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

第72部分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第72部分

小说: 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 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帐希故羌霸绶牌谩H绻錾贤夤嘶蛲夤镜某坪簦蛳纫氤芍形模勒兆⒁羲承蚺帕小>S胪夤送吹娜耍蚩稍谧⒁艉竺婕幼BC字母索引。
(4)电子通讯手册。通讯录是一种经常添加或删除的资料,对经常换工作的人来说,不断地删除、增加会渐渐造成通讯录的肮脏污垢。于是,电子手册便应运而生。
电子产品对处理简单、统一的通讯资料向来得心应手,只是它的记忆容量有限,无法完全容纳日积月累的通讯资料,尤其当电子通讯手册准备使用20年以上时,它至少必须具备数MB的记忆容量,这样就必须依赖电脑或文字处理机里的硬式磁碟加以处理。利用电子机器整理通讯录时,可将需要的资料利用印表机印出,然后装订成册。对于需要修正或删除的新资料,可先于纸上作业,再定期输入电脑中更改;同样地,每隔一段时间后,就必须再打印一次全新的通讯录。
电子手册的输入工作非常麻烦,一次要输进100人资料,这是需要很大功夫的。在记忆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注意两项要点:
先输入电话及传真号码,不必输入地址;
只要输入平时使用频率高的电话号码。如果把使用频率少的电话一并输入,既容易造成容量过大,同时也浪费了输入时间。所以,要将电话号码输入电子手册前,最好先判断它的使用频率;或是在累积一段时间之后,将使用频率低的电话号码逐一淘汰。输入电话号码时,要尽量使用代号,例如123…4567的“…”,代表电话号码,345=6799的“=”代表传真机号码,987*6543的“*”代表住宅电话。
(5)理想的电子手册。基于对电子手册的长期使用经验,有关专家理想中的电子手册有两点要求:(1)是“超级电子手册”的基本构想。充分将纸上媒体与电子媒体结合使用,经过综合类比与计算,中间再以六孔装订手册的方式串连起来;(2)纸上媒体具有自由且迅速保持资料安全性的机能,而这正是电子资料的最大缺陷,因此超级电子手册应避开这一缺点,成为电子与纸张结合的综合媒体。
(6)电脑通讯录。使用电脑或文字处理机整理通讯录的最大好处是提高抄写贺卡收件人姓名的效率。手提型文字处理机的最大功用是可以制造贺卡。凡是电脑通讯软件,就必定附有明信片印刷或收件人自动印刷的机能。问题是电脑的记忆容量有限,在达到饱和的情况下,每年仍得苦苦抄写那些容纳不下的人名。想要解决这个难题,不明智的方法就是把需要打印出来的收件人姓名输入电脑,把不需要打印的资料保留下来。如果人数仍然过于饱和,使用复数磁碟或IC卡,都是较好的办法。
利用印表机打印收件人姓名时,可先利用电脑程式将姓名、地址等固定规格设定好,然后将所有人的资料一次打印出来。再将这些打印的原稿资料复印数份保存起来,以便将来还可以使用,不必浪费印表机的电脑印刷。

3。 “人物资料的整理”注意事项
整理人物资料时,应注意八个事项:
(1)整理名片按注音或字母顺序为原则;
(2)名片整理分个人别、公司别、行业别三大分类系统,将名片复印三份各自归档;
(3)整理“工作别”名片时,应该将某项工作的有关人士名片,一齐复印于一张纸上,放入该工作的档案袋中;
(4)登记通讯录时,如果对方是普通职员,则登录他的个人资料,再附上公司名称;
(5)纸资料通讯录易脱落遗失,应每半年或一年即全部重新复印一次;
(6)电子化的通讯整理因考虑记忆容量有限,最好能先以纸资料结构作为系统蓝图;
(7)利用电脑的印表机功能时,最好只输入需要打印的收件人姓名;

(8)电子手册的资料记忆只要输入电话及传真机号码即可。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华夏网china8第四单元  哈佛经理的谋略
  第一章  哈佛经理领导哲学
  第二章  哈佛经理价值理论
  第三章  哈佛经理 主观意识
  第四章  哈佛经理思维方法
  第五章  哈佛经理现代谋略

第一章哈佛经理领导哲学

一、哈佛经理领导哲学
任何一种理论的出现都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历史渊源来自于历史的特点,即历史是延续的,前后相继的,同时,又是由一定的“现实”——逝去的现实构成的,它要同现实碰撞;现实条件就是指现实的客观的认识、实践活动。认识、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使得原有的理论园地不断有新苗出现,领导哲学的产生也不可不具有这样的特点。从历史角度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政治主张——政治家必须是哲学家,哲学家要成为政治家,二者合二为一,就是“哲学王”——可以算作它的最早萌芽;从现实角度看,管理、领导活动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位领导必须具备一些素质、能力,行使一些职能,如计划、控制、鼓动、沟通、评价等,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和实施均离不开哲学思维——构成了它产生的现实条件。

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主张理念乃万事万物的本源,理念生有一切,具体事物是理念的摹本和影子,认识亦是对理念的回忆。然而,柏拉图并非囿于哲学的抽象王国,他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力主建立一个理想国,以哲学家为王,实现他的哲学主张,或者说,让国王以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方法来管理、统御国家。他说:“除非是哲学家们当上了王,或者是现今号称君主的人像真正的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让现在的那些只搞政治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不搞政治的庸才统统靠边站,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的,人类是永无宁日的。不那样,我们拟定的这套制度就永远不会实现,永远不可能实现,永远见不到天日,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为此,柏拉图创办了一个学园。在这里,他不仅传授其哲学思想,培养哲学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哲学家头脑的政治家和政治顾问,即哲学王。柏拉图还曾四次去西西里岛,实践他的理想。他想把叙拉古城那的新主训练成一个哲学王,尔后,索性怂恿和支持自己的一名学生去那里当国王。但都遭到失败。

□《圣经》的故事和管理科学
在开始论述之前,我们不妨先转述《圣经》中的一则故事。《圣经·出埃及记》中有一文字,它描述了摩西的岳父杰思罗如何观察摩西花了一整天时间,倾听他的人民的诉苦和问题。之后,杰思罗告诉摩西,他一个人不能管事太多,并且建议采取具体步骤解除他的过重负担。他的第一个建议是必须以“法令和法律”形式教育人民;第二个建议是这些被选举出来的诸侯们,应按所辖人数封以“千民之侯、百民之侯、半百民之侯和十民之侯”这一类职称;第三个建议是这些诸侯必须管理一切日常事物,向摩西只汇报重大问题。
用现代语言来讲,杰思罗的三个建议的现代对应语就分别是一个组织的政策的阐述、权力的委任过程和管理程序。这就是说,对组织的管理古已有之,即在上帝创造人类之初,人类就以群体的方式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被包括在各种群体和组织之中,这就促成了原始管理的出现。
当然,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项系统的工程还是近代的事。各类组织令人眼花缭乱,各类组织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各组织内成员千姿百态,使得管理科学的出现成为必然。

管理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形成的古典管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弗雷德里克·W·泰勒(1856—1915)。当泰勒在米德费尔钢铁公司工作时,他就注意到了“磨洋工”现象。工人们的产量远远少于他们力所能及的产量。于是,泰勒开始收集材料,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管理理论。起初,他的管理思想影响并不大,直到海军兵工厂反对“泰勒制度”的一次罢工,引起了1912年国会召开“泰勒制度和其他工厂管理制度”的听证会,这才给泰勒以机会,阐述他关于科学管理概念的观点。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执行必须来一次“全面的精神革命”,它必须同时爆发于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内心之中,使劳资双方停止关于如何分割剩余的争吵,团结起来增加剩余额;也必须以科学的方法为基础来获得确定完成每项作业的适当的程序和建立合理的每人时的产出水平所需的信息。为此,他主张,科学管理的建立必须先解决两大问题;增加普通工人的平均产出和提高管理的效率。他提出了四项管理原则:第一,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第二,对工人进行认真的挑选录用和彻底的考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第三,对工人进行说服教育或更好地“激励”,以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按照已经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进行;第四,以适宜的方式进行管理,使管理和工人两者所承担的工作与分担的责任几乎均等。
可以看出,古典管理学派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即不讲究广大劳动者的主动因素,只是注重从科学管理角度为工人设计好一项工作,规定好一个条条道道。因而,取而代之的管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出现了,这就是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这个学派在初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盛行于本世纪40—50年代,注重研究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以及生产中的人际关系。50年代初,“行为科学”学说受到欢迎,60—70年代为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梅奥(1880—1949)、麦格雷戈(1906—1964)等。梅奥认为,工人不单纯追求金钱,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受人尊重等,新型领导能力在于,不仅把工人看作“经济人”并满足其需要。麦格雷戈认为,以往的管理学理论忽视工人的主动性,把生产效率不高归结于工人的不诚实、懒惰等,因而以对工人的管束和强制为主。他称这些理论为“X理论”。同时他也主张,应考虑到工人不是被动的、其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因此,管理应有利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诱发其行为动机。这就是有名的“Y理论”。可以看出,这阶段的管理学不仅重视“物”,更重视“人”。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当代西方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他们强调:①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即由相互进行协作的每个人组成的系统;②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③以效率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④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模式与程序系统,并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因此,他们强调“战略”,注重“决策”,把“战略”和“决策”扎根于统计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在实际行为中贯彻系统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第四阶段是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Z理论”,即企业文化学派,主要代表为威廉·大内、彼得·德鲁克、泰伦斯·狄尔和爱伦·肯尼迪。他们认为,管理并不是同文化无关的,即并不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管理以文化为基础,植根于文化之中。他们提出了构成企业文化的五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由此可看出,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形象、企业环境条件,还涉及到职工的价值观等深层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表里如一、表里互动的过程。

 □管理科学和领导哲学
综观管理科学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管理科学已经越出了人们常识中的范围,即仅仅经营一个工厂、一个企业、管理好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这样的管理者也不可能领到薪金。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要依赖高效率和井然的秩序,还要依赖于它对社会、时代所作出的反映,即它必须面对同行企业的竞争、社会效益、人文价值、合作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高,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的联系愈加紧密。企业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生产单位,企业就是一个社会,它已经和行政区域、地区、国家渐渐趋同。而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已不再是局限于自己企业狭小范围的经理、总裁了。企业间的国际合作,连锁店、跨国公司的产生等,都足以说明企业的领导必须跳出纯经济管理的圈子,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在考虑组织的效率、效用时,也考虑其人文价值,方可成功地、称职地领导一个企业。企业及其领导的这种职能的变化、丰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