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告诉他要尊重别人选择的权利。
童年的张思宇在爷爷奶奶的悉心教导下,并没有失去爱人、容人的能力和胸怀。这是“爱的教育”给予他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隔代人之间往往会毫无目的地溺爱。思宇的姥姥以前很溺爱他,思宇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他姥姥都毫不犹豫地满足他。自打爷爷、奶奶、姥姥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后,他们对思宇的爱变得“严厉”起来,处处要求他自立。他们认为孩子早晚总得自立,孩子的自立能力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大了再培养就晚了,否则就害了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恨家长。因爱成恨的事并不在少数。
爷爷奶奶从小就教思宇:“一个人只有自立才会受人尊敬。”在生活中他们也这样要求他。他很小就自己洗衣服。从小学开始,每天家里吃完饭都由他洗碗。开始他做不好,爷爷奶奶就有意识地鼓励他,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自立精神,让他从小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愿意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在学习上,张思宇小学时候的成绩并不好,天资也很一般,开始还老要人手把手地教。但爷爷奶奶意识到,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惰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只要有了兴趣,孩子自己就会主动钻研,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于是,奶奶就采取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目标的方法激励他。
比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数学成绩不好,奶奶就和他一起学习,一起做题,看谁做得快。小孩子就是这样,有人比着就有了劲头,想不通的问题就使劲想,逐渐地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说白了就是开窍了。奶奶一直采用这个方法,给予思宇精神上的动力,使他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大大提高。
这一方法十分奏效,渐渐地思宇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比如下一次考试要考第几名、哪门功课在三个月之内要超过哪位同学,等等,名堂挺多,都是他自己制定的。在小学六年级时,思宇就以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的叔叔为目标,并和奶奶订了“君子协定”:在学习上要超过叔叔,至少也要赶上叔叔。
思宇的爷爷说:“给孩子树立目标这个办法特别好。现在思宇学习很有上进心。小学三年级以前他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起来可没有现在这么自觉。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然也就有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和生活一样,都应该让孩子自立完成。学习毕竟是自己的事,别人代替不了。比如,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些文章、诗词要求背诵,通常老师都要求家长辅导孩子背课文,由孩子背,家长对照课文检查。而思宇的爷爷认为这个方法不好,就要求他自己背课文,背完之后默写在纸上。既然能默写出来,自然也就能背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自学的能力。
()免费TXT小说下载
培养自学能力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是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开始,思宇的爷爷奶奶为了引导他,经常给他推荐课外读物,像《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但他看没看进去、看没看懂,没法掌握,思宇的叔叔想了一个好办法:每次思宇看完一个章节或一本书,就让他给叔叔复述主要内容。如果讲得不对,就建议他再看一遍,看完了再讲,直到讲得大致符合书的内容为止。
随着课外知识的不断积累,思宇的精神世界日益充实、丰富。这使得张思宇对一些类似“追星”这样的社会现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提起学校里“追星”的同学十分不屑:“他们层次太低。”这使爷爷奶奶感到安慰,但为了防止他由此轻视能力比自己差的人,就及时教导他:“追星是别人的自由选择,不要忘记宽容。别人有不足,要热心帮助,而不是嘲笑、轻视。”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6)
现在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平常不注意教育,小小年纪就很自私,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现在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是复杂系统中的一分子,人与人之间如果不合作是干不成事的。要合作成功就不能自私、自大。
思宇爷爷总结出了一个观点: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才能承载高远的理想,才能经受命运的磨砺,从而才能成就不凡的事业、获得生活的幸福。顺着这一观点,爷爷奶奶顺理成章地总结出一条品德教育思路:
千万别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大的性格;而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的品性,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教起。
抓小节、细节是思宇爷爷奶奶的一###宝。每到学校搞什么活动,比如要从家里带劳动工具什么的,爷爷奶奶总是很支持,还让思宇挑好的带。爷爷奶奶还经常叮嘱他,放学离开教室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门窗、电灯是否关好了,帮助打扫卫生、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等等。
另外,通过在一些小事上确定“不得不做”的规矩,强化他“心中有他人”的品格。比如,爷爷奶奶从小就要求他回家后一定要先说“爷爷奶奶我回来了”,出门要说“爷爷奶奶我走了,我到哪儿去”,等等。有一次他出门忘了打招呼,爷爷叫住他说:“还有一件什么事忘了做?”思宇马上意识到了,就说:“爷爷,我走了。”此后他只要出门就不会忘记跟家长打招呼。这不仅仅是礼貌问题,更是为他人着想——免得爷爷奶奶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担心。
今天的张思宇正在育英中学重点班读高一,也许他在学习上不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在心理、品行、人格等方面我认为是最好的,是爷爷、奶奶高超的“爱”弥补了他单亲家庭的缺憾。
个案二 好孩子让家长教坏了
“人之初,性本善。”尽管现在有人对人性“善”还是“恶”有了不同版本的说法,我还是宁愿相信老祖宗的论点——起码孩子出生时应该是一张白纸。
“我妈?她是一只好心的狼!”您相信吗?这是一个高中生对他母亲的评价。在我去家访时,孩子关起门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一句话,既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军人的儿子,从小在部队大院里生活,本身天资聪慧,应该说是一个可造就的好材料。可是三年高中读下来,没有朋友,甚至没有一个保持联系的同学。同学们只知道他第一年报考清华大学没有被录取又复读了,第二年再参加高考听说成绩还是不理想,至于上了哪所大学,没人知道。同学们聚会时都在互相询问,却没有一个同学敢直接给他家里打电话,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个很厉害的妈妈。就是这个妈妈培养了儿子的自私,就是这个妈妈剥夺了儿子自理、自立的能力。尽管孩子反感、抵触妈妈的教育,甚至用“好心的狼”这样残酷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母亲,但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教育熏陶下,妈妈教育的痕迹深深地刻在了孩子的身上。
在这位母亲的心中,自己的儿子是最优秀的,儿子就是一切。她不但在我家访时再三向我说,每天脑子里没有别的事,全是儿子(包括上班时间),而且在所住大院里逢人开口就是“我们家××”,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自己的儿子,到了让“听众”避之不及的地步,住在同院的同学戏称这位母亲为“祥林嫂”。
高中三年这个学生除了背书包以外,每天用一个布袋子装很大的一个保温瓶,必须喝妈妈亲自烧的水。她家整箱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只用来招待客人,绝不让儿子喝,怕不干净。
晚上如果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三个小时,妈妈起码得进来六趟,一会儿送水,一会儿削梨,一会儿提醒他喝牛奶……孩子虽然很烦但也得接受。
该学生学习不错,在重点班。但妈妈永远不满足,非要亲自出马到各处去寻找校外的所谓提高班,花钱是在所不惜的,每个周六、周日安排得满满的。不但孩子累,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无论去哪上课妈妈都要亲自陪同,抱着水和食品坐在教室外面等候,孩子上几节课就等几节课,同去同回。
平时这个学生骑自行车上学,路程最多不超过15分钟。冬天下雪路滑,对这些高中生来说本不算什么,不论男生女生,个大个小,不但都能按时到校,而且把路上摔跟斗当作笑谈,惟独这位同学肯定迟到,有时要迟到很长时间,理由是:我妈让我打车,等车就要半个多小时。至于迟到破坏了集体荣誉,上一半课进教室打断了老师、同学们的思路,这些都不在这位母亲的考虑范围之内。
现在的孩子们平时交往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电话联系,尤其是晚上做作业时遇到了不会的问题,都愿意利用电话进行交流。但这位妈妈却给儿子充当了专职“接线员”,同学找他请教问题,一般就被他妈挡驾了。久而久之没有同学再敢往他家打电话。即使在学校他也轻易不肯帮助同学解一道题,他得到一本好的习题集,同学想借看一下都会碰钉子。
二、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7)
我把本案例读给儿子听,想征求一下儿子的意见,不料却遭到儿子的反对。他认为我作为老师不应在书中流露出对学生的不满,他感觉这个学生并不可恨而是可怜。其实我的本意也不是要贬低我的学生,而是要用事实说明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教育的痕迹。该学生在高一时与另一位同学结伴回家,出校门不远碰上几个外校同学寻衅滋事。当那位同学义正言辞地斥责他们之际,这个同学却溜之大吉了,使那位同学孤身一人险些被打。过后我调查此事,询问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跑,他竟然回答“我回去叫我妈去了”。实情是他既不敢挺身助威,直面邪恶,也没有回去叫家长出面帮忙,甚至不曾想到返回学校求助于老师同学,而仅仅是逃离了危险,有效地保护了自己。这难道不是家长长期教育的结果吗?我还是坚持认为:孩子本无过,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助推力。至于向哪个方向推,就取决于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了。
知心姐姐卢勤老师“告诉孩子,‘你真棒’”的理念我十分赞同,认真拜读后受益匪浅。但是告诉孩子真棒必须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育者自己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真棒”,要有清晰的是非观念和一定的道德水准。卢勤老师曾举过一个很经典的例子:一个孩子和妈妈一起乘坐公共汽车,孩子正好达到了该买车票的高度,上车后当面对售票员时,妈妈把孩子的头往下一按,孩子心领神会,就势把腿往下一缩,于是少花了一张车票的钱。下车后妈妈夸赞道:“儿子,你真聪明!”等下一次乘车不用妈妈提醒,孩子自觉地就低头缩腿,再一次逃过票后十分得意地向妈妈表功,也就再一次受到了妈妈的表扬。就凭这位母亲的素质,只怕是要把孩子“夸”坏的。
个案三 管坏了的孩子比惯坏了的孩子好管
这是一个初一小男孩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对爸爸妈妈说说心理话
敬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作为你们的儿子,我也有许多的话想对你们说,我有时老是干坏事,惹你们生气,可是每当我干完事后,我也不断地失眠,我希望找你们承认错误,可我不敢。记得你们曾经说过只要我认真地承认错误,你们决不打我一下!说实在的,我当时听了,只是在心里无奈地摇了摇头。等你们刚说完,便发生了一件事:记得在一次考试前,你们让我改卷子。也许是笔迹一样,爸爸用一个改锥用力地打在了我头上,我的脑袋立即流了血。爸爸肯定是着急才打了我,这个我明白,可是我那天的确是改错了呀!你们也吓傻了,我当时见了血也吓得哇哇大哭,我一时间恨起了你们,可是你们急忙把我送到医院包扎的情景让我揪心。我当天受到了优待,你们将好吃的东西往我嘴里塞,我能恨你们吗?爸爸妈妈,你们也放下心来,冷静地想一想:你们难道没有委屈过我吗?不错,我并不实在,我并不是不想改好,只不过我不想再挨打。打骂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请你们三思而后行。改错这两个字人人会说,说句实话,我这两天一直在变好,上课也不像以前那么闹了,请再给我一个机会,谢谢!
儿子
陈思
2003年11月11日
这封信的原件现仍保存在我的手里。写给爸爸妈妈的信为什么会在我这儿呢?其实这是我接手陈思这个孩子后给他布置的一次“作业”——对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在我本年级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余,我还做着一份额外的工作(没有人安排,没有报酬,纯属自愿),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