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冰川时代到来,制造业何去何从 >

第8部分

冰川时代到来,制造业何去何从-第8部分

小说: 冰川时代到来,制造业何去何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08 23:50
     以上取决于你想做什么模具;一般有五金模、冲压模、塑胶模等;工具你应该买不全的,有电脑锣,CNC数控机床,车床,铣床,刨床,火花机,磨床,慢走丝,快走丝,飞模机等等;
     订单来源于生产型企业的内需,当然也可以出口。
   江西的南昌,现在已经有些企业搬迁至那里了,理解为2、3线市场吧!!如果看好市场,又订单稳定就可以规划一下。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09 21:13
  『经济论坛』中国“冬天”的八个规律 
   
  
  
  :'只看楼主''高亮楼主''关注此帖''只看请选择需要查看的用户ID的回复''使用说明' 
  '求职应聘·;投简历' 
  
   作者:zhongxing112007 提交日期:2008…8…16 19:42:00  
  
  尽管还有“过虑论”、“假摔论”的声音,但是,越来越的人已经感觉到“冬天”的降临。能不能熬过今年下半年,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经营者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纵观三十年,这并不是第一个“冬天”,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冬天”,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周期性的成长逻辑之中。对于那些只知道“埋头种地”的人来说,“抬头看天”,已成必要。
    
    规律一:“4到5年,必来一次”。
    
    在三十年的中国变革历程中,宏观调控(在1992年之前称为“治理整顿”)是一个定期出现的名词。自1978年开始改革以来,1981年就发生了经济动荡和政策紧缩,其后,每隔四到五年就会呈现类似的“过冬景象”,这些年份分别是:1984年、1989年、1993年、1998年、2004年——其间,惟一的一次输入式行业危机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不过,它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按此规律,2008年的“冬天”似乎是如期而止。对这一周期规律的警觉与漠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很多老资格的企业家都有天天收看中央台“新闻联播”的习惯,其实,便是从中窥视中央政策的微妙走势。
    
    规律二:“暴热乍冷,没有过渡”。
    
    所有的宏观调控都是因为经济的超速成长所导致的,在一个狂热成长的年份之后,接踵而至的就是一个骤然降温的严酷“冬天”,紧缩政策的出台往往是“紧刹车”式的,其间几乎没有任何过渡。这使得那些激进发展的企业因为缺乏风险防范而导致窒息式的崩塌。在这次宏观调控中,陷入困境的主要是两类企业:一类是在前两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一类是贸然进入了房地产等“暴利行业”,冬天骤至,顿时爆发资金危机。
    
    规律三:“资源紧缺,能源大战”。
    
    除了1988年因“物价闯关”失败而导致经济低迷之外,在其他的每一次宏观调控中,以生产资料的紧缺为表象,以及因此而爆发的能源大战,是一个惊人相同的原因。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始终处在一个能源供应短缺的成长通道里。2008年的危机仍然呈现这样的景象,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能源价格的上涨——譬如石油和铁矿石等——更多的受到了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后者的价格上涨同样来自于对中国市场需求的预期。因此,宏观调控的全球化特征已经呈现,这无疑增加了政策设计以及执行的难度。
    
    规律四:“保护国企,牺牲民企。”
    
    在1981年,为了限制私人工厂与国营企业争夺原材料,农业部出台政策“禁止私人购买拖拉机”。1984年前后,则推出“价格双轨制”,使国营企业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生产资料,这一政策思维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到2004年,则通过行业整治的方式,限制了民营资本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领域的投资。这种保护的手段,在1992年之前是以价格改革的方式展开的,之后则以信贷政策的紧缩来实施。在本轮宏观调控中,为了遏制通货膨胀,中央继续祭出了信贷紧缩的铁腕政策,受此影响,东南沿海的、数以十万计的中小民营企业出现了倒闭、停产以及迁走南亚的景象。
    
    规律五:“现金断流,集体雪崩”。
    
     对金融领域的严厉管控,是中国宏观经济能够被迅速降温或启动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991年之后,中央政府对体制外的金融活动一直保持着高调打击的政策,这使得民营企业面对宏观政策的骤然变冷几乎没有任何招架之功。在过去的十年里,民营企业在1998年和2004年前后发生过两次“集体大雪崩”,原因都在于此。在以往历次调控中,浙江和珠三角一带的企业之所以比较顽强,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两个地区有活跃的“地下钱庄体系”。而在今年的调控中,因为企业所需“过冬资金”越来越大,以至于非法的钱庄主也无法承受,于是,“最顽强”的民资集团也出现了惊恐倒闭的景象。
    
    规律六:“否极泰来,推进松动”。
    
    一直到本轮宏观调控为止,中国经济每一次都会从悬崖边奇迹般地及时拉回,无数次的“崩溃预言”都一一破灭。而在冬天最严酷的时刻,也是改革得以推进和管制政策松动的转折时刻。在1988年,中央高调实施的“物价闯关”失利,导致其后三年的经济萧条,而正是在那段时间,中国相继完成了价格、汇率和分税制等重大改革。在2005年,因宏观调控导致股市暴跌,上证指数跌到惨不忍睹的998点,然而便是在这一让人绝望的时候,一直阻力巨大的股权分置改革得以顺利地突破。在今年的“冬天”里,我们看到中央政府在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以及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上正在进行突破式的试验。
    
    规律七:“冬天过去,必有春天”。
    
    三十年来,每一次宏观调控,都是高速成长中的一个“弯道”。中国经济成长的基本面至今未破。在可以预见的十年内,这里仍将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人口基数,随着内需启动政策的生效,人口“红利”将让经济的高速成长持续下去;中国的城市化还在很初级的阶段,在未来10年内,还将有2&;#8226;5亿到3亿人口进入城市,这将为投资型拉动提供巨大的可能性;再就是互联网应用性技术的成熟,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将让中国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解放。因此,可以预测的是,随着CPI的下降,信贷政策的松动指日可待,熬过这个“冬天”,中央政府仍将以投资性拉动的方式重新启动经济。
    
    规律八:“试错代价,越来越大”。
    
    中国的经济改革一直有“试错”的特征,非到万不得已,既得利益集团的“手”决不会松开。政策的市场化松动,也是在一轮又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得以推进,而调控的代价则一次比一次巨大。在今年的“冬天”里,创造了“中国制造”神话的民营制造工厂成为了最大的牺牲者,而它们的失利除了造成商业资源的极大浪费之外,也带来了失业人口增加、区域产业经济空心化以及上游垄断企业利润下降等多种效应。“投资拉动需求——政策紧急刹车——靠危机推进市场化松动”,这样的政策逻辑已到需要反思的时刻了。因此,主动改革、减少变革代价已成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10 20:20
  qiang1223 有事情都可以聊一聊,大家都很热情,如首长下乡视察、银七匹狼、 红尘独步 、燕赵之门等等!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12 00:02
     虽然现在PPI现在仍有上涨的趋势,许多企业纷纷倒闭(多方面因素),给人一种大萧条的感觉;但坦言之,现在有很多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投资乃至招兵买马,一方面可以接收大量倒闭的失业人员(其中也不乏优秀人员),另外也可以分一份行业的份额,大的越大。
     在深圳,以下行业有增长势头:通信业、包装行业、饰品(黄金饰品制造加工)、占主导地位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保险行业。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14 12:30
     如果本文让人误解成企业灾难或带来悲观的情绪,那么就理解错了,至少不是我的初衷;其实本文的目的在于正视目前发生的,对一段时间以后的趋势进行分析,帮助我们看清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
     悲哀的是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堵死;悲痛的是大部分企业只能无助的挣扎、只能依靠自己;悲伤的是给广大人群带来了什么?失业、进一步通胀、治安等现象!!
     但这些都是暂时的,像首长说的能从火里出来的才是凤凰,我乐观的看待这些,我依然还有心面对;想来,最可怕的不是现实坍塌,而是没有信心面对未来!!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16 19:08
     央行4年来首度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今日起,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从本月25日下调一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贯彻“一保一控”宏观调控目标的最新举措,对维护经济增长,防范金融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除了经济衰退以及通货膨胀因素外,还面临热钱问题。美联储为了挽救濒临破产的金融体系;将会采取大量发行美元的方式将债务分摊给全世界。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16 19:17
     相对于企业望穿秋水期盼的眼神,此次调整可以看作是货币政策由紧转松的一个标志,这次央行的扶持性金融政策会起到一些作用;能相应的增加企业的融资便利;从本次调整的范围来看只是中小银行,而不是工、建、中、农、邮政等范围,可以理解成是央行的一次试探性政策。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16 23:09
  首长来了;呵呵!难得这么晚还来视察;我要睡了!
  有些事情不如静观其变(有点无奈)。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17 22:57
    此次中国央行“双率”下调,除了小幅度放松银根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信号作用。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正在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显示中国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正由抑制通胀转向防止经济下滑。
  
  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这一举措也显示了政府维护市场稳定,恢复市场信心的意愿。如果未来全球经济随美国陷入衰退,国内新增投资、出口、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央行完全有可能进一步下调人民币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18 15:18
  上图

类似这样的招租、合租等广告,最近在深圳关外工厂所处区域比比皆是。



作者:zhongxing112007 日期:2008…09…20 00:22
  作为总部在美国费城的著名管理咨询公司Hay的中国区总裁,在过去的两年多里,陈玮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各个城市之间,然后与四十多位企业家面对面地进行3到4个小时的交谈,这些企业家都在各自的领域中非常出色,企业的资产规模均都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不久前,一份以他们为研究对象的“中国企业家素质模型”出现了,陈玮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对我说,“我们发现的是一群似曾相识的新人类。”
  
  陈玮的研究最让人感兴趣的是,Hay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还同时完成了欧美、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的企业家素质模型,于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被放在一个全球化的素质平台上被审视。根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