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工作dna >

第12部分

工作dna-第12部分

小说: 工作dna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划分,有两个原则可以参考:策略上,一定要和别人反其道而行;技术上,一定要紧盯别人。
  换句话说就是:设定自己的定位,一定要对自己有最大的信心,找一个最特别的利基①,不必和任何人走同样的路子。但是,在执行这个策略的时候,你在方法和技术上则要吸收所有人走各种不同路子的精华,取其长而补其短。否则,你空有最特别的构想,却没有行动的能力。
  毛泽东有句名言:“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正是类似的道理。
  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情一定不能放在心上:成败得失。
  事情的成败,牵涉到很多因素、机缘,不完全是个人主观因素所能控制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算胜,少算输”。只要把我们所累积的能力和经验做了最完整的发挥,即使输了,也可以体会到自己在什么地方有力量操控,什么地方又根本没有力量。所以,我们没有什么遗憾,只是承认技不如人,回去把不足的地方再磨练、再加强就是了。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为了成败而患得患失,处处不前不后、不进不退,那么,成功了,你也没学到任何经验;失败了,你也拿不准到底是什么原因。日后,你要改进也无从改进,你要磨练也无从磨练。
  这个时候,还有一件一定不能理会的事:别人的目光、注视,甚至关切。
  从你开始接受这个机会起,就一定会引来别人的目光。开始踏出和别人有所不同的步伐之后,你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其中,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善意的,有恶意的;有批评的,有建议的。
  一律不要理会。
  这些都和你要做的事不相干。
  你要做的,就是把握这个机会,把你所拥有的专业和经验施展出来。
  如果你的专业和经验不够,这个时候要靠别人的关切与建议而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如果你的专业与经验够了,这个时候别人再批评、再攻击,你也不为所动。所以,不管别人在偷笑还是在关切,都和你无关。
  剩下的,只是实行。
  注释:①利基是英文Niche的音译。利基战略(Market…nicherstrategy)是指企业为了避免在市场上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冲突而受其攻击,选取被大企业忽略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力量薄弱的、有获利基础的小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的营销战略。


你有过这样的回忆吧!


  刚刚开始独当一面,要把自己的能力爆发出来做些事情的心情,勉强说起来,和初恋有些相似吧。
  你希望这件事情就此天长地久,但是甜蜜中又有许多生涩与紧张。你希望全天下的人都能够分享这份欣喜,但又在波动中有些不安。
  好好享受这些甜蜜与紧张,欣喜与不安吧。不管成败如何,光是这些过程,就是我们一生永远值得珍藏的回忆。一如我们在某个冬夜第一次爱上那个人的经历。
  我真正独立扛起成败的任务,从编辑、生产,到营销、管理全部负责,是三十岁那年的事。虽然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公司,但已经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利润中心。
  那是一本已经有四十年历史的杂志,我的任务,就是要给这本杂志改版,让它既能走上主流的发行市场,又维持这本杂志应有的特色与精神。换句话说就是,又要符合时尚潮流,又要做出不同的味道。
  从开始酝酿,到后来加速,到最后产品上市,那真是一段令人记忆深刻的日子。
  有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我每天只睡两小时。每一分钟,我都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脑波在运转,甚至,几乎可以听到运转的声音。产品的定位、内容的区隔、美术的包装、印制的特色、营销的通路……每个运转,都在考验你累积的经验:“我在做的,是不是当真没有和别人重复?”每个运转,都在考核你自认为相当充分的专业才能:“这样做下去,是不是当真可行?”
  又好像在做快速拼图,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各种产品的影像,飞快地运用自己手边拥有的资源来拼贴这个影像,不断地随自己的条件来更换这些影像,甚至全部毁掉再重来一个影像。当时是多么自以为经验老到地处理这些事情。而今天回想起来,其中又有多少强自镇定的青涩。
  当然,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的结果,也带来些副作用。
  后来,连那两个小时也几乎没有睡着。眼睛是闭着的,身体是疲倦的,但就是整个思绪在高速运转着。在自以为最沉的睡眠中,隔壁房间闹钟指针的走动声,十楼以下巷道里的狗吠声,都像情人的低语,那么轻,又那么清楚地不让你漏掉任何一个音节。事实上身体确实有了点儿问题了,但,要做的事情已经有个形貌出现了。
  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毕竟开动了。全速开动。
  你有过这样的回忆吧?我的朋友。


行业与职业的时态


  不论是在上班族的中层主管的世界里,还是在自己创作性工作的世界里努力了相当一阵子之后,难免会面对一个问题:这个公司、这个工作,或这个行业当真适合我吗?
  到了高层主管之后,问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在基层的时候,问这个问题又太早。所以,一个中等程度的主管,不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所谓中等程度,我认为是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十年左右的时间。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很多顾虑因素,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回归到行业、或是职业的基本特质。如果是行业或职业的基本特质适合自己,那么即使一时的环境或角色不对劲,只要改变一下环境或自己的角色即可。反之,如果基本特质不对,那么一时的环境或角色让你虎虎有生气,那也只是运气或凑巧,不足为恃。
  如何区分行业的特质,有很多方法。其中有一个,是时间。
  有些行业,是属于未来的。譬如计算机和信息业。这种行业以“先进”为产品。产品在问世的时刻,往往就已经过时了,更别提上市三个月的产品。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乐于活在一个比现实快几步的世界里。
  有些行业,是属于现在的。譬如餐厅和许多娱乐行业。这些行业以“新鲜”为产品,最重视的当然就是今天、现在。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乐于和实时的变化互动。
  有些行业,是属于过去的。譬如古董拍卖。这种行业以“陈旧”为产品。行业里的人物,永远要自得其乐于故纸堆里和历史掌故之中。
  当然,有些行业则是混合的,未来加现在(譬如月刊),或现在加过去(书店)等等。
  我自己在图书出版业里工作到现在,深深为这个行业着迷的,就是图书出版是一个兼顾了三个时态的行业。
  对于图书出版,现在当然是很重要的。出版切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产品,出版轰动一时的热门产品,都需要关注“现在”。
  许多书籍的研发或写作,又往往要牵涉到三五年甚至是十年、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工作起来又需要关注“未来”。如果光是注重“现在”,难保三五年或十几年后风光不在。
  图书出版中最珍贵的资产,又往往是“再版书”,也就是过去的产品。一个出版公司的再版书越多,才能越长久。所以,出版工作的人,又要不时回头检查一下过去的作者和书籍。
  当然,同样一个行业或公司里,因为涉及的领域不同,对时态的关注也有所不同。同样是计算机业,研发部门是“未来”时态,销售部门则是“现在”时态。
  人对时间的观点与敏感度大有不同。因此在判断自己个性和行业属性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参考一下。


创造还是交换


  除了职业或行业的特质之外,还要认清自己工作的取向。
  经常听到的说法是,工作取向有两种:一种是做事,一种是做人。
  我们也可以这样区分工作的取向:一种是创造的,一种是交换的。
  这里所说的创造,不同于创作。交换,也不同于交际。
  讲究个人创作的工作,不见得一定就是创造。讲究人际交往的工作,也不见得一定就是交换。
  以一个绘画的人来说吧。绘画是创作。然而同样是绘画,有人埋首追求自我画艺的精进;有人则花很多精力琢磨如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如何推广自己的画作。所以,虽然都是在做创作的工作,前者是创造的成分居多,后者则是交换的成分居多。
  政治是重视人际的工作。但是,有些政治人物擅长于开创未来的构图,有些政治人物则擅长于交换众人的力量,掌握现实的机会。
  创造和交换,没有一定的优劣之分,而只有取向的不同。顶多,再看一下动机的高下。
  重要的是,看自己的取向,能不能符合行业或职业需求的特质。
  行业或职业,如果需要绝对的创造或绝对的交换,比较好办,我们很容易判断自己适不适合。但是大部分行业或职业却是混合的,可以用创造来发挥,也可以用交换来发挥。所以,更要特别细心地体会自己的取向。
  同样一个编辑工作,同样一个营销工作,同样一个人事行政的工作,往往可以因为工作的人善于创造,还是善于交换,而产生截然不同的面貌。
  最可惜的是,明明自己善于交换,却要嫉妒善于创造的,因而非要排挤别人不可;最不值的是,明明自己善于创造,却不能忍耐孤独,还要不平于别人善于交换,因而愤世嫉俗。不论创造还是交换,重点毕竟还是在工作上。
  不过,要交换,应该提醒自己不能把是非、人格也拿来交换。当然,也不能把自怜自艾或一意孤行错以为是创造。
  懂得创造或交换的人,其实都是聪明人,聪明人怕的都是以少为多,沾沾自喜,结果半途而止。
  所以,如果有幸,我们会发现,最大的创造之中,会出现最多的交换。最多的交换之中,也会出现最大的创造。
  认清自己是属于创造还是交换,越早越好。最晚到中坚干部这个阶段,一定要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否则,接下来的路很难走下去。


细腻的心思


  成为骆驼久了之后,对周遭的世界很容易麻木。
  新手阶段所陌生的工作方法,已经老练;工作程序,熟门熟路;业务对象,称兄道弟。一天又一天的日子,在稳定中重复着。
  就像背负着重担的骆驼,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一步步前行,而入目的景色,除了黄沙还是黄沙。
  于是,比起基层和高层,中层干部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注重一些生活上、工作上的细节比较。这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导致的,因为只有从一些小细节的比较上,才能体会到自己脚步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
  如同胆固醇可以分为好的胆固醇和坏的胆固醇两种,中层干部这种细腻的心思,用到不同的方向,也会有好坏不同的效果。
  用在工作上,是个很好的方向。
  由于这时对于自己的工作与业务可以深入体会到一些极细的地方,所以中层干部可以把许多工作执行得极为细致。也因为对工作细节的掌握最为充分,所以在公司这所大学里,中层干部又是新进同事的讲师,能引导他们尽快进入状况。
  中层干部又被称为中坚干部,正是因为如此。
  然而,太细腻的心思,也可能用到别的地方。
  中层干部也可能是最爱比较待遇的一群人。比较同事的待遇,比较同业的待遇。
  这里的待遇,不只是指薪酬,而是来自老板的一切待遇——包括老板一个小小的称许,一个关爱的眼神。道理很简单,在干枯的沙漠里,任何一点小水滴,都可能产生巨大的效应。
  所以,一不小心,中层干部细腻的心思,也可能让自己只注意到不如别人的地方。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待遇更好一些。越这样想,沙漠里的日子越不好过。越不好过,越要这样想。
  中层干部细腻的心思,得好好运用。


最佳状态


  在一个中层的位置上,人的因素也要特别留意了。
  因为,一方面你继续是别人考核与观察的对象;另一方面,你也有了自己要考核与观察的人。
  不论希望自己被提拔,更上层楼;或是想要提拔别人,找个得力的助手,都要对人的因素有所了解。
  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先谈论的,当然是能力。
  虽然,能力是一个名词,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能,讲究能量的强弱。
  一个是力,讲究力量的稳定。
  能力的强弱固然重要,稳定更不在话下。强大而不稳定的能力,就好像《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六脉神剑。力量使得出来的时候,固然石破天惊;力量使不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