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两人又闲聊了两句,古青娅就催姜荣安去睡觉,她不喜欢他点灯办事儿,太费心神了,反正也不是什么生死大事,明个儿再说。
姜荣安睡着之后,古青娅也悄悄地躺了下来,睡着后,人又如往常那
她现在什么样的书都会看一些,不再局限于田桑资料等。而杂文杂记之类的书籍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她看的很乐呵。
当然诗词歌赋也稍微看了一点,不过不得不承认,她没有什么才气,只是稍微读了一些比较有名,至于那些有关于风花雪月甚至是男女之情的书籍,她就见不到影儿了。
青纱也说得很清楚明白,“那些将男女之情描绘得很美好的书籍,容易误导女子误入歧途失了德行,更有那淫词艳曲、话本等不堪入目的,像是是不会收录的。”
古青娅眨了眨眼睛,“即使早已成亲生子也不成?”
“对,那些都极易勾引人堕落,损耗福报,且会上瘾难以戒掉,危害极大。”青纱警告地盯着古青娅,“你可别以身试险,若是你还不信,我考虑是否关你小黑屋重新学习。”
古青娅忙摇头摆手,那小黑屋她有幸见识了一回,才不想进去呢。她有求知欲,却不代表非要以身试险,既然不是好东西那就不要去碰了。
第353章 打听()
古青娅翻着手上的杂记,里头记载了许多奇人异事,有人见过青龙,也有说一夜之间人莫名身在千里之外等等
“青纱,这些杂记里头记载的东西,都是真的吗?”古青娅知道皇家都会有秘密档案,但每逢改朝换代,还能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是不得而知的。
青纱飞高了一些,挺在书架上的一角上,不细看几乎看不出它的样子,它不答反问,“你觉得呢?”
“我不知道。”古青娅摇摇头,眼里有些迷茫,“我小时候听说有人被雷劈死的,不过我相信一些东西肯定存在的。”
“这些书上写的是真是假,你无需想太多,这是你未能接触的范畴。”青纱只稍稍提了一点,若是其他人,它可是说都懒得说。
“也是,我还是过好我的日子吧。”古青娅想了想,“眼看着就要霜降了,青纱你觉得冬季这么长的时间,做什么好呢?”
“……”青纱不说话,这种小事它也要帮忙出主意,那要这些书来干什么?
古青娅没听到青纱的声音也不奇怪,想了想就去翻了其他的书了,到时候看姜荣安怎么安排的,她再根据他的安排来帮忙出谋划策。
正临霜降,街上也有不少卖柿子的,跟在京城那边买的不同,这边要很小个,核也大,价钱很便宜,买的人并不多。
古青娅让厅婶买了一些回来做柿饼,去皮去核后跟粗面或是白面混合,用油煎熟就成,可放置很久,是很不错的一个零嘴。
当然,卖枣子的也不少,古青娅并不很爱吃,不过这个东西补血,无论是做馅还是熬汤都很不错,也屯了一些。
这个时候,古青娅就怀念起那些从北方那运过来的各种干果了,还有陈家大叔的熏肉以及陈家小子的果酒花酒。
离开京城前,姜荣安就将这些安排好了,由姜家家庙在京城的人接手,可形成良好的合作,估计过个把月,京城那边就送一些过来了。
霜降节气后的第三天,早晨起来看到植物叶子上有一层薄薄的白霜,太阳一出来,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古青娅不由拉紧了衣服,看来得多给孩子准备些衣服。在翻柜子的时候,古青娅忽地想起来,在三化县的时候,还给慈善堂送过饭食,后又送过一些旧衣。
南方不下雪冬日湿冷,人很难熬,但是北方下雪,若是柴禾不够,室内温度不够,那生生冻死人的事也不是没有。
以前不当父母官,对于那些听闻哪处有人冻死的事也只是感慨可怜,但如今位置不同,想的自是不同,若是冻死饿死人,也是在职的过失啊!
虽说不看佛经,但是一些因果或是感应篇她都是翻过,明知可做而不去做,这罪过可就大了。
想到这里,古青娅忙将厅婶给喊来,“厅婶,您到前头喊一个衙役,打听下平安县的慈善堂的事?”
顿了顿,古青娅觉得还不够,“等等,还有附近的道观寺庙什么的,都问问。”
厅婶有些疑惑,“夫人,您这是要做什么?”
“我只是突然想起,这天渐冷,也不知这边慈善堂里的可怜人如何,大人忙碌田桑,怕有疏忽,我们先打听看情况如何,我再与大人提
。”
“原来如此,夫人稍等,我去去就来。”厅婶听了,忙去前头找了个没跟出去的衙役,详细问了平南县的情况。
“哎,厅婶,您怎有空找我来?”这衙役叫二两,是通过一个远方舅舅的关系进来当衙役,平日里还算嘴甜,跟厅婶比较熟。
“喏,刚做了几个柿饼,尝个味儿。”厅婶说着,递过去两个还有些热乎的柿饼,“我就找你问个事儿。”
二两见饼子上还有着油光,不由咽了下口水,见周围没人,忙结果塞进怀中,“厅婶,那我就不客气了,您问,只要我知道的,保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平南县可是有什道观或是寺庙?”厅婶问道,“就想改日去烧烧香,抽根签。”
“寺庙要隔壁的土元县有三元寺,据说很是灵验,从咱们县过去,来回也要两日时间。”
“不过我们当地的比较常去东边一座山上,那有个道观,还有北边那有个土地庙,大家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去拜一拜。”
“这样啊,那道观和土地庙里的人多吗?平日里过得如何?”
“这个我还真不晓得,我娘会比较清楚,要不我今晚回去问问明个儿再说?”二两挠了挠头。
“没事,那可有善堂一类的地方?”
“原来可有的,后来倒了也没人修,那些人就在土地庙后边弄了几间草房子,哎很可怜呐,下大雪塌了可是会压死人的。”
厅婶闻言有些惊讶,“怎会没人修?”
“这我就不晓得了。”这种烂摊子谁会去管啊,二两心里也清楚,又不是自家的事,但也不敢直白地说出来。
“那些可怜人都是些什么人啊?”
“也不晓得,反正可怜得很,您不是有见过那乞讨的吗,就是那些。”二两看了看周围,压低了声音问:“厅婶,您问我这个,是夫人要发善心吗?那些人可不一定感恩,您劝劝。”
厅婶眼珠子转了转,“就你小子主意多,大人和夫人的事,我们哪里晓得,少多嘴的好。”
“是是厅婶说的是,那我先办事儿去,您要是有活儿就喊我?”二两笑着说道,想找个地方把那两块饼子给吃了。
厅婶回到后院,跟古青娅说了这事,“夫人,这事怕是有些不好办。”
古青娅想了想,这里头的确有些门道,不过要办事肯定不是她去铺路,姜荣安那边了解情况后定有安排,她现在就先准备其他东西。
“夫人?”见古青娅不说话,厅婶心里也有些忐忑。
“没事,去问问那些布店,可有发霉待处理的布料或是棉花?”古青娅轻轻敲了敲桌子,看着不远处自己玩得很开心的果果,轻声说道。
“是,夫人。”厅婶心里有疑惑,但还是照做。他们的决定不是身为一个帮佣能够想得通的。
第354章 善心()
姜荣安看着古青娅买了不少布回来,颜色都是偏蓝或是褐色的,且很明显是放置了很久的布匹,一股陈旧色,还有些霉味。
“娘子,你这是打算做什么?”姜荣安有些奇怪,看到裁好的布料才知道是要做衣服的,这肯定不是要给自家人穿的。
“夫君,这事我还没跟你说。”古青娅将姜荣安给拉到书房,将自己的打算给说了一下,“你那边要是忙完了,就整一整这个事。”
姜荣安轻轻拍了自己的额头一下,有些懊恼地说道:“我怎将这么重要的事儿给忘了。娘子,其他的你不用操心,我这边派人去统计,到时候再做安排。”
“至于慈善堂是否重建,这个到时候再说。”真要重建慈善堂,这里头肯定要涉及很多方面的事情,得提前将一切给捋顺了。
“你让人将人数给确定下,我这边好做棉衣。”古青娅本来想说施药的,后来想一想如果这样做,其他贫苦人家心里未必会舒服,也就作罢,不过完全可以弄一个布施医药的事儿。
“人数这个没问题,在下雪前,我还会让下面的人督促修房子的。土地庙那边我会亲自过去看。”
不过在去看之前,得先让人仔细打听下,当地的地主乡绅往年是否施粥或是施药的善举不?
姜荣安没有再多说,他不想让古青娅操心太多的事情,光是棉衣这件事就有得她忙的了。
古青娅当然不可能全部都自己动手,自然是要请人的,也是叫的县里家境贫困女红尚可的妇人来帮忙。
县衙的举动一直是县城百姓们关注的重点,如今有这动作,自然引得众人津津乐道,猜测古青娅的目的。
古青娅当然也能听到这些言论,也不怎么放心里去,她不可能整个县的穷人都去施舍,但是身为县令夫人,她必须起一个带头的作用,带动其他人。
施舍不一定是新衣裳,旧衣裳也是可以的,就算物质上没能力,但总有一把子力气,为人多行善总是没错的。
一个社会的风气很重要,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几十年上百年都有可能,她起一个表率作用总是好的。
期间苏少夫人带着女儿来过一次,想跟古青娅详细谈谈这一件事。
“许多人觉得妹妹在做一个表面名声,你听了会生气吗?”
“我为甚要生气,我做这些是因为我可怜那些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带动其他人也来做善事,毕竟我一人能力有限。”
“也许有很多人质疑我,但肯定也有人受到我的触动也一样去做,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选择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苏少夫人面色有些触动,“感觉你说的跟我家老爷子说的很像,他每年都会给那些揭不开锅的人送一点粗粮以度过难关,给实在有困苦的人减租子。
其实我不那么能理解,那些人有了我们的帮助,会不会因此期望不劳而获?”
“你说的这是少数情况,人都是期望能被雪中送炭的,谁也说不准以后自己或是自己的后代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但是我期望在困苦的时候有人能拉一把
。”
有了女儿之后,古青娅对于这点就深有感触,且又读了不少因果书籍之后,对于行善积德这点她愈发深信不疑了。
“这般听着,倒是我小人之心了,听你这么说,我有点明白我家老爷子的想法了。”
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后代子孙代代荣华显贵的,你今日种下善因,来日结成善果,消灾解难也难说。
“那我回去也帮忙帮忙。”苏少夫人心里有些触动。
古青娅只是淡淡笑着,并不多提其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就成了,没必要强迫自己,那样反而适得其反了。”
“怎会呢,妹妹想得如此深远,真是让姐姐自愧不如,老人总有老人的道理,我以后多多记住才是。”
苏少夫人又问了不少的话,比如古青娅做的这批棉衣主要是布施给哪些人的,是否有施粥的想法等等?
这些棉衣谈不上好,更别说多厚,但总能御寒,比那单薄衣衫不知要强多少倍。
城北的土地庙,其实也是三间的草屋,里头住着一对师徒,平日里也过得清苦,靠百姓们烧香后赠与的一点吃食,加上自己开垦的菜地,倒也勉勉强强度日。
但是自从慈善堂倒了之后,那些可怜人无处可去,就在土地庙后头也盖了几间草屋子,勉强能住人。
姜荣安去看了一遍,心里其实也有些不可思议,这边大家似乎对土地庙并不怎重视,从言谈中,大家对那隔壁县的寺庙言辞更多。
要知道,向阳府那些地方,土地庙随处可见在,道观少一些,寺庙就更少,只在府城这带,所以对比之下,这差别也太明显了。
但南方的土地庙不说整修得金碧辉煌,起码也不会是这样茅草屋的破落样子。
霜降那会,罗锅让人带了几句话来县衙,说是今年冬日会更冷些,可能有暴雪,让做好预防,若真是住在这些偏僻的草屋内,被雪埋了都没人知道。
立冬那会浇了地,姜荣安就让衙役一个个村子一个村子地传话下去,必须将房子整修加固,等下雪的时候还要随时注意情况,防止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