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

第37部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第37部分

小说: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这名妇女叫弗罗伦丝·查德威克。在此之前,她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全身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着。
  15个小时之后,她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离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几十分钟后——从她出发算起是15个小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几个小时,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能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事实上,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查德威克一生中就只有这么一次没有坚持到底。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
  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本人,在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夺得了世界冠军,震惊了所有的人。记者采访时,他只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很多人不解。直到10年后他才在自传中解开谜底,原来,他事先把40多公里的赛程分解成了若干段,并且找好标志,比如第一个标志是棵大树,第二个是个红房子……开始后每一段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来跑,在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到达之后,冲向下一个目标。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在慎重地做出一个决定后,我们需要的是要有一种勇往直前、不断拼搏的精神,而不是瞻前顾后、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态度。而对于目标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它源于对自己目标的确定,对自己缺点的了解和说服别人可能得到的一切帮助。当你确立了一个遥远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的时候,这时的你已经具有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但同时,若心中的目标很小,则收获的希望也很小;若心中的目标很大,则收获的希望会更大,成功属于胸怀大志的人。只要有信心,只要不断进取,即使表面看来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变得轻而易举。反之,你面临的只有失败。
  我国东汉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充,少年丧父,家里很穷,但他立志要学有所成。首先,他通过优异成绩获得乡里保送,进入了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太学,利用太学里的藏书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其次,当太学里的书不能满足他而自己又无钱购买时,便把市上的书铺当书房,整天在里面读书,通过帮人家干零活儿来换取免费读书的资格。就这样,他几乎读遍了洛阳城的所有书铺。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并写出了至今仍有重要价值的《论衡》。
  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谈迁,29岁开始编写《国榷》。由于家境贫困,买不起参考书,他就忍辱到处求人,有时为了搜集一点资料,要带着铺盖和食物跑一百多里路。经过27年艰苦努力,《国榷》初稿写成了,先后修改6次,长达500多万字。不幸的是,初稿尚未出版却被盗了。这一沉重打击,令他肝胆欲裂,痛哭不已。然而却没有动摇他著书的雄心壮志。他擦干了眼泪,又从头写起。他不顾年老多病,东奔西走,历时八九载,终于在65岁时,写成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
  这就是目标的力量,他可以让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变成一个人人敬仰的大富翁。目标会使我们兴奋,目标会使我们发奋,因为走向目标便是走向成功,达到目标便是获得成功!成功是人的高级需要,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成功对人有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呢?那么,列一个人生目标的清单吧,还犹豫什么呢?你的一生就从这个决定开始。它指引你始终如一地沿着一个方向,它激发出你非凡的智慧之火,它使你眼界开阔心胸宽广,它使你更珍惜现实,平凡的日子里也充满梦想……
11.淡泊——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
  人生如花草树那样枯荣无常,生命如流星那样短暂,岁月如刀剑那样地无情。风霜雨雪天经地义,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自己道路自己走,自己日子自己过,自己的生命要自己来珍重。每一个生命都不一样,都是一个奇迹。每一天也都不同,都是一个开始。生命不可能选择,但生命的方式却是可以选择的。唯选淡泊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淡泊是一种志向,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百态,迥然不同:或浓墨重彩,大起大落,轰轰烈烈;或耕读人生,清风细雨,夕阳远山。激昂是人生,散淡也是人生。淡泊可寄情山水,也可寓意花鸟虫鱼。同是飘摇细雨,同是明月繁星,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这是一种心境的不同啊。俯仰之间,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淡泊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种对自然万物的认同,是一种天人合一之后的物我两忘。
  淡泊,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超脱,是一种人生境界。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深刻地表现了豁达与超脱——不为眼前功名利禄而劳神,宁静从容,以静养心,才能渐进人生更深远的境界。
  陆游的《一壶歌》,体现了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之语——“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作为智者,当他看懂人生的盛衰成败之后,自然对得失就不太放在心中了。这大概就是陆放翁的淡泊情怀吧!
  淡泊,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一种屡经世事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一种大彻大悟的宁静心态。真正淡泊的人,才会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坦诚地面对人生、面对感情。真正学会淡泊的人才会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而永远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
  其实感情,又何尝不是如此?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感情,就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和不顺,仿佛,爱神就跟自己作对,上帝就爱跟你开个“玩笑”,最后,自己遍体鳞伤,行尸走肉。既然分手以成事实,那就没有谁对谁错之异了,那你就学着淡泊,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才会坦诚地面对人生、面对感情。真正学会淡泊的人才会做到“任天空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学会淡泊、从容,还给他还给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
  纵览人生,我们不难发现,淡泊犹如一颗耐嚼的橄榄,品味越久,感悟便越多,意味也越悠长。因为淡泊渗透于人生的点滴之中,淡泊是萦绕在人们心灵深处那余音袅袅的古韵诗情。
  淡泊是善于把握人生的勇者和智者,在沧海桑田变幻过程中领悟的游刃人生的禅机。元末明初的道士刘伯温,在他帮助朱元璋夺取明朝江山,建立霸业之后,却拒绝分封,悄然弃官,再度隐匿山林。他的豁达,他对人生的感悟,最终使他远离杀身之祸。看来,人生淡泊,也是—种福分。
  淡泊给予你的或许不多,但是你所必须的东西都给予你了;奢华给予你的可能很多,但是人所必须的一些东西却可能丢掉了。一个为淡泊生活感到痛苦难熬的人,他往往会以更大的痛苦为代价,重新认识淡泊。
  淡泊,不是碌碌无为,大丈夫自然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凄风苦雨后才有彩虹的美丽,饥寒交迫后才有心情的清朗。万念俱灰那不叫淡泊,淡泊是一种清灯古卷里与红袖添香同在的洒脱,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因此有太多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不能缺少淡泊。否则,他不是活得太忧郁,就是活得太无聊。
12.给予——“升值”你的人生
  “得之,先予之”这是古人的老话了。如果想要获得快乐,就要从给予开始。给予的过程,也就是得到的过程,往往给予越多,获得也就越多。一味的索取只会使欲望无限膨胀和升级,只有给予是生活快乐的源泉,所以要学会善待自己生命中遇到的人、事、物,不吝真心的给予,这样,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投入幸福的怀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对两个将要投胎做人的灵魂说:“现在在你们面前有两种人可以选择,一种人终其一生都在付出、给予别人,另一种人终其一生都在索取、接受。你们愿意选哪一个种啊?”有一个灵魂想:给予别人不是很吃亏吗?然后他抢着对上帝说要做索取的人。上帝问别一个灵魂他选择什么,另一个灵魂一脸无奈的说:他选择了索取,我只能选择给予了。于是上帝安排了他们的人生:选择索取的人做了乞丐,天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的施舍,选择给予的人做了富翁,布施行善帮助别人。”可见,给予会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回报,人生更加丰富有价值。
  哲人说:人生需要给予。无论是自己给予别人,还是别人给予自己,这本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着。
  曾听过关于一个名叫沙都的人的故事。有一天,沙都和一个旅伴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一个山口,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沙都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同伴说:“如果我们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送掉自己的性命。”但沙都不能想象丢下这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的情形。当他的旅伴跟他分别后,沙都把这个人背起来,使尽力气往前走。渐渐地沙都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过了不久,两人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
  在这个事例中,沙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给予另外一个人,他保存了生命。而他那无情的旅伴只顾自己,最后却丢了性命。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许多人都来去匆匆,一心想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却忽略了给予他们帮助。
  如果你能够用积极方式给周围人全面的关怀,就会对他们产生很好的效果:你会使他们的人生更有价值,他们也会给予你丰厚的回报。著名的推销专家卡耐基就他的推销经历谈到:“我每天早晨干活时都这样想:‘我今天要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而不是我今天要推销尽量多的货’,这样我就能找到一个跟买家打交道更容易、更开放的方法,推销的成绩就会更好。谁尽力帮助其他人活得更愉快更潇洒,谁就实践了推销术的最高境界。”
  给予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更重要是精神上的给予。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一位青年在十八岁生日那天,央求富有的哥哥送他一辆漂亮的轿车作礼物。邻居一位十多岁的男孩看了后羡慕不已,在轿车旁左右端详。青年以为少年会说“要是有人送我一辆就好了”,但出乎他的意料,少年说的却是“我要是能送一辆给弟弟就好了”。青年深为少年的一颗诚心所感动,就主动用车送这位男孩回家。到家后这位男孩让青年稍等一下,并进屋用轮椅推出了弟弟———原来,男孩的弟弟身有残疾。此时,青年以为男孩要让他的弟弟也坐一坐这辆新轿车,可是他又错了———男孩指着轿车对自己的弟弟说:“看吧,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礼物,将来我也要送给你这样的礼物。”两次误会使青年明白了一个道理,少年一心想的是要“给予”他人,但他因“给予”所得的快乐似乎远比自己“索取”所得的快乐多得多。
  的确,给予的快乐是索取远远无法企及的,尽管有些给予显得那么微乎其微。可能只是一句真诚却不一定能够实现的梦想,可能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承诺,甚至只是一个宽慰或赞赏的微笑,但这足以让他人受益终身。只因这给予多半是建立在坦荡无私的基础上的,因此这快乐就来得那么亲切和自然,那么真挚而感人。
  学会给予,可以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安慰,给家庭带来无限的快乐,给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前景,还会给心灵以纯净的洗礼、给人生价值以无限的增量。给我们身心、生活、生命带来可观的回报。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像坎坷与逆境是生活与工作的调味品一样,不会总是那么美味可口,时常会在不经意间出现苦涩或咸淡。笑对坎坷、笑对波折,是成就一生品格的法宝。生活、工作与情感,就如同同事、朋友、夫妻之间的经营,不经营就会出现裂隙,经营的不好,其后果是产生裂痕,只有上心的经营、精心的呵护,枝叶才可以茂盛,根基才可以牢固,生活的细节也会放射出耀眼的光彩,经营出一个好习惯、给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