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 >

第185部分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85部分

小说: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姜荣安当初说的的确非常的动人心,陛下也知道如果能达到姜荣安说的目标,许多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但也因为目标的难度难以实现,所以看到这个折子的时候,陛下是没抱什么希望的,结果折子看了一半,他就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将折子从头到尾看了两三遍,陛下确定折子上的字没有错,也没有人后面增改的痕迹,心里无疑是非常惊讶的。

    不说种子改良的事情,单是肥料的价值就非常大,在西北西部等土地贫瘠的地区,这方子改善土壤,提高作物的产量或是植被的覆盖率。

    再往另一方面说,目前边境的摩擦主要是在于冬季那些游牧人缺少粮食才会引起的骚乱,若是能将这些方子操作好,直接将那些游牧人以及他们的领地纳入疆土版图中,不费一兵一卒,那未来历史绝对是彻底改写。

    不过在下决定之前,得亲眼见过肥料的情形如何才是,陛下微微眯了眯眼,看着写得异常详细的方子,想来姜荣安早就考虑好了。

    陛下唤来贴身的侍卫,将方子递给他,让他找人研究。

    心里异常兴奋的陛下,摊开一张大纸,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如果粮草足够,许多事情就能够着手进行了。

    他不甘心做一个平庸的帝王,渴望在历史上留下更多的篇章,让后人提起他所治理的这个朝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而折子在呈到陛下手中前,也有人试图知晓其中的内容,不过因为彻底密封的关系,压根就没更多时间动手,只能对里头的内容好奇不已。

    姜松早和苏家人赶在小寒前回来,因为今年是闰年,所以春节要晚很多,且今年雪并不如去年大,倒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延续去年的政策,今年冬日里几乎没什么问题,即使异常困苦的人家也能好好地过这个年,县城里更是没有人敢闹事,令县衙的人都轻松许多。

    立春的时候,这时候天已经没有之前冷了,街上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准备年货什么的,更有的人都开始在地里干活了。

    毕竟天气暖和的话,雪是化得非常快的。即使有过年期间不休息的说法,但是对于红河府的百姓们来说,节气到了就得赶紧耕作,要不到了芒种就该哭了。

    对于融雪一事,姜荣安还是很重视的,派人看好家中的小孩什么的,千万不要跑到河面湖面之类去玩,若是掉入其中,可是非常危险的。

    毕竟小孩子顽皮,越是不让做的事,越是喜欢对着干,往往就需要人们多加注意警告。

    虽说挂心农事,但是过年的氛围还是很浓,今年因着天气暖和,几户大户人家就合起来请了戏班子来唱戏,可把人们高兴的,呼朋唤友地来看戏。

    戏台就撘在县衙门口不远处,因要连演三天大戏,这戏台周围那是个人山人海,许多人早早拿着凳子占位置,周边更是有小摊贩来卖东西,热闹非凡。

    沉寂了一个冬日,村民们对于这个活动是非常高兴且兴奋的,但姜荣安却很清楚这个时候最是混乱的时候,若是不加强巡视,只怕到时候衙门要乱成一锅粥了。

    过完了年,地里除草施肥什么的都很忙,尤其是姜荣安要求每家每户都要种树三棵,可自选树苗也可以到衙门统一领取。

    好在只是种三棵树而已,许多人即使有意见,但这也不费什么功夫,嘟囔两句就照做了。

    除此之外,姜荣安却让人在道路两旁都种了树,但凡是比较宽敞的道路都不放过,有那凹凸不平的,更是组织人修整。

    这些树木长大之后,除了起到防风绿化的作用,夏日还能为人遮阴,从村子一路到县衙,也不必受日晒之苦。

    姜荣安知道强迫人去做一件事并不好,但在强迫的过程中硬是灌输下一个观念,植树造林是有益于自身以及子孙后代的事,勤做绝对没错。

    以后即使自己离开了,这里的百姓们依然会遵循着这样的观念,自发地种树,久而久之,自然是一片绿荫。

    春分后,姜家宗族在京城的人终于来到了平南县,绒布的销路出乎意料的好,除了自留的两匹,其他就在京城内部卖完,连流出京城的几乎都没有。

    北方不是姜家宗族的大本营,行事上多有不便,如今绒布出在姜荣安任职的县上,自然要趁着姜荣安还在任期间赶紧与苏家打好关系,以期保持着绒布的第一收购商身份。

第380章 联会() 
而此时,平南县的其他大户人家已经知道了苏家为什么大量种植草棉的原因,是因为苏家掌握了新的织布技术,织出了让人爱不释手的绒布。

    这可是独一份,物以稀为贵,苏家在其中能获利多少,光是想一想就教人眼红不已了。

    苏家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而在姜荣安和古青娅说绒布技术让他们自己处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想好了办法。

    那就是用绒布技术将所有的家族绑在一起,每年其他家想要制作绒布就需要向苏家缴纳一笔费用,这一笔费用会有一半会拿来做善事。

    苏家的意思很简单,缴纳一笔钱就能制作绒布,绒布随自己销售,每一年都是如此,若是有人不受规矩,那就由县衙判决,谁将绒布的技术传到别县,就此迁离平南县。

    没有什么技术是可以一辈子不被人学走的,但是在绒布技术遍地都是之前,他们县的人先从中获利,以后也就各自造化了。

    总之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苏家的打算是如此,不过苏老爷子并未马上决定,而是先去跟姜荣安说了自己的想法。

    而后姜平岁到来,身为商人的意见自然是不同的,他觉得苏老爷的决定太过于冒险,一旦有人不守约定,绒布技术就遍地开花。

    姜平岁的意思也很简单,以苏家为主导,其他人家出草棉出可靠的人到苏家学习且做事,没产一匹绒布留三尺做工费。

    如此三年,其他人家便可脱离苏家单独织布做生意。

    苏老爷子有些左右为难,不得不承认,姜平岁的这个主意比自己的还要好。

    姜荣安并不插手这一件事,既然说了绒布技术由苏家处理,那就不会再反悔,姜平岁的意见,苏老爷子愿不愿意听取,也要他自己做决定。

    关于能让草棉提高结果率的肥料方子,姜荣安表示要看苏家等人家最后的决定再考虑要不要公布出去。

    草棉的产率太低,若是不加以提高,最后的回报率是比不上粮食的。

    如果平南县的所有人能够合起来,像天香县那样子,全县掌握了一门技术,那么这个县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也就不用再惧怕什么了。

    最后,让姜荣安惊讶的事,苏家联合了其他及大家组成了一个联会,共享绒布技术,每年拿出一笔钱当作购买技术的资金,而这笔钱就拿来造福乡里,或是造桥铺路或是植树造林,皆由此支出。

    这样其实跟苏老爷子最初的想法差不多,想来苏老爷子是没有考虑姜平岁的意见的,如果按照姜平岁的想法来,那么就等于其他家低苏家一等的感觉。

    对于县城里的人家来说,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一个水准,如果苏家硬是要去当那个头让其他大户人家俯首称臣,最后就是被排挤而落败。

    小地方的人有小地方的生存哲学,不同的地方的规则并不一样,否则怎会有入乡随俗的说法呢?

    对此姜平岁没什么想法,他只要确保自己会是绒布最先且最多收购商便是,其他的他也懒得管。

    “荣安少爷真是厉害,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能让整个平南县焕然一新,百姓们对您赞不绝口。”姜平岁在县城里走了一遭,都不用细问,只要提一提姜荣安的名字,百姓们就非常高兴地跟他说有关于县太爷的种种壮举,是如何的爱民,有仁心仁德。

    姜荣安看了姜平岁一眼,在京城的时候,他跟这个人的接触不多,或许是在京城待久了,平时颇自视甚高。

    “岁叔谬赞了,我做的不过是我该做的罢了,身为一方地方官,自然要为一方百姓办事,否则要我何用呢?”姜荣安笑着说道。

    “这的确是,当官若是不为民做主,那是失职了,宁可无功不可有过。”姜平岁点点头,不得不说,姜家宗族里不是没有出过进士,当过县令的也有,他也有见过,像姜荣安这样有建树,且始终谦虚的人还真不多。

    想到家庙对姜荣安的重视,或许他的很有能力罢,否则平南县换过多少任县令,草棉多少年多少人在种,怎就姜荣安在的时候有了绒布的产生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的偶然碰巧,有的只是点点滴滴汇聚成的必然。

    “岁叔已跟几家签好契约?”姜荣安也觉得好奇,姜平岁是怎么说服苏家等人将绒布卖给他的,谁都知道单卖跟批发价是不一样的。

    “全部,不过染色实在是硬伤,不日我会在这边弄一个染坊,绒布的颜色并是单一的,也能如其他那般绚丽多彩。”姜平岁早就有了安排。

    他跟这些人家谈得很清楚,一样技术一个县独有跟一个府城独有完全是不同的,他甚至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说明,其中就有天香县的。

    因为明白珍贵性,才会自发地去保护,当失去了特色也意味着失去了价值。

    姜荣安听得很清楚,也明白那些家族的人都是人精,完全知道要如何选择的,看来他可以找个机会将那个肥料方子拿出来了。

    而这个肥料方子就没必要公开了,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就可,毕竟要保持一个地方的独有性,那么就必须掌握有某些独有的技术。

    唯一有时候是很好,但并不保险,最好的方法还是双管齐下,这样即使有一方失守了,另一方面也还能继续维持下去。

    “岁叔若是有所打算,最好是在芒种前就决定好,毕竟什么都需要时间。”姜荣安建议道,其实也有暗示的意思,他在任期间,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忙就会尽力。

    姜平岁看了姜荣安一眼,“这个我还需要跟家庙那边说一声,倒是你,这次任期满后,或许该休息一段时间了。”

    姜荣安听了不由微微皱眉,想要问最后还是忍住了,有些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有时候问出来并不是好事。

    或许该找个时间跟家庙那边好好联系一下,还有府城姜家,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相信姜平岁不会无缘无故跟自己说这话的。

第381章 公开() 
姜荣安将肥料的事透露给了苏家等几户人家知道,只给了能使草棉这一种属植物增加结果率的肥料制作方法。

    而人多口杂的情况下,平南县的百姓们渐渐也知道了姜荣安口中掌握着一个厉害的肥料秘方,据说在庄子里做事的人都能拿得到肥料,收成能增加许多,叫人很是羡慕。

    到现在姜荣安还是没有收到陛下批回的折子,也没有听说有什么新的政策,心里头还是有些忐忑的。

    虽说平南县的百姓们什么都没有说,但县衙里的衙役等都是有亲朋好友的,已有好几个人大着胆子来打探消息了。

    想了想,姜荣安决定将主要原材料给透露出去,这些都是需要种植收集的,等到陛下批准的时候,这些自然而然就派上用场了。

    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切事情办成都需要前期的积累,姜荣安心里已经决定,如果过了芒种还未有消息出来,他就将肥料方子公布出去。

    肥料方子的作用已经被宣传得神乎其神,每个人都是动力十足,几乎没有空着的地趁着春天还没过,赶紧种植。

    苜蓿草这东西野外有,平日里也就当野菜吃,牲畜也喜欢吃,还真没有人正经种过,许多人就互相研究讨论,倒也得出了不少的结论。

    庄子那边所用的苜蓿草,是直接野外收割来的,也是运气好,碰上有大片自然生长的,又在庄子的范围之内,没让牲畜给吃光了。

    如此近需求量增加,野生的自然是供应不上,只能人工种植,不管如何,能总结出经验来,也有利于肥料方子的传播。

    此外苜蓿这植物本身就跟豆类植物有肥田的作用,牲畜有喜欢吃,种多了压根就不怕。

    庄子里用了肥料的麦子和油菜,长得都很好,丝毫不比去年的差,姜荣安心里松了口气,等着京城那边的消息。

    要到芒种的时候,关于肥料的事终于公告天下,方子直接下发各个县衙,由县令张贴于布告栏,并组织人手给予百姓介绍讲解。

    鼓励百姓根据配方研究出适合的制作温度湿度等,并根据成果不同给予奖励,即使有失败的,也可研究对于什么作物有效果,并非失败了就是废物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