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驸马爷-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气中的腥味没有让柴绍感到不适,或许又是触动了传承技能,这具身体的本身已经习惯了血腥味,所以就没有什么反应吧。
柴绍觉得自己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的和这具身体融合,到时候不分彼此,完全熟悉这具身体。
“把大树移开,我们马上离开这里。”
为了以防万一,柴绍觉得还是早一点儿离开这里,说不定这树林里面,还有几个暗哨在,见到这里的情况之后,回去搬救兵了。
马三宝也猜想到了柴绍的意思,立即派人清除了大树,然后带着车队迅速离开了这个山谷。
在夜幕来临之前,柴绍一行人总算是到了驿馆,这骑了半天的马,大腿根儿都有一些麻木了,骑马也颠簸的厉害,还会伤到大腿根儿,并不是很舒服。
只是这个时候的交通工具,也就只有马车和马匹这两样最快了,只能是忍着颠簸上路。
在驿馆吃完了饭之后,柴绍和李三娘就准备洗漱休息,这个时候条件有限,柴绍直接拉着李三娘一起洗漱。
中间的过程也就不为外人道也,洗漱了之后,两个人没有过多久就入睡了,毕竟赶了一天的路,早就累了,哪还有精力做其他事情。
驿馆的外面,留着六个护卫在值岗,上下半夜换人,一直守卫到第二天。
他们的骑术不错,白天伏在马背上,也能恢复一些精神。
本章完
第13章 义军的面目()
对于飞虎寨的那些山贼,柴绍现在也没有那个能力去剿了。
手下之后十二个护卫,虽然每一个都是武艺高强,可是双拳难敌四手,像飞虎寨这么大的寨子,里面肯定有不少人。
最关键的是他们这些山贼之中,有很多人都是被逼无奈,不然谁愿意去当一个山贼。
现在是什么时代?
隋朝已经进入到了末期,天下诸侯割据,乱世已经来临,谁还顾得上剿匪啊。
也正是因为这乱世初现,这些被官府逼迫的百姓,才会直接上山做了山贼,以此来保护自己。
第二日早晨,柴绍还是乖乖地坐在马车里面,李三娘倒是没有跟着柴绍,而是继续骑着马。
在李家的时候,为了名声,她很少骑马。
现在有了机会,自然是要趁机多骑一会儿,到了长安之后,她又要当一个大家闺秀了。
在马车里面的柴绍,一边经受着马车的颠簸,一边想着到了长安之后该怎么办。
如果是原主,按照历史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他现在是一个后世之人,对于这个时代的朝堂也不熟悉,也没有历史记载的文献可以借鉴。
这就相当于是两眼摸瞎,到时候只能见机行事。
不过就算是见机行事,还是要提前把尽可能出现的问题想一下,不能打无准备之战。
“临走前,父亲交代不能过多的接触朝堂的那些人,所以此行定居长安之后,就尽量避免和他们有着过多的接触,要想好怎么应付。
之后就是两年后,李渊要起兵的时候,怎么逃离长安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上柴绍丢下李三娘先走了,我肯定不能这么做。
因为按照历史上的柴绍的做法,肯定会伤了建瓴的心,而且柴绍逃离了长安之后,就跟着李二,成为了李二的人。
这也是一个弊端,后期李二和李建成的争斗,会波及到我的,历史上建瓴去世的早,柴绍没有顾忌,直接支持李二。
但是我肯定不会让建瓴有那么一劫,所以肯定要一直跟着她。
这样一来,我就能够摆脱李二,也有机会摆脱历史的宿命,只不过到时候建瓴没有去世,夹在李二和李建成之间,定然也非常难受,可能还会受到牵连。
历史上就有猜测,建瓴的死和李二还有李建成的争斗有关系,虽然这个说法并没有佐证,不太可信。
但是李二和李建成为了皇位,都是可以弑兄杀弟的人,再杀一个亲人,也说得过去。
唉,看似风光的身份,其实,还是隐藏着不少的危险呀。”
无聊的柴绍躺在马车里面,想着以后的路,感觉也并不是那么的好走,如果李二和李建成能够顾及兄妹之间情义,对李建瓴非常的尊重,或许还不会有太多麻烦。
但是要是李二和李建成为了皇位,直接六亲不认,到时候就麻烦了。
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柴绍坐起来,掀开了车帘,就见到马三宝走近,“大公子,前面有情况,我已经派人悄悄打探去了。”
柴绍“嗯”了一声,然后下了马车,翻身上了马,严阵以待。
不一会儿,前去侦查情况的探子回来了。
“公子,那边有造反的叛军在攻打县城,现在战争已经接近尾声,那个县城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柴绍想了一下,说道:“那我们就先找个地方隐蔽,等到战争结束,再进县城,我想要看一看,这叛军攻下了县城,又是如何做的。”
“是。”
李三娘对着柴绍说道:“他们都是被逼不得已才反叛的百姓,心中肯定有着一些怒火,对官府有很大的不满,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领头人,一般都是有心人怂恿,攻打下县城,也是四处抢夺,到最后大军一到,他们还是抵不过,成为刀下魂。”
“生逢乱世,身不由己,都只不过是淳朴的百姓,只要是能够吃饱穿暖,日子过得还可以,谁愿意这样做,说到底,还是朝堂的那些人,还有当今圣上,已经被功绩,迷住了双眼。”
这个时候,议论杨广的人不在少数,骂他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柴绍一行人,先行找了一个地方,等到战争过去之后,有商队也开会进城之后,才跟着一起。
进入县城之后,柴绍看到的是满目萧条,大街之上只有那么几个人,剩下的都是流民,面色饥黄,衣不遮体。
看到有来往的商队,立马围上去,跪在地上,请求商队能够给一些吃的。
刚刚攻打县城的“义军”在抢完了能够带走的东西还有粮食之后,就立即离开了。
死守这个县城的最终结果,也是一个死字。
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粮食,自然不会再守着这个县城,已经躲到了山林里面。
马三宝等人紧紧地保护柴绍和李三娘,不让那些流民靠近。
“马大哥,把我们的干粮给他们。”然后对着李三娘说道:“走吧,这里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乱世,乱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百姓就像是江水,能够载舟,亦能够覆舟。这样的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君主都不明白呢?”
李三娘看着那些流民在见到食物之后,立即疯狂地争抢,心中体会着柴绍的话。
这个时候,就非常的应景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百姓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两句话已经能够成为传世名言了,可是却是从柴绍的口中说出来。
这让李三娘本以为柴绍就是一个任侠的印象,变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原来,自己的夫君不仅能武,还有这么高的文才啊。
离开了县城之后,柴绍一行人也只有野营了,找了一个不错的地方休息了几个小时。
再一次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程,这一路,他们见到的事情,用一个字就能够概括,那就是乱。
山贼拦路抢劫,义军为了粮食攻打县城,流民为了吃一口饭,开始背井离乡,找一处安身之所。
很多的村庄已经不见了人影,很多的田地因为没有人耕种除草,已经荒芜。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写照。
然而,真正的乱世还没有到达,大隋还在发挥着它的余热,杨广还继续做着他的美梦,继续寻欢作乐。
本章完
第14章 长安的风貌()
到了关中之后,柴绍才真正的明白,什么叫做乱世。
也明白了隋朝为什么只有那么短暂的几世,杨坚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最后就这样被杨广给败光了。
后世的一些人都觉得杨广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明君,只不过晚年太急功近利,三征高丽败坏了隋朝的基业。
其实也不然,自从杨广当政之后,他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在败。
只不过,这些败业里面,也有好的地方,比如联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条河道对于后世的影响很深。
所以也有人称赞杨广的丰功伟绩,称赞他开凿了大运河,联通了南北的交通。
可是对于一个皇帝,对于一个朝代来说,动用大量的民力来开凿运河,实在是不智之举。
这种事情应该徐徐图之,而不是杨广的那种说要开凿出来一条运河,就立即开始,还要在什么时候完成。
在没有掌握绝对的权力,在没有绝对的财力和民力的支持下,他的这种行为就是在把一个辉煌的朝堂,推向了深渊。
后世的人看到的是运河的好处,看到了运河的文化,却很少想到,在没有先进的工具帮助之下,开凿出这样的一条河道,需要的是多少的劳动力的付出。
没有他们这些先辈的付出,哪里来的那条河道?
一个科举制度,算是开创了新的选官之道,也建立了后来的中原科举制度文明。
只不过,伴随着隋朝的诞生,那些世家也随之积累了财力,拥有了势力,科举制度是对他们掌控朝堂方式的一种对打阻碍。
这也是隋朝走向了末路的原因。
说到底,也是时也,命也。
固然,晚年的杨广的确更加地急功近利,想要建立丰功伟绩,享受这种圣名。
但是却也把自己父辈打下来的根基消耗一空,最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民不聊生那是轻的。
柴绍这一路已经见到过一次易子相食的场景了,如果不是他看到之后,及时解救,现在跟在车队后面的那个孩子,就真的被人吃了。
救下来的孩子,是一个小女孩,还两岁不到,不知道世间险恶,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为了活下去,做出了什么样的事情。
她已经饿的没有了精力,连哭的精力都没有了。
还好,在驿站的时候,找到了一个奶娘,可以给这小女孩及时地补充一些营养。
“夫君,她好可怜,我,我也只是听说易子相食的事情,没有想到真的见到了。
这乱世,什么时候结束啊?”
李三娘慢慢地接受了柴绍之后,也就慢慢地放开了自我,她其实是一个外强内弱的女子。
在真的见到人吃人的那种场景,她也在害怕,因为那些人的眼神,毫无光彩,只单单剩下了生存的本能。
“天下大势终究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来了,定然也会有一个雄主来结束这乱世,再建立一个皇朝,然后传承几代,出现了昏君,最后又成了乱世。
所以,这乱世肯定会结束,只不过,在结束之前,肯定是战争不断,各方逐鹿,最后才会出现那个结束乱世的人。
一将成名万骨枯,一个皇朝的建立,自然是以数万人的生命来当做基石。”
又是一个新的名言从柴绍的口中说出,李三娘没有想到柴绍竟然能够看的那么的透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结合历史记载来看,的确是这样,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秦皇统一天下,然后二世而亡,再到汉皇一统天下,推翻暴秦,结束战乱,然后又是汉末,晋朝,再到现在。
这种朝代的更替,这种辉煌的历史,最终就是柴绍的那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概括了。
和柴绍相处久了,李三娘越来越发现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自己能够嫁给这样一个夫君而高兴。
说到底,她还是一个女子,心中也有一个白马王子。
历史上的李三娘能够建立那样的功业,除了她个人的因素之外,最大的助力就是环境的影响。
柴绍和李三娘才刚刚结婚不久,自然不能带着这样一个孩子,难免会招人误会,到了长安之后,他们可是要低调行事,这个孩子,最后也只有在县城的时候,找到一户好人家,把女孩交给了他们。
又赶了一天的路,柴绍一行人才走进了长安地界。
见到的却又是一番景象,这里没有多少的流民,却多了很多的士兵,每过一个县城,一个关口,都会严加盘查。
而柴绍带着李渊的通关文书,倒是没有被严格的盘查,守城将领,见到这文书之后,就恭敬地放行了。
再休息了一晚,洗漱了一番,换了一身衣物,才慢慢地想着长安前进。
最终,他们见到了一座巍峨的大城。
柴绍在前世的时候,只是从照片或者是影视上面,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