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5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早已不复当初冷冷清清的模样。
到了这里,张斌自然要下船巡视和安排一番,他刚一踏上码头,俞成龙便带着一众将领迎上来激动的道:“国公爷,您终于回来了。”
张斌上前派着他的肩膀赞赏道:“成龙,不错吗,还知道要扩建港口,我都把这事给忽略了。”
俞成龙连忙摆手道:“我哪里懂这么多啊,都是郑掌柜提醒的,他说以后这里也是个重要的中转站,来往的商船肯定很多,最好能把港口扩建一下,我一听觉得在理,就擅做主张从新港城那边调来了一万屯卫,开始扩建港口了。”
张斌闻言,点头道:“嗯,很好,你们也不用什么事都等着我来做主,以后大明海外的事务肯定多如牛毛,什么都等着我做主那就耽误事了。”
他在俞成龙等人的陪同下沿着港口巡视了一番,又对港口和科伦坡城的建设做了一番安排,随即便带着科奎拉和郑芝龙踏上了归程。
至于施维拉和乔克曼,他直接交给了俞成龙,反正他们都在里斯本商议好了,乔克曼联系上东印度公司的舰队以后,便带着他们和科曼罗海岸、马拉巴海岸的俘虏一起返回欧陆,而施维拉和孔德德则派人随着俞成龙的舰队一起去接收被荷兰人抢去的殖民地。
若昂四世是彻底倒向大明帝国了,这会儿他也抽调不出什么兵力去接收那么多的殖民地,所以,他干脆请张斌派点人马帮他去接收,而孔德德和施维拉只要派点管理人员去管理殖民地的民政就行了。
张斌这会儿是归心似箭,这会儿他也没心思去管那些细节了,他只想早点回到大明,回到京城和亲人团聚。
但是,到了新港城,他又不得不停下来安排指导一番了,因为这个时候新港城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补给点和各处街道主体都已经完工了,东盛堂和各大商号也开始向这里聚集了,各种货物已经堆积如山,各大商号正摩拳擦掌准备去开拓西洋市场呢。
后世有句话,时间就是金钱,对于这些大商号来说,一个月可能就是几十万两甚至是几百万两的收益,如果自己回趟京城在来安排海外贸易的事情,估计今年就过去了。
张斌也知道大家急切的心情,他干脆将各大商帮代表召集到新建的南洋总督府开会商议了一下展开西洋贸易的事宜。
会议的议题就两个,第一个就是镇远巡洋舰的租借问题,第二个就是西洋市场的分配问题。
要做海上贸易自然得有远洋货船,这个张斌早就跟各大商号打过招呼了,大家直接租借大明水师的镇远巡洋舰就行了,连驾驶巡洋舰的水手和操空火炮的炮手都不用他们管,一次性给他们配齐,他们只管掏钱就行。
这会儿聚集在新港城的镇远巡洋舰就有两百多艘,而且出使欧陆和运兵到南洋的事都已经完成了,这些巡洋舰暂时也没有什么任务了,正好租借个各大商帮去做生意,这事也不用他管,直接由南洋侯郑芝龙负责就行了,各大商帮交了租金就可以去领镇远巡洋舰了。
他只强调了一条,一旦朝廷需要用到这些镇远巡洋舰,就会马上召回,这点各大商帮必须有心理准备。
第二个就是西洋市场的分配问题了,西洋市场可不是一点点大,要按面积来论,足足是大明的四五倍,各大商帮自然不用挤在一个地方竞争,大家一人一块区域,各做各的生意就行了。
这样不但不会因为竞争而压低货物的价格,还有利于各大商帮培养自己的客户,大家自然没什么意见。
最后,张斌拍板敲定,徽州商帮负责的区域为暹罗到莫卧儿帝国一带,龙游商帮负责的区域为莫卧儿帝国到波斯一带,宁波商帮负责的区域为波斯到大食一带,江西商帮负责大食到欧陆一带,东盛堂负责欧陆到美洲一带。
各大商帮交付了镇远巡洋舰的租金便迫不及待的带着货物去指定的区域开拓市场去了,大明的镇远巡洋舰也随之出现在世界各地,大明生产的商品在这一时期那绝对算的上是物美价廉,很快,各大商帮便在个地站稳了脚跟,大明的商品销量也因此翻了倍的暴增。
商品销量暴增自然带动了各地的工场和作坊,大明的工业化进程也因此加快,朝廷的税赋收入也随之暴涨,悄声无息中,大明就这样开始崛起,走上了真正的中兴之路。
。。。。。。
ps:推荐未来大神任国成的新作《拯救明末》,新建伯世子拯救大明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不要错过哦。
第八卷 第三〇〇章 论太子的重要性()
张斌之所以归心似箭,思念家人是一个原因,毕竟出门已过半载,不想老婆孩子那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大女儿,皇后张香快要生了。
如果他有事在欧陆脱不开身,那自然没有办法,现在既然办完事回来了,他当然要尽快赶回去。
皇后生太子,对于一个帝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皇室的继承权关乎到的利益太大了,大到足以让兄弟反目,让至亲成仇,毕竟当上了皇帝就能一言九鼎,掌控天下,而没当上皇帝,绝大多数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控不了。
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一说,因为太子关乎着一个王朝的延续和稳定,如果因为太子之位而起了争端,轻则皇室兄弟亲族间反目成仇,重则朝野震动甚至爆发内战。
张斌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张香能生个太子出来,这样一来,整个大明就有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自己的施政理念也有了延续下去的希望。
算算日子,张香也差不多到了临盆的时候了,所以,他才这么急着往回赶,安排好西洋贸易的具体事宜之后,他又火急火燎率舰队出发了。
这次,舰队规模更小了,因为大部分镇远巡洋舰都租借给各大商帮了,而且,过了马六甲海峡就等于进入了大明的内海,在这块海域航行,他压根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所以,他总共才带了十艘威远战列舰、十艘镇远巡洋舰和一百艘轻型铁甲舰,一路轻装前进直奔北直隶,就连科奎拉他都是半路派了十艘轻型铁甲舰送回马尼拉的。
就这样赶了将近十天,这天下午,船队终于抵达北直隶大沽港,早已收到消息的朱慈烺特意派出新任礼部尚书陈子龙带着一众礼部官员在港口码头好好布置了一番,热烈欢迎卫国公出使欧陆归来。
张斌这时候那里还有心思管什么仪式不仪式,一下船他便拉着迎上来的陈子龙,急切的问道:“懋中,香儿她生了吗?”
陈子龙闻言一愣,随即便拱手庆贺道:“恭喜师傅,贺喜师傅,皇后娘娘生了位太子殿下。”
张斌闻言惊喜道:“真的吗,什么时候生的?”
陈子龙详细的介绍道:“前天早上寅时一刻左右,天降祥瑞,皇后娘娘诞下龙子。因为皇后娘娘临盆,皇上还特意将早朝推迟了半个时辰呢,当天早朝皇上便亲自宣布了这个好消息,同时宣布,大赦天下,普天同庆,这会儿京城正到处都张灯结彩呢,就跟过年一样热闹。”
张斌闻言,立马迫不及待的道:“太好了,走,我们马上回京。”
说罢,他便率先往港口旁的车站疾步而去。
陈子龙见状不由微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挥手带着一众礼部官员跟了上去。
张斌抵达京城的时候,夜幕早已降临,但是,皇城和皇宫却破天荒没有关闭大门,甚至整个长安街和皇城到皇宫一线都挂满了灯笼。
朱慈烺知道岳父张斌肯定会连夜进宫来看外孙,而且,他也急切的想知道张斌这次欧陆之行成果如何。
张斌只是回到府中稍微洗涮了一番,又换了身整洁的官袍,随即便带着等候在家的洪蓉儿一起往宫中走去。
这时候,皇后张香正抱着自己的儿子在那里逗弄呢,她知道自己的父亲回来了,自然不会这么早就休息,而且这会儿她的宝贝儿子正被她得手足乱扭,咿咿呀呀的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生气呢。
一旁的戚芳华见状,不由微笑着摇头道:“香儿,别逗了,一会儿把圳儿逗累了,他又该睡着了。”
张香有些意犹未尽的道:“爹不是就快到了吗,我也是担心圳儿睡着了才逗逗他的嘛。”
正在这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声高唱:“卫国公觐见。”
戚芳华和张香母女闻言,不由一阵惊喜,戚芳华更是起身疾步走到门口,一把抱住张斌的胳膊,激动的道:“相公,香儿生了个大胖小子。”
张斌边快步往里走,边拍着她的手道:“你们娘俩这两天很辛苦吧?”
戚芳华幸福的道:“我倒没什么,宫里的人多着呢,我就指挥一下就行了,香儿那是真累坏了。”
张斌闻言,走到床前,关切道:“香儿,你还好吧。”
张香献宝似的把宝贝儿子递到张斌跟前,自豪的道:“爹,我没事,你看,圳儿在笑呢。”
张斌连忙接过自己的小外孙,抱在怀里细细打量起来,他满心幸福的看了一阵,这才问道:“圳儿全名是朱和圳吗?”
他之所以这样问倒不奇怪,因为朱元璋把自己子孙后代的取名方法都定好了,燕王朱棣一系的辈分是“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朱由检是由字辈,朱慈烺是慈字辈,接下来自然是和字辈。
而且,朱元璋还规定,子孙后代取名是,最后一字必须是以“火、土、金、水、木”五行为偏旁的字,朱由检的检字是木字旁,朱慈烺的烺字是火字旁,所以朱慈烺的儿子最后一个字要用土字旁。
这规矩皇室宗亲都知道,朝中大臣也知道,倒没什么奇怪啊,张香点头道:“是啊,是啊,圳儿就叫朱和圳,这圳字还是皇上挑了半天才挑出来的呢。”
这起名字为什么还要挑字呢?
原因很简单,说白了是为了老百姓考虑,因为这个时代有个习俗叫避讳,皇帝名字里的字不能随便用,比如,朱元璋名字里面有个元字,这个元字就要避讳,所以,叫了上千年的元宝到了明朝就改成了通宝,就是为了避讳朱元璋的元字。
正是因为这个避讳,皇子取名的时候都会尽量挑生僻字,特别是有可能继承皇位成为太子的,取名那一定要用最生僻的字,不然,这太子一登基继位,老百姓就有得忙了,为了避讳,凡是皇帝名字中的字都要改掉,如果皇帝名字里来个通用字,那要改的地方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张斌点头道:“嗯,这个圳字选的好,皇上英明。”
张香闻言,忍不住抱怨道:“爹,你就知道给皇上说好话,你不知道,皇上都忙的不管我们母子了,一天就知道批奏折,处理国事,这会儿皇上还在御书房忙呢。爹,你不是答应我劝劝皇上吗,他这样下去不行,一天就睡一两时辰,非得累垮了不可。”
“这”,张斌都不知道怎么说了,一国之君如果勤勉的话,废寝忘食那是很正常的,总不能劝皇上不要勤政吧!
不过,一天睡一两个时辰的确有点太拼命了,这样下去铁人都会累倒的。
他想了想,随即点头道:“好,爹去劝劝皇上。”
第八卷 第三〇一章 劝皇上放权()
张斌刚回到京城看望了一下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外孙便匆匆离开坤宁宫,往乾清宫御书房走去,表面上他是应了皇后也就是自己女儿的请求去劝皇上多休息,实际上他却是想去劝永兴帝放权。
这个问题他其实一直在考虑,特别去欧陆这一趟,光是在海上航行的时间就不下四个月,海上无聊的时候总要找点事情打发时间,他想的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了。
大明皇室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对权力看的特别重,但有点能耐的,又或者是勤勉一点的皇帝,那都是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抓在自己手里,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
如果当皇帝的是个明君,这倒也没什么,比如朱元璋的洪武之治,比如朱棣的永乐盛世,比如朱高炽和朱瞻基的仁宣之治,只要当皇帝的有能力,不犯浑,不冒傻气,他什么都要管也无不可。
但是,一旦当皇帝的是个昏君又或者说是个被人愚弄的傻帽,那就麻烦了。
比如明英宗宠信太监王振,那时朝廷权力看似是集中在明英宗手里,实际上明英宗却如同个牵线木偶一般,什么都听王振的,结果终于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大明盛世将近百年积累起来的一切几乎毁于一旦,一个强盛到天下无敌的大明瞬间衰落!
又比如明神宗万历皇帝,因国本之争与朝堂官员走到了对立面,他一犯浑,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