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物语 作者:vinilla(起点vip2014-06-19完结)-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峰说,“苏州附近,哪里还有农场给你买,这里的土地早被占完了。”
梅兰妮赶忙提醒,“到上海去买,浦东这时肯定有大片土地空着。”
秦炼说,“这倒不失一个好想法。”
梅朵说,“要经营农场,农具改革就很重要。比方说,犁地用的犁,这时候,都是用单犁,一人一牛一犁,一天犁上五亩地。如果用多犁头轮犁用几头牛拉,一人一天就能犁十几亩朝上。而且还要安排好轮耕,合理使用土地。单一的农作物会使土地贫瘠。”
梅兰妮很认同这一点,“隔壁的金家就安排的很好,他们毛豆收了,就种大白菜,现在的青菜收了就准备种塔棵菜。而且,他们有些菜,我都没听说过,叫满青,还有什么碎叶。”
梅朵想了想说,“蔓青就是大头菜,它的根用来腌制的。碎叶,也是芥菜的一种,就是用来做榨菜的。”
梅兰妮这才恍然。
楚濂说,“能不能自己做榨菜,那菜还是很好吃的。”
边峰说,“小时候,我见我奶奶他们做过,只是,不太好做,先要把那鲜菜头挂起来,吹干,然后放盐腌,要腌两次,每次都要沥干,还要用剪刀修去粗老和黑斑的部分。最后,再用清洁盐水洗净,沥干,加如香料和和盐,装入坛中,压实,密封保存。几个月后,方才腌好。而且,都是春天做的。”
楚濂说,“你又不是四川人,你家怎么会做榨菜?”
梅朵说,“浙江的榨菜也是很出名的。桐乡一带,几乎家家会做榨菜。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第一次要腌两天左右。第二次要腌十五天左右。第三次是三到四个月。”
梅兰妮说,“浙江三宝:海宁的大头菜,桐乡的榨菜,萧山罗卜干。这在苏州都有的卖。”
第二天,梅兰妮把青菜略洗了一下,摊在芦杆帘上晒。江南地区,把这种帘叫做花帘子,因为,棉花收下来了,就摊在这种帘子晒。所以很多人家,有条件,就会在门口打上几根木桩,搭上竹杆,把花帘子铺上,冬天晒棉被。夏天晒衣物,书籍。
梅兰妮把雪里蕻和芥菜洗后挂在麻绳上晾。把罗卜洗了,切小块摊在竹匾里晾晒。
将买来的缸,甏,都洗了晾干。
光做这些事,就耗了梅兰妮一个上午。中午忙着煮饭,华家以儿童餐为主。
九,十月是大闸蟹上市的时光,苏州几乎家家都吃蟹。梅朵他们也想尝尝天然的蟹。蟹也不算很贵,二十文一斤。梅兰妮也愿意买,毕竟上海人是嗜蟹的。
那天,她去蟹摊挑蟹,听的身旁两个妇人在白话,一个说,某某家里的小孩吃了蟹后,拉肚子,至今未愈。
另一个讲,某某家的小囡吃了蟹后,就没食欲了。等等,等等。
梅兰妮一听,赶紧放下蟹,离开。她也知道,蟹性晾,小儿不易多食。
问题是,她常常忘了她身边的是儿童。她把他们看成大人。所以,现在,梅兰妮每天买菜,就以儿童餐为标准。儿童能吃得就买,儿童不易吃的,再好吃也不买。
这天的午餐是,肉骨黄豆汤,百叶包肉,炒青菜,藕丁圆椒。
梅兰妮趁着孩子睡午觉,把放在屋檐下的石兽用水和棕刷冲洗了,煮了赤豆薏米汤。方才坐在堂屋刺绣。
半个时辰后,秦炼等人起床。梅兰妮想起腌菜的盐尚未买,下午让王重带秦炼去卖了二十斤回来。这年的盐价是每斤十文。并让他们挑一个小磨盘回来。
金姆过来,帮梅兰妮看她的菜晾干的程度。告诉,梅兰妮除了罗卜,其它的三种菜都可以腌了。并演示如何放盐,如何用手揉搓,如何进缸,十分周全。梅兰妮受教不浅。
梅兰妮搬了竹椅和竹几到屋外,请金姆坐下喝茶。
金姆看着华家的孩子,很是羡慕,“华家娘子,耐格(你的)小人近来面色越来越好,不比你们才搬来的时光。”
梅兰妮拿了个针线竹箩,边做葡萄纽,边和金姆说着话,“刚搬来的时光,我们刚从京城到苏州,路上走了两个多月。小人水土不伏,轮流生病,又吃不好,真把我弄得苦煞。看见他们一个个瘦下来,我心里急煞。”
金姆感叹,“小孩都是怠慢不起的,想我的三个孩儿,都没有立牢,小小年纪便夭折了。有一个小的,是两岁出天花,去了。另两个也是生病去的。我们命里本该无子。有了儿子也养不住。”说着,掉下了眼泪。
梅兰妮听到了‘天花‘,触了心,又见金姆伤心,正不知如何劝才好。
梅朵过来了,“阿姆,阿是我嬢嬢欺负你了?”
金姆抹去眼泪,“你嬢嬢好人,怎会欺负我。”拉过梅朵,看了又看。“真真是个俊俏的小囡,长得像你的嬢嬢。”
梅朵装萌,“阿姆,你家的菜种的好得来。罗卜白白胖胖的,青菜碧绿爽青,看着就叫人欢喜。我也跟牢你学种菜好伐?”
金姆搂着梅朵,“乖囡,跟牢你嬢嬢学绣花多好,偏偏要学种菜。”
“种菜比绣花好,绣的花不会动,种介菜水汪汪。好看得多。”
金姆倒止了伤心,“华家娘子,你这个侄女是个乖巧的,日后倒是要为她好好的寻一户人家。”
正说着话,秦炼和王重回来了。王重把磨盘用绳连接了搭在肩上,手里拎着一袋盐。
梅兰妮接过盐,倒进盐钵里。王重把石磨按放在厨房。梅兰妮见那石磨十分精致。心中非常满意。
金姆看着石磨说,“这石磨是岳家坊出品,岳家石磨在苏州最有名气,价钱也不菲。”
王重说,“是大公子看中的,非要买,旁边也有差些的,价钱要便宜两,三百呢。”
金姆也会说话,“好的磨不容易磨平,请人来凿一次磨也要六十文呢。买磨也是撑大家当,当然要买合心意的。”
王重觉得这两个妇人实在是不会过日子,喝了水,到外面干活去了。
金姆自去了不提。
晚饭后,梅兰妮先为孩子们烧水,洗头洗澡。然后,腌制咸菜。边峰把三胞胎赶到屋里去读书写字,他和秦炼在厨房陪伴着梅兰妮。等梅兰妮腌好菜,放进缸里,压上石兽。盖好盖子。梳洗一番,回到屋里,已是三更了,三胞胎早已睡到了北京。
039 泾东泾西
更新时间2013…11…18 1:23:23 字数:3658
泾在江南的方言里是指南北向的河。
锦帆泾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它北接干将河,南连十全河。是条人工开挖的河。
相传,当年吴王为了迎美女西施回宫,特地挖了这条河,从灵岩山下木椟,一路乘船到王宫。宫船豪华,以锦为帆,人工河两岸遍植桃李,春日花开时节,花影,帆影,把这条河映衬的花簇锦泛,故而得名锦帆泾。
这锦帆泾实则是吴王**的护城河。这金姆桥正是通往子城的西门。
后来张士诚在苏州称王,就拿子城做了府邸。朱元璋攻下苏州,放火烧了张士诚的住所。那繁华了上千年的**,方沉寂下来。
朱元璋痛恨张世诚,可是,人家张士诚英勇就义了,他拿他没办法了,就把这口恶气出在苏州人身上。当时全国都减税,偏偏加重了苏州的赋税。苏州人在张士诚轻赋税的政策下,日子过得轻省,可是,到了朱元璋统治下,生活就沉重多了。所以,苏州人怀念张士诚,仇恨朱元璋。苏州的文人多数对朱元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朱元璋创建了锦衣卫,这是一个特务组织,自然会把苏州人的不满定时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不能拿百姓怎样,但他对苏州的文人和官僚却不掉以轻心。
洪武五年,朱元璋派了魏观来做苏州知府。魏观的前任是陈宁,陈宁苛刻,百姓称他“陈烙铁”。魏观一改陈宁的做法。采取了一些手段,减轻了苏州人的怨恨。
魏观在**的废墟上,建造了苏州府。请了苏州才子高启作。
文中有“龙蟠虎据”的字样,碰了朱元璋的逆鳞。魏观,高启等人被腰斩。新造的苏州府夷为平地。
原本,泾东是高级住宅区,经过了这几百年的风吹雨打。这里终于沦落成下只角。人称“皇废基”。
泾的西岸,小巷交叉,人家密集。日渐繁华。
金姆桥对着通阛坊,西出口在卧龙街上,与大石头巷相望。北是孝义坊。通阛坊的西部有条盐仓巷。巷北对接的是双井巷,双井巷朝北直角与孝义坊相接。双井巷里居住的,都是穷人。
西岸的居民自然是看不起东岸的居民。在他们的眼里,东岸的人都是外来户,在苏州没什么根基。这些外乡人土头土脑,和乡下人没什么两样。
这让梅兰妮感到无比郁闷。前世,她把上海的外地人通称乡下人。现在她沦为别人眼里的乡下人了。
西岸的女性居民自然不会和东岸的女人交往。
东岸虽然居民不多,可也是有一些等级划分的。
教堂,华家和金家,这三家合法占据了皇废基大多数的土地,教堂以南则是真正的棚户区,他们非法居住在那里。有二十户人家,人口为一百零七个。这都是边峰提供的资料。
西岸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但也难不住别人是这个专业的。边峰查排通阛坊和孝义坊那些个不务正业的主,主要是地痞流氓。还真让他找出了几个。
那些不务正业的人分成两组,一组是当地人称之为“白相人”,另一组是称之为“泼皮”的。
“白相”在苏州话里就是玩,白相人用现代话讲,可以叫他们玩家。只是,在清朝的姑苏,这类人通常是当反面教材来教育子女的。这类人家中稍有薄产,但他们不善经营,整日只是吃喝玩乐。边峰发现这类人的生活也蛮有规律的。上午他们皮包水----泡在茶馆里听书喝茶。下午他们水包皮----浸在混堂里享受。
混堂就是公共浴室。这种地方梅兰妮是没有进去过,但华家的男孩们在边峰的带领下都实地作了考察。
据齐逸描述,浴池是汉白玉石砌成的,与浴室一板之隔,支起了两只大锅,有管道通向浴池,用辘轳把井水注入池中和锅中,然后在锅下烧火加热,锅里的热水和池里的冷水相混,池水逐渐变暖,室内也热气腾腾。即使在寒冬腊月也不觉的冷。浴池里也分几大小几格。最近锅炉的叫头池,水最热,中间那个叫二池,水次热。最大的那个叫温水池。池与池之间有孔道相通。因为,上午,浴室要烧水热池,所以,浴室总是中午时分开张,直做到二更。
国丧其间,白相人的日子特别难过,因为,破坏了他们的生活规律,上午虽然他们还是坐在茶馆里,没了评弹,没了说书,那枯燥的就象是沙漠里的鱼。这类人虽然不务正业,但他们专心一致的追求生活享受的精致。所以对社会没有什么危害性。边峰把这类人就从他的档案记录中Pass了。
“泼皮”就是无赖。说他大奸大坏,他倒也做不到。小奸小坏却有余。看见邻家小妹,开口调戏调戏。无事到街上玩玩碰瓷,骗几个小钱花花。有时,商店搞些促销活动时他在旁边敲敲边鼓。有了几个钱时,便去赌博。这类人是边峰的警惕对象。
边峰档案里的一号人物,就是一个泼皮,家住孝义坊双井巷。因为他的小奸小坏,好沾便宜,街坊邻居都很讨厌他,又因为他头上生过癞疮,人们叫他癞头阿三,他姓啥,名啥,别人倒不记得了。这些日子正逢癞头阿三手气不好,连赌全输。他就要想办法寻些钱财来。
梅兰妮不知道有这号人,她正忙着过自己的日子。买菜煮饭缝补浆洗。
说到古代的家务,那要比现代繁琐多了。就拿洗衣来讲,过去,在水月庵时,心安师太她们的衣物,洗后总要浆过,才晾晒。到了苏州,梅兰妮想化简劳动,便不浆衣,拿去晾晒,后来发现,这样一来,衣上沾了污,极难除去,棉布的吸附力极强。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是不容忽视的。这个时代的浆衣工道是不能省却的。浆过的衣服下次洗,很容易去污。浆衣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使衣服看上去挺刮。古代的纺织品,没有经过什么处理,所以,布衣穿在身上疲塌塌,象咸菜一样皱巴巴。浆过的衣服就不同了,穿在身上服贴笔挺,整洁精神。
光说洗衣,在古代就要花很多时间。拿华家来讲,梅兰妮隔夜把大家换下来的衣裤分类用楚源配制的洗衣粉(是用茶籽饼,草木灰,和肥珠子加工而成)浸泡通宵。第二日一早,用搓板把它们搓洗干净。(北方人洗衣用棒槌敲打,南方洗衣用搓板,用搓板也是个技术活,梅兰妮也是练了好一阵子才会的。)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拧干。再用开水将米汤加少量面粉稀释,把衣物浸入米汤中,充分搅拌,让它们吃透浆水,五分钟以后,将浸泡好的衣物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