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可汗时代 >

第20部分

天可汗时代-第20部分

小说: 天可汗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芟袼哪盖祝詈笠彩潜缡粘。庋娜宋铮绻荒美醋鑫恼率翟诳上АG凹改甑摹洞竺鞴省分校俏患磺忻赖掠谝簧淼奶焦骺醋攀翟谛榧伲媸档乃杀日飧龊荻嗔恕N浜笾凶谑逼谄涫凳潜冉下业模皆诖耸比肥刀怨业陌捕ㄆ鸬搅艘欢ㄗ饔茫苣阉邓俏斯遥导噬纤怯懈鋈艘靶牡摹N湓蛱斓某晒Γ抵辶艘怀卮核裰凶诘奈せ屎笠蚕胱龅诙鑫湓蛱欤呐怖止鞲敲蜗胱抛龌侍敲矗坛辛宋湓蛱煲虏У奶剑姓庵窒敕ㄒ簿筒荒牙斫饬恕V皇敲幌氲剑W谠谡飧鑫侍馍匣顾忝髦牵ㄖ凶谄涫狄膊⒉皇趾浚绻媪怖治幕埃簿筒换崴懒耍蛘咚挡幻髦且膊恍校蛭盥』歉霰忍礁骱Φ慕巧L焦髌缴龅米畲砦蟮囊患戮褪桥墒跏慷愿绺缢担骸板缢猿刹夹拢值圩靶那靶墙杂斜洌侍拥蔽熳印!贝蠹乙残砘辜堑靡郧疤岬焦缔仍岳钤ㄋ倒拙斓氖拢钤ú畹阋虼松绷死钍烂瘢敲刺焦鞯笔窍虢璐耸麓蚧骼盥』?墒浅龊跻饬系氖牵盥』翟谟Ω酶行蛔约旱暮冒职郑涞氖露际×耍苯酉露舜坏木鲂摹L叫睦镆欢ㄆ罩乙彩洲限危墒巧字蟪墒旆沽耍趺窗欤咳绻抢侠鲜凳档氐彼拇蟪す鳎辽僭陬W谠谑赖氖焙颍盥』共恢劣诙运趺囱5悄狈矗蚴撬舶锊涣怂恕V劣谀歉龉怖止鳎蛩赖梅浅V遥悄概酥敬蟛攀瑁硗猓堑拇砦蠡乖谟诓桓谜饷丛缇腿拥袅俗约旱目可教浦凶凇5俏な细爬钕裕驳娜肥芰瞬簧俚目啵豢上蟮幕乇ㄒ丫隽怂艿玫降姆段А!   
    至此,本篇可以结束矣。可惜的是,杨贵妃生活在盛唐,这里就不提了吧。原本是想只写一写题目中的绝代双娇的,结果后来又不由自主地多写了这些人。看起来,本文叫“初唐的女子们”似乎更合适,罢了,就不改了,毕竟还是双娇占了重头戏。总之,没有套上枷锁的大唐的女子们,在大唐灿烂的天空下,有的清丽,有的妩媚,有的温柔,有的刚强,偶尔也会露出些许狰狞,但无论是清丽妩媚还是温柔刚强,都是丰富多彩,决不会使你有乏味之感。或许,这就是唐朝赋予她们的特殊魅力?


第二部分郁闷三人组·李治、李显与李旦

    唐高宗李治,一直以来基本上被认作是个无能昏庸之辈。这里想为他正一下名,实际上,李治非但不无能,而且是个非常合格的守成之君。之所以显得无能,一来他的性格的确是比较柔弱。二来,也是因为他夹在了两个太强的人当中——历史上能有几个人可以与唐太宗并列?历史上又有几个女皇?    
    高宗皇位的得来,印证了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李治曾经有过夺嫡的念头吗?也许梦里有过吧,但醒来之后,自己也好生奇怪,怎么会做出这样的梦?于是擦了擦汗,又躺下了。然而李治何曾知道,他做的这个梦,却是李泰一直日有所思却总是夜中不得的梦:虽然父皇一直摆出偏爱自己的样子,可是就是不行废立之事。要命的是,还有那个魏征,当初父皇没登基时反对父皇,现在又反对我,就连大臣向我行个跪拜之礼都要进谏,真是个老顽固……    
    明知自己不受喜爱的太子承乾,忍了若干年,终于再也受不了这种心理上带来的恐慌和气恼,加上曾跟随父皇有着深厚经验的老一辈大臣侯君集此时也是失意之中。同是不平人,一下子变得亲密了。贞观十七年,新的太子集团商定,要诈病把太宗骗到东宫,然后再……总之,是要政变了。当然,此事后来以失败告终,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就不是高宗李治,而是唐某宗李承乾了。李承乾的失败,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过于自信了。看到了齐王李祐谋反失败,李承乾洋洋自得地说:“我东宫的西墙,离着大内也就是二十步,这哪里是齐王那小子能比得上的?”可是他太过得意了,虽然知道齐王谋反失败的事,却忘了自己的人也被齐王的事牵连了。最后,恰恰是那个想活命的人利用告密求得了生存。李承乾由此功亏一篑。想像一下吧,如果没有这个人告密,那么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听到太子承乾生病,作为父亲的李世民即使不疼爱他,但好歹也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忧心忡忡地赶往东宫,却没想到年年打雁,今年叫雁啄了眼,这个孩子居然会发动政变……忽然间想起十七年前,自己的父皇大概也是这样的惊诧。只见承乾手下的一员猛将,或是一名亲信,或者就是侯君集,手按在剑鞘上,一脸淫威,说:“魏王李泰谋反,请陛下定夺。”或者:“太子等得不耐烦了,请陛下交出皇位。”或者……总之,是事先准备好的若干种说法,就看当时怎么选取了。其实不管选哪种,李世民心里都一定很清楚事实的真相。这时他的做法,无外乎三种,一种是像李渊那样乖乖投降,日后还可以做个太平的太上皇,或者不知所措,最糟的一种就是强硬到底,“我是皇帝我怕谁”?然后太子承乾不得已,杀之。想想太宗的性格,多半承乾要想得手,只怕真得来硬的才行。当然了,也许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也许即使没有告密的人承乾也不会成功。总之,这件事的确是很不成功,于是继齐王李祐之后,太子承乾成为了第二个给李世民以重重一击的儿子,只是对他的处理还宽大些,毕竟情节严重但并未发生,于是贬为庶人。就这样,太子位子空缺下来了……    
    权力场上不容许有真空,如果没有意外,这个空间将由李泰来填充。或者说,太宗很多年处心积虑想换一换太子,都没达成目的,这次反倒有了机会。然而李泰却遇到麻烦了,因为长孙无忌不答应,长孙无忌所希望的下一任太子是晋王李治。且不管他支持李治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国舅的意见的确很重要,李泰觉得有些不自信了,他担心弟弟李治会对他有威胁,所以开展恐怖主义手段,对李治进行恐吓。李治果然十分恐慌,忧形于色,这是个极好的解忧方法,同时对李泰则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这件事令李世民很担心李泰当了皇帝之后李治的安危,再加上种种原因,李泰终于与太子之位无缘。非但无缘,连本来已有的地位也保不住了,被降为东莱郡王。尽管后来又有几次改封,也只能说是改变一下生活质量而已,而且他一直是个政治敏感人物,最后太宗去世时下诏让诸王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也就是最后都不肯给他机会。    
    那么随着两个哥哥的倒台,李治成了这次斗争的最大赢家。嫡子之中只剩下他,即使李世民曾想过吴王恪,但这却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吴王恪得不到朝廷中像长孙无忌这样重量级人物的支持。从贞观十七年当太子开始,至贞观二十三年,李治当太子是相对比较安稳的,加之他一直都很恭敬谨慎,倒也不用怎么担心自己的地位,算是大唐三百年中少有的几个地位稳固的太子——李世民和李隆基都是有比较强硬的手段,李亨则当得心惊胆战,连头发都吓白了,只有李治,实在是难得地舒服。    
    太宗死后,二十二岁的李治即位,是为高宗。按说这个年龄不小了,可是太宗死时李治是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大哭,像个无助的孩子。最后把无忌哭得有点儿烦了,说主上把社稷交给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这也就是舅舅敢这么说。于是止住悲声,火速回到长安,一切安顿得差不多了,然后突然宣布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接着就是顺利即位,可以说,一点障碍都没有。    
    高宗即位后首要的当然是先任命大臣,长孙无忌不必说了,李世NFDD0——或者确切来说是李NFDD0,李是皇家赐姓,那个“世”字此时则是无论谁都不能再用了,为了避讳嘛。想想李世NFDD0真是可怜,自己的名字都没有自主权,本来叫着徐世NFDD0二十年左右好好的,降唐后就受到赐姓这等待遇,这样又叫了二十多年,然后就要把世字去掉,直到死后也不安宁,孙子一造反,又回到徐世NFDD0了,这倒也罢了,只是后世人说书,不喜用名喜用字,害的我以为茂公就是他的名……不过高宗毕竟初登大宝,所用之人也只能是顾命大臣。    
    李治当太子虽然有点晚,但六年的学习也可谓效果显著,基本上继承了贞观时期的政策,当然这和老一辈的执政人才是分不开的。永徽年间,文治上的事不多说了,基本是国泰民安。可见李治文治上的功夫学得还是可以的,而武略上李治却没有这方面的锻炼机会,另外也没有表现的机会,不一定说他率军打仗就一定失败,只要朝中有能打好的将领并且他不多加干涉,像杨广灭陈那样挂个名也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李治倒还是很有扩展唐版图的雄心,事实上征高丽时他曾想过亲自率大军随后出发,却被武则天劝了回去。太宗时期未解决的高丽、西突厥都是在高宗朝攻下来的,虽然有太宗的准备在前,为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不管怎么说,是高宗打下来的,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继贞观时期设安西都护府之后,高宗朝又设崑陵、濛池二都护府,徙安西部护府于龟兹。唐代的版图,在高宗时期为最大。有人说,唐代最繁荣的时期,其实不是开元,也不是贞观,而恰恰是在永徽,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说运气好也罢,说是捡便宜也罢,李治其实都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另外,高宗还完成了一件太宗几次想做没做成的事,就是去泰山封禅。从个人能力等方面来讲,高宗当然不算是出类拔萃的,但从当时国力来看,高宗的确应该去封一次,怎么说也比宋真宗的时候强了很多很多呢。


第二部分唐朝平定高丽的大将军薛仁贵像(1)

    在宗室的问题上,李治也是比较开明的。李治对待李泰,还是满不错的,在贞观二十三年十二月(这时皇帝是李治了,年号一般都是次年修改),“诏濮王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确实像太宗生前所料,“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不过,李承乾没有活到李治当皇帝的时候,于贞观十九年就去逝了,而李泰也在永徽三年死去。李泰和李承乾两人都是死得很早,三十多岁,这样的年龄实在太年轻了。如果不是别人陷害,那么必有原因。推测都差不多是心情郁闷,“若加挫抑,恐有不测之疾”这句话的适用还是很有广泛性的。假使当年李渊也像李世民贬李泰这样贬李世民,那么李世民只怕活得时间更短。至于高阳公主和李恪等人的死,一方面是高阳不该谋反,另一方面长孙无忌这时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好的。李治从中受益无疑最大。其实不管李恪有没有罪,李治杀他也在是情理之中。李恪和李泰的意思不一样,李泰已经没有希望了,至少从人望上已经从一个很高的高度重重地跌了一次,再想起来的可能已经不大了。李恪的威胁相对就大得多了,如果说借这一次的事而除去他的话,怎么看怎么划算,这也并非李治“良心大大地坏了”,毕竟为了自己的生存。有了长孙无忌,李治这次省了不少力气。也许这么想把李治想得太有心计了,但李治其实真的不傻。此外,对于宗室中违法的人或行为,李治也加以惩诫。比如李治的叔叔(当然不是同祖母的叔叔了)滕王元婴,劳扰百姓,他就写信告诫他;而元婴与李治的异母兄李恽两人都好聚敛,所以李治有一次赏赐诸王时唯独不赏他们两个,因而使得这两人很是羞愧。这种惩罚是精神上的,但效果却比物质上的更厉害。这很类似于李世民对贪污的长孙顺德的手法,可见李治确实还是有乃父之风的。    
    问题是,李治学到的功夫慢慢体现出来的,更多却是李世民后期的拒谏饰非。李治有一次说:“杨广因拒谏而致亡国,我时常作为警戒,虚心诚意,要求直言,可是竟然没有人说话,什么缘故?”李世NFDD0回答说:“陛下作为,都尽善尽美,臣属们无从规劝起。”实在是很搞笑的一段记录。李世民也是常常提起杨广,李治竟然也常提这位老前辈,不能不说是受了影响。只是和乃父相比不同的是,三十八岁时的李世民还是有很多人给提意见的,而李治三十八岁时就达到“尽善尽美”了。想当初李渊当了皇帝后,就有了听不进话的苗头,李世民到最后也是没人敢再说什么,如果下一代是李承乾,只怕情况更糟,他才二十岁左右就已经很能够堵住大臣们的嘴了,李治好歹还等到了三十多岁。莫非这是遗传?嗯,如果是的话,那么算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