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艘航母去抗日-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说道:“我们连胜了几场,局势这么好,却不打了,你要不是收了他们的好处,怎么能同意谈判!”
听到这里,林远和沈晚晴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些士兵太单纯了。
他们把众人笑愣了,林远说:“我们是连胜了几场,可是大家想想,我们的弹药充足吗?粮食够吃吗?山海关已经有多久没有给我们运送给养了呢?我们要是接着打下去,我们吃什么?”
一番说说的他们纷纷低头不语,林远又说:“我知道大家想给兄弟们报仇,可是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连吃的粮食都没有了,子弹都没有了,我们拿什么给死去的兄弟报仇?难道我们要下去陪他们吗?”
一个士兵想了半晌,然后才说:“林帅,我们是不是错怪你了?”
林远“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当然了。”
这些士兵面面相觑,最先出手的那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属下刀砍上官,罪该万死,将死之身,别无他求,只求林帅放过我手下的兄弟,他们之所以冲撞上官,都是因为我,求林帅万万饶过他们!”说着,连连叩首,不一会儿已有鲜血从额头流下。
林远见到这人说话文绉绉的,不禁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读过书?”
那人抬起头来,说道:“我叫刘雨风,读过几天的私塾。”
林远说道:“行了,你起来,你们也都回去吧。”
众人原本以为大难临头,没想到林远却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一个个喜出望外,纷纷跪倒谢恩!
正在这时,熊铁生带着人赶了过来,他一见林远便问:“林帅,我听见这个地方有枪声,可是又来了刺客?”
刘雨风惭愧地低下了头,林远忙说:“没有没有,一定是熊将军听错了,不信你看,哪里有枪呢?”
这个时候沈晚晴已经把钢笔收了起来,就算她不收,熊铁生也认不出来那是一支枪,熊铁生喃喃自语:“难道真是我听错了?”
一时众人无话,林远说道:“好了好了,没事了,大家散了吧。”又转过头对沈晚晴说:“沈记者,一会儿你来我这一下。”
熊铁生听了这话不由得想道:“这天还没黑呢,这个林远居然好这口。”一时众人散去,沈晚晴跟着林远来到帐篷里。
沈晚晴笑道:“几个拿着刀的小兵就把我们的舰长逼得狼狈不堪,你想不想学功夫,我可以免费教你。”
林远一边找着什么,一边说:“算了吧,我可没时间学,要是开着飞机打,他们肯定打不过我。”
说着林远把几张图铺在了桌子上,然后对沈晚晴说:“你说,谈判会是谁的主意?”
沈晚晴说:“我觉得肯定是日本人提出来的,这就是他们的缓兵之计,等他们增强了实力,自然就会反攻。”
林远点点头,指着桌上的那几张图说:“你看,这几张是沈阳城外的防御布置图,都是我们的无人机拍的,每一张对应着不同的日期,你从里面能不能发现什么?”
沈晚晴笑道:“我们学过看航空图的法子,可惜都忘得差不多了。”
她拿起那几张图,一边看一边说:“这些深色的阴影应该是壕沟,用来防御骑兵和步兵的冲击,这些灰色的方块应该是堡垒。”
她又看了看每张图下方的拍摄日期,不由得惊叹道:“这日本人修工事的速度也太快了吧,而且这这些日本人也很聪明,在这最近的一张图上,已经完全看不见灰色的方块了,他们一定采用了伪装的手段。”
沈晚晴放下图,问道:“日本人这样大力加强沈阳的防御,究竟想做什么?”
林远说:“我觉得日本人就是想死守沈阳,如果我们攻不下沈阳,日本人就会顺理成章地占领它,下一步也许就是成立一个伪政权。”
沈晚晴说:“看沈阳城外的工事,似乎攻下来要费不少力气。”
林远笑道:“日本人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一谈判,可就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到时候,攻下沈阳,不费吹灰之力。”
沈晚晴问道:“你有什么法子?”
145 外行瞎指挥
林远自信满满地说:“我们要借助北京舰上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研制几种厉害的武器,比如……”
沈晚晴一摆手,说道:“我对那些武器不感兴趣,也不想知道,你就告诉我,需要我要做什么就行了。”
林远对她一摆手,沈晚晴皱着眉说:“你干什么?”
林远笑道:“你过来我再和你说。”
沈晚晴把耳朵凑过去,林远把嘴唇凑近她纤巧白皙的耳垂,轻轻耳语了一番,沈晚晴听完,把头撤回来,耳边痒痒的,说不出的感觉。
她点点说,说:“好,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准备。”
说完,她转身离开,林远在她背后突然叫道:“谢谢你!”
她一回头,嘴角划出一个优雅的微笑,说道:“我救了你好几次了,说句谢谢就完了吗?”也不等林远回答,转身出去了。
在奉天的日军已经全部撤退到了辽河以东,尽管双方没有明文约定,可实际上却是把辽河作为了实际的停火线,林远部署好了防御,便启程回了北京。
到北京的时候,日方的谈判代表还没有来,这又证明了林远和沈晚晴的猜测,日本人想要谈判不过是个缓兵之计。
林远刚回来的第一天,前来拜会的人便络绎不绝,林远命手下人一一回绝了,他乔装打扮,一个人来到了北京西南的一幢楼房前面,那幢楼贴着一块匾:中国铁路公司。
林远刚要往里面进,只见一个门子伸手拦住了去路。铁路在清廷眼里简直与洪水猛兽无二,当时总理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在给清廷最高统治者的奏折里写道:“铁路之害,一曰病民,占我田地,妨我风水,民众必攘臂愤起;二曰伤民,铁路一但建成,原来铁路沿线贩夫走卒将无以为生,必生事端,聚为流寇。”
铁路在清廷眼里不受待见,这个中国铁路公司的门子自然低也调了不少,至少不像其他衙门里的那般盛气凌人,他和颜悦色地说:“这位先生,您要找谁?”
林远笑道:“我是林远,想见詹天佑先生。”
只要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可能不知道詹天佑,他几乎是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奠基人,称他为中国近代铁路之父也毫不为过。
门子一听“林远”二字,顿时眉开眼笑,抱拳拱手道:“您快请,詹大人就在里面呢。”
林远为了表示对詹天佑的尊重,笑着对门子说:“你还是进去通报一声吧。”
门子连声答应,一溜烟跑进楼里,上了二楼,一间办公室里,一个不高不矮的男人正在和几个人聊天,这个男人留着八字胡,身材微胖,正是詹天佑。
詹天佑对待手下人颇为和气,所以这个门子也没有多少惧色,上前兴高采烈地说:“给詹大人道喜,您要飞黄腾达了。”
詹天佑问道:“有什么喜事啊?”
门子上前两步回答:“如今大清朝第一红人林远,来找您了。”
詹天佑不动声色地说:“你请他进来吧。”
门子着急地说:“大人,您得去迎接啊。”
詹天佑从耶鲁大学学成回国,本指望能修筑铁路为国效力,可是清廷却不愿修筑铁路,还把他弄到福建马尾的海军学校去学习船舶驾驶,他还因此参加了马尾海战,后来清廷想修几条铁路,终于想起了他,可是清廷却信任外国人,对自己国家的铁路工程师不屑一顾,就拿1888年修筑天津—唐山铁路一事来说,明明詹天佑出力最多,事后却提拔英国人金达做总工程师,所以詹天佑对这些清廷的官员颇为反感。
此时詹天佑面对门子的劝导,毫无反应,转回头来对那几个人说:“这朝廷就没有人懂得铁路,这个林远想必也是个大外行,一会儿见了他,先想法子找点乐子再说。”
门子没有办法,只好出来请林远,心中却骂道:“好个詹天佑,像头犟驴一样,难怪这么久都升不上去,我们也跟着没体面。”
林远一进屋,詹天佑就站起身来,说道:“林大人,您怎么来了!快快倒茶。”又转过脸来骂那个门子:“好个没有眼色的奴才,林大人来了怎么不及时通报,我好下去迎接,你看看现在,唉……”
林远打断他说:“詹大人,我此次前来,是想请您办一件事。”
詹天佑“哈哈”笑道:“我一个修路的工匠,能帮得上林大人什么忙?”
林远连忙说:“我想请詹大人设计一条铁路,从山海关直接到达盘锦。”
原来在作战过程中,林远发现,后方向前运送的物资只能通过马匹或驮或拉,不仅速度慢,而且载重量极小,他想:“如果能有一条铁路就好了,用火车运送物资,速度和载重量都是马匹的成千上万倍。”所以他找到了詹天佑,想要修一条铁路。
詹天佑心中不由得一动,对于一个铁路设计师来说,能让他设计一条铁路,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詹天佑说:“设计铁路不成问题。”
林远笑道:“詹大人,我希望您在二十天之内,铺完这条铁路。”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众人都惊叹了一声,詹天佑笑着回头看向众人,那眼神分明在说:“我方才说什么来着,这个林远就是个大外行,还自以为是地跑来瞎指挥。”
詹天佑笑道:“林大人,二十天!您没开玩笑吧!在大清的地界上修铁路,得先报给工部,他们要是不批准,是不可能建的,光走完这个程式,就要足足一个月!”
林远笑道:“这个你不用担心,我去想办法。”
詹天佑面露讥讽之色,说道:“林大人,你是不是觉得铺铁路在哪都能铺啊?我告诉你,不是什么路都能可以铺铁路的,光是这个选址,选上两个月都是快的。”
林远笑道:“这个您也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今天你们把准备工作好好做一下,我明天把选址的结果给您送过来。”
詹天佑又是一笑,心想:“这个林大人想必也是个沽名钓誉之徒,那些关于他的事迹多半是假的,他连铁路都没有修过,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上百公里铁路的选址工作!”
146 搜刮皇脂皇膏
詹天佑说道:“林大人,您还是另请高明吧,二十天内铺好铁路这件事,我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林远问道:“怎么了?詹大人,还有什么困难吗?”
詹天佑说:“从山海关修到盘锦,无论怎么走都要经过大凌河,要让铁路过河,就要修一座铁路桥,要把桥墩放进河水里,还要在桥墩上铺上板梁,板梁上铺铁轨,二十天,无论如何也办不到啊。”
林远问道:“为什么办不到?”
詹天佑说:“我们在修滦河大桥的时候,为了把桥墩打入水底,派了潜水员进入水下,为桥墩定位,再用蒸汽打桩机把桥墩打进水底,那时候是夏天,现在是冬天,这个温度,潜水员下了水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桥墩地位?就算是下了水,蒸汽打桩机是要安装在船上进行打桩的,这个季节河面都结成冰了,船怎么开过去!”
林远问道:“那你们有没有试过重力桥墩?”
重力桥墩就是依靠自身重力固定在水中的桥墩,通常这种桥墩用混凝土制成,自重很大,在水中不会被水流冲走,被水中的漂浮物打坏。
詹天佑见到林远知道重力式桥墩,不由得心中一惊,想道:“看来这个林远不全是外行。”
詹天佑又说:“这个办法行是行,可是这样的桥墩只能在天津的一家厂子浇筑,它的自重可以达到几十吨,这样的重量,怎么把它运到大凌河那里去?”
林远说:“几十吨?需要这么重吗?我们选取的铁路线上的大凌河段水深只有三米多一点,所以桥墩可以做的短一些,那个地方的水流速度也不是很大,所以桥墩的自重也不用很大,所以,一定能重量控制在十吨以内。”
詹天佑见到林远说的郑重其事,不明白为什么是十吨,说道:“那好,我们设计的时候就按照这个来,可是有一个问题,也是最难办的。”
林远问道:“什么?请讲!”
詹天佑说:“我们没有银子啊!很多东西我们大清根本生产不出来,只能买外国人的,铁轨,混凝土,哪一样不需要大把大把的银子!”
林远问道:“需要多少银子?你给我一个数吧。”
詹天佑想都没想便说:“这么长的铁路,先来十万两银子打底,不够还得再加。”
林远皱起了眉头,想了一会儿,说:“你们先设计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