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我爱北京假大空 >

第17部分

我爱北京假大空-第17部分

小说: 我爱北京假大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丙和王甲同时说:我们都得查,就你一个人哪查得过来,等你全部查清楚又该换人啦!

  上网太慢,且资料不全,张丙哥仨都去了国家图书馆。查这种资料,张丙又有经验了。他清楚各省市都办有“党刊”,而这类杂志上经常会刊登各地党委政府人事任免的消息,并且各个部门的一把手名字刊登的非常清楚。

  哥几个在国图查了几天,非常顺利。每当找到一个自己想找的人的名字时,心里一阵喜悦,竟然有一种满足感,就感觉像自己的一个熟人的名字一下子出现在“党刊”上,名字一下子亲切起来。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确实查不到,张丙有主意就说:实在查不出来,就把信寄给当地的组织部长,因为老干局的局长很多是组织部的一二把手兼职的,让组织部把信转给他们也行。

  本来哥几个打算把对方的地址和姓名打出来然后贴到信封上,后来细想还是手写吧。老干部喜欢这样,岂止老干部,多数人还是喜欢手写的信封,这有亲切感。既然写当然是张丙来写,好孬张丙练过几年的钢笔书法速成,练得还真不错。王甲和赵丁的字写得太差,而且近段时间连笔几乎没摸过,全是坐在电脑前敲字。

  一开始张丙忙活,你想全国各地一直到市级县级得不少信呢,张丙也从来没写过这么多字,权当是练练字吧,写着写着张丙还有点上瘾了,越看自己的字越美观。真有标准行楷的味道。王甲和赵丁在一旁瞧着不住地夸奖说,张丙不仅有思想,字也字得好,让人看着舒服,咱看着舒服,老干部也得舒服这不就是目的吗?

  接下来把提前准备好的给老干部的征稿信整理好,一份一份的装进信封。哥仨好像流水线作业。张丙写信封,王甲装材料,赵丁忙着给信封粘口。仨人并没感觉到紧张。而且分工明确反而有一种趣乐,这些信函载着哥仨的希望发到了全国各地。

  信函发出后,张丙哥仨像完成了一件作品,急切等待着收信人反馈的音信。

  王甲说:用不了一个星期就有结果了。

  赵丁说:用不了。离北京近的地方两天后就得有回音。老兄等着胜利的消息吧!

  赵丁真说对了,刚刚过了两天,他们就接到了第一个电话。

  张丙第一个抢着拿起电话。

  对方说:你好!你是“中共中央《红灯》杂志社领导干部诗书画文集编委会”吗?

  张丙强忍住激动,沉稳而不失热情的答道:是!事过几年张丙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第一个电话,对方说话的语调和每一句话。

  对方说:我是黄岛市委老干部局啊!你们的征稿函我们收到了!我们局长让我给你先去个电话,首先对你们表示感谢,局长很高兴你们邀请他参加这项工作。他说很有意义,我们局长平时就喜欢书法,字写得很好,现在正想加入省书法家协会。希望过几天他把作品寄给你们,能入选。只要能入选,我们局长答应买几本书。

  张丙并没有插话,只是诚恳的回答:好好!

  放下电话,哥仨大笑起来,这么快就有回音了!对方还十分感兴趣,一个完好的开局。

  张丙也很激动,说:我连解释也没跟他解释,我想强调一下这是“中央”机关的一项重要活动,希望你们积极参加,他把电话就挂了。

  王甲说:不用你解释,咱信上说的很清楚。

  赵丁还有些好奇,问张丙:他电话里问咱们是哪里了吗?只听见你说是、好。

  张丙说:他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是“中共中央”什么编委会,他特别强调了“中共中央”几个字。

  王甲说:还真管用,咱成“中央”的了。

  哥仨一致认为信封上多印几个字是多么的重要,你只印上“编委会”,对方肯定不会这么热情。

  第一个电话的余兴未尽,电话又打进来了。

  这次是王甲接的电话,王甲拿起电话。对方说:你好!这次对方是个慢性子的人。说完你好,停顿了有几秒种。

  气氛有些尴尬,王甲赶忙说:喂!你好!我是“中共中央《红灯》杂志社领导干部诗书画编委会”。

  对方笑了说:我是某某市老干部局的局长。接到你们的信我很高兴,我正好在参加市里的书法培训班,准备写几幅自己满意的作品给你们寄去,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你们!

  等对方挂了电话,王甲说:对方说话一点不慌乱,是局长亲自打来的,这当官的当的时间长了就是有点底气,弄得我倒有些紧张。

  张丙和赵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刚才主动说“中共中央编委会”那句话的时候,是一口气说出来的,声音还有些颤抖呢!

  张丙说:碰到局长打来的电话,一定要沉稳,大大方方的。他虽然是局长,但我们是“中央”的,位置比他高,我们的口气要当然居高临下。

  赵丁也笑着说:王甲就怵当官的。我就一点感觉没有,下一个电话我来接。

  话音未落,真有电话打进来。赵丁赶忙拿起电话,也没等赵丁自我介绍,对方像第一个电话一样,先询问你们是“中共中央编委会吗?”赵丁回答是。想不到对方竟问:你们单位在哪?把赵丁吓了一跳,赵丁怎么也没想到对方问这个。

  好在赵丁聪明反应快,答道:单位在万寿寺附近。赵丁说的是郑直和周路他们的办公室。

  实际上对方并没有怀疑的意思,就热情地说,我们局长过段时间到北京开会,我是办公室的,他让我给你们打个电话,到北京时去看望你们,谢谢啊!然后对方就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赵丁有些回不过神来,对方的电话也让张丙和王甲有些吃惊,没有这思想准备。毕竟郑直他们那里才是真正的杂志社,这让张丙哥仨有些发慌。张丙心想,怎么把这事没提前想好呢!幸亏赵丁机灵,要么未免会出现尴尬局面。

  王甲有点着急,对赵丁说:傻B,你怎么没问清楚他们参不参加征稿活动。

  赵丁说:我还没来的及问呢!对方没别的想法,很热情,说到北京来看咱们。

  啊!张丙和王甲说:来看咱们,把咱们当成“中央领导”了,真可乐哎!

  张丙说:这是个问题,凡以后来电话询问办公地点就说郑直他们的地方,要真来人咱们就把他们往郑直杂志社领不是很合适吗?

  张丙哥仨这才意识到,郑直和周路不让挂牌子的道理,这写字楼是不太像“中央杂志社”的机关办公地点。

  尴尬了一阵后,奇怪的是沉寂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电话再打进来,哥仨又有些失落。

  张丙分析道:这很正常,这几个电话是离北京较近的地方,收到咱们的信快,拆开信就打的电话。

  王甲和赵丁就说:这电话也论一拨一拨的。

  正当快下班的时间,哥仨想要回到地下室吃饭的时候,电话铃又响起来了。

  张丙赶忙拿起电话,这次也是对方先问是“中央编委会”吗?然后异常兴奋地说:局长安排办公室打的电话,局长对这次征稿态度非常积极。局长说了,不只是他要参加,他要组织全局的老干部都来参加,这是“中央”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要像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一样认真去落实。

  当张丙很委婉地提到书出来后要买书时,对方竟很痛快地答应:买!当然要买!凡是参加征稿的都买!作品能入选“中央”的书是崇高荣誉啊!

  张丙接完电话,“编委会”里又充满欢声笑语。哥仨确确实实切身感受到了“中共中央”这块牌子的无穷魅力。

  李乙来的正是时候

  这天晚上张丙的手机响了,先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张丙忍不住低声说:嘿!李乙的电话。

  李乙在电话里说,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联系。张丙的手机现在换成北京的号码,是问了赵书记才给张丙联系上的。非常想念,哥几个发财了吗?张丙就在电话里说,眼下不愿让老家的一些熟人知道,跟谁也没联系,赶忙问李乙现在干什么呢,来北京玩两天吧!

  李乙的工作也有了变化,他现在在市委保卫处上班,整天无所事事。照李乙的话说:市委有什么可保卫的?老百姓对市委都是敬而远之。

  李乙在保卫处工作得并不顺心,那真是个养老的地方,虽说按时发工资,但年轻力盛的谁不愿意多挣点钱啊!就有个打算,外面找点事做,如果张丙哥几个发了财,也跟着他们红红火火搏一把!

  张丙就说:好啊!你来吧!哥几个都挺想你的,不管怎样,北京发展的空间更大一些。

  李乙听了很兴奋,每天都是上班无聊闲扯打发时间的日子,有了张丙一番鼓动的话,李乙马上感觉到生活有着精彩的细节可寻。

  张丙收了电话,一阵冲动。这是张丙回北京后老家打来的第一个电话,竟有亲切和陌生的双重感觉。

  听说李乙要来,王甲和赵丁也有些兴奋。毕竟北京的亲朋好友太少,常有力薄身单的感觉,李乙是太熟悉不过的人,起码能增添一点力量。

  张丙突然眼前一亮,想到李乙是个特别喜爱书法艺术的人,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能写一手很好的毛笔字,李乙来了不正好参与编辑“诗书画文集”吗!

  李乙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一个特别朴实厚道的人,今年还不到30岁,父母和老婆孩子都在老家的农村。当年李乙就是在北京当的兵,在部队时就给首长开车,至于是给多大的首长开车,别人也不清楚。复员后在家闲了几年,才通过李乙伯父的关系,到市委开小车,后来成了赵书记的司机,李乙小时候跟伯父生活过好多年,跟伯父伯母有着很深的感情。李乙的父母也都是很本份的人,按李乙父亲的话说,李乙的伯父在省城也算是级别不小的干部,但他从没给家里办过一件私事。只有李乙的工作是他们全家沾了李乙伯父的一点光,就办过这么一件好事。

  李乙厚道,就是脾气有时很倔强,自小跟伯父练过毛笔字,这么多年并没有认真拜师学艺,有时想起来随便写两笔,有时干脆十天半月不动动毛笔。但毕竟有小时候的功底,据行家说李乙的字,比大多数省级书法家会员的水平不差。连赵书记都说过:李乙的毛笔字比我写的好!李乙哪敢承认啊!就说:赵书记是廉虚,我那纯粹是瞎写,涂鸦涂鸦!

  实际上凭赵书记的关系,有些人对李乙说过申请加入省书协吧!只要申请准能批下来,但李乙知道,所谓“准能”也得托关系请客送礼。李乙实在是违心去争取这些破事,干脆不加入!就对别人说:我还得练几年,好好拜名家为师。

  所以李乙从未参加过老家经常举办的书法展览之类的活动,也没多少人知道李乙还能写一手能拿得出门去的好字,只有关系比较近,或工作中经常接触过的人才了解,李乙有点才!

  只要有才,就有发挥的余地。张丙在电话里简单地介绍了在北京眼下工作的内容,说李乙你正好能参与参与,而且这项工作肯定能有所发展,这种发展是针对每个人的,哪怕有一点点才,只要能把这点才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能对工作和个人的进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张丙说:李乙何况你是个大才!在他妈的保卫处纯粹是浪费青春,你干脆办个停薪留职过来吧!青春易逝,老了后悔啊!

  李乙电话里乐得不行,说:好好!你们哥几个算是大才,兄弟我就投奔哥哥去啦!

  李乙这个人最厌恶的就是官气,幸好从部队到地方遇到的首长或赵书记都没有官气,而且通过这些年的接触,认识到张丙身上也没有一般领导人秘书的那种傲气和冷漠,交流起来很融洽,在一起说说文化,发发牢骚很痛快,之所以李乙跟张丙谈的来,其实是因为张丙是个特别细心周到的人,他深知李乙自尊心强,脾气倔,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张丙始终有一种宽容的心态,话题的内容也多数是李乙感兴趣的,这并不说明张丙和李乙思想上有多少一致的东西,而是张丙为人的原则,尊重每一个人。

  这一点相比较,王甲正好和张丙相反,通过张丙王甲认识了李乙,有过几次接触慢慢也熟悉起来。王甲私下曾对张丙说过:李乙这个人思想太旧,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中毒不浅,农村出来的,老土。什么传统文化,狗屁!

  张丙就说:一人一个观点。

  李乙看过《易经》,由此王甲和李乙还有过一次争论。李乙说:《易经》是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