的圆盾,通常挽在左前臂。圆盾是木制结构,呈凸镜形状,外表有一层青铜蒙皮。重装步兵头戴青铜头盔保护头部和双颊,上身穿戴整块打造的青铜胸甲,腰带上悬挂有貌似短裙的青铜片甲保护腹部,两腿穿着胫甲保护脚踝至膝盖的小腿正面。

    希腊密集阵士兵肩并肩排列,通常有八行纵深,前四排士兵持矛水平向前,后排的长矛叠在前排长矛之上,而后四排则将矛竖立。方阵通常稳步前进到距离敌阵150米的距离,然后开始奔跑,逐渐加速,最后50米全力冲刺。'cchere西西河萨苏'

    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长矛如林冲刺而来,接敌时动能惊人势不可挡,防守一方前几排的步兵阵线往往会立刻崩溃,或被洞穿,或被践踏。密集阵前排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7名士兵拼命向前推挤,整个方阵如同人肉坦克一样不可阻挡,敌军的阵形通常很快就会瓦解。“

    这种描述准确的描述了希腊军阵在历史上的强大威力,它对后世战术纪律的形成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开创了西方军事思想中对于装备,作战方法重视的先河,以至长盛不衰。

    希腊方阵的顶峰是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方阵,它使用更为加长的巨型长矛,长矛的长度增加到15至18英尺,需要用两只手方能操持。方针的纵深加强了,重装步兵方阵的前6排士兵平持长矛,后10排斜持长矛。有时后排士兵会把长矛放在前排士兵的肩头。方阵整齐行进时,步调一致,长矛挺立,蔚为壮观。有史料记载,在皮德那战役中,人们一见到‘密密层层向前伸出的长矛阵势,顿时就吓得魂不附体了。‘亚历山大依靠马其顿方阵横扫欧亚非大陆。'cchere西西河萨苏'

    历史让希腊人在印度大发思乡的牢骚,从而阻止了亚历山大继续东征的脚步。从而避免了东西方当时最为强悍的两大帝国的碰撞。如果亚历山大帝国再得到百年时间,它也许就能够越过印度河以东的山地沙漠天险,进入中国的范围,这时,东方的文明正在黄河长江两流域大展雄风,剽悍的秦军正是中国最有进取精神的武装力量,那么,我们就可以有机会欣赏东西方军事文明的一次激烈碰撞了。

    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我们似乎可以猜测东方军事家怎样迎战号称天下无敌的马其顿方阵。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东方的中国怎样打仗。东方军事思想以《孙子兵法》为代表,更强调兵行诡道,对敌作战中,更强调怎样“破”敌军,而不是建立一种无敌的作战方法,这造成对军队训练和装备的不足,但是它却把机动灵活的战术发挥的登峰造极。因此,这种战术纪律严密,战法固定的方阵一类目标,或许正是古代中国军事家最为发兴的对手。

    如果亚历山大兵发长安,古代中国的军队碰到马其顿密集军阵,将会怎样迎战呢?'cchere西西河萨苏'

    有的朋友说假如亚历山大碰上的是唐朝大将阿史那必寒或者于阗王李圣天,这个仗根本不会打起来,阿史那必寒(社尔)这样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将领,有着善于用轻骑兵歼灭步兵军团的传统,他们的战术就是乔装退却,将步兵军团诱入疲劳和缺乏补给的境地,然后切断其退路,迫使其不战自溃。

    确有无数名将为此折腰,汉高祖刘邦就被困到了白登山。然而,虽然这极尽东方战争艺术的精华,我却不欣赏这种战法,原因有二,第一,以这种方法歼灭马其顿方阵有些胜之不武,就好像把一个拳王先用迷香放倒了再痛殴,未免不仗义,不过这种打法将被其他东方骑马民族大显神威;第二,亚历山大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让他上当,也不是那样容易的,能不被他翻弄,已经要算幸运。

    马其顿军阵的确厉害,但是它的缺点也不容忽视,这里面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机动力比较差,不如骑兵那样迅捷,第二,是必须保持死板的阵型,当然可以有计划的变阵,可是一旦阵型大乱,就无法作战。那么,让东方的战士和马其顿军阵正面对撞吧,地点,就选在长安城下的渭水平原。我想到的,中国军队统帅大概会采用六种战法破掉马其顿的方阵,且整理三种比较有特色的,也欢迎大家提供意见和补充。'cchere西西河萨苏'

    第一招:郑庄公为统帅迎战

    (这种颜色较暗的发黄的照片是兄弟自己翻拍的,出版社说不营利的网站上用没关系,如果有人借用赚钱,告诉他们当心被说盗版阿)

    假如中国军队的统帅是郑庄公,这一仗,多半是要靠战车来打的。

    郑庄公是传统的春秋战车战专家,他在长葛之战中把战车玩出了鱼鳞阵的花样,大败周天子,获得了春秋小霸的称号。假如马其顿军碰到的是郑庄公,郑庄公采用的作战方法恐怕还是战车,但是,鱼丽阵他不会摆了,因为对手不同,根据郑庄公的特点,他能够发明鱼丽阵,肯定也能够发明某种东西对付亚历山大。

    中国的战车战,也是很讲战术队形的,卫懿公和狄人交锋就是冲得太快乱了队形杀身成仁。和马其顿军相比,郑庄公的军队也有同样的缺点,那就是骑兵还形不成主力战斗力,弓箭的威力不足,不足之处是部队的武器,毕竟没有马其顿军的威力强大。但是春秋的武士很要面子,有一种杀身成仁的精神,面对敌人不会掉头就跑,这是一个优点。'cchere西西河萨苏'

    那么,推测郑庄公的战法大概是把主力收在后方,而以若干战车作为前锋列成稀疏阵型迎战马其顿军。

    马其顿人都是用轻骑兵,轻步兵解决波斯战车,但是中国的春秋战车恐怕没有那样容易处理,因为它的周围还有井然有序的步兵阵呢!春秋时代的中国战车兵有它的特点,一辆战车,实际上是一个活动的堡垒,包括数名甲士和围绕战车作战的数十名披甲步兵,所以按照上面的阵型,郑军前锋很快就会被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战斗单位,各自为战。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出动马其顿方阵消灭这些前锋战车。这样的战车部队,肯定是抵挡不住马其顿军的方阵的,一交锋就会死伤惨重。

    各自为战是最容易被歼灭的阵容,问题是,这样希腊的密集阵正面便会被这些独立的“战车堡垒”切割成一段一段,难以形成完整的平面啦!即便是有的战车部队全部阵亡,马其顿军也不可能踩着战车继续冲锋,只好从两边绕开。

    希腊方最怕的就是阵型混乱,这时就大概会非乱不可了'cchere西西河萨苏'

    这时候,郑庄公大概就会把战车主力放出去了,冲击方阵两翼,郑军的武器是带钩的戟,战车又高,从上向下的啄击,或者钩住马其顿军的长矛左拉右拽,正是他的长处?C没听说马其顿军对“防空”有过什么准备。

    等马其顿方阵乱成一团,十五英尺的长矛就不再是好武器,而是累赘了。

    这种战法,我的感觉庄公胜率不低,唯一的问题是前军损失会比较大,要放楚国蛮子这样不怕死的上阵。牺牲前锋,老郑自己兄弟都逼死,这种狠劲儿是有的。

    第二种打法就是亚历山大碰上了白起

    白起在长平之战歼灭赵军四十万,赵国五星上将赵括亲自冲阵,虽然“身披重铠”,还是被乱箭射死阵前。如果白起迎战亚历山大,可以想象,他将采用的是运用新式武器的打法?C他的致命武器将是——弩。'cchere西西河萨苏'

    这效果将如同拿破仑用重炮屠杀马木留克骑兵一样疯狂。

    弩箭,是军阵的克星,欧洲也是随着复合弓的发达,军阵逐渐推出了历史舞台,不过,一直到15世纪,欧洲的战场上也没有出现过弩这种武器。而中国的行动要早得多。弩是由弓发展而来的一种远射武器,跟现在的步枪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由于增加了发射用的机栝,因而可以从容瞄准,待机而发。除了像弓一样可以使用臂力以外,还可以利用脚力或者机械力,弩的威力因此大大增加。《复活的军团》提到秦军的劲弩——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秦弩的杀伤力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而秦国劲弩的射程更远,极限可能在900-1000米之间,现代步枪的射程是在1500米左右。青铜剑在战场上主要用于防身和近距离格斗,而战国至秦期间,远射兵器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是当时的主导兵器之一。”'cchere西西河萨苏'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特大型号的铜镞,每支重量达100克,比其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