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凋落的红颜 上 >

第79部分

凋落的红颜 上-第79部分

小说: 凋落的红颜 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赦也!”看情况几名宰相也都赞成武后——即使如戏剧中所演的那样,铠甲是武后事先派人藏在马坊中的,可也是通过几位宰相的手起出来的。假使太子不废,哥几个迟早死定了——结果只有一个:高宗的意见被否定了。
  调露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别院;高宗与武后的第三子英王李显入主太子宫,改元永隆,大赦天下。李贤被废后,查抄出的数百副铠甲被搬至天津桥南当众烧毁,他的住宅也被抄检了个底朝天。在抄检中发现了太子洗马刘讷言为李贤编写的《俳谐集》。这本书交到正为儿子纳男宠犯嘀咕的高宗手里,无异于火上浇油,大怒道:“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乃进俳谐鄙说,岂辅导之义邪!”当即下令将刘纳言流放振州(海南三亚)。太子谋逆被废,可是塌天大祸。众人都变着法子向皇帝表态,由此又引出一桩血淋淋的伦理惨剧。
  长孙无忌恢复名誉后,被同案牵连的其它家族也纷纷重振,这其中也包括长孙无忌的舅父高士廉一家。高士廉的孙子高政时任太子典膳丞,也牵扯在李贤谋反案中。高宗废太子就不太情愿,所以也不打算处理高政,而是交由其父右卫将军高真行管教。谁也没有料到,高家自经历了上一次灾祸之后,已经不复往日胆气,都以为皇帝此举是在试探自己。结果高政刚进家门,就被生父高真行刺喉、堂伯高审行刺腹,死后又被堂兄高璿斩首,尸身丢弃于道路。惨死在亲人手里。听到这个消息的高宗怒火中烧,当即下令贬高真行为睦州刺史、高审行为渝州刺史,再一次赶出京城。
  随后高宗又宽大处理了李贤的旧属,除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降为普州刺史外,其它的僚属都不再做追究,而且官复原职。也算是死鬼高政的余泽。
  耀元年(公元681),是李显成为第四任太子的头一年。这一年,高宗与武后最心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出嫁了。几年来磕磕碰碰不断的大唐第一家庭,终于有了一件象样的喜事。
  太平公主幼年时,曾经许做道士,但实际上一直居住宫中。自唐高宗龙朔年间开始,吐蕃与唐王朝间纠葛不断,时打时和。在这样的情形下,吐蕃多次派人入唐,请和亲公主。这样的事高宗坚决不干。为示拒婚之意,太平公主正式入道,出居太平观。此后吐蕃边求婚边挑衅,唐蕃间打得一团糊涂。由于吐蕃地处高原,有地形之利,国人对恶劣的高原气候早已习以为常,一向生长在平原的唐军却无此便利,需要仰攻,此外吐蕃将帅和睦,唐军中将帅却时起争斗,打到后来,吐蕃竟占了上风。太平公主也就在道观中一直住了下去。直到降唐的百济(朝鲜)将领黑齿常之领兵,战事才发生根本转变。
  开耀元年五月,在黑齿常之的率领下,唐军取得了唐蕃战争中的一场大胜。从此扭转战局,从此吐蕃败绩连连,黑齿常之守边七年,吐蕃畏之不敢犯疆。
  边疆平定了,太平公主也就可以离开道观出嫁了。经过层层筛选,光禄卿薛曜与太宗女城阳公主之子薛绍成为驸马。武后对女儿的宠爱是很出格的。选定女婿后,她开始审查女婿的家庭成员,然后盯上了薛绍的哥哥薛顗薛绪之妻萧氏、成氏。她认为这两个女人出身不够高贵,根本没资格被自己的女儿呼之为嫂,说:“我的女儿怎么可以和乡下婆子做妯娌!”逼着薛顗薛绪离婚。世上哪有为弟弟娶媳妇使哥哥做鳏夫的道理?有人实在看不下去,出来劝说道:“你别看萧氏她家现在不起眼,算起来她还是隋炀帝萧皇后、唐太宗宰相萧瑀的侄孙,跟李家可是老亲戚了。”武后这才罢休。
  开耀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太平公主与薛绍结成了夫妻。这时所有的人都不会想到薛家和太平公主未来的结局,高宗和武后只知道他们总算欢欢喜喜地看见女儿长大成人,而众人所能看见的,也只是那一场极尽奢华的婚礼。太平公主新婚刚一个月,高宗就再一次犯了病,于是李显继两位同胞哥哥之后,也成了监国太子。与李显的春风得意相对照的,是废太子李贤被流放巴州。
  高宗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似乎脾气也变得比以前要好很多。自禇遂良、韩瑗等人抗言进谏触霉头以后,高宗说一不二,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也再没有谁敢对高宗说什么不中听的话。这时却有一个李善感挺身而出,当面指摘起了高宗的过失。对于这些谏言,高宗虽然没有买帐,却也没有找李善感的麻烦。消息传出,天下人都为之喜悦,认为皇帝对臣下的态度大有转变,将此事誉为“凤鸣朝阳”。这件事似乎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高宗绝不象传说中那样完全被武后控制。
  弘道元年(公元683)正月,高宗带着武后最后一次登上了嵩山。七月,56岁的高宗李治风疾复发,病情越来越重。病到后来,高宗的头疼痛无比,以至于目不能视。侍医秦鸣鹤诊断之后,认为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缓解症状,那就是在皇帝的御头上扎针。帘内的武后一听这个大胆的建议,顿时大怒道:“这家伙可以拖出去斩了,居然想在天子头上动针!”做为病人的高宗实在是痛得没办法了,反而说:“但刺无妨,或者能有些效验。”秦鸣鹤连忙施出浑身解数,在高宗头顶百会、脑户二穴上行针,性命攸关也就格外超水平发挥,片刻工夫,高宗就觉得眼睛能清楚视物了。武后举手加额道:“谢天谢地!”额外赐给秦鸣鹤彩帛百匹。这次治疗过程被记载了下来,只是偏偏加了一句,认为武后第一次对秦鸣鹤发怒,是因为她“不欲上疾愈”。这一句评论实在令人感到滑稽。皇帝的头顶动针,在任何朝代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武后的反应完全是正常的。如果连这都属于“不欲上疾愈”,那还不如直说你怀疑她要杀夫好了。
  所有的治病方法都用尽之后,高宗下令改元弘道,大赦天下以祈福。然而这时他的病已经严重得连骑马登楼都支持不了。就在颁布大赦令的十二月初四当天晚上,高宗逝于洛阳贞观殿,留下了一道遗诏,遗诏的内容十分丰富,但多数都可以忽略,只有两句却非常关键:“皇太子可於枢前即皇帝位,其服纪轻重,宜依汉制。”及“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也就是说,皇帝是李显,只有当新皇帝遇到难以决断的军国大事,才考虑听取武后的意见。
  然而这道遗诏并没有被照办。高宗去世的第三天,宰相裴炎上奏,说太子尚未正式即位,还没有颁诏的资格,但国家事多,希望天后能够代理国家,颁“天后令”于宰臣施政。
  渴望权力多年的武后,终于在宰相的配合下得到了执掌大权的机会。又过四天,李显才正式登基称帝,尊武后为“皇太后”。但这位新皇帝已经失了先机,他的母亲不愿将刚捏住的权柄轻易交回给他,想通过“老妇人”之手操控权力的宰相们也不愿让年青力壮的皇帝当自己的指挥官。等待李显的,是将成为傀儡皇帝的命运。
  李显从前做皇子、太子时奈何不了母亲,连自己的元配妻子都保护不了,现在他好歹也是个皇帝了,当然不愿继续那样的生活,他要培植自己的党羽,从母亲的手里夺回权力。李显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自己妻子韦氏的家族,而韦氏也急于让自己的家族鸡犬升天。于是李显一下子就将韦氏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升为豫州刺史。还没一个月工夫,他又打算将老丈人直接升为宰相,并让自己奶妈的儿子也同时当五品官。裴炎当然不能同意天下掉下一个新宰相来分权,何况这官也未免升得太快太不成样子,于是坚持不同意这项人事安排。李显立刻勃然大怒口不择言起来:“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裴炎听中宗这么一说,又惊又惧,连忙向武太后如实汇报。
  李显和韦氏如此轻率地表现出急于掌权当“真皇帝”的心态,将他们自己推向了深渊。武太后随即与裴炎、刘祎之、程务挺、张虔勖商议定了废帝的密谋。
  二月六日,武太后召集百官聚于乾元殿,在羽林军的簇拥下,裴炎宣读了废中宗为庐陵王的诏书,命人将中宗带下殿去。李显猝不及防,只会问:“我有何罪?”武太后徐徐地回答面无人色的儿子:“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还敢说无罪!”一句气头话,葬送了李显的前途,他仅仅做了一个月皇帝,就被废了。倒霉的韦玄贞则被一撸到底,流放钦州。第二天,武后立自己最小的儿子豫王李旦为皇帝,王妃刘氏为后。有了中宗的前车之鉴,李旦刘氏的傀儡帝后当得更狼狈。他们甚至连皇帝的宫殿都无权入住,只能居于“别殿”,更别提过问什么政事了。所有的事务,都由武后端坐在紫宸殿的骖紫帐后处理。
  二月八日,为了避免曾经监国的儿子趁乱东山再起,武后派金吾将军丘神勣去巴州察看李贤流放的情形。丘神勣此去当然不仅仅是察看而已,因此他抵达巴州不久,李贤就于三月初五被迫自杀,时年31岁。为了遮掩,武后指责将回朝复命的丘神勣误传旨意,将其贬为叠州刺史。当然,没过多久,丘刺史就又官复原职了。高宗的另几个儿子当然也被划在可能搅局的范围内,他们都被调离了从前的封地、离开了故地上营造的人脉势力:杞王李上金徙封毕王,翻阳王李素节徙封葛王。武后和宰相们也知道,如此大动作不可能不引起世人非议,格外重视收徕朝臣,名将旧相刘仁轨就是其中之一。这时的刘仁轨已经八十三岁,很有威望,武后特地命他为“西京留守”,并写信给他说:“昔汉以关中之事委萧何,今托公亦犹是矣。”刘仁轨虽然年老,但是朝中事务都看得明明白白,他回信给武后,表示自己年老难任,并说“吕氏见嗤于后代,禄、产贻祸于汉朝”,劝武后不要重蹈覆辙。
  其实这样的劝诫毫无作用。权力一旦在手,无论愿意不愿意,都只能被它驱使着往前走,后退只有死路一条。但初掌大权的武后并不想得罪老臣,因此她特派侄儿武承嗣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见刘仁轨,信中说:“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初闻此语,能不罔然;静而思之,是为龟镜。况公先朝旧德,遐迩具瞻,愿以匡救为怀,无以暮年致请。”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足够了,刘仁轨见好就收,也不曾再出头干涉朝政治理。免了武后的麻烦。
  民间舆论也是武后关注的一面。有十几名羽林军官去酒坊找乐子,闲聊中有一人发牢骚说:“兄弟们冒着风险拥立了新皇帝却没得到什么封赏,早知如此,还不如拥戴庐陵王一直当皇帝呢!”众人斥喝戏笑,也没把他这句话当真。谁知同伴中的一人却悄悄起身,赶往皇宫密告。酒宴未散,抓捕的军队就已经包围了酒坊。结果,发牢骚的被处斩,席中诸人不管听到没听到那句戏话,都被安上知情不报的罪名绞死。告密者官至五品,十几名同伴的性命为他换了一身浅绯金带的新官袍。
  这位新晋五品官的升发之道,当然被众口一词地咒骂了个底朝天。然而更多的人在道貌岸然地指责此行径的同时,暗地里却满心的艳慕。告密就此成风。
  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妥当。而这时距高宗去世还不满一百天,一切就发生在他的灵柩不远处。
  八月十一日,高宗终于入土为安,睡进了他的乾陵,可以对地面上妻儿子孙们的事情眼不见心不烦了。
  此时的武后,已经迅速地掌握了王朝的军政要害。对于这些,武后的侄儿武承嗣满心欢喜,他期待自己也有登天的那一日,却又从父亲和表兄弟们的遭遇中明白姑母不容他人染指权力,冥思苦想之后他奏请追封武家先祖为王。武后当然乐于光宗耀祖,打算照办。裴炎得知此事,立即劝阻说:“太后母临天下,应当凡事至公,不可以私偏自己的亲属。难道忘了汉朝吕氏家族是怎么败落的吗?”
  武后反驳道:“吕雉将权力交给亲属生者,所以才会败;我只不过是追尊亡者,有什么关系!”裴炎坚持道:“凡事都要防微杜渐,怎么可以随便呢!”武后根本不听裴炎的那一套,坚持追尊了自己的祖先,只是稍打了个折扣,把七代祖减为五代祖。死了五十多年的武士彟成了魏王,而武承嗣做为武家的继承人,不动声色地也就轻易成了新任魏王。
  在此之前,武后已经将唐王朝的旗帜、官职名称、服色、都城名、纪元全部改了个遍,如今再追尊诸祖,隐然已有改换天下的气象。不过这一切看在众人眼里,却并没有多少意外。原因很简单,高宗在世时,李唐王朝的这些职官舆服城名纪年,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