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系统带我穿万界 >

第52部分

系统带我穿万界-第52部分

小说: 系统带我穿万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封曹植为陈留王,食邑五千户,拜为录尚书事。封曹熊为彭城王,食邑三千户,因其体弱多病,安排留住邺郡,与曹丕一起陪伴太后卞夫人。

    同时,诏振威将军田豫、凉州刺史张既、并州刺史梁习入邺郡,一同拜为录尚书事。

    田豫、张既、梁习都是叶柯在边陲之时结识的重臣,功绩显著,人皆敬服。

    叶柯便以此四人掌握尚书台,总汇全国政务。

    海内闻之,都道叶柯胸怀大度,能容兄弟,可谓明君。

    曹植感叹叶柯如此善待兄弟,都不胜感激,也知道叶柯身负绝世武功,又有军权在手,之后便死心塌地,辅佐于他。

    而曹丕则幽居府中,除了三日一见太后之外,概不见客。

    叶柯就位魏王之后,便命人将孙夫人、辛夫人送到邺郡,封辛夫人为王后,孙夫人为王妃,将文武官僚,包括陈群、司马懿等曹丕旧臣,尽皆升赏;遂统甲兵三十万,南巡沛国谯县,大飨先茔。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觞进酒,效汉高祖还沛之事。

    建安二十五年八月,有人报称石邑县凤凰来仪,临淄城麒麟出现,黄龙现于邺郡。于是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商议:种种瑞徵,乃魏当代汉之兆,可安排受禅之礼。

    叶柯听闻之后,便下诏令:“诸公欲要建立功业,可凭文治武功辅佐,孤不吝赏赐。若凭凤凰、麒麟、黄龙这等无稽之事幸进,孤为之齿冷!”

    下诏之后,遂罢李伏、许芝的职务,其余参与劝进之人一律贬为庶人。此后无人敢提禅让之事,朝中局势便渐平稳。

    此时刘备已经进位汉中王,听说此事之后,便问诸葛亮:“曹彰小儿,雄武霸气,更甚其父。如今成为魏王,一些弄臣想投机取巧,为求拥立之功,伪造祥瑞,意图以魏代汉,却被曹子文拦住了,这是什么缘故?”

    诸葛亮叹道:“大王不可小觑,曹彰勇力绝伦,有摧山拔寨之力,今不屑于受禅,来日必伐我与东吴,以图统一之功业。微臣以为,主公当抛弃前嫌,与东吴联手,共抗曹彰!”

    刘备闻言大怒,道:“孤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孤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

第九十三章 孤欲攻吴

    诸葛亮听了,心中一惊,忙道:“大王,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贼死,曹彰立,威逼天子,更甚其父,神人共怒。大王应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大王察之。”

    刘备心中不悦,但强言答道:“孙权害了孤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孤恨!军师为何阻拦?”

    诸葛亮道:“大王,曹彰小贼拒绝以祥瑞之说代汉,可见其野心勃勃,意图以统一天下之功称帝,有此野心,必然有所准备,若精兵征战于荆州,曹彰却进军于汉中,则我两川之地危矣。”

    刘备道:“不然,曹贼之位,本来世子曹丕继任,却被曹彰所夺,朝中定然人心不稳,局势定然动荡不安,而我乘机攻吴,他必不敢动,此千载良机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吾意已决,军师不必再劝。”

    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谏,又拒绝了赵云、秦等一干大臣的谏言,下令起兵伐吴;且发使往五溪,借番兵五万,共相策应;一面差使张飞出兵阖中,两军汇合与江中。

    此消息传到东吴,孙权召集众臣商议,中大夫赵咨说道:“主公可作一表,某愿为使,往见魏王曹彰,陈说利害,使袭汉中,则蜀兵自危矣。”

    孙权便令赵咨为使。星夜到了许都。此时叶柯虽然是魏王,亦同时担任大汉丞相,以贾诩为太尉,郭嘉为太中大夫,司马懿为督军,共掌军机大事,此时听闻吴使来到,便道:“看来孙权为了退蜀军而来。”

    贾诩、郭嘉等人都是面带微笑,司马懿只是点了点头,面色却是平静。

    赵咨入丞相府,献上览表,叶柯随手扔到一边,便问赵咨:“孙权遣你来见我,所为何事?”

    赵咨道:“昔日先王在时,关羽攻克襄阳,水淹樊城,先王便在天子驾前表奏吴侯为骠骑将军,吴侯深感铭内,遂发兵攻荆州,生擒关羽,枭首送到许昌。此吴侯之大义也,今刘备为报弟仇,攻打东吴,故吴侯派遣臣觐见大王,请大王看昔日缘果,发兵攻蜀。”

    叶柯冷笑一声,说道:“昔日赤壁之战,东吴害我八十三万大军,便宜了刘备成为荆州牧;后来关羽攻我樊城,孙权遣吕蒙攻其后,虽然擒获关羽,但荆襄诸郡都归了孙权。

    冤有头债有主,孙权斩杀关羽占据荆襄,刘备自然要打东吴报仇。孤为何要助孙权而攻打川蜀?”

    赵咨答道:“臣闻唇亡则齿寒,大王今日不助吴侯,待日后刘备占据东吴,势力大张,必然北伐中原。”

    叶柯笑道:“你放心,孤不会让刘备尽占吴地。”

    赵咨心中一喜:“大王意欲出兵?”

    叶柯道:“当然,孤会出兵,孤会与汉中王合力,与骠骑将军会猎于吴,以报昔日赤壁之仇!”

    赵咨大声道:“大王,吴侯已北向称臣,刘备却在于表奏天子之中辱骂先王。大王若要背盟而南征,必遭天下人耻笑。”

    叶柯笑道:“没事,等孤把孙权请到许昌居住的时候,天下人便不会再耻笑了!

    真是笑话,刘备欲要攻吴,正是蚌鹤相争渔翁得利之时,此时吴军精锐在荆,孤派遣一上将统帅大军以向皖城,则东吴可灭,吴侯可擒,何故助吴而攻蜀?”

    赵咨曰:“魏王有征伐之兵,吴侯有御备之策,望大王谨记赤壁与濡须之战。”

    叶柯哈哈一笑,道:“好一个使者,倒是惯会口舌之利,你不惧孤,孙权可惧,否则便不会派你而来!”

    赵咨曰:“吴侯麾下带甲百万,江汉为池,何惧之有?”

    叶柯点点头,便道:“既然不惧,那边洗干净了脖子等着!来人,将这个使者砍了首级,命副使送回去,给孙权说,他愿意投降刘备也行,投降孤也行,孤在许昌,已经造好了一间府邸给他了!”

    贾诩连忙在一旁进谏:“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叶柯道:“昔日赤壁之战,周公瑾不是也斩了我军使者吗?这叫来而不往非礼也!”遂将赵咨斩首,将首级付从人持回。

    叶柯召集众将,道:“刘备进攻孙权,正是统一中国大好局势,孤打算亲率二十万雄兵,渡江袭之,则刘备攻其外,我攻其内,旬日之间,孙权必为阶下囚。吴亡则蜀孤矣,众卿有何高见?”

    大夫刘晔道:“大王所言极是,孙权必内外交困,拜伏大王于丹墀。”

    郭嘉道:“孙权此人,能屈能伸,又擅用人,不可小觑。”

    叶柯点头道:“郭公此言无误,既然如此,孤亲率大军,司马懿为督军,太尉与太中大夫一同参掌军机,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中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右将军徐晃大将军出濡须,曹仁围南郡。镇西长史郭淮为雍州刺史,拨兵五万,镇守长安,监控阳平关,防止魏延趁虚袭击。”

    司马懿闻言,心中微微一震,他与曹丕交好,叶柯继位魏王之后,他虽然共掌军机,但是也做好了被打压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叶柯上台后的第一件军国大事,便委派他督军之职,这是莫大的信任。

    但他随即一凛,督军处理军中日常琐事,但又有贾诩、郭嘉两人参掌军机,未尝没有监视自己的目的。

    不过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他是曹丕好友,乃是嫌疑之身。所以当下施礼道:“微臣遵命。”

    众人退去之后,太尉贾诩夜里见叶柯,说道:“大王出征在外,朝中局势万一动荡……”

    他接下来没多说,因为能引起朝中动荡的,恐怕就是那位幽居在府的前世子曹丕了,他当世子多年,势力遍布朝野,便是眼前的贾诩,日前一起商讨事务的司马懿,以及叶柯的岳父辛毗,都是曹丕拉拢到手的朝臣。虽然贾诩司马懿及时转换门庭,并迅速站稳脚跟,但是朝中人心复杂,不得不防。

    叶柯笑了,道:“若是有人跳出来,那最好不过!到时候一口气杀光了,也就没事了!”

    贾诩心中一凛,缓缓点头,房中一片肃宁之色!

第九十四章 投鞭断流

    却说孙权聚集百官,商议御蜀兵之策。忽然副使大哭而进,跪倒禀报道:“魏王曹彰斩杀赵大夫首级,扬言要趁机南征灭吴,以报昔日赤壁之辱。”

    孙权大惊,不自觉间汗流浃背,骇然道:“北有曹彰,西有刘备,这可如何是好?”

    步骘奏曰:“刘备所恨者,乃吕蒙、潘璋、马忠、糜芳、傅士仁、范疆、张达七人,现在东吴。潘璋、马忠乃我吴将,何不擒其余四人,并张飞首级,遣使送还,交与荆州,送归夫人,上表求和,再会前情,共图灭魏,则蜀兵自退矣。蜀兵若退,我等正好全力以抗北方。”

    孙权从其言,遂具沉香木匣,盛贮飞首,绑缚糜芳、傅士仁、范疆、张达,囚于槛车之内,令程秉为使,赍国书,向刘备求和。

    此时刘备统兵,连克强敌,已经攻入南郡,进入亭,阵斩潘璋、马忠等将,气势如虹。

    听闻孙权有求和之意,此时刘备已经被连日的胜利,以及对荆州的渴望,加上关、张二弟的仇恨迷昏了理智,再加上听闻魏王叶柯已经开始统兵南下,趁势灭吴,此时此刻,当然不会停止进攻的步伐,所以回绝道:“朕切齿仇人,乃孙权也。今若与之连和,是负二弟当日之盟矣。今先灭吴,次灭魏。”

    孙权听了消息,心中惊惧无以复加,这时候阙泽推荐陆逊统兵抵挡刘备。

    孙权道:“阙德言推荐陆伯言统军抵挡刘备,北方之兵谁人能为吾挡之?”

    言未尽,一人从班部内应声而出曰:“臣虽不才,愿统一军以当曹军。若曹彰亲渡大江,臣必主擒以献主公;若不渡江,亦杀曹军大半,今曹军不敢正视东吴。”

    孙权视之,乃建武将军徐盛也。大喜曰:“如得卿守江南一带,孤何忧哉!只是曹彰勇力绝伦,有拔山摧寨之力,卿不可小觑。”

    徐盛道:“主公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曹彰再勇,能超项藉吕布?若曹彰轻兵突进,难保不会有垓下、下邳之遇!

    我江东猛士,身受吴侯深恩,历经杀伐,不惧生死,且昔日赤壁、濡须数次交战,皆让北兵寸步难行!

    所以,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手,臣统兵交战,必破曹军。”

    丁奉上前一步道:“建武将军所言极是,臣等随主公与曹操多次交战,水上陆地,无所不克,也从未遇到曹彰出场,须知道江南不是他曹子文撒野的地方!”

    绥远将军张昭乃是江东之望,赤壁之战虽然有投降之心,但此时见了叶柯杀他江东名士赵咨,心中十分恼怒,听到两位将军之言,也忍不住说道:“二位将军所言极是,曹彰小儿,以为学了一点皮毛,就以为天下无敌,殊不知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战场,骁勇于两阵之前?今有建威将军统兵抵挡,定然能生擒曹彰,大破中原!”

    孙权听了大喜,遂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镇都督建业、南徐军马。徐盛谢恩,领命而退;即传令教众官军多置器械,多设旌旗,以为守护江岸之计。

    却说叶柯亲率大军一路南下,驾大船至广陵,前部中军大将军曹真已领兵列于大江之岸。叶柯问道:“对面东吴谁人统帅?”

    曹真道:“前番细作来报,孙权封徐盛为安东将军,总镇都督建业、南徐军马,抵挡我军,此人以敦直、勇气闻。先王出濡须,孙权每选出战者,这个徐盛常在前。”

    叶柯点点头,道:“第一战相遇的不是陆逊,看来孙权没有把孤放在眼里。对了,对岸有多少人马?”

    曹真楞了一下,不明白叶柯为什么这般看重陆逊,他不是一介儒生么。

    随口答道:“隔岸远望,并不见一人,亦无旌旗营寨。”

    叶柯笑道:“此必诡计也。孤自往观其虚实。”

    叶柯乘坐巨舟进入江中,遥望江南,却不见一人。

    此时贾诩、郭嘉、司马懿、刘晔、蒋济等谋臣,曹真、夏侯尚、张等武将,都在其身后,叶柯问道:“且看对岸江南无一兵一卒,诸公有何高见?”

    刘晔答道:“兵法实实虚虚。对方见大军至,怎么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