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我哥是诸葛亮 >

第130部分

我哥是诸葛亮-第130部分

小说: 我哥是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禁率领汉军开始返回真番郡。

    一路上,官兵们兴高采烈地说笑着。军官们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也就不禁止士兵们的说笑了。大军迤逦着,拖拉成长长的队伍,行进在山谷里。这一带的地形是两山夹一谷,山坡上灌木丛生,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他们来时十分警惕,曾派人反复搜索。现在战争结束了。大军毫无防备地行进着。

    忽然,随着一阵凄厉的号角声,两侧山坡上箭似飞蝗,滚木礌石密集如雨,汉军毫无防备,死伤惨重。

    于禁慌了手脚,指挥着官兵想从原路返回,这才发现,后面早已被原本撤走的倭寇堵住。汉军被包围在宽不过百米,长不过10里狭窄的山谷里。

    于禁逐渐恢复了镇定,他发现倭寇的人数应该在3万人左右,情况危急,他知道前面的道路曲折,还有很长的山路,突围的方向只能是撤回刚才与倭寇对峙的地方。那里地势开阔,便于军队结阵作战。

    他下令夏侯邈率领一部汉军掩护,他率领主力翻身冲向谷口。

    此时谷口已经被大约一万倭寇封锁,他们已经开始在谷口架设火炮和床弩。于禁见形势危急,一面组织长弓部队压制倭寇,一面指挥部队向谷口冲锋。

    汉军冒着箭雨向谷口冲锋,不断有人中箭倒下,倭寇的床弩和火炮也开始发射,汉军死伤惨重。第一次冲锋失败了。

    此时埋伏在山坡上的倭寇已经发起冲锋,夏侯邈组织官兵仰射,倭寇居高临下占尽上风。很快倭寇冲了下来,将汉军截成了数段。夏侯邈和数百官兵被围在一片狭小的谷底。

    于禁现在可以指挥的部队大约有12000人左右,他现在已经顾不上救援夏侯邈了。他再一次组织长弓手掩护,亲自率领全军冲向谷口。汉军官兵现在都明白自己的处境,如果冲不出去,必然是死路一条,因此都拼命向前。

    在付出了上千人的伤亡之后,于禁率领汉军终于冲进了倭寇的阵地。两军混站在一起了,此时所有的远射武器都失去了作用,人们全靠肉搏来决定生死。此时汉军是人人拼命,倭寇也极其顽强,两军拼死厮杀,极其惨烈。由于谷口较宽,汉军在人数上略占上风,倭寇虽然顽强,形式渐渐有利于汉军。

    这时,埋伏在山坡上的倭寇歼灭了山谷里的汉军,已经开始向谷口增援。形式又开始危急起来。

    于禁杀死了一名倭寇的军官之后,后退几步,拿起弓箭。于禁的射术在三国的武将中还是排名靠前的,他接连射死了几名倭寇军官。这时他发现了那个前来谈判的倭寇军官,心中不由大怒,瞄准他一箭射去,正中他的面门。

    倭寇的军官连续被杀,阵型开始混乱,于禁乘机率领汉军猛烈冲杀,终于冲出了倭寇的包围圈。倭寇在后面紧紧追赶,于禁断后,又射死了两名倭寇的军官,才摆脱了倭寇的追击。

    汉军冲出谷口,先向东继续前行,然后转向西北方向,向临屯郡行进,此时于禁身后的汉军已经剩下不到4000人了。

    于禁突围了,山谷里剩下的汉军被分散包围,渐渐地被倭寇围歼了。

    夏侯邈身边此时也只剩下不到百人了,至少有500名倭寇冲下山来围攻他们。夏侯邈知道自己今天必无幸免,挥舞着三尖两刃刀砍杀着眼前的倭寇,这时他们与倭寇混战在一起,夏侯邈已经谈不上指挥部队了,只能心无旁骛地与倭寇拼杀。

    夏侯邈武艺高强,在身边的卫士的配合下,亲手斩杀的倭寇不下十余人。倭寇极其凶悍,死战不退,他的眼前的倭寇越打越多,身边的战友却越来越少。他机械地挥舞着兵器,俩只手臂开始麻木了。力气渐渐地失去。

    不久,他身边最后一个战友倒下了,他的周围却围着上百名倭寇,他挡开一个倭寇的倭刀,一刀刺中了他的胸膛。这时一个倭寇将一只长矛刺进了夏侯邈的后背,他的动作慢了下来,另外一个倭寇也刺中了他的大腿。

    夏侯邈支撑着身子没有倒下,他大喝一声,运起最后的力气,将手中的兵器掷出,刺进了一个倭寇头目的胸膛。就在这时,又有两只长矛刺进了他的身体,他终于倒下了,十几名倭寇一拥而上,挥舞着刀矛刺进了他的身体。他怒目圆睁,不甘心地死去了。

    这一仗,汉军损失24000余人,汉四郡的汉军主力基本丧失。剩余的2万名汉军,分散在汉四郡广大地区。倭寇趁机攻取了真番郡的大部分地区。

    于禁率领残余的汉军绕道逃回临屯郡,听说倭寇进入了真番郡之后,他对自己因为私心导致的失败后悔不已。他知道以现在的汉四郡剩下的兵力抵抗倭寇,力所不及。于是一面派人回许昌报告,一面派人向驻守辽东的汉军求援。

    于禁知道自己的错误难以得到原谅,回去也没有好果子吃。决心死守乐lang郡首府朝鲜(今朝鲜平壤)城,为大汉派来援军争取时间,立功赎罪。他紧急收拢部队,将朝鲜城附近各县的地方部队,和县政府也都迁进了朝鲜城里。

    此时朝鲜城里的汉军共有17000人,地方军11000人。

    12月初的一天,倭寇的主力部队34000人,三韩(弁、马、秦)伪军55000人,包围了朝鲜城。惨烈的朝鲜城保卫战,从此拉开了帷幕。

第二百六十八章 平壤保卫战

    朝鲜(平壤,为了阅读方便,简称平壤)城,地处大同江下游平壤平原和丘陵的交接处,东、西、北三面是起伏的丘陵。是北朝鲜战略要地之一。于禁之所以选择坚守该城,不仅仅是考虑地理位置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该城是汉四郡的首府,政治意义重大。于禁只要守住了平壤,就可以证明朝鲜没有丢失,他的罪责就小了很多。

    另外的原因就是,平壤作为汉四郡的首府,一直是汉朝建设的重点城市,城墙坚固,物资储备充足,足以维持20万人一年之用。

    平壤人口众多,原本的人口就多达九万余人,现在各县逃来的人口也多达3万余人,加上军队总人口近15万人。

    于禁听说倭寇逼近了,就召集众将研究防守对策。参加会议的有新军二师的师长郑彬,以及汉军团以上军官,平壤太守肖平,汉军驻平壤统领王达以及几位重要的文武官员。

    于禁先简单介绍了一下敌情,然后说道:“众位将军,各位大人,敌情严重,平壤必须坚守,他不仅关系到大汉威仪,也关系到诸位的身家性命。

    我已经将这里的情况上报了丞相,也向辽东兵马统领李典将军请求了援军。但是等他们接到报告,再进行准备,再来援助,时间至少一个月,还要防备有其他意外情况,咱们必须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对于如何坚守平壤,请大家出谋划策。”

    他说完了这番话后,良久没有人搭话,现场一阵沉默。

    原来啊,这位虎威将军的品性,跟随他的部下都清楚,不仅刚愎自用,而且嫉贤妒能。太守肖平等人都是官场老手了,对于他的底细自然要摸个清楚。因此都十分小心,没有人肯应声。

    于禁知道自己的责任,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这里的战争和内地不同,内战中丢失地盘是十分正常的。汉四郡不同,这是老祖宗汉武帝开创的基业,他于禁要是丢给了倭寇,那他就是华夏民族的千古罪人,这个责任他负担不起。

    他知道要保住平壤,就得依靠眼前的这些文武官员。于是他诚恳地说到:“各位将军,各位大人,汉四郡面临今天的局面,与各位无关,这次的责任都是我于禁料敌不明,中了倭寇的奸计造成的。我会上书给丞相承担所有的罪责。汉四郡是祖宗的基业,不能在咱们手中丢失,还望诸位大人同心协力,积极献计献策,共度难关。”

    师长郑彬是个年轻的将领,毕业于大唐军事学院,见于禁的态度诚恳,他又是于禁的部下,怎么也得让于禁下得了台。于是他先发言了。郑彬说到:“倭寇兵力强大,武器精良,汉军都无法比拟。野战咱们占不了便宜,因此只宜坚守,不易出战。”接着他将从军事学院学来的知识,加上他自己的经验谈了如何防守平壤的想法。

    在说到如何防守城墙时,他提出在城墙上泼水结冰,利用绞盘制作可回收的滚木,等等建议。于禁对他的建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由于郑彬的带头,大家也开始纷纷发言。

    通过这次会议,于禁总算是统一了官员们的思想,大家同心协力坚守平壤。

    对于坚守城池,于禁还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他将原汉四郡的汉军,分别配属新军的四个团,分守四面。自己掌握着3000名新军,作为机动部队。

    太守肖平负责组织城中的青壮,担负后勤和反奸防特的工作。

    一切准备工作有序地进行着。

    这天早晨,倭寇的大军终于出现了。

    倭寇将平壤城团圆围住,上午10点左右,东门方向的倭寇发动了一次进攻。他们先是用火炮轰击了一阵。平壤城墙坚固,加上外面还有厚厚的冰层,损伤不大。

    倭寇见火炮的攻击没有什么效果,就停止了炮击。大约一万名三韩的士兵抬着云梯,向城墙冲来。在他们的后面是3000名倭寇的弓手。他们冲到弓箭的射击距离,就停了下来,用弓箭掩护三韩的士兵。

    汉军官兵们躲在箭垛后面向三韩的士兵放箭。

    师长郑彬发现倭寇的弓手们的距离在长弓的有效射程之内,立即组织长弓手们射击倭寇的弓箭部队。倭寇的弓手遭到袭击,一阵慌乱,开始后退。

    三韩的士兵们在汉军的箭雨下,损失了数百人,终于冲到了城下,开始架起云梯。这时由于没有倭寇的弓箭威胁,汉军弓手们纷纷站起身来,向射击活靶子一样,将云梯上的三韩的官兵一一射杀,随即射击城墙下的三韩官兵。三韩军队发现失去了倭寇的掩护,自己损失惨重,就撤了下去。

    倭寇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被打退了。

    下午2点左右,倭寇又发动了一次进攻。仍然是三韩的军队打头阵,倭寇掩护。

    汉军这次有了经验,不等敌人靠近,利用长弓的优势,放过三韩的部队,远距离直接攻击倭寇。倭寇十分郁闷,看到自己的弓箭够不到敌人,只好又退了下去,三韩的军队看到倭寇退了,就也退了下去,汉军用长弓追杀着敌人。

    看到汉军的长弓厉害,当天倭寇就没有继续进攻。

    夜间,倭寇又发动了一次进攻,也被汉军击退了。守城的汉军官兵看到自己有克制倭寇的武器,都很高兴,于禁也有了信心。

    第二天,倭寇没有进攻,而是抽调部队去扫荡平壤周边地区。

    第三天,倭寇只是偶尔用火炮轰击几下,仍然没有发动攻击。

    晚上,于禁宴请了城中的主要官员。这几天大家的情绪都很好,酒宴上气氛很热烈。于禁高兴的说到:“诸位,经过这几天的战斗,倭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上次他们仗着阴谋诡计,手段卑鄙,伏击我军,才占了便宜。只要我们小心谨慎,防备他们的奸计,就一定可以战胜他们。”

    众人纷纷附和,一派欢乐气氛。

    郑彬却没有他们那样乐观,总觉得倭寇不发动进攻,不是因为害怕汉军的弓箭,而是酝酿着什么阴谋。

    他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于禁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到:“咱们的城墙坚固,不惧怕他们的火炮,长弓又优于他们的弓箭。城中粮草无忧,长弓箭只储备充足,没有什么可怕的。咱们只要加强城内的反奸防特工作,不让他们里应外合就行。”

    郑彬也想不出倭寇有什么攻城的办法。于是放下了心思,开怀畅饮。

    倭寇围城的第四天上午,倭寇又发起了进攻。于禁并不慌张,认为只要用长弓部队,就基本上可以瓦解倭寇的进攻。他没有到城墙上去指挥,仍然在太守府中处理公事。

    忽然,传令官前来报告,说郑彬请他马上到城楼上去。于禁匆匆赶到城门,登上了城楼。他向外一看,登时傻了眼……

第二百六十九章 平壤保卫战(二)

    于禁登上城楼,举起望远镜向外观望,这一看,他浑身冷汗直冒。只见倭寇的阵前,排列着数千名被捆绑的汉军战俘。这些战俘大部分是上次伏击战中于禁的部下。

    倭寇进攻了,上万名倭寇将汉军战俘混杂在他们的中间,不急不躁地向城墙走来。

    汉军弓手们张弓搭箭,都望着于禁。

    这一刻,于禁知道自己完了。不下令放箭,倭寇攻进来的后果不用说就知道。下令放箭,自己的名声也完了。

    倭寇继续前进。

    郑彬说到:“于将军,让我带人冲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