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07部分

605-张氏医通-第107部分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小竹筒吹药入喉中。频用神效。 
千金朴硝煎 治服石药。成消瘅大渴者。 
朴硝(一斤。) 芒硝(八两) 石膏(二两) 寒水石(四两) 
上四味。先纳二硝于八升汤中。搅令消。以纸密封一宿取清。纳铜器中。别捣寒水石、石膏。 
碎如豆粒。以绢袋盛之纳汁中。以微火煎。候其上有漠起。以箸投中。着箸如凌雪凝白。急下泻贮 
盆中。待凝取出。烈日曝干。积热困闷不已者。以方寸匕。白蜜一合。和冷水五合。搅和令消。顿 
服之。日三。热定即止。(武德中。贵高人加金二两) 
崔氏八味丸(方祖) 保元汤(方祖) 既济解毒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火郁汤(升麻汤下) 
泻阴火升阳汤(保元汤下) 
升阳散火汤(升麻汤下) 佐金丸(方祖) 当归龙荟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黑锡丹(金液丹下 
)四君子汤(方祖)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生脉散(方祖) 滋肾丸(大补丸下) 

卷十三·专方
伤饮食门
属性:枳实导滞汤 治伤湿热之物。痞闷不安。 
枳实(炒。三钱) 白术(炒焦。五钱) 茯苓(三钱) 黄芩(酒炒。二钱) 黄连(姜汁 
炒。三钱) 泽泻(炒。二钱) 大黄(酒蒸。一两) 
神曲(炒。四钱) 生姜(三片) 
水煎。食远服。 此枳术丸合三黄汤。而兼五苓之制。以祛湿热宿滞也。 
木香化滞汤 治气食痞结。腹微痛。不思饮食。 
半夏 甘草(炙。) 草豆蔻(研。各一钱) 柴胡 木香 橘皮(各六分) 枳实(炒) 
当归(各四分) 红花(一分) 生姜(五片) 
水煎。食远稍热服。 
保和丸 治宿食酒积。 
山楂肉(姜汁泡。二两) 半夏(姜汁。炒) 橘红(炒) 神曲(炒。便血。用红曲) 麦 
(炒。去壳) 茯苓 
连翘 莱菔子 黄连(姜汁炒。各五钱) 
为末。水泛为丸。每服二钱。茶清送下。 本方加炒白术二两。名大安丸。 按保和丸、大安 
丸中麦 伤肾。菔子伤肺胃之气。恐非丸剂所宜久服之品。当易枳实、香附子。功用不殊。而不致 
伤犯先后天之真气也。 
红丸子 治宿食冷积作胀。 
荆三棱(炒) 蓬莪术(煨) 青皮(炒) 陈皮(炒) 干姜(炮。等分) 
为末。陈酒曲糊丸。梧子大。矾红为衣。每服三十五丸。食前沸汤下。小儿量减。 
葛花解酲汤 治伤酒呕吐胸痞。小便不利。 
葛花 白豆蔻 砂仁(炒。各一钱) 青皮(炒) 神曲(炒) 泽泻 干姜(各五分) 
白术(炒。八分) 人参 橘红 茯苓 猪苓(各四分) 木香(一分) 
水煎服。但得微汗。则酒湿去矣。 
按此虽本五苓、四君子。益入葛花、豆蔻等辛散之味。大损元气。世人不知。妄谓方中人参有 
补益之功。恃此纵饮。是自伐其天也。 
曲 丸 治酒积成癖。腹胁满痛。后便积沫。 
神曲(炒) 麦 (炒。去壳。各一两) 黄连(半两。同巴豆七粒炒。去巴豆) 
为末。水泛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姜汤下。 酒积下白沫。加炮姜二钱。下鲜血。 
倍黄连。下瘀血。加红曲一两。 
塌气丸 治肝气乘脾腹胀。 
胡椒(一两。) 蝎尾(去毒。滚醋泡去盐。炒香。半两) 
为末。曲糊丸。粟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下。 
神保丸 治心胸腹胁胀痛。大便不通。宿食不消。 
塌气丸加木香二钱五分。巴豆霜二分半。本方中胡椒用二钱五分。蝎用全者七枚。 为末。汤 
浸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丸。空心。姜汤、醋汤、砂糖汤任下。 
酒 丸(局方) 治酒癖腹痛下积。遇酒即吐。 
塌气丸去胡椒。加雄黄油煎。皂子大一枚。巴豆十五粒不去油。本方中蝎梢用十五枚不去毒。 
为末。入白曲二两半。滴水丸如豌豆大。候稍干。入麸炒香。每服二三丸。温酒下。茶清亦可。 
平胃散(方祖) 枳术丸(枳术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二陈汤(方祖) 芎 
苏散(伤寒门) 
藿香正气散(平胃散下) 小承气汤(方祖) 备急丸(方祖) 白散(备急丸下) 六君子 
汤(四君子汤下) 
七味白术散(四君子汤下) 九味资生丸(四君子汤下) 枳实理中汤(理中汤下) 连理汤(理 
中汤下) 八味顺气散(四君子汤下) 
五苓散(方祖) 独参汤(保元汤下) 四君子汤(方祖) 凉膈散(方祖) 钱氏六味丸 
(崔氏八味丸下) 

卷十三·专方
劳倦门
属性:朱砂安神丸 治热伤心胞。气浮心乱。虚烦不宁。 
朱砂(水飞。五钱。一半为衣。) 甘草(五钱) 黄连(酒蒸。六钱) 当归(二钱五分) 
生地黄(一钱五分) 
除朱砂。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独参汤。或补 
中益气汤送下。 凡言 
心经药。都属心包。惟朱砂外禀离明。内含真汞。故能交合水火。直入心脏。但其性徐缓。无 
迅扫阳焰之速效。是以更需黄连之苦寒以直折其势。甘草之甘缓以款启其微。俾膈上之实火虚火。 
悉从小肠而降泄之。允为劳心伤神。动作伤气。扰乱虚阳之的方。岂特治热伤心包而已哉。然其奥 
又在当归之辛温走血。地黄之濡润滋阴。以杜火气复炽之路。其动静之机。多寡之制。各有至理。 
良工调剂之苦心。其可忽诸。 
黄 建中汤(桂枝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小建中汤(桂枝汤下) 理中汤(方祖 
)平胃散(方祖) 
五苓散(方祖)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枳术丸(枳术汤下) 枳实理中汤(理中汤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调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升阳顺气汤(保元汤下) 升阳补气 
汤(升麻汤下) 门冬清肺饮(生脉散下) 
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下)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保元汤(方祖) 四君子汤(方祖) 八珍汤 
(四君子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卷十三·专方
虚损门
属性:薯蓣丸(金匮)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即山药。二两。)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大豆黄卷(各七钱半) 甘草(炙。 
一两二钱) 人参 阿胶(各五钱) 芎 芍药 麦门冬 白术 杏仁 
防风 柴胡 桔梗 茯苓(各四钱) 干姜(二钱) 白蔹(钱半) 大枣(五十枚。为膏。)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白蜜和丸。如弹子大。空心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酸枣汤(金匮)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盗汗。 
酸枣仁(炒。半两) 甘草(炙。一钱) 茯苓 知母(炒) 芎 (各二钱) 
上五味。水煎。温分二服。 深师。加生姜。便溏。去知母加人参。服此盗汗不止。去芎 加 
芍药。怔忡。去知母、芎 。加人参、黄 、当归、陈皮、莲肉。 
大黄 虫丸(金匮) 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宜用此方。攻其恶血。然后补 
之。 
大黄(二钱半。) 黄芩(二钱。) 甘草(三钱) 桃仁(一合) 杏仁(一合) 干地黄 
(一两) 芍药(四钱) 
干漆( 令烟尽。一钱) 虻虫(一合) 水蛭(十枚。猪脂熬。) 蛴螬(一合) 虫(半合 
)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温酒服五十丸。日三服。 
百劳丸 治一切劳瘵积滞疾。不经药坏者宜服。 
当归(炒) 乳香 没药(各一钱) 人参(二钱) 大黄(四钱) 栀子(十四枚。 
去皮熬。) 虻虫(十四枚) 水蛭(十四枚。熬黑) 
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百劳水下。取下恶物为度。服白粥十日。百劳水。以杓 
扬之百遍。然后煮沸。即甘澜水法也。 
琼玉膏 治虚劳干咳。喉中血腥。肠中隐痛。 
鲜地黄(四十两) 人参(另为末) 白茯苓(另为末。各十两) 沉香(另研) 琥珀(另 
研。各半两) 
先以地黄熬膏。点纸上不渗。入人参、茯苓末。并入糖晶二十两。搅匀熔化。离火。再入琥珀 
、沉香和匀。瓷罐收藏。清晨午前。温酒服数匙。沸汤亦可。 
四味鹿茸丸 治肝肾督脉皆虚。咳嗽吐血。脉虚无力。上热下寒。 
鹿茸(酥炙。另捣成泥) 五味子 当归身(各一两) 熟地黄(二两) 
为细末。酒和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腹温酒送下。 
济生鹿茸丸(作汤。名生料鹿茸丸) 治肾脏真肠久虚。下体痿弱。疼痛喘嗽。水泛为痰。 
鹿茸(酒炙) 牛膝(盐酒炒。) 五味子(各二两) 石斛 巴戟肉 附子(炮。) 川楝 
肉(酒蒸) 山药 肉桂 杜仲(盐酒炒。) 泽泻(盐水炒。各一两) 沉香(另研。五钱) 
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侵晨温酒下。俗本尚多白棘、菟丝、磁石、阳起石四味。 
安肾丸 治肾虚风袭。下体痿弱疼痛。不能起立。 
肉桂 川乌头(炮。各一两五钱) 白蒺藜(炒。去刺。) 巴戟天(去骨。) 薯蓣(姜汁 
炒。) 茯苓 石斛(酒炒) 
川萆 (炒) 白术 肉苁蓉(酒浸去腐) 补骨脂(炒。各四两八钱) 
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盐汤。临卧温酒下。肾脏为风寒所袭。所以不安。故 
用乌头、蒺藜祛风散寒之剂。风去则肾自安。原无事于温补也。其他桂、苓、术、 、脂、戟、苁 
、斛。虽曰兼理脾肾。而实从事乎祛湿利水。只缘醉饱入房。汗随风蔽。所以肢体沉重。非藉疏通 
沟洫。病必不除。因仿佛地黄饮子而为制剂。彼用地黄、菖、志、冬、味、萸、附以交心肾之气。 
此用蒺、 、术、蓣、骨、脂、乌头以祛坎陷之风。与崔氏八味丸。迥乎不同也。四乌 骨一芦茹 
丸。(素问) 治气竭肝伤。脱血血枯。妇人血枯经闭。丈夫阴痿精伤。 
乌 骨(四两。即乌贼骨) 芦菇(一两。本草作茹芦。即茜根。) 
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内经之方不多见。仅 
仅数方。世都弃置不 
讲。况甲乙太素误作 茹。致王太仆亦作 菇性味训解。所以目睹其方。究竟不识为何物尔。尝考 
本草二味。并皆走血。故内经以之治气竭伤肝。血枯经闭等证。丸以雀卵。饮以鲍鱼汁者。取异类 
有情。以暖肾调肝。则虚中留结之干血。渐化黄水而下矣。后饭者。先药后饭。使药力下行也。惟 
金水二脏。阴虚阳扰。喘嗽失血。强中滑精者禁用。以其专主温散。而无涵养真阴之泽也。 或问 
乌茹芦。俱搜血之品。如何可治血枯经闭之疾。答曰。夫血枯经闭。非纯虚而经绝不行也。良由 
气竭肝伤。干血内结。以故营血不能内藏。如胸胁支满目眩。血结肝部也。闻腥臊妨于食。血结胃 
脘也。出清涕。胃气衰而浊逆清道也。凡崩淋胞痹诸证。若沃以汤。上为清涕。皆阳衰不能灌注精 
微。败残之液。悉化为涕。得汤气蒸而上走空窍也。是知血枯经闭。心以清理干血为首务。故金匮 
治五劳虚极羸瘦。内有干血。用大黄 虫丸。由此而推。胞痹精伤。亦必清理败浊为首务。盖大黄 
虫丸。一派破瘀之味。较乌 芦茹丸之搜血。猛竣白倍耳。 又问雀卵以时而生。急需未可必得 
。奈何。答曰。大匠在乎绳墨。不拘物料。皆可成器。雀卵功专暖肾。如无。雀肉煮捣可代。鸡卵 
及肝亦可代。鸡属巽而肝主血也。活法在人。可执一哉。 
花蕊石散(局方) 治气虚血凝。瘀积壅聚。胸膈作痛。宜用重剂竭之。 
花蕊石(五两。碎。产硫黄山中。状如黄石。中有黄点如花之心。故名花蕊。近世皆以玲珑如 
花蕊者伪充。欲试真伪。 过置血上血即化水者真。) 硫黄(二两。) 
上二味。同入炀成罐内。盐泥封固。 一伏时。研如面。每用二钱。食远童便调服。妇人产后 
血逆血晕。胞衣不下。或子死腹中。俱宜服之。瘀血化为黄水。然后以独参汤调之。 
十灰散 治虚劳吐血咯血。先用此遏之。 
大蓟 小蓟 柏叶 薄荷 茜根 茅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等分。) 
各烧灰存性。纸裹盖地上一夕。食远服二三钱。童便调下。 花蕊石散为破血之峻剂。功专化 
血为水。而世畏其峻。罕能用之。葛可久言。暴血成升斗者。宜花蕊石散。若病久涉虚。及肝肾二 
家之血。非其所宜。且与十灰散。并举而言。不分寒热主治。所以后世不能无误用之失。当知十灰 
散。专主火炎上涌之血。倘误用以治阴邪固结之证。为害犹轻。若误用花蕊石散治血热妄行之病。 
为患莫测。况血热妄行。十常八九。阴邪固结。十无一二。所以举世医者病者。俱畏之如蝎。遂致 
置而不讲。乃致一切阴邪暴涌之血。悉皆委之莫救。岂其命耶。 
瑞金丹 治虚劳吐红瘀结者。 
川大黄(酒拌。炒黑至黄烟起为度) 真秋石(各一两) 
上杵为细末。煮红枣肉为丸。小豆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