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大辞典-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迫弧读俣赐ァ肥鞍嗽潞剑榛焯濉F粼泼卧螅ê吃姥舫恰钡木湟狻5拇是椴皇谴永颂涡谟康摹安ê吵恰敝屑しⅲ谴庸憷乃嫔铣龇ⅲ匦春獾囱⑶嗌铰趟挠琶谰吧!八ハ掠保猩辖徊阈春庠律嘤常饩吃叮路鹑缍拍痢侗馔醭恰肥兴栊吹哪茄八ǘ槁ヌā薄U饫锏摹坝保鹊愠鲈乱沟锹ヌ魍髁担滞鹱乇泶锍鲎髡呓劣谇蹇跣憷龅拇笞匀恢械那槿ぁ
下片承上继续写景。“雾柳暗时云度月”二句,写词人登楼望去,看见沐浴在月光之中的夏夜景色。
当天上飘动的浮云遮住月亮时,夜雾中的柳树顿时显得暗淡难辨,而水中含露的荷叶,随风轻轻摇曳,水珠闪烁,就好象无数的流萤在不断闪光使人留连往返。
如果说作者在《登垂虹亭二首》诗中所描写的“熠熠流萤火,垂垂饮倒虹。行云吞皎月,飞电扫长空”一样,目的是显现出一种江上风雨欲来的壮观,那么,作者在这里勾勒的是一篇天空浮云遮月,湖光水色清丽而宁静的画面。
最后“萧萧散发到天明”一句,写散要独坐,沉吟至天明的情景。“萧萧”为头发稀疏,如陆游《杂赋》:“觉来忽见天窗日,短发萧萧起自梳。”这首词既写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达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风光中的忘返流连的感情,流露出一种闲适、潇洒的超脱情怀。全词情景相生,密切相连。词人不仅把几件自然物景——飞云度月,湖光倒影,青山,岸柳和露荷,巧妙地结合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而且更突出景中人领略自然美景的特有的神情。
●渔家傲·题玄真子图
张元幹
钓笠披云青蟑绕,绿蓑细雨春江渺。
白鸟飞来满棹。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
醉眼冷看城市闹。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张元幹词作鉴赏
词题中“玄真子”,即张志和,唐代诗人。据唐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乃改名志和,字子同。寻复贬南浦时,经量移不愿之迁,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逐三江,泛玉湖,自谓烟波钓徒。”他著书十二卷号《玄真子》,后代以玄真子来称张志和称。“玄真子图”即张志和像。张志和曾经写有《渔父》五首,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最引人注目。自宋以后以此为题材作词者甚多,而直接提到玄真子像的,以黄庭坚的词为最早。他在《鹧鸪天》词序中说:“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诗歌上之。”不过,黄庭坚的词作采用张志和《渔父》成句添补,没有新的意趣。张元幹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开头一句,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绿蓑”一作“橛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张仲宗有《渔家傲》词,余往岁在钱塘,与仲宗从游甚久,仲宗手写此词相示,云旧所作也……余谓仲宗日,橛头虽是船名,今以雨衬之,语晦而病,因为改作‘绿蓑细雨’,仲宗笑以为然”。“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在濛濛细雨中,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细雨顺着风飘进船里,而稳坐小船上的渔翁,慢慢地把钓杆上的丝线收拢,猛地用力一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被钓上来,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拍手欢笑。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作者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张元幹这首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濛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碑铭》中说:“肃宗尝赐奴婢各一,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童,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下片“明月”二句,承上写渔翁以舟为家的生涯。
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小船,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谐醉而我独醒的心情。“浮家泛宅”,指舟居。《新唐书·张志和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间。‘这里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安于居舟飘泊的傲、清高的性格。
“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这里用来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作者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作者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谓此词“语意尤飘逸。仲宗年逾四十即挂冠,后因作词送胡澹庵(铨)贬新州,忤秦桧,亦得罪。其标志如此,宜其能道玄真子心事”。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赞同此说,并认为语意尤“洒然出尘。”可见这首词作艺术构思的成功,并不在于外部外貌的相似,而在于内部气质的相投。也就是说,词中既能道出张志和垂钓的心事,又能借以抒写自己的真实的心理感受,所以具有潇洒出尘的飘逸情致,细细读来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瑞鹧鸪·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
张元幹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雨后飞花知底数?
醉来赢取自由身。
张元幹词作鉴赏
此词小序极为重要,它点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胡铨(字邦衡)贬到新州以后,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了张元幹手中。他读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
词题中的彭德器,生平事迹不详。据胡铨《澹庵先生文集》卷十二《与彭德器书》中称“德器学士”,又云“吾友平生磊落”,知其为胡铨好友。彭德器又与张元幹交游唱和,元幹《芦川归来集》中有《病中示彭德器》、《彭德器画赞》等。在《画赞》称其“气节劲而论议公,心术正而识度远”。只见他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有胆有识之士,能够冒风险为胡铨传递新句。可惜的是胡词今已散失,不能得到当时的情况。
这首词主要写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想,借以突出了词人内心之中的悲愤之情,开头一句,借用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的名句,直写世事的变幻莫测。起句不仅用语峻峭,而且蕴含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内容,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
“千古功名”一句,承上泛言“变”字之意,转入到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的感喟。这里的“一聚尘”,根据寒山子诗“谁家长不死,死事旧来均;始忆八尺汉,俄成一聚尘”和黄庭坚诗“意气都成一聚尘”(《出城送客过故人东平侯赵景珍》),可知是化为一堆尘土的意思。千古功名化为一堆尘土,这种激愤的语言,是志士之志无法突现的悲叹。他们的官职革的革了,辞的辞了,欲为国家建功立业而无从做起,真是令人悲愤。
“好是”二句进一步借用古诗来抒发作者对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愤慨。李白写过《将进酒》,使人们不仅想起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气慨,而且诗里“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的境界,也使人感到一种抑郁不得志的满腹怨愤。“惜馀春”是指李白的《惜馀春赋》。李白在《赋》中说:“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又说:“惜馀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疯兮情逾疾”。词中“不妨同赋惜馀春”,正是暗用此赋以倾注作者对胡铨远贬的深切怀念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下片“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承上转下,一个“似”字,透露出词人对昔日中原风光的留恋。如今景物依旧,而时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一片荒凉。“臭味”一句,抒发情意,感慨不尽。臭,通嗅。臭味,即气味,此指气味相同,志趣相投。
“雨后飞花”一句,化用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的诗意,抒写暮春时节对无数落花的惋惜之情,也暗点了对南宋小朝廷前途暗淡的忧虑。末句以情收束,含意深远。“自由身”是指不受拘束之意。李珣《定风波》:“此时方认自由身”当时胡铨已遭编管,失去人身自由。这里的“自由身”虽然是从酒醉中赢来,但也可以说是对胡铨的一种宽慰。
这首词的构思新颖,融世事于风景之中,以景衬情,境界凄清,含意深邃。令人读来使人感触到南宋苟安偷生的悲剧,也感觉到词人心灵遭受压抑的激愤。
吕渭老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吕谓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平未详。嘉定五年(1212),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归老于家。”有《圣求词》一卷。集中词题干支者,一为壬寅,当是宣和四年(1122):一为甲子,当是绍兴十四年(1144)。
●薄幸
吕渭老
青楼春晚。
昼寂寂、梳匀又懒。
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
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
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却谁拘管。
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
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吕渭老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恋情词,叙述一个“偷掷春心”的少女对远在他乡的恋人的怀念与忧思。这位少女的身分,词中虽有“青楼”字样,但据曹植《美女篇》“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她应是府第中的闺阁,由词意可见,她不是妓女,而是良家女儿。她对恋人的感情是纯洁无瑕的。写恋爱男女双方分开而引起忧愁的情感,是唐宋词中常见的主题。但吕渭老的这首词,却鲜明地表现出疏秀明丽、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
这首词的中心写的是愁。作者在起调处就开始刻画这位少女的“愁”的形象。以“春晚”点出时节,暗寓伤感。在古典诗词中,晚春常常出现百花零落的“残红”景象,象征着“愁”。“昼寂寂、梳匀又懒”,承“春晚”而来。寂寞与“懒”,都是晚春季节给人的感受,这里同时又是这位少女孤单无伴、百无聊赖的心理表露。她虽然梳头、匀面,但却只能独坐“青楼”,独消永昼。“乍听得”两句,转写动景,亦承“春晚”而来。鸦啼莺弄,本当赏心悦耳,可在她,却引起了相反的效果:“惹起新愁无限”!用反跌之笔,更为深刻地写出了这位少女心灵深处的“愁”。至此,始露“愁”字,又借莺声引出,是作者用笔婉转生姿处。这是全词的第一个层次,写少女的忧愁的情态,一片愁云,笼罩全词。“记年时”以至上片结句,是全词的第二个层次,以回忆的笔调,从刻画形象、剪裁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