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 >

第29部分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第29部分

小说: 30天让你精通博弈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位或个人来参加。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组织者往往事先 



邀请了一些著名的单位或个人,随后邀请其他单位或个人来 



参加,并说:某某单位或某某人 已经  (或可能)同意参加这 



样的活动。 



      组织者事先在媒体上或者在给其他单位的邀请函上标明, 



某某著名人物或某某单位将出席。这样,被邀请的单位或个 



人在 “参加该活动”和 “不参加该活动”之间进行选择时,往 



往倾向于选择 “参加该活动”,因为参加由这些著名的单位或 



名人参加的活动能够获得好处。 



      而事实上,这些著名的人物或单位是否已经决定参加, 



只有组织者本身知道。这样的行为多少带有欺骗性质。所不 



同的是,这些行为中存在 “欺骗”程度不同,有 “善意的” 



欺骗和恶意的欺骗之分。 


… 页面 240…

          非子        内储说           上有一则故事: “齐宣王使人吹竿, 



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这则故事译成白话 



文,其意思是:齐 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每次必叫 



个乐师为他吹竽。南郭先生请求为国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国君为数百人提供食物。齐宣王死后,齐湣王上台,他喜欢 



听人一个一个独奏,于是南郭先生逃跑了。 



      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但他们喜欢的方式不同, 



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而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合奏的制度不能 



把乐师的吹竽能力区分开来,独奏则可以。齐湣王的独奏制 



度使得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逃跑了。 



      这就是典型的搭便车的案例。 



      制度是分辨人的能力的途径。如果一个社会设计的制度 



不好,人人都会是南郭先生。 



      社会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鉴别人的能力的体制。在 “滥 



竽充数”的故事中,大家在一起吹竿,无法分辨出吹得好的 


… 页面 241…

人和吹不好的人;如果让每个人单独地吹,不会吹笛子的南 



郭先生马上就露出马脚。 



      社会体制就是鉴别谁能够吹笛子,谁不能吹笛子,以及 



将会吹笛子的人分出等级。市场机制是鉴别哪个厂商生产的 



产品价格便宜、质量高的机制,即检验厂商能力的机制;考 



试制度是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的制度,把学习能力强的 



学生与学习能力差的区分出来;企业的考核制度努力把对工 



作能力强、企业贡献大的劳动者考核出来;职称评审制度是 



给学者确定等级的制度,等等。 



      然而,分辨人能力的任何制度都是人设计并由人来操作 



的,人总能够 “超越”它,有这种制度的地方就有 “超越” 



这种制度的作弊行为。因而这种制度只能够做到 “大致”有 



效。学生考试作弊是人生作弊的开始;行贿、受贿、拍马屁 



是官场上的作弊行为;各种评审制度中评审人和被评审人之 



间的串通是另外一种作弊方式…… 



      因此,分辨人能力的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工程师  (管理者) 



的任务,这个制度一方面要真正做到将有能力的人和没有能 



力的人区分开来,一方面要杜绝作弊行为。 



      我们再看下面一个博弈: 



      有一个群体,假定该群体由                           个人组成,每个人有 



元钱。该群体有一个投资机构,它可以使每个人投资的钱增 



值到原来的             倍。但分配的方式是,将投资机构所得来的钱 



在     个人中平均分配。问:每个人将向该投资机构投多少钱? 


… 页面 242…

      每个理性的人均会如此计算:假定他向投资机构投资 



元钱,该投资机构将投资的                           元钱变成           倍,即变成             元 , 



根据规则,这               元钱要在           个人间分配 ,他能得到                         元 。 



因他投资          元,投资所得为                  元,他亏损了                 元 !他投资 



得越多,亏损得也越多,尽管其他人将从他的投资中得利。 



这样一算,投资是不合算的。他没有投资的激励。 



      这个博弈中,每个人均不愿意投资,而希望其他人投资。 



因此,这个博弈的均衡是每个人都不向这个投资机构投资钱。 



我们想一想,每个人均将 自己的                                  元 向这个投资机构投 



资,这是最好的结果,然而,在没有监督机构监督的情况下, 



这个结果是难以达到的。 



      这个博弈可以看成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型。 



      作为理性人,人人均想贡献少或者不贡献而得到更多的 



回报。公共物品是能够对所有人带来好处的物品。但每个人 



均不想提供这样的物品,而希望其他人提供,自己坐享其成。 



在公共物品问题上,人人均有搭便车的想法。 



      假定有一个村子,修一条通往村外的大路对村民的交通 



有利,既能使村民行走方便,又可以有利于他们的经济活动。 



但每一个村民均不想 自己来承担这个任务,因为一旦有人出 



资修这条路,其他人将不付成本地从中获得好处。修路人当 



然也能够从中获益,但与他的付出相比,好处不大。这样, 



每个村民均希望其他人来修路,他从中 “搭便车”。结果是, 



长期以来村子里没有一条大路通往外面。 


… 页面 243…

      这里,无论是 “投资人”,还是 “村民”,他们均是理性 



的人,均具有博弈思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公共机构 



的产生便是合理的。对村子来说,村委会便是这样的公共机 



构,它将可能向每一户村民集资,将集资所得用来将这条路 



修好。这样,每个村民都承担了修路的成本,同时每个村民 



也从中获得好处。 



      这些村民相当于上面的                     位投资人。这               位投资人知道, 



每个人均采取 “不投资”策略是理性计算的结果。为了打破 



这个均衡,他们达成一个协议:每个人均必须将 自己的钱投 



向这个机构  (否则将受到惩罚)。每个投资人都知道,一旦所 



有人都能够做到倾其所有来投资的话,每个人均获得好处。 



如果有一个监督机构能够采取措施保证每个人均能够投资、 



并有措施监督每个人的行为的话,每个人都将会做出投资决 



定。这样,            个人均把 自己的                    元投向投资机构,每个人 



 的最后所得将 由原来的                        元变成              元 ! 



      我们看到,当群体中出现人人想 “搭便车” (即从他人的 



行为中获得好处)时,建立一个公共机构来协调该群体的行 



为,对该群体的每一个人均是有利的。 


… 页面 244…

      斯坦福大学教授肯尼思                      阿罗有个著名的 “不可能”定 



理。阿罗认为,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体系,若要将 



人们在三个或三个 以上的选择中做出一项集体抉择,不存在 



任何加总社会个体成员偏好的方法。 



      所谓加总社会偏好,即找到一个社会偏好函数,它必须 



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最基本的要求: 



         )传递性; 



            全体一致性; 



            不相关选择的相互独立性; 



         )非独裁性。 



      传递性的要求是,假如人们在                             和     之间选择           ,在 



和     之间选择           ,那么人们在               和     之间必然选择              。全体 



一致性的要求是,假如在                          和     之间一致倾向于                 ,那 么 , 



人们就会选择               而非       。不相关选择之间的相互独立性的要 



求是,人们在               和     之间做的选择并不取决于是不是存在另 



外一个选项             。非独裁性的要求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每次都 


… 页面 245…

得逞,因而不存在独裁的力量。 



       自从          年肯尼思            阿罗令人信服地论证出了这个结 



论,即任何可以想得出的民主选举制度都可能产生出不民主 



的结果,这一论证使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感到震惊。阿罗这种 



令人不安的对策论论证立即在全世界学术界中引起了评论。 



      阿罗的论证,称之为不可能性定理  (它证明了完全民主 



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该论证帮助他于                                          年获得了诺贝 



尔经济学奖。对策论中最早的和最惊人的成果之一,也就是 



阿罗的 “毁灭性发现”所产生的影响,人们至今还能感觉到。 



      在民主投票中所固有的不民主悖论可以用一个实例进行 



很好的解释。 



      假定有三个候选人                      甲、乙、丙,民意测验表 明:选 



 民中有             愿意选甲而不选乙,                          愿意选乙而不选丙, 



那么是否意味着,喜欢甲的选民一定超过喜欢丙的? 



      未必 !如果选 民的态度有三种,分别是:甲、乙、丙; 



乙、丙、甲;丙、甲、乙,持三种态度 的人各 占总数 



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怪圈:                            人喜欢 甲超过乙,                     人喜欢 



 乙超过丙;                人喜欢丙超过甲! 



      这个例子反映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是社会对几个方案 



进行表决,如国家选举总统、某个城市让市民决定先修建哪 



个公共事业工程,等等,社会投票很可能得出矛盾的结果。 



      和其他类型的多人博弈一样,投票当中也会出现策略问 



题。投票者常常不愿表达 自己的真实倾向。 


… 页面 246…

      无论是少数服从多数的规则,或是任何其他投票机制, 



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尚不存在一个完美无缺的体 



系,可以将个人的倾向汇聚成人民的意愿。 



      比如,三位女郎结伴逛街,临近中午她们打算一起吃午 



饭。她们都喜欢洋快餐,正好这条街上有麦当劳、肯德基和 



必胜客,可是每个人的偏好不同:                                 喜欢麦当劳,其次是肯 



德基,最不喜欢必胜客;                          的偏好依次是肯德基、麦当劳、 



必胜客;           的选择却又不同:必胜客、麦当劳、肯德基。假 



定这三人一定要一起吃饭,那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因为三个人的喜好如此不同,难于达成一致,所以她们 



决定采取投票表决的方式,先在麦当劳与必胜客之间决出一 



个胜者,然后再与肯德基决胜。 



      如果是每个人都诚实投票,那么,麦当劳将战胜必胜客 



(因为        在两者之间倾向于前者),并在第二轮战胜肯德基。 



但是如果           不诚实投票,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知道其他人的偏好,而且她希望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于是在第一轮故意投票给必胜客,于是必胜客获胜;在第二 



轮,肯德基又战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