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第58部分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58部分

小说: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天就这样过去了,晚上,张斌还是信守承诺,准备陪毕懋康去梅香楼,结果毕懋康却说不去了。

    原来,李宛君已经跟她说过了,这几天魏国公世子徐文爵会去梅香楼,为了避免尴尬,他自然是不去的好,再说了,他也一把年纪了,夜夜笙歌肯定是不行了,隔个几天去一次正好。

    第二天一早,张斌锻炼了一下身体便准备去找毕懋康学习画技,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动身,外面当值的王二便来报,有松江府士子徐孚远协好友夏允彝、陈子龙前来拜访。

    这家伙,这么快就来了,看样子,昨天他应该又去梅香楼了,如此痴迷李湘真,好啊,正好趁机拉拢!

    张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恩,让他们进来。”

    说罢,他便来到大堂中,端坐在上首的主位上。

    他这并不是端架子,并不是说是个人跑来找你,你就得跑出去迎接,跑出去迎接,也要看情况。

    比如这三个,他就不能去迎接。

    他虽然很想拉拢这三人,但却不能表现的太过于热情,别人明显是跑来借钱的,你还屁颠屁颠点的跑去迎接,那就不对头了,人家不怀疑你别有用心才怪。

    再说了,自己是进士出身,还是朝廷从五品的准大员,而徐孚远他们三人里面身份最高的夏允彝也就是个举人,跑出去迎接也于礼不合。

    他这刚坐下不久,王二便领着徐孚远三人走了进来,三人拱手齐声道:“学生徐孚远、夏允彝、陈子龙,见过张大人。”

    张斌装出严肃而又略带欣赏的表情点头道:“恩,三位请坐。”

    三人也不矫情,闻言,立马恭敬的坐在客位上,徐孚远一个人坐在左边,而夏允彝和陈子龙则陪坐在右边。

    刚一坐下来,徐孚远便忍不住拱手赞道:“没想到大人真的如此年轻,真是我辈楷模啊。”

    他这倒不是纯粹在吹捧,张斌的年纪着实把他们吓了一跳,要知道夏允彝这会儿都快三十了,徐孚远也比张斌大,就陈子龙年纪比张斌小一点。

    张斌年纪轻轻就已经金榜题名,为官数载,官居从五品了,而他们三人里面就夏允彝是举人,徐孚远和陈子龙还都是秀才呢,别说当官了,金榜题名都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第二卷 第四十六章 嘴炮误国() 
徐孚远、夏允彝、陈子龙都是后面有名的复社骨干,张斌自然不想他们再投入复社麾下,因为复社基本上就会讽议朝政、评论官吏,嘴炮打的山响,实际上却什么实事没干,让他们加入复社,简直浪费人才。

    这三人加入复社之后,也并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相反,在历史上,他们几经磨难,还没熬出头,大明就亡了。

    最后,他们只能一个个以身殉国,结局可谓相当的凄惨。

    张斌拉拢他们其实也是在帮他们,要知道,他们加入复社之后,受党争牵连,仕途坎坷不已,因为受温体仁的打压,夏允彝、陈子龙直到崇祯十年才金榜题名,徐孚远更是终明一朝都没考上进士。

    讲文采,他们都是明末有名的文学家,讲能力,他们能提笔做出锦绣文章,也能领兵举义反清复明,可谓文武全才,就因为路走错了,有明一朝,夏允彝和陈子龙也就当了几年县令,在官场上,可谓微不足道。

    张斌有心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跟着自己干,闯出一番天地,就是不知这三人,现在是个什么想法。

    徐孚远由衷的赞叹并没有让他飘飘然,他整理了一下思路,试探道:“听湘真姑娘说,三位一片丹心、矢志报国,本官着实敬佩,不知你们打算怎么报国呢?”

    这话自然是编的,李湘真压根就没跟他说这些,不过,这三个家伙就爱听这个。

    他们听张斌这么一说,脸上均自豪的神色,徐孚远更是颇为自得的拱手道:“学生决定仿东林之风,召集知己好友,成立学社,针砭时弊,弘扬正气,讨伐阉党,声援东林。”

    脑子有病,病得不清!

    他们这是没见识到魏公公的手段,估计再过一两个月他们就明白了,靠嘴炮是干不过魏公公的。

    张斌缓缓摇头道:“你们还不知道吧,阉党正以熊廷弼案为引,牵连整个东林,准备将东林骨干一网打尽!你们这个时候站出来,声援东林,想陪他们一起死吗?”

    当然,徐孚远他们还没有蠢到那种程度,这会儿东林六君子还没有被害,他们还满腔热情想和阉党去打嘴仗,魏忠贤把东林六君子折磨致死后,很多人都被吓到了,这其中,就包括徐孚远他们,至少,在天启年间,他们就算结社了,也没敢去跟魏忠贤斗。

    这个时候魏忠贤还没有动手,他们自然不知道厉害,徐孚远不解的问道:“熊廷弼不是楚党吗?熊廷弼案完全是楚党内斗,跟东林有什么关系?”

    张斌连连摇头道:“现在哪还有什么楚党,楚党大部分人已经加入了阉党,现在这场斗争已经演变成阉党与非阉党之间的斗争,熊廷弼不识趣,不愿意加入阉党,魏公公自然不会放过他。再加上东林党中有很多人为他说过好话,正好可以牵连进来。辽东之失,多大的责任啊,往他们身上一栽,谁背的起?”

    徐孚远目瞪口呆道:“辽东之失怎么能怪熊廷弼!”

    张斌淡淡的道:“魏公公说能,那就能,现在内阁、都察院、六部、东厂、锦衣卫全在他掌控中,给熊廷弼扣个帽子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三人闻言,均露出愤慨的神色,徐孚远怒气冲冲的道:“朗朗乾坤,昭昭日月,阉党怎敢如此颠倒黑白!”

    张斌摊手道:“魏公公有什么不敢的?”

    徐孚远激怒道:“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张斌继续摊手道:“内阁、都察院、六部、东厂、锦衣卫不就代表王法吗?”

    徐孚远几近癫狂道:“张大人,您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这么胡作非为啊,大人,赶紧写奏折向皇上揭发此事啊,学生愿意联合松江学子一起签名以助声威。”

    寻死呢,这是,张斌无奈的摇头道:“本官只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还是个闲职,上奏折有什么用?”

    徐孚远痛心疾首道:“大人,您不能袖手旁观啊,东林一去,朝堂上下还有几个正直之士,如果任由阉党横行,大明就完了。”

    情商堪忧啊,张斌无奈的叹息道:“徐公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内阁首辅、都察院左督御史、六部尚书等等,这些朝廷大员,阉党整下去不知道多少,我一个员外郎能顶什么用,恐怕奏折还没到皇上手里,我就已经被关进锦衣卫诏狱了。”

    这是大实话,光内阁首辅魏忠贤就一口气干下去三个,他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在阉党眼里屁都不是!

    锦衣卫诏狱之名一出,三人均露出忌惮之色,死,他们可能不怕,但是,他们怕生不如死啊,锦衣卫诏狱那可是等同地狱般的地方,如果被关进去,死那都算是一种解脱了,就怕被人整的生不如死。

    徐孚远略带绝望道:“大人,这样下去,大明岂不是完了!”

    张斌装出睿智的样子,望着远方,缓缓的道:“放心,大明完不了,阉党只能横行一时而已,王振、刘瑾、汪直之流不都曾只手遮天,总有忠臣贤士出来收拾他们的。”

    徐孚远不解道:“那大人的意思是?”

    这帮人,热血倒是有一腔,就是思维太呆板了,张斌解释道:“本官的意思很简单,东林那一套行不通,光凭嘴巴是没用的,讲道理也要看人,跟正人君子又或是普通人可以讲道理,跟奸妄小人,甚至是市井无赖讲道理有用吗?你跟建奴去讲道理他们会拱手投降吗?”

    这话的确没错,但是,徐孚远他们一时半会却转不过弯来,因为他们的偶像就是东林啊!

    徐孚远有些不服气的道:“那大人您说怎么办?”

    他的意思,你行你来啊,光在这里说,不也是打嘴炮,有什么用?

    张斌又装出睿智的样子,望着远方,缓缓的道:“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唯有手掌大权,雷厉风行,革旧鼎新,才能救大明。”

    徐孚远想了想,提醒道:“大人,东林不也曾手掌大权。”

    张斌摇头道:“他们那不叫手掌大权,心慈手软,跟谁都讲仁义道德,朝中浙党、楚党、齐党等等,多少人跟他们唱对台戏,党争不断,误国误民,我说的掌权,是要建立一套规矩,一套所有人都得遵从的规矩。”

    徐孚远追问道:“那要是有人不讲规矩怎么办?”

    张斌冷冷的道:“不讲规矩,不会收拾他们吗?”

    徐孚远想了想,指了指天上,敬畏的道:“那要是皇上。。。。。。。”

    看样子《石灰吟》他们还是没看懂啊,当然,关于皇上的话题是不能讨论的,他只能富含深意的道:“真正的明君,怎么会不讲规矩呢。”

第二卷 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 
张斌的话引起了徐孚远等人的深思,他们慢慢意识到,嘴炮,真没什么用。

    像魏忠贤,你再有道理,人家不管,就收拾你,怎么了?

    像建奴,你上去跟人家讲道理,人家可能直接一刀就过来了!

    对不讲道理的,还真得讲讲规矩,规矩就这样,不按规矩来,收拾你。

    这个规矩其实就是法律,不过,这会儿,大明的法律有很多漏洞,很多人都可以逍遥法外,一旦有人无法无天,那肯定会乱套,大明现在其实已经有点乱套了,这样乱下去肯定不行,必须重新把规矩立起来,让所有人都讲规矩。

    至于皇上不讲规矩怎么办,他们都想到了张斌写的那首诗,想到了于谦,于谦可不光是把阉党收拾了。

    当然,这个话题,是绝不能拿出来说的,总之,明君也是讲规矩的。

    大明并不是没有出现过不讲规矩的皇帝,文臣们各有各的手段,总之,办法还是有的,大家心照不宣就行了。

    这三人在张斌的淳淳诱导下已经逐渐改变了以前不切实际的想法,结党结社光吆喝的确没什么用,必须立规矩,让所有人都遵守。

    徐孚远和夏允彝毕竟年岁要大点,受东林党影响的时间也要长一点,转变思路也比较困难一点,陈子龙却是刚出道不久,思想还没完全固化,转变起来也比较快一点,徐孚远和夏允彝还在那里沉思呢,他便忍不住拱手道:“听大人一席话,学生茅塞顿开,世道纷乱,立规矩实乃治乱之本,学生愿尽绵薄之力,助大人将这规矩立起来,今后大人若有什么差遣,学生定当效劳。”

    张斌闻言,点了点头,恩,这个陈子龙果然人中龙凤,一点就透,他已经开始向自己靠拢了,假以时日,便会慢慢融入自己的阵容,现在就剩下徐孚远和夏允彝了。

    他正想着怎么继续诱导这两人呢,徐孚远突然提议道:“懋中、彝仲,张大人远见卓识,将来必为大明中流砥柱,我们何不投入张大人门下,为大明中兴略尽绵薄之力呢?”

    他这话一出,夏允彝是明显一愣,陈子龙却是激动道:“小弟也有此意,就是不知张大人会不会嫌我等愚笨啊。”

    张斌自然是求之不得,收为学生,那就是妥妥的自己人了,这个时候对尊师重道还是很看重的,所谓欺师灭祖,谁要对自己恩师不敬,那可是犯了大忌,会遭所有人唾弃。

    没想到自己只是略施小计,却获得了如此大的收获,简直是意外之喜啊。

    他当然知道徐孚远为什么这么说,为了借钱方便呗,如果只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跟张斌借钱还真不好开口,当学生就不一样了,跟恩师借钱,那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八百两银子张斌自然不会吝啬,他连忙顺水推舟道:“三位可都是松江有名的才子,能得三位高徒,夫复何求,夫复何求啊,哈哈哈哈。”

    徐孚远和陈子龙闻言大喜,纷纷拱手道:“多谢恩师。”

    夏允彝却是尴尬之极,他倒不是不想拜张斌为师,主要问题他这年纪比张斌大了几岁,拜个比自己小的师傅,合适吗?

    不过,他已经没有什么时间思考了,徐孚远和陈子龙这一开口,就等于把事情定下来了,张斌刚刚说的可是三个,他要不吭气,明显就是看不起张斌了。

    想到这里,他连忙跟着拱手道:“多谢恩师。”

    拜师,按古礼,那是有很多仪式要办的,但是,这会儿却已经没有那么多讲究了,要追求隆重的话当然可以办,但一般人都很少去搞那些仪式了,尊师重道这会儿主要还是体现在行动上,而不是体现在仪式上。

    收了这三位学生,张斌高兴到不行,徐孚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