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抗日之铁血兵王 >

第477部分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477部分

小说: 抗日之铁血兵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铮猜的一点都没错,泰国确实已经全面倒向了日本,而且这个时间比历史上的泰国提前了整整一年半。

    为了庆贺得到泰国这个难得的亚洲盟友,1940年3月30日,日本近卫首相发表广播讲话,大意是:“世界形势最近急转宜下,显现出惊人的变化。旧的世界秩序首先从欧洲崩溃,眼下就要波及到世界其他地方。我国必须谋求革新国内体制,而自己愿为此略尽绵薄。如果国内各种意见互相对立,彼此争执。就势必不能专心对外,以致左顾右盼坐失良机。。。。。。”

    从近卫磨的广播讲话不难看出,日本对于今后国家的走向已经有了决断。他所说的体制革新不过是为了加强日本军人集权的一个借口而已,君不见近卫大谈政党的弊端,大谈各界同心同德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要把所有人都汇集到裕仁天皇以及大本营周围。

    而所谓的帝国独立自主的立场上,走帝国独自的道路,其实质不过继续进行对外扩张对外侵略的道路。而近卫所说的经济方针不过是要把已经进入战时体制的日本经济,推向更深的层次的战时经济。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1940年4月1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讨论并且通过了决定的《基本国策纲要》。

    这份《基本国策纲要》是日本政府为应对世界风云变幻的局势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日本政府认为,目前世界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大转折,主要是以几个国家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为基调,正在形成新的政治、经济和化,同时也是对世界新一轮的瓜分。

    而作为亚洲第一强国,日本政府也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大考验。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想要真正遵循肇国的精神,完成日本在明治大帝时期制定的战国目标,日本就必须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迅速从根本上刷新各方面的庶政,排除万难,所以才制定基这份《基本国策纲要》。

    根据《基本国策纲要》的规定,日本政府今后施政的根本方针是:“皇国的国是是遵循八纮一宇的肇国精神,以确立世界和平为根本。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建设以日满华坚强团结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为此,皇国自身必须迅速确立适应新形势的牢固的国家态势,倾注国家全力,为实现上述国是而迈进。”

    国防和外交方针为:“鉴于皇国内外的新形势,以发展国家总体力量的国防国家体制为基础,充实足以完成国是的军备。皇国目前的外交,以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为根本。首先将重心放在结束国事变上,综观国际局势的变化。讲求建设性的、富于灵活性的策略,以期推进皇国的国运。”

    在《基本国策纲要》的指导下,为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就在制定《基本国策纲要》的第二天,日本天皇裕仁在宫召开了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制定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六章:超负荷运转的日本战争机器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零六章:超负荷运转的日本战争机器(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具体的工作要领为:“积极处理中国事变,设法集政略战略的综合力量,尤其应尽一切手段断绝第三国的援蒋行为,迅速迫使重庆政权屈服。关于对南方施策,尽力利用形势的变化抓住时机加以推进。”

    关于对外施策,在推进处理国事变的同时,以解决南方问题为目标,大致以下列各项为准则:“一、以对德、意、苏政策为重点,特别要迅速加强同德、意的政治上的团结,大力调整对苏关系。”

    “二、对于美国,保持公正的主张和严谨的态度。因帝国推行必要措施而必然引起迫不得已的关系恶化,固然在所不辞,但应经常注意其动向,采取避免由我方主动增加摩擦的方针。”

    “三、对于法属印度支那和香港等地,力求彻底断绝其援蒋行为,同时迅速迫使其同意我军担负补给任务部队的通过和使用机场等,并力求取得帝国所需的资源。根据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武力。对于香港,与彻底切断缅甸援蒋公路相配合,强有力地推进各方面工作,首先迅速铲除敌对势力。对于租界,曾先谋求消除敌对势力和撤退交战**队,同时,诱导国方面,使逐渐收回之。”

    “四、对于荷属东印度,暂时利用外交措施,努力确保其重要资源。”

    “五、南太平洋上原德属及法属岛屿,鉴于国防上的重要性,应尽量通过外交措施,使之归我领有。”

    “六、对于南方其他各国,应力求通过友好措施,使其同我合作。”

    《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无疑将给日本的前途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促使决定本纲要的是日本军部,特别是日本陆军。这样重大的国策,仅仅靠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也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就草草决定下来。

    不过想想,日本提出这个看似疯狂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也是无奈之举。日战争至今已有三年,蒋政权虽已穷途末路,但仍未放弃抗战。欧洲战争方面,旧势力正在屈服于新兴国家集团的成力,残存者只有英国一国,形势急剧演变当可预测。

    而国抗日政权之所以尚未放弃抗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日本的国力估计过低和对第三国援蒋的依赖。因此,日本对此必须进一步全面集政略战略方面的压力,强化国内体制,以坚决的态度对付援蒋国家集团,谋求战争的迅速结束,即使“被迫”进行长期战争,也务期万无一失。

    另外由于世界局势的不断发展,日本对于自身的现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日本首相近卫磨的话说:“目前帝国的当务之急在于,迅速从历来依赖英美的状态下摆脱出来,以日满华为基础,大致以印度以东及澳洲、新西兰以北的南洋地区为一环,确立自给自足的态势。今天正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尤其是考虑到将来美军充实后的远东政策和苏联国力充实后的动向,更是这样。”

    本来,日本的全部或部分石油、橡胶、特殊钢原料、铁矾土、皮革、棉花、羊毛、麻类、油脂等重要战略物资必须依靠从美英及其势力范围内进口。

    另外,堪称工业基础的工业母机,实际上也大部分不得不仰赖于美国。而这时美国已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并对工作母机也实行了禁运,同时早在一年前就将石油、废铁追加到需要批准的输出品项目。

    经过认真考虑之后认为,作为对策,当务之急应当是提前大量进口主要物资。其一部分已经实施。于是,取得南方资源以摆脱经济上对美英的依赖,巩固自给自足的态势,便被看作是自存自卫上必不可少的要求。

    在日本政府看来,以外交方式解决南方问题的工作应该立即付诸实施,以迅速达到所期目的。但也不能不估计到,通过上述途径可能达不到目的,或者为了谋求南方问题的更加彻底的解决而需要行使武力。关于行使武力,当然必须审慎考虑与目前正在进行的国事变的调整关系以及其他内外各种形势。

    总之,日本应付变动的世界局势,必须改善内外形势,迅速结束国事变,并抓紧时机解决南方问题。为此,日军大本营认为,对外加强同德意两国政治上的团结和迅速调整日苏邦交;对内则加强国内战时体制和促进充实战备等各项准备工作,极为重要,日本政府新一轮的外交攻势即将开始。

    在制定《基本国策纲要》和《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两大指导策略之后,日本整个国家突然间好似摆脱了长久以来的桎梏一般,整个国民机器全都超负荷运转了起来。

    不过裕仁天皇以及日本军政高层的官员都清楚,这不过是个表面现象罢了,看似美好的形势不过是昭和军阀集团内部妥协的产物。

    日本国内的问题有很多,除了经济方面的危机之外,日本政治危机也很严重。军部与政府以及陆军与海军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日本与所有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一样,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府机关是内阁,权力最高的长官是内阁总理大臣,这是根据日假名直接翻译的,我们习惯叫做首相,把陆军部大臣叫做陆相,海军部大臣叫做海相。

    但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明确地把国家权力从幕府手里收回到天皇手,这也是明治维新的一个主要特点。关于这一点外人知道的很少也很浅薄,只知道日本改革成了君主立宪制度。

    但是实际上天皇在国家的战略指导思想上占主导地位,他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内阁只是执行他的意见。这一点在明治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明治天皇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很重要,其在日本国民心目的地位不亚于唐宗宋祖在国人心的地位,这也使得天皇的权力在明治时期达到了顶峰。

    明治死后,多病的大正天皇由于身体的原因。所以将绝大多数的权力交给了内阁,这也使得内阁的权力逐渐在增长。日本也逐渐进入官政治家主导政治时期,天皇的权力在慢慢地被削弱。

    到了昭和时期,裕仁接替长兄继承了皇位。不过裕仁样子虽然看起来傻傻的,但是这个家伙的内心却极端的狡诈阴险,为了重新夺回内阁手的权力,裕仁与军队的关系进入了白热化,日本国家的军队被叫做“皇军”。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军队的所有权逐渐在远离政府,靠近天皇。军队也越来越独立化。裕仁不断和军队有激进思想、投机思想的少壮派军官接近,期望通过军队独立化来摆脱政府。同时裕仁也在不断塑造“天皇”至高无上的神话地位,麻痹普通民群。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国成立了关东军,理论上关东军属于特殊的单位,不隶属于内阁政府陆军部,直接隶属于天皇。成为天皇的私人部队。这也是关东军为何敢不管不顾政府的反对,肆意挑起一八事变的最大的依仗。

    很久以来,军部与内阁一直在进行权力博弈,而天皇就是军队最大的头子。(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七章:战争前的准备(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八百零七章:战争前的准备(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很多时候我们国人关于九一八事变总是要痛骂日本政府一番,实际上,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政府刻意制造的,而是由关东军一些有野心的家伙揣摩了天皇的意图背着政府私自制造的,政府只是默认了事态的发展。

    当然了,他们也没有权力来管理关东军。后来,日本发生了两次兵变,终于将内阁的政治家彻底清理出了政治舞台,内阁彻底由军部来操纵。比如军部的一些极端分子,如寺内寿一、彬山元、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等人。

    这些人虽然虽然很坏,但是都是很狂热的忠君爱国分子,始终在忠心耿耿地执行着天皇的命令。所以,战后包括国人在内的很多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要求严惩裕仁天皇那是有道理的,因为天皇实际上是日本最大的战犯,不过美国因为种种原因饶恕了他。

    而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矛盾那也是极为尖锐的,这种矛盾起源于明治维新时期,当时拥护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是萨摩藩和长洲藩,比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伊藤博,山县有朋等人都是出自萨摩藩和长洲藩。

    而日本维新开始后建立新军队的基础是从萨摩和长洲召集的,萨摩成为海军,长洲成为陆军。而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没有议会,没有宪法,完全是藩阀政治。萨摩藩和长洲藩各自拥兵自重,左右日本政局。陆军和海军成为各个派系的工具。在顺利夺取国家政权消灭幕府之后,日本很快就形成了两大派系,并且彼此间龌蹉不断。

    其次是日本海军学习英国,日本陆军先学习法国,普法战争后改学德国。所以造成日本陆海军分立,因为西方老师们就是这样。

    在学习德国创建总参谋部并以此建立内阁国防部成为全国武装的最高机关前,西方各国陆海军都分别是内阁的陆军部与海军部,君主国由陆军大臣与海军大臣管理直接对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共和制就称之为陆军部长与海军部长可以把陆军部与海军部看成是主管一个军种的“国防部长”,因为其级别就是内阁部长级别。

    日本同样学习了这一套,而且由于发展海军和陆军都要耗费资源,而海军和陆军有分别代表了不同藩阀的利益,所以在争夺发展资源,比如钢铁,石油上矛盾很多。

    以至于陆海军的兵器不能再同一车间生产,必须是分别的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