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是明朝一小神 >

第262部分

我是明朝一小神-第262部分

小说: 我是明朝一小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跟着,脖子,躯干,四肢,也一一的显露了出来。这是一个一丈多高的巨人,杨敬业在寻常人中算是比较高的了,但也只能到这巨人的腰腹之处。

    “这……这是什么!”杨敬业面容惊变,他练了一辈子的武,如今血气收缩凝实,化作了一颗血丹。若是这颗血丹放开,血气充沛的能堪比虎豹。但是,和这巨人一比,他体内的那点血气,就像是婴儿一般脆弱。

    “这是道门力士,是我从外地搞到的。这东西制造起来很麻烦,养护也不简单,我只能打造一口棺材,给他使用了。”方洪走了过来,分出了一丝念头,钻入了力士的脑海之中。

    力士突兀睁开了眼睛,迈开了大步,走到了棺材边上。他单手一拍,那七八百斤重的棺材盖子,就被掀开,在一声沉重的巨响之后,便砸在了地上。

    他一把钻入了棺材之后,横躺了进去。这么巨大的一个棺材,,寻常人放进去四五个都有宽裕,但巨灵进去之后,瞬间就有些拥挤的感觉了。

    方洪伸手一招,池塘之中的水流,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不住的蠕动着,托起那个石棺的盖子,覆盖在了棺材上头,将巨灵给封在了里头。

    力士这种东西,平日里都需要置放在静谧之地,以香火供奉,才能为其积蓄力量,保持活力。他特意的命人打造石棺,便是给巨灵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至于供奉问题,他本身就是神,只需要分出一道神力出来,就足够滋养对方的身体了。

    在巨灵进了棺材之后,方洪将其又放入了池塘之中。毕竟这东西的体块太大了,若是放在外面,太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力。

    “这东西好大的力气。”在石棺进入水底之后,杨敬业才叹了一口气。他苦练了这么久的拳术,却比不得人家的天生气力,想着都有些气馁和沮丧。

    但旋即,他的眼神再次的变得坚定。打架这种东西,可不是凭借速度和力量就有用的。最关键的是战斗的节奏,谁能够掌握节奏,就能将占据操控在手里。他敢保证,若是自己和这怪物对战,或许不能胜,但也不会败。

    ……

    夏去秋来,一转眼,天气就凉了下来。这段时间之内,零零星星的下了一些小雨,尽管不算大,但也让干旱了许久的大地,深深的喘了一口气。

    方洪种植的玉麦,也到了成熟的日子,十数亩的田地里,种植着沉甸甸的玉麦,高大而挺拔,和寻常那只到人大腿间的麦子一比,显得那特立独行。

    这附近的佃农,是一天天的看着这玉麦长起来的,他们从未见过这么稀奇的庄稼,只觉得十分的好奇。一个个也在纳闷着,这东西到底怎么吃啊,根本大棒子似得。

    就在他们整日里瞎捉摸的时候,从那大院子之中,走出了一些下人,他们一个个提着铁锅,抱着柴火,就这么走到了田垄之中。

    见到是大宅子里出来的人,一众佃农都很小心的避远了一点。虽然方少爷很好说话,但这些下人却脸黑的很,一言不合就训斥你,为了不触霉头,自然得走的远一些。

    “少爷说了,如今这玉麦熟了,命我等在这架锅烧火,将这玉麦煮了,与你等食用。”一个老仆,清咳了一声,然后开声说道。

    这老仆说的不情不愿的,玉麦长得如同金玉铸就的一般,看着就十分喜人,味道也好,怎么能给这些泥腿子食用。若不是少爷下了死命令,他们才不出来呢。

    一听有东西吃,这些佃农呼啦啦的就凑了上来。如果是别人说这话,他们或许会怀疑是否会有什么阴谋,但一听是方洪吩咐的,他们也就没了顾虑。

    方洪在他们心中一向是老好人的形象,心善、没有架子,对他们这些人也好。

    铁锅很快就架了起来,水是现成的,直接从一边的沟渠里舀一些上来就好。点火,烧柴,众人也帮着去剥洗玉麦,场面很快就热闹了起来。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水烧开了,玉麦也清洗的差不多了。一根根玉麦被放入了锅中,盖好了盖子,用小火煮了起来。

    “噼啪。”干燥的柴火,热烈的燃烧着。不大一会儿功夫,一股子香甜的味道,就从锅中传了出来。

    这股味道,大家是从来都没有闻过,但是却勾的你肚子里的馋虫都出来了,一个个不住的咽着口水,只觉得有些迫不及待。

    这年头,大家吃不饱肚子,那是常有的事情。再加上本来就干了半天的活,正是最饥饿的时候,如今闻到这个味道,自是耐不住了。

    好不容易,这玉麦才被煮熟了,锅盖一掀开,香味更是扑面而来。“咕咕。”这下子,不止那些个佃农,就是那些个仆人,也觉得肚子中有些饥饿。

    “一个个排好了,每个人只准吃一个,别想着多拿。”为首的那老仆看到场面有些乱哄哄的,便上前一步,呵斥着说道。

第五百四十七章 败家!

    虽然众人有些焦急,但听了老仆的吩咐,还是一个个的排好了队伍。

    “来,这个是你的。”一个新招收的下人,穿着一身灰袍子,用竹抄子兜起来一根玉麦。排在第一位的那佃农,当即小跑着上前,伸手抓住了玉麦。

    “啊,烫烫……”那人抓着玉麦在手,初始还不觉得如何,可没过几个呼吸,就觉得手掌里的玉麦烫的你根本就抓不住。他下意识的就要松开手,但又很舍不得,只得在两只手之间,交替的抛动着,以减轻痛感。

    这个行为,只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这也给了旁人一个提醒,一会儿可不能拿手直接拿,得用衣服兜着一点。

    因为排好了队伍,所以这玉麦派发起来也是极快的,日头刚刚下去一点,基本上每个人都已经分到了一根。有多余的,就被众多的下人给分着吃了。

    许多人看着长得如此精致的玉麦,有些不敢下口,乖乖,这东西应该是达官贵人餐桌上的美食啊,他们这等糙人,何曾吃过这等东西。

    一个人咽了一下口水,然后一口就咬了下去。嗯,甜、香、软糯,总而言之,味道特别好。这除了有玉麦确实很好吃之外,他们自己肚中饥饿,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他们为了吃这个,可是等了好久了。如今玉麦入口,这份满足感真是别提了。

    其他人也是吃的狼吞虎咽,这东西味道特别香甜,比他们以往吃过的任何东西都好吃。有些人吃的飞快,等到吃完之后,才一拍脑袋,竟然忘了给自家娃儿留半根。自己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如此的贪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东西味道真不错,也饱人,吃了一根下肚子,就觉得不怎么饿了。

    看着这些泥腿子啃着玉麦的样子,为首的那老仆心中只觉得滴血,少爷把玉麦送与这些人吃也就算了,怎么还答应把种子也要送给他们呢?

    玉麦这种东西,本就应该少量种植,然后专门供给给那些大户人家,甚至皇宫里头享用,而不是给这些泥腿子吃。这些泥腿子,吃些糙米高粱就能养活,何必给他们吃些好的。

    有时间,得去找二老爷甚至老太爷商量一下,可不能让少爷再这么胡来了,简直就是在败家啊。

    但是,不论他心里怎么打算的,方洪的命令还是得实施的。于是,那老仆又命人拎了一些袋子出来,有气无力的宣布,说是方洪少爷把这玉麦的种子,送给众人,谁若是要的,可以拿回去种植。

    一听这话,大家哪里还有犹豫的,当然是选择要种子啊。他们都帮方洪种植过玉麦,对于种植的流程已经很熟悉了。玉麦这种粮食,也不怎么挑地方,就算是找一处荒地种下去,也能存活。

    良田个人的家里没有,但是荒地那还不多的是,就算家门口也能种啊。一个个立刻就欢欣鼓舞的上前,领了种子之后,还纷纷的对那老仆说了几声感谢。这个场面,只让老仆的心里更觉得堵得慌。

    败家啊,真是败家!

    不论这老仆在心中如何的嘀咕,反正方洪是一点儿都不知道的。因为早在三天之前,他便神魂出游,前往江西的方向而去了。

    根据《天命书》的记载,明年的时候,宁王就会在江西起兵。按照原本事情发展的,天命司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帮助宁王,以保证《天命书》上记载的东西顺利发生。

    但是,方洪前几天才刚刚回了天命司的驻地,鬼知道那帮人会不会继续去干这件事了。为了保险起见,方洪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出马,一定要保证宁王出来起兵造反。

    当然,他只保证造反,至于能不能成功,那就另算了。

    “咕嘟嘟。”在南昌附近的一条大河之上,一只巨大的石棺,在水底急速的前行着,幸好此地水很深,大家看不到水底的场景,不然肯定得吓一跳。

    “在进城之前,还是得找一具肉身啊。”方洪如今为了保险,不被兴王发现端倪,一直都小心的隐藏自己的真身,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许兄,这一次乡试,你可有把握?”一艘数丈长的小船,沿着河道,一路顺流而下,几个书生,站立在船头,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这话。

    “乡试艰难,参加之人尽皆是各府县的厉害人物,哪里敢言说把握。”回答之人,是一个身体瘦弱的青年,面上有些苦色,叹息着说道。

    “许兄学业向来是最好的,连许兄都没有把握,我等更加汗颜了。”其余几个书生也觉得心头沉重,乡试一关,不知道拦住了多少人的道路。天下之间,秀才很多,都不值钱了,唯有过了乡试,考上举人,地位才能有一个质的提高。

    这天下,向来都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因为按照录取的比例来说,考上进士的人还要更多一点,由此可见乡试的残酷。

    “若是我等生于北地就好了,北榜的难度,可比我们这要小很多啊。”那姓许的青年看着远处隐约能看到的南昌城,口中的语气略微有些发酸。

    “是极是极,若是我等生于北地,那就轻松了,想要考上举人不难。似许兄这等才学的,就是考一个解元也简单。”一听到这话,众人的心中,不由的涌起了一丝不痛快。

    大明朝的考试,是分为南北榜的,南方考生和北方考生的题目并不相同,南方的要难一点,而北方的则相对比较简单,许多在南方觉得没有把握的人,都会拼了命的想要弄一个北方的户籍,好到北方去考试。反正,不管你水平如何,南北的学子考上了之后,地位还是相同的。

    若是能到了北方去,那肯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大家压力也不会这么大了。当然,这也是他们暗地发发牢骚而已。他们的家庭,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可以给他们更换户籍。而且此事风险极大,万一给爆出来,说不定会按照作弊处理,那可就玩大发了。

第五百四十八章 当年故人

    “若是每这什劳子的南北榜,那该多好啊,我等机会将大大增加啊。”谈到了这个话题,大家也议论了开来,越说心中就越是来气。若是没了南北榜,大家统一考试,那他们考上的几率会增加许多。如今这种情况,让他们总觉得,是北人占了他们的位置。

    自宋之后,各地的人才大抵有一个特点,北方的多出将才,而南方则多处相才。因为北人厚重,南人机灵,所有南人读起书来,会更有优势。在明初的时候,爆了一个南北榜案,录取的五十一个人,全是南方的,引的北方学子不服,最终闹出了极大的动静,朱元璋为此也杀了不少人。

    好不容易处理了此事之后,老朱也意识到了此事的敏感性,索性,便来了一个南北榜,南人考南人的试卷,北人考北人的卷子,大家按照比例录取,算是皆大欢喜了。

    这江西一地,算是南榜的范围,而且,江西地方灵秀,学风极盛,各地出现的才子多不胜数。导致考试的压力极大,大家参加乡试,当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许多人来说,难度可能还在会试之上。

    “好了,此事乃是太祖立下的规矩,我等不可妄议。”那许姓的书生,听到自己的同伴说的有些犯忌讳了,赶紧提醒着说道。

    “我等读书之人,本就该直言敢谏,许兄这胆子,未免太小了。”一人哈哈一笑,老朱一辈子留下了许多的规矩和命令,甚至还命人写了一本《大诰》,希望子孙后代都按照他的规矩治理国家就好了。只是到了越往后,他的那些子孙就越不把他的话当回事了,连带着许多普通的百姓都习以为常了。

    这也是大势所趋,朱元璋那时的状况和现在又不一样,若是一味的套用,那还不乱死了。

    此处说话的声音,不住地传到了方洪的耳中,他正想找找一具躯体呢,这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