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艇和小艇连同艇上人员被弄翻了呢?”这段话充分说明,巴顿部队不久前在这里的登陆战役打得是多么艰难。
巴顿虽没有资格参加会议,但他有机会和与会的大人物交谈和共餐。罗斯福和马歇尔对他都十分真诚友好,他们称赞巴顿的部队英勇善战,军纪严明,并对他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而巴顿则乘帆向他们表达了参战的愿望。会后,根据会议精神,盟军司令部做出决定:征服突尼斯之后,美英军队将联合进攻西西里,双方各出一半兵力。美军方决定,由巴顿指挥参战的美军部队。
巴顿终于如愿以偿了。他即将走出这庸俗透顶的生活圈子,奔向广阔的欧洲战场,去一展宏图。他异常兴奋,暗下决心,要步古代雅典人、迦太基人、罗马人和拜占庭人的后尘,踏着伟大统帅尼西亚斯、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的战斗足迹前进,取得永垂青史的功勋和荣誉。当然,他也十分了解他面前的困难,但他坚信。“我将吉星高照,谁也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然而,就在巴顿陶醉于能够参战的喜悦中时,突尼斯战场传来了坏消息:弗雷登道尔的第2 军遭到了隆美尔统率的德意军队的沉重打击,损失惨重。埃尔温·隆美尔,生于1891 年,职业军人出身。自始至终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立下战功,荣获过普鲁士军队的最高勋章。战后曾担任希特勒私人卫队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亲自参加并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入侵西欧,转战北非,为纳粹德国立下汗马功劳。从单纯的军事角度来看,隆美尔是一位才能非凡的世界名将。他对战斗具有特殊的敏感,骁勇顽强,足智多谋,胜利时适可而止,逆境中韧劲十足,战术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常常令敌手感到捉摸不定而不得不小心翼翼。他的战术风格在北非的沙漠之战中得以充分体现,因此享有“沙漠之狐”的盛誉。
隆美尔早已揣摩到了盟军的战略意图,于是抓住了盟军在突尼斯立足未稳的时机,发动了“卡塞林山口战役”,连续向美法部队发动了两次突击,想一举把他们赶出突尼斯。第一次突击发生在1943 年1 月30 日,作战地点在法伊德;第二次发生于2 月14 日,主要是进攻卡塞林山口。这次战役使美法军队严重受挫,隆美尔将他们从东多塞尔山口赶到西多塞尔山口,沉重打击了奥兰德·沃德的第1 装甲师,并企图将美法军队驱逐出突尼斯。此后。隆美尔继续扩大战果,在斯比塔山口等地再创盟军。
在此次战役中,仅美军就伤亡3000 多人,被俘3700 人,损失坦克200辆,巴顿的女婿约翰·沃特斯也成了德军的俘虏。这是美军在北非战场遭到的第一次惨战,它震惊了整个世界,舆论为之哗然,也使许多人对美军的作战能力公开表示怀疑。为此,盟军地面部队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视察了前线,他认为,美军的战斗素质很差,难以胜任大规模的战斗。他向艾森豪威尔建议,派出美军最优秀的军官,取代弗雷登道尔将军。
3 月4 日,外出指挥演习的巴顿突然接到一份急电,艾森豪威尔命令他立即到阿尔及尔报到。对于巴顿来说,这又是一个天赐良机。但他能否完成整顿第2 军,抵抗隆美尔的艰巨任务呢?人们拭目以待。
正是:轻歌曼舞何时休,几人欢乐几人愁?艾克千里传将令,莫使猛虎宠中囚。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十四章 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群情奋,数万铁骑踏敌阵;
北非大地得解放,偏师借重小巴顿。
话说美军在卡塞林山口战役中惨遭失败,一时间,要求撤换第2 军军长弗雷登道尔的呼声四起,使心肠柔软的艾森豪威尔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于是,他亲自飞往特贝萨,实地了解情况,广泛征询意见,最后他得出结论:情况相当糟糕,撤换弗雷登道尔己是势在必行。于是,他立即电告他的参谋长史密斯将军通告巴顿待命。1943 年3 月5 日,巴顿将进攻西西里计划的任务交给副手杰弗里·凯斯将军,带着他的参谋长休·加菲将军和情报处长奥斯卡·科克上校匆匆飞往阿尔及尔。
当天下午,巴顿等人乘坐的飞机在阿尔及尔附近的迈松·布兰奇机场着陆。碰巧,艾森豪威尔也刚从特贝萨飞回阿尔及尔,而史密斯少将和布彻海军中校则到机场迎接艾森豪威尔,于是他们立即在机场开了一个会,向巴顿交待任务。
根据艾森豪威尔的指示,巴顿应立即走马上任,接管第2 军。他必须竭尽全力恢复美军的士气和纪律,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和作战能力。他必须以他的实际表现证明,第2 军的官兵们有能力对付轴心国“非洲军团”的老兵,丝毫也不比英军逊色。要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巴顿心里十分清楚,这意味着他要重新训练、装备和组织这支新败之旅,并使他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恢复勇气和自尊。但巴顿并没有对此感到有多大压力,使他颇感不快的是,艾森豪威尔严厉地要求他与英军通力合作,并接受英国亚历山大将军的第18集团军群的指挥,按他制定的作战方案行事。巴顿想到,这一方面需要自己竭力自我克制,以免由于自己的火爆脾气而影响两军的关系;另一方面还要甘心充当配角,因为按照亚历山大的计划,第2 军只能对蒙哥马利第8 集团军的行动起辅助作用,这使巴顿感到忿忿不平,尽管蒙哥马利在北非己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但巴顿并不认为他有多么高明。
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的战术意识和胆略给以高度评价,表示要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要求巴顿对那些不称职的军官要“毫不留情地撤换”。同时他还十分关心巴顿的安全,告诫巴顿千万不能逞匹夫之勇,他说:“我要你担当的是一位军长,而不是一个死人。”
当天下午4 时30 分,巴顿来到伊斯坦布尔第18 集团军群司令部报到,并马上会见了司令官亚历山大,两人进行了彻夜长谈。亚历山大向巴顿详细介绍了他的任务:大约两个星期后,蒙哥马利的部队向隆美尔的马雷斯防线发动进攻,届时,巴顿部队的任务是支援蒙哥马利穿越加贝斯平原的行动,因此他要尽可能多地牵制轴心国的部队。为了避免重蹈卡塞林山口战役的覆辙,也是由于亚历山大仍对美军的作战能力持怀疑态度,他对巴顿部队的行动做了周密部署:从西多塞尔推进到东多塞尔,夺取通向加贝斯道路上的咽喉加夫萨,占领梅克纳西。一言以蔽之,巴顿的任务仅仅是威胁海岸平原上轴心国部队的侧翼,推进到多塞尔为止。
虽然只能充当配角,但一听到要与德国人交战,巴顿仍然激动不已。每当提到“德国鬼子”,他总是显得咄咄逼人,怒不可遏,甚至声泪俱下地痛骂一通。亚历山大喜欢巴顿的性格,但仍坦率地谈了对美国第2 军的印象,他对美军的“身心软弱、缺乏训练”感到失望,希望巴顿的到来能够彻底转变这一局面。这次会见是令人愉快的。
3 月6 日,巴顿赶到设在库伊夫山的第2 军司令部。此时,梅德宁战役正在东南约100 英里处激烈进行。隆美尔的第10、第15 和第21 装甲师连续四次向蒙哥马利的第8 集团军发动猛攻,但遭到了英军的迎头痛击。日落前,德军损失了52 辆坦克和大量人员装备,无功而返。此次失利使隆美尔认识到:对于轴心国部队来说,留在非洲“等于自寻死路”,但他的上司(包括希特勒在内)却坚决反对撤离非洲。失望之余,隆美尔于3 月9 日把军队交给副手呵尼姆将军指挥,自己返回欧洲治病去了。
听到隆美尔离去的消息,许多人都感到松了一口气。而巴顿却有些心灰意冷,认为这是他个人的一个“重大挫折”。巴顿一直把隆美尔视为自己在北非的最大对手,认为只有战胜他,才能奠定自己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从而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他曾对一位朋友说:“我花了多年时间磨练自己,准备对付这个家伙,对他的书我不知读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个战役,自认为对他了如指掌。我的平生愿望就是能够与他捉对厮杀。”隆美尔的病退使他的这一梦想破灭了,也使他对这场战役的兴趣大大减弱。
巴顿是3 月6 日正式接管第之军的,而亚历山大把军事进攻的日期定在3 月17 日,也就是说,他只有11 天的时间整顿军队,进行战斗准备。当务之急是使萎靡不振的军队恢复士气,提高战斗力。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根据自己长期的治军经验,巴顿认为,一支纪律松懈、军容不整的军队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因此,他决心从整顿军纪入手,采取“不民主和非美国的方式”,对这群“乌合之众”进行严厉整顿。
他首先从严格作息时间抓起,并以身作则。到任后的第二天早上7 点钟,巴顿按作息规定准时到食堂就餐,发现只有他的参谋长加菲来了。他当即命令厨师马上开饭,1 小时后停业。并发布命令:“从明天起,全体人员准时吃饭,半小时之内完毕。”由于巴顿抓住了吃早饭这一环节,从而杜绝了军人上班迟到的现象。
接着,巴顿发布了强制性的着装令,规定:凡在战区,每个军人都必须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后勤人员亦不例外。这项命令还适用于战区的医务人员和兵器修理工。对于违反此命令者规定了罚款数额:军官50 美元,士兵25 美元。巴顿半开玩笑他说:“当你要动一个人腰包的时候,他的反应最快。”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人不以为然,不断出现违纪现象。听到这一情况后,巴顿亲自带人四处巡视,把不执行命令的人强制集中起来,进行训斥,后语不免十分粗鲁:“各位听着,我决不会容忍任何一个不执行命令的免崽子。现在给你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要么罚款25 元,要么送交军事法庭,并记入档案。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这些倒霉的士兵只好乖乖认罚。
尽管巴顿的这种作法招致许多人的反感和咒骂,但它的的确确震动了第2 军,一扫过去那种松松垮垮的拖沓作风,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对此布莱德雷写道:“卡塞林战役以前舒舒服服的日子结束了,一个艰苦的新阶段已经开始……尽管改革没有使巴顿赢得众望,但却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不可置疑的印象:第2 军的老板是巴顿。”
巴顿继续以他特有的方式激励他的部队。他乘着吉普车像旋风一样走遍了所有的辖区,老远就按响喇叭,显示自己的到来。他到处大哄大嚷,唾沫横飞地发表鼓动人心的演讲,向部队灌输“仇视德国鬼子的情绪”,其中夹杂着一些不三不四的脏话和下流用语。他跑遍了4 个师的每一个营,督促军官,鞭策士兵,顺便还要检查执行军容风纪的情况。他的检查极为彻底,甚至连厕所也不放过,因为上厕所的人最容易忘戴钢盔。他鼓励官兵们要有攻击精神,像狮子一样残酷无情地打击敌人。号召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冲杀,但不是为之死亡”。虽然官兵们对巴顿这种稀奇古怪的作法一时还难以理解,但他的“高压电休克疗法”确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们与过去判若两人。
巴顿天生具有进攻精神,他最喜欢的一句军事用语是:“最坚固的铁甲和最稳固的防守是不断地进攻。”因此,他对挖堑壕掩体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胆小鬼的隐蔽所和坟墓”。为此,他在特 里·艾伦师长的辖区里还干过一件蠢事,被传为笑柄。巴顿在视察艾伦部队时发现,该部队为了防空需要挖了许多狭长的堑壕,因此他对艾伦十分轻蔑,一边大步走着,一边阴阳怪气地大喊:“特里,哪一个掩体是你的?”当特里·艾伦把他的掩体指给他看时,巴顿走过去,掀开门帘就往里撒尿,同时还蛮横地嘲弄艾伦:“你现在去享用它吧。”巴顿的这一兵痞举动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愕。然而,巴顿必须残酷无情。因为,时间不允许他动半点恻隐之心。只有采取非常规的、铁面无私的方式,才能将这群“乌合之众”锤炼成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他的目的达到了。他已经把自己的战斗精神输入了这支部队,以自己的尚武精神激励了全体官兵。虽然有人恨他,但是官兵都很尊重他,并开始去仿效他,部队有了铁一样的纪律和秩序,士兵们恢复了自信和勇气。与此同时,他所要求的装备和物资也全部准时送到了,并很快分发到各个部队。巴顿欣喜地看到,在短短的几天内,第2 军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了,将士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涨,军纪严明。他们已被陶冶成了真正的军人,进入了他所说的“战斗竞技状态”。
1943 年3 月12 日是巴顿值得纪念的一天,他被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