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

第20部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第20部分

小说: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时开满鲜花,鸟儿也飞来了在树上唱歌,小男孩伸出双手搂着巨人的脖子吻了他一下。
  其他的男孩认为巨人不再那么坏,那么自私,于是他们又都跑了回来。
  “孩子们,这儿现在是你们的花园了。”巨人说着把围墙推倒了。人们顺大路进城时,看到巨人正和孩子们在花园里玩,那个花园是他们见过的最美丽的花园。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
  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
  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
  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乐趣,不再自私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犹太教的长老,酷爱打高尔夫球。在一个安息日,他觉得手痒,很想去挥杆,但犹太教规定,信徒在安息日必须休息,什么事都不能做。
  这位长老却终于忍不住,决定偷偷去高尔夫球场,想着打九个洞就好了。
  由于安息日犹太教徒都不会出门,球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因此长老觉得不会有人知道他违反规定。
  然而,当长老在打第二洞时,却被天使发现了,天使生气地到上帝面前告状,说某某长老不守教义,居然在安息日出门打高尔夫球。
  上帝听了,就跟天使说,会好好惩罚这个长老。
  第三个洞开始,长老打出超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洞。
  长老兴奋莫名,到打第七个洞时,天使又跑去找上帝:上帝呀,你不是要惩罚长老吗?为何还不见有惩罚?
  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直到打完第九个洞,长老都是一杆进洞。因为打得太神乎其技了,于是长老决定再打九个洞。
  天使又去找上帝了:到底惩罚在那里?
  上帝只是笑而不答。
  打完十八洞,成绩比任何一位世界级的高尔夫球手都优秀,把长老乐坏了。
  天使很生气地问上帝:这就是你对长老的惩罚吗?
  上帝说:正是,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以及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
  人生是酸甜苦辣的组合,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而压力却是无限的,喜悦也是无限的。当一个人的压力无穷大,不懂得把自己的压力分给别人一点,早晚要跨掉;当一个人遇到高兴的事情,却没有人与他分享,结果只会让高兴的心情变为郁闷。因为,生活需要伴侣,快乐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没有人分享的人生,无论面对的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一种惩罚。
  细心观察和思考之后,你必然体会到分享的乐趣,那个时候你就能自动自发的爱上这种行为。你从一个无耻的自私鬼变成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当然你也能从中感到分享的无限乐趣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良性循环,多棒啊!
  这样去做吧,尝尝“无私”的滋味,否则你的人生也太不完整了!
12.和你失败的事“叫板”——击败自卑
  人们常说,自卑是缺乏魅力的根源。其实,自卑也是衰老的催化剂,它还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消极属性,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心理上消极的自我暗示。②曾有过一段失败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③过于看重他人对自己不高的评价。
  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自卑也有有利的一面。在人际交往中,自卑的人,往往谦虚谨慎,安分守己,善于体谅别人,不擅与人争名夺利。适度的自卑,还可以抑制人的狂妄,使思想上有一点压力,以激励人发愤自强。然而,自卑终究是弊大于利。自卑的人心情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而不愿与别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自疚、自责、自罪;他们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因而感到疲功,心灰意懒。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但处理得好,会使自己超越自卑去寻求优越感,而处理不好就将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另外,自卑容易消蚀人的斗志,就像一把潮湿的火柴,再也燃不起兴奋的火花。而长期被自卑笼罩的人,不仅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而且也会诱发生理失调和病变。最明显的是自卑对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不良影响。
  可见,自卑的心理就是促使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常走下坡路,加速自身衰老的催化剂,因此,希望健康的人如果想要防止早衰,就应摒弃自卑心理。
  世界是多彩的,生活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挑战。你愿意在家当懦夫,还是希望出去闯一闯呢?当然你希望自己能出去闯,有计划地闯!想想看,当做好一件工作时,你便能获得进一步的信心,同时又可为自己带来物质上的报酬,获得别人的赞美,进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要知道,世界上许多成功人物之所以能做成大事,走的就是这条超越自卑的路。
  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出身孤儿,从小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左眼斜视,右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了极重的自卑;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的贫困而自卑;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失母,只受过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林肯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自卑一直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正因为战胜了自卑,他们才有了最后的成功。
  受自卑心理折磨的朋友,请你好好想想上面这些杰出人物的例子。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自卑如能被超越,便成了我们成功做事的本钱。事实上,自卑的超越需要动力的升华。对由挫折、自卑到成功卓越的人士来说,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的。
  只要改变心态,将自卑变为发奋的动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自卑呢?
  1.首先要承认,自卑情绪人皆有之。
  实质上,一个人并非在每个方面都能出类拔萃,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在某些时候的某些方面有不如意的感觉,出现自卑也是正常的,大可不必以此为耻而自暴自弃,更犯不着用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去掩饰,那只是自欺欺人。
  2.正确地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
  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种有弊无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观绝望,自暴自弃。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不利于自卑者的前途,反而会加重自卑心理。其实,比起狂妄自大的人,自卑者更加讨人喜欢。因为,自卑的人都很谦虚,善于体谅人,不会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善于思考,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自卑者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位置,增加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应认识到,若克服了心理上的这种障碍,自己将更有前途。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家默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促使预言实现的倾向,因而当遇到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壮胆,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有能力干好这件事。”“我一定会成功!”“我有过人之处!”这样,一旦你怀着“豁出去”了的心理去做这件事就有可能成功。相反,要是你对自己进行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诸如“我不如别人”、“我干不了”、“我是一个没有用的人”等等,就会抑制自信心,产生退缩、逃避行为,从而难以取得成功。
  4.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嗜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东西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同龄人做一比较。既比优点,也比缺点。跟下比,看到自身的价值;跟上比,鞭策自己求进步。这样,就会得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结论。世上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公式,明白了这一点,心理也就取得了平衡点。看到长处是为了培养自信,但也必须承认自己身上存在的短处。同时,也要认识到凡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弱项和遭到失败持理智态度。既不自欺欺人,又不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态度应对现实。对于导致自卑的因素要积极地进行补偿。一是“笨鸟先飞,以勤补拙”,二是扬长避短。有些缺陷已成定局,如个子矮小、长相不好等。但是,可从别的方面进行补偿。个子矮小如拿破仑,他做了法兰西帝国的统帅,身残者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却大步地在事业的高峰上奔走,写了几百万字的书……
  5.正确地对待挫折。
  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即忘,性格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这时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太死,不然就容易受挫折。
13.找到自己的“团队”——走出自闭
  自闭是指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与人的交往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这种症状常见的表现是:孤僻,胆怯,自私,任性,不帮助别人,也不让别人帮助。忽而自傲,忽而自卑。有的人可能学习或工作成绩不错,显示智商颇高,但情商可能偏低,不仅交往能力不足,而且不会妥善处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可能是长久关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没有与他人交往的环境,所以不容易交得知心朋友,从而导致性格的变异,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
  其实,自闭心理很平常,大概每个人都得经历一个自闭时期,才能走向成熟。不同的是,有的人时间长些,有的人短些,也有个别人一直走不出来,一生在自闭中度过。自闭心理的产生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所造成:第一,自我和外界的沟通遇到障碍,而自己又不能克服或无力克服;第二,自闭往往由于不自信、有自卑心理;第三,不能忍受的被羞辱的因素。所以,人在青春期是最容易产生和形成自闭心理的,因为人在青春期自己身体变化最大,对周围的事情最敏感,最容易情感波动,且又无法控制自我,自我意识非常脆弱和不成熟。这时候,如果情感上受到打击,人格上感到羞辱,就极易对现实生活产生不信任感和恐惧感,走向隔绝和逃避的自闭之路。
  英国青年丹尼尔·塔米特对数字有独特的感知力:计算速度比计算器还快;能轻松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两万多位;还能不假思索地说出某年某日是星期几。但他的生活也为此深受困扰。从小与数字为友的他曾患有自闭症,有人因此称他“白痴天才”。
  英国《独立报》的某篇报道向人们展示了塔米特的独特本领,以及他如何克服重重心理障碍,逐渐走出自闭症阴影的艰辛。
  塔米特从小就对数字有特别的感觉。在他眼中,从1到1万,每个数字都是独特的。他能看到它们拥有不同的色彩、质地、形象甚至情感。
  对数字的形象化感知使塔米特做起数学运算来易如反掌。“数学运算具有对称美,”他说:“当我做除法的时候,例如13除97,我能看到一个螺旋状物体,一圈一圈盘旋而下。最终的形状就是正确答案。”
  但是塔米特在学校总是受到同学的捉弄,常常一个人躲在树林中数树叶。他感到和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十分困难。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害羞、自闭,甚至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
  直到塔米特25岁时,他才被专家确诊出患有异能综合症,也就是俗称的“白痴天才”。这是阿斯伯格症的一种罕见症状,患者在某方面表现惊人,拥有超常能力。在自闭症患者中,有10%的人是像塔米特这样的异能奇才,而在普通人中,这个比例仅为1%。
  被确诊后,塔米特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战胜自闭症。几年前,他为死去的猫流下眼泪。这是他成年后第一次哭泣。意识到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