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坝--一部关于三峡工程纪实文学-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巫山县,过去搞移民试点时,其烟厂曾作为工矿企业移民安置试点单位,为安置移民作过“贡献”。曾几何时,该厂厂长也曾荣耀地宣称一年生产多少多少万箱,如何走南闯北,烟“香”得供不应求。可后来呢?后来虽没人瞎吹了,但这个厂确实安置了100多移民,仅此一举也够县领导在北京来这儿考察视察的首长们面前表功了。好在首长们听汇报惯了,安置了多少移民是要受表扬的,而安置的结果及被安置者后来的命运谁个关心?
奉节县乃三峡门户,是旅游较“热”的地方。近年我跑那里,关注的并非旅游,而是企业搬迁和移民。有好几次,我都撞上数百名企业员工在县政府“讨饭”,搅得县政府无法正常办公,县长出不了办公室、吃不上饭、睡不成觉。
万州市仅街市就要淹没掉三分之一,小型企业多,情况更复杂。撇开城市居民搬迁这个沉重话题,单单理出小型企业状况调查报告就颇费周折。
据调查,按照三峡工程库175米正常蓄水位标准,库区受淹工矿企业总共有1599家(含商贸运输企业215家)。除6家为大型企业、26家为中型企业外,其余1567家均系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按移民补偿静态资金计算:200万元以下企业为1156家,占72%;100万元以下企业为784家,占48。3%。
库区小型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所有制结构单一,产品结构雷同,如小水泥、小化肥、小砖厂、小酒厂、小机械加工厂等;绝大多数企业管理落后、设备陈旧且污染环境,产品无竞争力,长期亏损,平均资产负债率达113%。
现实是严酷的,库区受淹企业将如何生存呢?
江水上涨,企业搬迁是必然。
可往哪里搬呢?搬到新地方后又怎么办呢?这里的破烂机械一拆一搬,折腾后还能用吗?即使能派上用场,可依旧重复生产那些卖不出去的产品吗?
——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官员们在思考,厂长经理们在思考,老百姓也在思考着、憧憬着……
“关停并转”,千家企业走向末路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已是第9个年头了。
伴随着工程施工,库区受淹企业也在谋划着未来,探索着如何搬迁和发展之路。1999年前的数年间,库区各级政府本着中央给予的“技改迁建”政策,花气力选择合适的企业“试点”,实施个案调查和全过程跟踪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应该说功不可没。但问题是:“个案”毕竟只是个别例案,它往往是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产品相对较有销路且资可抵债、入能敷出的当地最优企业。换句话说,这样的“成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它不能推广。众多小型企业设备陈旧老化,实施技术改造投入大量资金后,依旧只能生产原先那些产品,产生新的积压,形成新的浪费。钱花了,厂子状况依旧,效益从何而来?员工利益国家利益从何谈起?
鉴于此,1999年5月,国务院调整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政策和受淹工矿企业迁建改策,即我们通常说的“两个调整”。
库区受淹工矿企业厂迁建政策由“技改迁建”变为“结构调整”,其含义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上,不搞原样搬迁、重复建设;对污染严重、产品无市场和资不抵债的国有或集体搬迁企业,坚决实施破产或关闭;对产品有市场、资产质量好且领导班子强的搬迁企业,则通过与全国各名优对口支援企业合作或合资,进行组合搬迁。
为鼓励和调动库区搬迁工矿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国家专门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客观地说,每一项优惠政策均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将非常有利于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把工矿企业结构调整的“试验田”选在了奉节。
奉节搬迁工矿企业共有114家,原规划组合搬迁为72家。重新修订规划后,准备破产、关闭67家,而相对较好的57家,打算合并为20家与对口支援名优企业“联姻”。国务院有关领导得知该县情况后,认为调整力度还不够。为此,湖北省、重庆市再次修订规划,拟将库区1599家企业破产、关闭1012家,抹去总数的63。3%;保留的587家,合并重组为406家。
这不是数字游戏,更不是闹着玩的。严酷的现实是:库区遍地开花似的1599家企业的病灶不适宜“技改迁建”这剂药,必须痛下决心,使用“关停并转”的猛药,令其“涅盘”。今后,整个库区再也见不到面貌相似的小水泥厂、小酒厂、小机械加工企业了。
祸耶?福耶?人们拭目以待。
“关停并转”四个字,好写也好说,但要将其变为现实,则困难重重。厂子是死的,设备也是死的,把机器一停,厂门一锁,就“关停并转”了。可人呢,人怎么办?
下面,让我来简单给大家算个帐:
一个小企业50人,1012家便是50600人;一个小企业100人,总数便是101200人;大家都知道,库区内所有企业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尽管我们人口多,厂子少但却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使人人都有事做、有饭吃,因而在我们劳动密集型的各式各样的厂子里,从来都是超员——被地方官员或各种社会关系逼着超员。客观地说,库区各小型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没一个是傻子,严格地按工厂企业定员指标组织生产,他亏不了。可厂长经理是任命制,他得唯命事从,你“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快些跑”,他企业里的各种负担年年加码,企业这匹“马”还能跑吗?走都走不动了——这就是现实。
既然你的企业属安置型,人就少不到哪里去,“安置”不也是效益么?我到过许多水泥厂、、化肥厂,这类厂子平均人数不会低于300人;象酒厂、鞋厂、床单厂、印刷厂及各类食品加工厂、商工贸公司等,平均人数也不会低于200人。也就是说,库区1012家“关停并转”企业里,少说也有200000人。
200000人下岗,意味着什么?
我当然不是悲观主义者。这200000人中的一部分将被新组建的企业或公司吸收,成为新的就业者。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将从此失业,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新的就业岗位上岗的前提条件是:年轻、有知识素养。这两条,他们永远地失去了——都不再年轻、都不可能再去读大学弄文凭。
如此一来,怨气和怨言也就多了。无论我走到库区的哪个角落,都能听到下岗工人们哀怨。他们要求不高,想法也不过份: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地方可以用自己诚实的劳动换取报酬,足矣。
劳动的权力被剥夺,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心痛。
“对口支援”,引发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搁下这个沉重话题,讲讲“对口支援”吧!
“对口支援”无论讲形式还是说内容,都是值得称道的。
它发端于1992年,全国共有20个省(市)、10个大中城市、中央50多个部委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对三峡库区实施倾斜性支援。作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会主任的国务院总理李鹏,敦促全国各地名优企业对库区企业实施“对口支援”,着实功不可没。有一年在湖北宜昌市召开移民暨对口支援表彰会,他就在会上“牵线搭桥”当“红娘”,提议“格力空调”、“春都火腿”等名优企业与万州企业“联姻”,一时传为美谈。
所谓“对口”,即是指相关省市定点支援库区某县或某市。
如万州市,其援助方定为上海市;巫山县,援助方指定为广东省;奉节县,援肋方为浙江省……截止2001年底,三峡工程移民对口支援共为库区引入外来资金112。3亿元,其中经济合作类资金99。8亿元,合作项且2191个,公益类项目资金12。5亿元。
这是了不起的成效!
记得1986年我受命考察库区150米水位文物古迹受淹情况,各个县城的通讯条件极为糟糕,大部分地方使用的还是老古董:手摇式电话机。90年代初,也才逐步有所改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对口支援,单讲库区通讯设施建设也属“纸上谈兵”。
人们记得,最先涉足库区的知名企业是“娃哈哈”集团、“白猫”、“常柴”集团等,它们的名字三峡人妇孺皆知。步其后尘,“汇源”、“森达”、“春都”、“格力”等知名企业,亦相继与库区企业“联姻”,闯出了一条合资合作、共同发展的新路。
截止2001年底,库区迁建企业巳得到移民补偿资金56。88亿元,占国家给予包干资金总额的70%。根据规划,库区135米水位线共有820户企业搬迁,要破产关闭440户,其中湖北132户,重庆308户;已进入破产关闭程序的160户,其中湖北34户,重庆市126户。
应该说,库区企业迁建是极其困难的。库区各级政府期盼迁建企业能阵痛中“涅盘”,企业员工们又何尝不希望自己的企业在迁建中菝得新生呢?
机遇与挑战共存,库区企业所面临的窘境客观存在,建不建三峡工程它都要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事实上,是因为三峡工程上马,给予了它们改变命运的历史机会,这一点,库区人心知肚明。
企业如何办,路该怎么走,没有人能真正帮上库区的忙。
因为,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上!
欢迎您访问流行小说网popbook
纵深600公里的三峡库区,要摸清地质灾害“家底”,绝非易事。经多年不间断探查和监测,现已查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崩岸和泥石流。
伴随着库区20个县市旧城拆迁和新城建设,现又出现一个较普遍但却非常头痛的地灾难题——高边坡。
专家们把上述三大项视为三峡库区“三害”。我呢,我把它称作缠绕在库区数千万人心灵的永远的痛。
滑坡:犹如恶梦惊扰
据统计,三峡库区内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2490处,其中属受水库蓄水影响的1627处,在移民迁建区的863处。
这个数据看似平常,却“平常”得有些吓人。它告诉我们一个严酷的现实:600公里库区范围内,平均0。24公里即有一处滑坡崩塌隐患。
谁听到这个消息,谁坐不住。
因为三峡工程建设紧锣密鼓,库区20个新县城和140个新集镇建设亦如火如荼。2001年7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湖北宜昌召开三峡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上郑重宣布:中央从三峡基金中拿出40亿元,专项用于治理影响三峡水库135水位蓄水任务的各类地质灾害。
还记得震惊中外的新滩大滑坡吗?那是1984年6月12日!
新滩位于湖北秭归县西陵峡中段北岸。当天的大滑坡,滑体飞泻入江,涌浪高悬,整个新滩古镇顷刻间化为乌有。所幸监测人员恪尽职守,预报准确且疏散及时,该镇457户1371人全部安然无羌。
还记得1995年的重大滑坡灾害吗?地点就在三峡库区的巴东县,而且是一年两次……这两次灾害都上了央视“新闻联播”,非但使省市领导震惊,连国务院总理李鹏也坐不住了,除打电话询问实情,还于当年11月10日专程到滑坡现场视察。
1995车6月10日清晨5时45分,巴东县城居民绝大部分尚在睡梦之中,二道桥沟突然滑坡,淹埋11人,死亡5人,坍塌新建的平湖路60米,其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
1995年10月29日,又是清晨5时左右,黄土坡青竹标小区发生严重滑坡:209国道200米公路坍塌向江面推移近40米,形成约30000立方米的“江心洲”。据测算,此次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所幸早在此次滑坡前,地质大师崔政权频频发出警告并督促周边单位及人员转移,否则,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难以估量……
三峡工程建设的10年,也是库区新县城建设最繁忙的10年。由于库区沿江城镇受淹,新城在规划设计,尤其是在选址问题上颇费周折。挑来选去,一不小心,新址就可能选定在滑坡体上了。
近几年,库区各县在新城建设中,都遇到麻烦,有些还是大麻烦——
巴东首批纳入国家重点治理的地质灾害项目31个,其中崩滑体就有20个,库岸治理11。4公里,总投资4亿多元。现135水位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