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533部分

大唐第一庄-第533部分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兴说到这里,这了下来。

    “好建议,那棒球赛。十二卫已经杀红了眼,我去看过一场,个个都在拼命。后派人打听了一下,挣什么吃食之类,已经都不重要了。最弱的一卫,见到最强的一卫时,当兵的都感觉脸上无光。”

    “对了,就是这个。培养百姓的荣耀与归属感。”

    这一次,各道的上都督都不说话了。

    李元兴却是有些不理解,难道自己的建议不好吗?

    停了好半天,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然没有一个人开口。

    最后,竟然是冯盎主动开口了:“殿下,不能说你的建议不好。只是这个作法有裂土的嫌疑,都是大唐子民,我们身为一道之首。这样作,怕朝中会有异议。这件事情,谁也担不起呀!”

    冯盎说到重点了。

    李元兴回头看了看李二。

    李二却是不动声色的笑着:“这等小事,朕以为心正就行。”

    “圣上,心正也抵不过流言!”冯盎又回了一句。

    李二反问道:“前段时间,五郎庄子里。一三七村与一三八村相邻。田亩数差不多,壮劳差不多,种的粮食也完全一样。一三七村账上的粮食比一三八多了三百多担,一三八村的百姓就感觉低人一等。”

    “种同样的田,为什么他们村子就比邻村少呢。村中的农户在秋收之后,原本是丰收庆祝的日子,可却是足足十天没有肉香味,因为他们感觉到丢人。要是差个十担八担的,这还好说,差了三百多担。就让农户里吃不下饭了。五郎以为是如何?”

    “这是村民对村子的荣耀感!”

    “没错。那杭州与苏州两地,听闻有诗画大比。也是要比个高下出来的。”

    李二这样说,各位上都督依然还是不安心的。

    “朕知道各位的心思了,朕会下旨。六艺之比。国手之比。还有五郎所说的运动之比。大比总是有好处的。比一比,诗画自然有长进。那运动之比,大唐子发都身强体壮。就是一件大好事。”

    十二位上都督都站了起来,同时施礼:“既然圣上有些安排,我等依照吩咐就是!”

    “好,四月比文,七月比棋,十月运动。倒是五郎,你要是真有办法让大唐全境都修上铁路,几天就到了长安,这才是大好事。”

    “这个,尽量吧!”李元兴也不敢说了。

    修铁路可不是简单的事情,遇山开路,遇水建桥,这是多难的事情

    “十二道已经立下军令状,明年农业产量都有,贞观三年耀州能干出点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这不是在刺激李元兴,而是在刺激各道总督。

    李二这是在告诉所有人,大唐秦王的压力也不小,你们的任务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完工。

    李元兴思考了好一会,这才回答:“贞观三年年底前,长安到兰州的铁路修通,但不能保证立即就能用,这一路不容易。这一年,臣弟打算下些功夫,修一条梁州,甚至是到巴州的铁路,力争三年内,长安通巴蜀。”

    长安通巴蜀。

    这次连李二都惊呆了,原本是给李元兴施压的同时让各道总督感觉到压力。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呀。

    “五郎可是当真?”李二说完就立即改口:“不,五郎说过的话,历来都算数。只是这一次,五郎可知道蜀道有多难吗?”

    “臣弟知道,但修通蜀道,山南道与剑南道就会立即富起来。这条路不好修呀,死上几百人可能都是少的,这也是臣弟一直无法下狠心的事情。开山修路,遇水建桥,三年能修通蜀道就已经是幸运的。真正能够通车,至少也要三年半!”

    李二非常用力的点了点头,打通蜀道,大唐国力能过再上三成。

    “秦王可知道,京杭运河死了多少人?”独孤修德开口问李元兴。

    这个问题,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回答上来,他们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就算是李二没有经历过,可他作为大唐皇帝,也不可能不知道。

    “秦王殿下,京杭运河,三征高句丽。不算是军卒死亡,仅民夫死了一百八十多万人,前隋大业最后十年,死在劳役之下的人,唉……”独孤修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不是为了李元兴仁慈修路的几百人而叹气。

    而是叹息前隋与大唐,这两个皇朝对百姓的态度。

    众臣子同时对李元兴施一礼,齐声说道:“世人传闻,大唐秦王仁厚。我等皆知,秦王是杀人不见血的狠人。可此时才真正明白,秦王殿下爱惜的是大唐。”说罢,众臣转身:“恭喜圣上,得秦王相助,大唐盛世已临,大唐万世基业必当稳如泰山!”

    李二用力一握李元兴的手:“天赐五郎,佑我大唐万世!”

    神仙呀,这些家伙把自己捧上天,难道有阴谋?李元兴感觉冷汗直流。

    ps:第四更到。

    更的晚了,说声抱歉。

    身为职业作者,没有理由,没有借口,承诺就要完成。

    有事,有大事。但家家谁敢说没事,大伙也一样。克服困难,自我调节,无论是心情,还是时间。

    用心码字,保证更新,是职业作者的义务。

    谢谢大伙的支持。

    再次道歉,今天这第四更,真的很晚了。

第750节 算是阴谋吧() 
有阴谋,真的是有阴谋。

    十二位总督捧完李元兴,独孤修德就立即说道:“在殿下来之前,圣上与我们聊了些话。其就有官坊一事。”

    官坊?

    官坊的意思,就是后世的国有企业,属于国家资产,也就是收到的钱是国库的。

    只是李元兴猜不出来李二是在那一种心情下和这些人聊这事情的

    是找人商量,还是另有想法。

    可从这些总督的眼神之中,李元兴看到了不同之外。不仅仅是总督,崔君肃竟然是闭着眼睛的。

    好!李元兴懂了,崔君肃为什么从开始到现在都保持着沉默。原本李元兴还没有在意,现在想来崔君肃是想推到这个官坊了,君不与民争利,其实指的不是皇帝与百姓,而是指得朝廷与百姓。

    有些生意,朝廷作了,百姓也在作。那么结果就是朝廷这一边在政策上,官员的批复上,各种问题都会比普通商人要便利。

    而国库也不仅仅是指户部,严格来讲,应该是道库、州库、县库。

    曾经李元兴接手的户县就穿到县令不敢吃肉,也多余的钱去买肉,一身官服穿了三年,就是破了也没有钱买新的。

    就算是富县,也一样有需要用钱的时候。

    修路,修桥等各项支出,不可能全部是由国库来支付,自然是让百姓们捐一些,县库出一些,再有些想积德的善人补上一些。仅仅是靠税收留存的部分,远远不够支出。

    官坊,却是一个机会,让库里有些钱,有些事情可以作,政绩也有了。

    李二也知道好处,但同样是拿不准,所以才听一听这些官员的意见。现在论到李元兴表态了,李元兴却反问道:“那么。工部与户部的意思呢?”

    “可办!”两位尚书异口同声。

    “我等以为,可以分为国官坊、道官坊、州官坊、县官坊。”

    “大原则:公私官民平等和官府不与民争利。这个细节天英阁拿出方案了,就依你们的意见去办,眼下,国官坊其实已经有了。铁路、船厂、盐田。以后的飞舟运输,也是国官坊的控制。还有什么可以,天英阁议吧!”

    李元兴感觉既然要办,那就办个精细一些的。

    公私官民平等这一条,就是在后世的现代,都是有学者在不断研究。想办法完善的。却依然还有许多不完美之处。

    完美不可能。尽可能作到相对公平吧。

    对各位总督说完,李元兴转身又对李二说道:“皇兄,官坊除了公平条款之外,还要有一个作用。那就是调节大唐各产业经济平衡发展的作用。这一点,只有慢慢的改进,而且既然是开店作生意,那么有赚有赔是正常的,赚了好说,赔了呢?”

    “总是不能告罪就算了事,秦王说的这一条,怕需要好好议一议了!”杜如晦说道。

    “应当议,而且此事还要慎重议!”崔君肃的态度听起来是公正的。

    官坊是一回事。换句话说,大世家都有自己的商业与工业。他们与官坊是联合,还是竞争。是共利,还是矛盾。这一点连崔君肃都没有考虑清楚。

    如果是联合,那么怎么样分利。联合的多紧密才是个度。

    过紧密了,世家的兴衰就是大唐王朝绑在一起了。

    不够紧密,必然会出现一些心机很深的世家,借这个机会上位,代替了原有的大世家

    。特别是在李元兴“英雄母亲”的政策下,这个可能性会大大的增加。

    反之,与竞争。世家在官场之上都有足够的地位,是帮着朝廷与自己家争,是个人都作不到,人都有私心的。但如果帮着自家与朝廷争,那是自己找死,也是连累家族,最少也是政敌攻击的一个当口。

    真正的公正,难以作到。

    再说到矛盾,世家与朝廷的矛盾过度激化的,眼下的大唐,至少未来五十年内,谁敢与朝廷对抗呢?大唐秦王一个人就够可怕了,再加上贤皇、岚月公主、明月公主。斗得过吗?

    可官坊之事,别说是崔君肃,任何人也阻止不了。他们阻止,就会有无数的二等世家跳出来支持,那个时候,他们反倒落下被动了。

    不如现在就支持,讨论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至少主动权还在手上。

    崔君肃想的细,其余的各人也都想得不浅,那怕是皇族,或者是皇亲都一样。无论是为了皇家考虑,为朝廷考虑,还是为世家考虑的。这件事情,当真是值得一议。

    “此事,也容本王慎重再思考,如果有好建议,就提给你们。”

    “谢殿下!”

    于公于私,官坊的事情,肯定是要开的。

    “今天本王要提供最后一件事情,是军务,也是民务。同样,需要议一议!”李元兴说完,向李二点了点头。李二明白,李元兴说的裁军的事情。

    裁军,当然不是减少军队人数,而是留下精兵,将那些不重要的,打发掉。

    “首先是府兵改革。府兵不再需要农闲时为兵,也不再需要大量准备。府兵一分为二,一为战兵,二为卫兵。战兵就是清楚盗匪,各道府县,眼下盗匪不多,这战兵要有,但不要太多,精兵为主。再说卫兵,这就是维护州县治安的,衙役对付不了的,再让卫兵出战。”

    “殿下在说,常备兵吗?”

    “年满十六,除非考上州学,都要当兵三年。家中男丁多的,县是壮男多的,有些人就可以免了。这些人三年之后,自然就可以回家。除非大战征招,不再服兵役。劳役的部分,改役为钱,用钱去雇佣愿意挣这份工钱的人去干活。”

    李元兴这年提议是得到李二认可的。

    在李二想来,这样集中训练出来的兵,将来真正大战了,全是精兵。

    “十二卫,不再常驻长安,依战区而驻。驻军国库补军费,各战区直接受兵部管制。各道的卫兵,只负责州县治安。这样的话,总督的兵权会减弱,你们有意见就提吧!”

    李元兴说完后坐了下来。

    “殿下,我河南道需要驻军吗?”

    “没必要,河南道、江南道都不需要驻军。”李元兴如实的回答着。

    河南道总督却是松了一口气:“没了兵权,倒是一件好事。省得操心了,我河南道没有意见。只是还有一点,每年府兵支出的这部分军费,河南道的兵少了,这部分钱,还有多余出来的兵怎么办?”

    “全国征兵,河南道的兵训练之后,可能会派往任何一个驻军的道

    。那部分钱,留够卫兵的部分,多出来的上交就是了。”李元兴也不回避这个话题了,很直接就开口要钱,要兵,要粮了。

    “我江南道支持!”

    已经有两道支持了。

    李元兴又说道:“岭南道、辽东道、河东道、陇西道。总督是总督,将军是将军。身兼两职者,自然政务要管,军务也要管。如只有一职者,管军,或者是管民。这四道,五年内不可能去了军职。”

    “某不要兵权!”

    不是这四道,而是剑南道总督开口了。

    “我这一道,路难行,民风乱。按殿下这么一说,光是卫兵就不容易。再操心防着吐番,很是辛苦。”剑南道总督说到这里,向李二施了一礼:“圣上,不是作臣子的不尽忠,也不是不愿意为大唐出力,有几句话犯禁,圣上可让某讲!”

    也只有这些封缰大吏敢这样说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