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回北魏 >

第51部分

重回北魏-第51部分

小说: 重回北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这些疑问,拓跋慎上前与李彪等人叙礼之后,问了一句:“如何不见于忠将军?”

    “于侍郎一早就去了羽林军营亲自挑选此次南行征调的三百骑兵去了。说来也是托殿下福,下官多次使南,不过官传而已,加上一些同行商队也不到三百人,此次却能得三百军士护送,可谓安全无虞了。”

    皇帝发令征调三百骑兵的事他也知道,其实,那些随行的商队本身就会带上不少保护人手,只不过对这些人,皇帝不可能放心,不仅仅是其中可能有歹人,也是对这些业余人士的不信任,所以才让于忠亲率三百精锐同往。

    三百人要上战场当然是杯水车薪,所起的作用只能说聊胜于无,但是在国家稳定和平的前提下,三百骑兵作为保护性卫队足够了。

    “这三百人也不少,所需军资粮秣如何筹办?”

    “尚书省已经发传沿途郡县,各郡县会为使团准备粮秣,再调发一百五十人在本郡县内随性服役。三百人所需于一县来说也不多,不过最多不过三五日时刻。服役之人,省令准许他们今岁以他役相抵免征。说起来,这于他们算是得了好处的。殿下不要多想。”

    这也算额外征发徭役了吧!现在可是农时啊!看来皇帝为了他这个儿子,这次发行了算得上是有扰民之嫌的命令,真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了。

第85章 启行() 
午时正时,皇帝带着几个叔王一起来到端门前。端门属于皇城门,和止车门之间就是各中央官署所在地,因为不想扰乱诸省部曹的公务,所以皇帝来之前就派人下了专旨,命令各省部官员不需到端门前朝拜。

    拓跋慎等人排好班次,拓跋慎居中,李彪蒋少游各在左右。因为出使所赐的使者符节太高,因此拓跋慎让李彪持着。于忠,郑道昭,刘文远等人在后,依次上前拜道:“陛下万岁!”

    等拓跋慎等人起身后,皇帝进前,说道:“诸卿今日远行,朕亲来此为诸卿饯行。贺卿等不辱使命,载誉而归!”

    “谢陛下贺!”

    张瑁示左右随从三人以盘盛觞上前,送到拓跋慎三人面前。张瑁亲自奉酒觞于皇帝前。

    皇帝想端起酒觞后,直视着拓跋慎三人拓跋慎道:“诸卿满饮此觞,待功成还京,朕当为诸卿设宴庆功。”然后轻轻碰了一下酒水,重新放回盘中,他现在还在持丧,不能饮酒,是以沾上一点就行了。

    拓跋慎等见皇帝先示饮了之后,才将酒觞上举,齐声道:“谢陛下赐酒!”,满饮之后才放回酒觞。再次行稽首礼,皇帝则微拱还礼。

    拓跋慎本来以为他的酒觞里面的也是酒,碰到之后才知道只是清水而已。

    张瑁见饯行礼毕,大声唱道:“诸官贺毕,返驾!”

    拓跋慎等人等皇帝的车驾走进端门以后百余步,才陆续起身,却看见内行者巨鹏手持节杖在侧,并没有随驾回去。

    巨鹏见拓跋慎起身之后,才上前躬拜道:“殿下,陛下赐下玺书一道并此符节,殿下沿途若有所需,可以玺书并此符节,征调州郡驻兵。陛下使下官传意,兵者,国之根本,无故不可轻动。望殿下执此书节,慎之又慎。”

    拓跋慎没想到皇帝最后又给他加了一层保障,予了他调动州郡驻兵的权力,虽然还是警告他不能妄动兵马,不过总算给了权力,路上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就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拓跋慎双手接过玺书,符节,谢道:“还请巨君代我拜谢父皇陛下。”

    “还有一事,今日南部尚书李公,秘书监郑公见参,请在城南传驿为殿下饯行,现今下值时刻不到,还请殿下在传驿稍等片刻。”

    拓跋慎听完愕然,没想到竟然会有人给他饯行,他现在可不是什么官场人士,在宫外认识他的人也没几个,要说饯行也一时间没法通消息,没想到竟然会有人会给他饯行,而且还是当朝大红人李冲,李冲虽然现在只是南部尚书,不是尚书仆射这种执掌尚书省实务的一哥,但是对于他以后是否能执掌尚书省,平城官场之中可是没几个人会怀疑。

    郑羲也就算了,可是李冲为什么会来为他送行,就算郑李是姻亲,可是李家的姻亲多了,年初被外放刺史的原都曹尚书王袭还是他的姻亲呢,他当时也只是派了诸子去送行,怎么今天会亲自来送他?而且这种事在官场有心人看来,是很受人猜疑的,李冲素来谨慎小心,怎么会做这种容易让人误解的事?

    。。。。。。。

    因为这次是长途跋涉,辗转数千里,所以不能用那些在城里用的,既花里胡哨,又不耐久用的车,匠作监曹为此特别打造了这辆新车,在外面看比一般的车宽了很多,内部空间很大,看起来像个车上的房子。这辆车不同于一般车的就是它的车门是向后开的,车门前又有车沿伸展,树以围栏以利于在此观景,宽大的车门处悬以黄色纱帐,车内三面都有皮革为面,里面填以丝絮为坐垫的座位,还有一个小书案,后面还有一个小隔间可以做休息用。

    这辆车的车轮是用铁皮包裹,外面再用蒲草编织的草甸和几层牛皮包扎绑实以减震,再以铁木作为车辕,而且四面车壁既可封闭防雨,也可拆掉木板通风。因为时间不够的关系,车内并没有上漆,只在外壁和车顶设了一些装饰,四角悬以铜铃,外壁涂画着云龙纹。因为比一般的车辆更重,所配的马匹就有六匹。

    驾车的御者也有两人,都是常年老手,都为宫中内乘曹所捡配,拓跋慎特意叫陆光去问过,一个是赵郡人,叫明昭,一个是涿郡人,叫刘瑜,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刘靖的后人。

    陆光和刘腾通过登车梯上了车沿,各拉开纱帐,拓跋慎手持征调符节和出使符节并玺书登上车,进去之后看了看车内四周,他的衣物随身换用的已经放在里面,一些要看的书籍和各色果品也都放置在书案上。将符节靠着车壁,玺书放在书案上,又叫陆光将左右车窗的纱帘,只留下珠帘遮一遮阳光。本来车窗开的就很大,再收起纱帘后,车内的采光度更佳。

    拓跋慎出了车厢,站在车门沿上,手扶着低矮的围栏,看着远处高壮威武的端门和门楼,发现上面有不少人在观望,仔细看看,发现原来是冯清和曹贵人,高贵人等人。

    “殿下,众人都已登车,是否可以启行了?”刘腾前来报道

    拓跋慎没有理会他,下了车后,面向端门,稽首三次后站起来,道:“时日不早了,可以启行,你去通知于将军吧?”

    又向端门长揖之后,才重新回到车内。

    。。。。。。。

    于忠得了拓跋慎的话,手拉马缰,脚踏马镫,翻身上马,解下马鞭,命令亲兵道:“于麟,你马上去城南通报于桢,让他立刻整装待发,辎重营先发至桑干郡,待桑干役夫接手后再回京。另外,你亲自带二十骑前行去城南十里传驿,让驿官尽其所能,备下酒食,殿下要在传驿宴客。不要误了时辰。”

    “是!”亲兵上马挥鞭而去。

    皇帝委派用来保护拓跋慎的三百骑兵是于忠一早天色微亮,城门大开以后去军营中亲自挑选的,他的父亲于烈现在担任殿中尚书,领御前殿内兵,职责就是保护皇帝,以前还担任过左卫将军。于忠和他父亲于烈此前都是在京城驻军军营中任职迁转,对诸营的情况也相对清楚。这次于忠得到皇帝重用,于烈也颇为重视,亲自手书给军营旧将,又发了调兵公函,派于忠亲自去挑选精锐骑兵。

第86章 有女同车() 
拓跋慎的车队右于忠并亲兵左右护卫,虽然人数不到十人,又都在拓跋慎的坐车左右,但是此时身在平城内,倒也不虞有什么凶险,更何况又是官家的车队。

    前后数百步长的车队一路沿着正道畅行向南门去,拓跋慎坐在车中,听着新车行路时车轴发出的摩擦声,隔着纱帐看着两边的街景发呆。

    此时,由于忠说统领的二百余骑兵已经全副武装,跨坐马背整装待发,由三名队主分领的骑兵正在城门前左右两侧等候于忠,一些本要进出城的车辆和百姓被这些军士的气势所摄,远远站在一边观看讨论指指点点,想知道这些军士为什么枯坐马上,这里是京城,他们也不怕这些军士会动粗。

    距离军士们不远处有一群看起来十七八岁,身穿胡服裤褶,头上披散着满头小辫子,骑在马上,腰中悬挂着长弓,背后背着箭囊的少年,看着城门下的车士指指点点,眼中颇有傲然之色。看这些人的气势就知道是世代将领家庭出身,他们因为从小就与家中长辈生活,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些军士并没有什么敬畏之感,反倒有些玩味之色。

    “穆兄,你这知道这些骑军是何人所部?”位于众少年中间的少年郎对着左侧的少年问道

    “知道,是左中郎将贺真所部。”

    “你怎么知道的?”

    “贺真是昌国子于尚书旧将。尉兄久在盛乐,不知罢了。”

    这个被称之为“尉兄”的闻言嗤笑了一下,他虽然两年都在盛乐,但是对穆家和于家不大和还是知道的,穆家是代北八大家第一,于家只是八贵中流,穆家现在有穆泰爵封冯翊公,穆亮爵封赵郡王,而于烈不过是个昌国子,说起来根本不是一个官级。只不过两年前于烈升任殿中尚书,这个职位穆泰和穆亮都担任过,是个很重要的职位,向来被视为征镇大将军或者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的有力竞争者。于烈担任殿中尚书,自然也会挑战到穆氏在军中的发展,尤其是,面前这个又是穆家长房穆泰的幼子,自然对于家有敌意了。

    想到这里,正准备再刺穆少郎君几句,却看到于烈次子于忠骑着马和亲兵卫护一辆颇为豪华的重车走了出来。

    穆家少年君穆苴看着于忠后面的六马马车说道:“看来这是二皇子的车驾了。”

    “怎么!莫非你也识得二皇子?”

    “哼!”穆苴一个庶子,哪有机会认识皇子,姓尉的这是故意讽刺他身份低微。若是照他的脾气,非要当场斗上一场不可,只是这姓尉的家中曾祖尉元可是当朝尚书令,爵封淮阳王,非等闲之家,便是他也要忍下来这口气。不过,打斗一场不行,却可以去猎场上拼个高低,羞辱他一番。

    “我等今日聚在此处,本是要去行猎,这热闹也看过了,不如你我二人即刻就去城南比试一番,所获猎物多者为胜,如何?”

    “我久在旧都,两年之中,行猎不下七十,有何不敢,你莫要输不起才好。”尉家郎君尉曜轻蔑说道,说完后瞄了穆苴一眼,勒转马头,轻鞭马腹,向着城南跑去。

    穆苴看着尉曜的背影,怒哼一声,摸了摸长弓,也挥鞭跟了上去。后面的少年郎们面面相觑,旋即也赶紧跟上,不管谁赢谁输,总有场好戏看。

    。。。。。。。。

    于忠看着一群权贵子弟呼啸而去,看了一下,倒是认出了为首的两人,不过按年龄说他可是算是长辈了,自然不会对几个少年郎多注意什么。是以鞭马走到队列前,招呼三个对主道:“此处人多,不必就留,你们三人各带百人,一队在前,两队在侧护卫。”说完打马回到拓跋慎的车前又回复了一遍自己的安排,拓跋慎植自无不可,道:“一切全凭于卿所为。”

    于忠得了答复,手举马鞭凌空击响喝道:“出发!”

    。。。。。。。

    城南的十里传驿不同于一般的驿站。历朝驿站制度由来已久,两汉的时候,致仕的官员可以通过朝廷官传返乡,而自从汉末丧乱以来,驿站废弛,十六国时期或停或废,也就前秦苻坚在关中大搞基建,算是在关中恢复了驿站,不过后来在统一河北之后,并没能贯彻下来。魏晋以来,由于官传的丧失,民间渐渐兴起了客舍,就是后世民间客栈的前身,客舍在唐朝时期就很盛行了,唐诗之中经常会出现“客舍”的记载。不过此时客舍还处于发展期,限于规模,它暂时还无法取代官传的作用,因为客舍在很多地方尚无法普及,所以本朝依然主要靠官传驿站来给致仕,迁转的官员,来往的使者提供服务,一些权贵子弟也能用钱财得到官传服务。而现在拓跋慎要去的十里传驿比其他驿站更加完备,这是因为靠近平城的关系,需要接待的官员和信使堪称不绝于路,所以建筑规模不仅大,而且各种食材也更全面。在城外来说,正好是设宴款待客人的好去处。

    此时在通往城南驿站路途中的一座小高坡上,郑娘子正站在高坡上向着正北密林中的官道上观看,旁边站着阿灵等四个侍女,自从去岁得了赐婚诏以后,父亲郑懿就给她添了四个侍女跟随,还有一个专门督导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