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方法-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果断。
但是,在树立威信的同时,绝不能高高在上,摆架子。
1。不要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妄自尊大。谁的意见正确,谁的办法好,就照谁的办法去做。当下属反对或提出刺耳的意见时,要耐心倾听,允许人家把话说完,然后加以分析,修正自己的意见。即使下属的意见不正确,也要谦和地听下去,然后给以必要的解释,说服和帮助,决不充耳不闻或横加指责。即使和下属在探讨的过程当中发生冲突,直至闹得面红耳赤,也应该尊重下属,不使下属从此敢怒不敢言;相反应让下属感到管理者心胸宽广,下次有不同意见还要一吐为快。
2。要敢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这样做不仅不会损害管理者的威望,反而会使下属感到亲近和信任。
3。在明知对方的意见不对时,既不能为了和气而放弃正确的东西,但也不能以势压人,以权压人,而是循循善诱,说服和帮助对方。
4。善解人意,主动沟通。在与下属相处时,下属会感到紧张、拘谨,管理者应善解人意,以平等的姿态,真诚的态度,风趣的言谈,主动创造和谐轻松的气氛,消除对方的紧张心理,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这样既建立起管理者平易近人的形象,又能使下级受到鼓舞,把管理者视为己,从而敞开思想,以心交心。
熟读过《三国演义》的宗庆后曾这样总结三大枭雄的管理特点:
刘备仁慈,人不忍欺;
孙权英明,人不能欺;
曹操严明,人不敢欺。
对于自己的管理风格,宗庆后在与《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一次访谈中,给自己作了中肯的评价:
记者:在公司内部,您认为您对员工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您怎么定义权力?您又如何看待名声?
宗庆后:我对员工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是我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并和大家一起提高了生活水平。在企业,权力就是一种影响力,使得别人愿意与你共同发展的影响力。我喜欢好名声,但不喜欢虚名。
记者:您如何看待自己在娃哈哈中扮演的何种角色?一位教师、父亲、独裁者、先知,还是拉拉队长?
宗庆后:企业领导人担任的角色是多重的,管理学者明兹博格还提出过管理者的十二种角色。在娃哈哈公司里,有时我要当教师,有时他们说我像父亲,也有时他们说我有点独裁,更多的时候我要做拉拉队长。我不是先知,也没有人认为我是先知。
记者:您担心自己的权威受到触犯吗?
宗庆后:不担心。因为我不断在追求进步,努力工作,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记者:决策的制定上,哪些因素在起作用?个人直觉,集体会议,还是那些您阅读过的商业书籍上的理论?关心那些时髦的商业理论吗?
宗庆后:哪些因素?投资回报、市场机会、企业自身能力三者影响决策的制定。而三种因素分析和判定常常既需要集体会议,又需要领导的一种直觉。有时我利用个人直觉,这实际上是一种多年的经验累积至特定情境下而勃发的结果。而对于时髦的商业理论,我喜欢了解一些,要与时俱进。
记者:我们有可能创造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吗?它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宗庆后:我们在经营管理中往往吸收中外优秀企业经营管理的精华,并结合自身实际,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我认为即使是中国式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是兼收并蓄的,只是更多地带有浓厚的中国本土文化的特色和管理要求而已。它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据说万科的王石一年时间有半年时间在外面登山,有一半时间不在万科,万科的经营管理比较有序运转,有人以此比较宗庆后与王石,认为宗如果突然离开娃哈哈半年,娃哈哈的经营管理会失去重心:
对我们来讲可能会有一点问题,因为行业不同,他搞的房地产业,我们是制造业,现在处于高速的发展,每年有新的项目投入,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在发生。相对讲,离开娃哈哈半年可能会有影响,随着管理规范化,现在有一大批年轻人成长起来,通过几年锻炼以后,比较成熟以后,我相信我们也能够慢慢脱掉烦琐的事务,使年轻一代干得比我们更好。
第八章 有为与无为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
有人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管理者就好比是一个教练,他所做的工作就是两件事:即一是找到正确的方法,二是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子上。正所谓古人所言,“使勇者能竭其力,智者能尽其得,仁者能援其惠,德者能效其忠。”因此管理者必须善于发掘人才,并建立起提拔人才的有效机制。
关于用人,宗庆后是这样评价自己的:
人力资源是我们的最强项,娃哈哈拥有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干部员工队伍,娃哈哈十几年的发展就是依赖这支队伍而一路领先,无出其右者。
应该说,这个自我评价是非常高的,而且明显带有一种霸气。宗庆后认不认同自己身上蕴藏了这股霸气呢?宗庆后说:
霸气是肯定存在的,不光我的身上有霸气,连我的员工也不甘示弱,在某些时候他们比我的霸气还厉害。在残酷的商业战争里,我们需要有霸气,并且把这股霸气转化为激情,转化为压倒竞争对手的气势。
在广告战、价格战、口水战时刻都有可能爆发的今天,我们没有霸气不行,但目空一切,也会自我陶醉,容易在风口浪尖上翻船。
也许来自竞争对手的赞誉,更能说明问题。一位娃哈哈竞争对手的工作人员曾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直言娃哈哈的长处在于“执行力”好:
我是娃哈哈竞争厂家的人员,在这个角度上的发言或许更能体现优劣所在。说实话;宗总的眼光是相当有前瞻性的;比如他的客户提前打款可以享受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利息贴补;以此吸引渠道的资金打压对手;另外是他的网络建设可以说是目前中国饮料市场上做的最细的了,精耕细作之下肯定能收获,还有他的促销政策等都是很独到很超前的;总是,比其他的竞品走在前面,最主要的是人家能为客户着想;许多的政策能具体地贯彻下去;执行力好。这是最根本的一方面。
为什么娃哈哈会有如此大的执行力?宗庆后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娃哈哈十几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尊重员工、尊重人才、不断提高凝聚力的历史。
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人力资源是企业诸多资源之中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资源。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企业之间人才的竞争。哪个企业拥有顶尖级人才多,哪个企业在商战中赢的把握就大。因此,娃哈哈把人力资源开发——选人、用人、育人、留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头等大事。
有一位网友年轻人曾问宗庆后:我没有文凭,但是有技术,又有干劲,我很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投身于贵公司呢?
宗庆后回答:首先是道德水准,第二是愿意投身于娃哈哈干一番事业,我认为人要勤奋,有一定的基础,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也好,进公司也一定要再学习,因为他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广告部经理杨秀玲曾经向我们讲述了她被任用的经过:
那时我正好是调厂,我刚生了孩子,然后调到娃哈哈,那个时候娃哈哈很小,只有80多个人,我进去的时候,因为我是新人,他们就说这个礼拜天你加班,我说行,到了下个礼拜还是你加班,我说行,可以,我连续两个礼拜都是在加班。我认为你要有这样的承受力,可能换了有的人觉得忍受不了。第二我们老板当时什么都是亲自在管、在看的,我在加班的这两个礼拜他都看,有一次他走下来跟我聊天,就是这一个机会,他很了解我了,然后我在娃哈哈24天,他就给我了一个任命书,我当时在质检科,而且我都不知道,我那个时候就是质检科的副科长,也就是说是宗总给了我第一次的机会,让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下变成了一个管理者,我就在管理的平台上,把握好这个机会,然后一直发展。在娃哈哈公司我做过很多,比如医药保健品公司的总经理,质检部部长也做了一阵,做广告的时间是最长的,总共是做了十年。
忘我牺牲、无私奉献,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用人最高境界。但个人奉献也好,众人拾柴也好,“火焰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企业、员工乃至社会都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三方面缺了任何一方的价值、地位和利益,从长远来说,结果只有一个——三败俱伤。宗庆后认为,作为一家现代企业及企业的管理者,在倡导“以人为本”、实施“理性化+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今天,员工是企业主人的真正内涵应该是:
首先,要充分尊重员工,充分认识到以人性需求五层次的中高层次的满足,作为开发激励员工潜能的出发点和归宿的重要性,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忠诚、互相信任、共同合作、取得双赢的伙伴关系。
其次,员工与企业双方都要谋求发展,没有付出,何来收获,但光靠主动奉献只能维持一时,不能保证长远。企业应该是一架靠制度和体系构架起来的良性运转的高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即员工)都应职责明确,各尽其职,唇齿相依,协调流畅地按流程运作。每个员工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改进都能充分得到集体的承认、肯定、信任与赞赏,以身为所在企业的一员而自豪,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快乐工作。娃哈哈在用人上恰恰体现了这些原则。
在企业人才观念上,宗庆后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员工第一”:
娃哈哈集团自创办以来,一直崇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我们把管理的重心放在员工身上,做到“员工第一”,凡事优先考虑员工利益,处处为员工打算和着想。娃哈哈集团的管理层认为,在市场观念上自然应该是“消费者第一”,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则必须做到“员工第一”,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市场行为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全体员工参与的主导作用,“消费者第一”的好坏优劣,其结果是要受企业效益和每位员工的利益的影响的。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企业千方百计去激发员工的进取心和爱厂爱岗的热情,给大家营造出非常快乐舒心的工作环境,进而产生最佳的工作成果。
同时,宗庆后在娃哈哈实施优胜劣汰的竞争之道。跨进娃哈哈厂门,处处让你感到一种竞争的氛围,竞争的压力。各个岗位上的工人都紧张有序、争分夺秒地工作,科室干部几乎每天都干10多个小时的工作,总部行政大楼,夜夜灯火通明。促使这一紧张运作的无形魔杖是: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生产工人全部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干多的,多得;干少的,少得!收入差距明显拉开:干部按实绩考核:干事的,有能耐的,上;无能的,混事的,下!大学生进厂,必须首先到最艰苦的生产岗位劳动,称之为“炼其筋骨”,与工人沟通感情。
宗庆后还是一位激励大师。宗庆后的激励,首先体现在作为企业领导人的以身作则上,宗庆后常说,他因为搞事业经常没有时间陪伴家人:
确实没有时间,早上七点就到公司,夜里12点才回到家,我想要搞事业,可能这就是有所得有所失,哪一方面有所得到哪一方面可能就有所失去。
宗庆后激励员工的另一个法宝就是“合理的利益分配”。宗庆后认为,精神激励只是一方面,让员工分享企业的经济成就,既体现了企业的大家庭特色,又为员工的前进加入了助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如何定义员工的前途?第一个是利益的增长,包括员工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经济基础的问题。第二个是事业的发展。比如一个省级经理,尽管他还是省级经理,今年他做2个亿,明年做5个亿,后年10个亿,在市场竞争当中,不断地打败对手,不断地取得成功,他的身价就会上升,感觉也在上升。年轻人想做事,想出人头地,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有发展空间。
宗庆后甚至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这个我可以明确公开告诉你,我要使每个员工成为百万富翁,还要造就一大批千万富翁,省级经理属于千万富翁这个层次。
而通过何种机制来保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